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甜瓜“玉金香”采后主要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温度、pH、光照等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期掌握甜瓜采后主要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甜瓜采后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粉红聚端孢霉菌(Trichothecium roseum)在10~35℃菌丝都能生长,孢子均能萌发.镰刀孢霉菌(Fusarium spp.)和链格孢霉菌(Alternaria alternata)在5~35℃菌丝都能生长,孢子均能萌发,最适生长温度和孢子萌发温度为25℃,其中在最适温度镰刀孢霉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速度显著高于其它2种致病菌;粉红聚端孢霉在pH 4~10范围内都能生长,孢子萌发的适宜pH 4~8,最适pH为6,镰刀孢霉菌和链格孢霉菌在pH 3~10较宽的范围内均可生长,孢子萌发pH 2~10,最适宜生长的pH为7.光照条件对3种致病菌菌丝的扩展和孢子的萌发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病原真菌对葡萄采后果粒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从采后落粒的葡萄果实上分离的7属病原真菌, 分别回接健康果实的方法, 比较分析了各种病原真菌对果粒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链格孢菌(Alternaria ssp. ) 和镰刀菌(Fusarium sp. ) 是引发葡萄果实采后落粒的主要病原。通过田间与采后的防菌措施对葡萄采后脱落进行了控制处理, 进一步证明了病原真菌在葡萄采后果粒脱落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玉金香”甜瓜采后真菌病原物鉴定及侵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甜瓜“玉金香”甜瓜花期和不同生长阶段果实为试材,对采后病害进行系统调查和典型病害的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从生物学特性和形态学鉴定上探讨病原菌在甜瓜生长阶段的侵染规律.结果表明:宁夏中部干旱带甜瓜采后极易发生真菌病害,主要是黑斑病、粉霉病、白霉病和褐腐病.主要病原菌是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 sp.)、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sp.).其中,甜瓜常温贮藏主要病害是粉霉病和黑斑病,低温贮藏的主要病害是黑斑病.“玉金香”甜瓜在从开花至成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均可受到链格孢和镰刀菌的侵染,粉红单端孢霉的侵染主要发生在甜瓜果实成熟期;链格孢的侵染率最高;链格孢和镰刀菌的侵染主要发生在花期和果实转色期.  相似文献   

4.
辣椒采后病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广州、增城采收辣椒,在常温(25 ℃)贮藏条件下观察辣椒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测定采收时无病害症状的辣椒组织中病菌的潜伏侵染率。结果表明:辣椒采后在25 ℃下贮藏,发生的病害有果腐病(Fusarium sp.)、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且5 d后开始表现病害症状。其中果腐病、炭疽病、软腐病是辣椒采后的主要病害。辣椒采后病害主要从果柄部位开始发生,向果蒂和果身部位扩展,最后引起整个辣椒果实腐烂。辣椒果柄、果蒂是带有潜伏侵染菌较多的部位,从果柄、果蒂组织中分离出的病菌有炭疽病、链格孢菌、镰刀菌、灰葡萄孢菌和欧氏杆菌,从果身组织中只分离出炭疽菌、链格孢菌和欧氏杆菌。伤口是辣椒采后病害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通道,伤口接种的处理发病率高,无伤口接种的处理不发病。剪除果柄可明显减轻辣椒采后病害的发生,提高辣椒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5.
菊科植物蓬蒿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菊科蓬蒿属蓬蒿为试材,研究了水、50%乙醇和100%乙醇3种蓬蒿浸提物对灰葡萄孢菌、链格孢菌和黑根霉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蓬蒿提取物对灰葡萄孢菌和黑根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链格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对于灰葡萄孢菌,蓬蒿乙醇提取物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水提物;黑根霉表现与其相反,水提取物比乙醇提取物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蓝莓采后病害病原和采后病害的发生规律。【方法】从辽南地区收集7个蓝莓品种,并对其果实进行室温贮藏。待果实自然发病后,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致病菌并按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调查不同时间点、不同发病部位有、无果柄贮藏的蓝莓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情况。【结果】从蓝莓病果中分离得到4种致病菌,分别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它们的带菌率分别为81.85%、77.23%、62.43%和17.19%,致病性验证它们都能使蓝莓果实感病;无果柄贮藏的蓝莓果实比带果柄的采后病害发生严重,其中带果柄贮藏6d平均发病率为2.95%,而无果柄发病率达到了21.81%;不同品种果蒂痕处和果实其他部位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1.52%和5.56%;不同蓝莓品种采后病害进展较快的是‘伯克利’和‘瑞卡’,发病较慢的是‘N5’,而‘蓝丰’‘北陆’‘斯巴坦’和‘蓝鸟’发病进程居中。【结论】辽南地区引起蓝莓采后病害的致病菌分别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蓝莓采后病害的主要发病部位是果蒂痕处;对采后病害较抗病的品种有‘N5’,较感病品种有‘伯克利’和‘蓝丰’,‘瑞卡’‘北陆’‘斯巴坦’和‘蓝鸟’的抗性居中。  相似文献   

