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凤菊  戴忠民 《玉米科学》2000,8(Z1):079-080
高油玉米是指子粒中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50 %以上的玉米类型 ,是一种人工创造的新型玉米。普通玉米的含油量 4 %~ 5% ,而高油玉米一般为7%~ 10 % ,最高可达 2 0 %以上[1] 。高油玉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赖氨酸、色氨酸等多元化合物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因而被人们誉为“珍珠米”。1 高油玉米的研究进展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最先开始培育高油玉米 ,到本世纪 4 0年代已育成一批含油量 6 3%的高油玉米杂交种 ,但由于农艺性状欠佳 ,生产上没有应用。 70年代末 ,美国费斯特种子公司才开始出售高油玉米杂交种 (含油量 5 5%~ 7 0 % ) [2…  相似文献   

2.
高油玉米育种及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油玉米的含油量较高。普通玉米的含油量仅8~5%,而现在国内外育成的高油玉米杂交种含量平均已达7~10%,比普通玉米高60~100%。美国一些正在遗传改良的高油玉米群体,含油最高的已超过20%。我国1989年全国玉米品质改良攻关课题通过的高油玉米杂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年各地育成的玉米杂交组合一览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赵克明 《玉米科学》2003,11(Z1):100-120
杂种优势利用作为玉米育种手段 ,原始于 2 0世纪初。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选育是 190 5年美国人E .M .East提出的建议 ,为玉米杂交种选育方法奠定了基础。 1917年D .F .Jones提出生产利用双交种的建议 ,1919年美国生产出第一批玉米杂交种 ,1933年双交种种植面积仅占玉米面积的 10 % ,194 4年达到 5 0 % ,195 5年达到 10 0 %。玉米传入我国已有 4 0 0余年 ,开始有计划引种始于本世纪初。 192 5年赵连芳开始杂交种的选育 ,开创了我国玉米现代育种的新纪元。 30年代已经有了一批杂交种投入示范。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的广西、四川、贵州、陕西都…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年各地育成的玉米杂交组合一览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克明 《玉米科学》2002,10(Z1):098-118
杂种优势利用作为玉米育种手段 ,原始于 2 0世纪初。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选育是 190 5年美国人E M East提出的建议 ,为玉米杂交种选育方法奠定了基础。 1917年D F Jones提出生产利用双交种的建议。 1919年美国生产出第一批玉米杂交种 ,1933年双交种种植面积仅占玉米面积的 10 % ,194 4年达到 5 0 % ,195 5年达到 10 0 %。玉米传入我国已有 4 0 0余年 ,开始有计划引种始于本世纪初。 192 5年赵连芳开始杂交种的选育 ,开创了我国玉米现代育种的新纪元。 30年代已经有了一批杂交种投入示范。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的广西、四川、贵州…  相似文献   

5.
<正>高油玉米种质资源与生产技术系统创新,2007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油玉米研究起始于美国Illinois大学,到20世纪80年代,已成功培育出含油量超过15%的高油群体IHO和Alexho。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内开展研究较早也是时间最长的高油玉米研究机构,宋同明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高油玉米群体的改良工  相似文献   

6.
美国玉米加工业最新发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1 美国玉米的生产发展玉米是美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 ,占农作物收获总面积的 2 5 %左右。从 30年代到 70年代美国的玉米播种面积呈现下降趋势。从 70年代后期到近几年一直保持在接近 2 80 0~ 30 0 0万hm2 的水平 (表 1)。表 1 美国玉米的生产发展年 份 播种面积(万hm2 )单产(kg/hm2 )总产(万t) 占世界总产 %19762 885 45 5 1715 917 47 61980 2 95 5 5 5 7111687842 819842 90 62 6692 1944 7 43 319862 798874872 0 95 5 42 21990