7.
枇杷花腐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枇杷花腐病干腐型(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eriobotrifolia)和湿腐型(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病原菌在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在碳源利用上,除了木糖,不同碳源对拟盘多毛孢生长影响不大,灰葡萄孢则能很好地利用各种供试碳源.它们也都能利用各类供试氮源,适生温度5~35 ℃,25、20 ℃分别为拟盘多毛孢和灰葡萄孢最适生长温度.pH值过高或过低对二者生长都不利,拟盘多毛孢最佳生长pH值4或5,灰葡萄孢为pH值5.拟盘多毛孢分生孢子在全光照下萌发率最高,灰葡萄孢在全黑暗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萌发最佳温度分别为30 ℃和15 ℃,最适相对湿度为75%和78%,最适营养为蔗糖和葡萄糖,致死温度为50 ℃和44 ℃.  相似文献   

8.
菊科植物鬼针草浸提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滤纸片法和孢子萌发法,研究了鬼针草提取物对3种果蔬致病菌灰葡萄孢菌、链格孢菌、黑根霉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鬼针草乙醇浸提物在抑制菌丝生长方面比水提取的效果更好;水提物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也小于乙醇提取物的;综合抑菌活性均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比较而言,同一提取物对黑根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李梅  毕阳  颉敏华 《中国蔬菜》2008,1(7):14-17
分别于网纹甜瓜开花前7 d、幼果期(花后14 d)、果实迅速膨大期(花后21 d)和网纹形成期(花后28 d)用100 mg·L-1 BTH对植株进行1、2、3、4次喷洒,分析BTH处理后幼果期、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和成熟期果实内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镰刀菌(Fusarium sp.)潜伏侵染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采前BTH处理可有效控制甜瓜果实内两种真菌的潜伏侵染。1、2、3、4次处理均降低了两种真菌的潜伏侵染率,2、3、4次处理的效果较好,在成熟期总潜伏侵染率均为对照的23.53 %。网纹形成期是两种真菌潜伏侵染的关键时期。采前BTH处理对潜伏于果实内的两种优势病原菌链格孢和镰刀菌的控制效果存在差异,且对果实顶部、中部的控制效果优于底部。  相似文献   

10.
蓝莓灰霉病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对蓝莓灰霉病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蓝莓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该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0℃;孢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0~25℃;该菌可生长的pH值范围为4~12,最适pH值为5~6;灰葡萄孢菌对果糖和铵态无机氮素的利用情况较好,在20℃条件下,PDA培养基培养5天即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培养15天左右即能形成黑色、不规则形状的菌核,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细辛精油对5种黄瓜病害致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细辛精油对引起黄瓜病害的5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较好,其次是对褐斑病菌、枯萎病菌和叶斑病菌;而对根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较差。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细辛精油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和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如灰霉病菌和根腐病菌,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梨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王宏  常有宏  陈志谊 《果树学报》2006,23(2):247-251
对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PSA平板上培养,平均日生长速率、产孢量、菌落颜色以及菌落厚度有显著不同。病原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8℃,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适宜生长相对湿度为50%~100%,最适生长相对湿度为98%~100%,孢子萌发必须具备相对湿度98%以上的高湿条件,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菌丝适宜生长的pH值为4~12,最适生长pH值为7~8,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7~8,病原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的pH值会发生改变。该病原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硫酸胺和氯化胺会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3.
黄花乌头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书琴 《北方园艺》2011,(1):169-171
采用凹玻片法,通过不同碳源和氮源处理条件对黄花乌头根腐病的镰刀菌的生长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的孢子在温度为10~35℃的温度处理中均可以萌发,其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5~30℃;在pH为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在pH 5~6的不同处理条件下最适于病原菌孢子的萌发;黄花乌头根腐病菌的孢子萌发率受光照条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细辛精油对5种木本花卉病害的离体抑菌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细辛精油对引起木本花卉叶部病害的5种病原菌(牡丹炭疽病、牡丹拟盘多毛孢叶斑病、月季黑斑病、肉桂链格孢叶斑病和龙血树镰孢叶斑病)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细辛精油对牡丹拟盘多毛孢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为最好,EC50分别为120.43 mg/L和110.66 mg/L;对于同一种病原菌来说,细辛精油对牡丹炭疽病菌和肉桂链格孢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对牡丹拟盘多毛孢叶斑病菌和龙血树镰孢叶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地衣芽孢杆菌W10及其抗菌蛋白对苹果贮藏期重要病害的防治作用,进行了对苹果轮纹病菌、炭疽病菌的抑制以及对轮纹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W10菌液、培养滤液、抗菌蛋白对2种病菌的形态、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都有明显的破坏或抑制作用,其中抗菌蛋白的作用最强,5倍稀释液可以完全抑制病菌菌丝生长,20倍液对病菌产孢或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100%。菌液、培养滤液与抗菌蛋白对病菌菌丝形态的破坏作用相似,都可以使菌丝细胞原生质收缩、肿大呈泡囊状、细胞壁破损导致原生质外泄,甚至菌丝断裂。W10细菌液或抗菌蛋白能够明显抑制果实病斑的扩展,用其浸果后接种病菌,贮藏90 d时,抗菌蛋白对轮纹病的防效仍达到50.0%,与多菌灵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6.
荸荠秆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湖北地区荸荠秆枯病的发生规律,研究了其对不同理化环境和营养条件的需求.试验结果表明,荸荠秆枯病菌( 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5~30℃;病菌菌丝最适宜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PDB)中生长,最适宜在绿豆汁培养基(MBA)上产孢.p...  相似文献   

17.
西瓜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西瓜根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瓜根腐病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是10~40℃,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pH4~10范围内都能生长,适宜pH范围为7~10,最适pH为8;能够很好地利用多种碳源;适宜的氮源是硝态氮,而铵态氮不利于其生长。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达到90%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萌发,萌发的最适相对湿度是100%;分生孢子适宜萌发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的最低致死温度为58℃,5min。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条件处理下,对菌丝生长和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不同温度及pH对榆白涩病病菌菌丝、病原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榆白涩病病菌的生长速率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5~30℃,菌丝生长量与温度呈正相关,25℃最适合菌丝生长;5~35℃,病原孢子的萌发率与温度呈正相关,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0℃。pH值在3~11范围内病原菌丝均可生长;菌丝生长最适的pH值为9,pH值在3~11条件下孢子能够生长;最适孢子生长的pH值为8。  相似文献   

19.
 用剂量3.6 kJ·m-2的紫外线C(Ultraviolet C,UV-C)辐射处理‘京蜜’葡萄成熟果实,25 ℃条件下避光孵育24 h后,控制温度为25 ℃和0 ℃贮藏,贮藏后0、0.5、1、2、3、7、10、14、24、34 d取样,HPLC法分析果皮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及其糖苷含量。结果表明:UV-C辐射后25 ℃条件下孵育24 h能显著提高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 trans-Res)和顺式白藜芦醇苷(cis-Piceid, cis-PD)的含量,不能提高反式白藜芦醇苷(trans Piceid,trans PD)含量。贮藏温度对UV-C辐射葡萄果皮Res及其糖苷含量具有重要影响。无论是对照果实还是UV-C辐射处理果实,果皮中均未检测到顺式白藜芦醇(cis-Resveratrol, cis-Res)。25 ℃和0 ℃贮藏条件下对照果皮(trans-Res trans-PD、cis-PD含量低,变化幅度很小,而UV-C处理果皮中变化幅度很大,绝大部分时间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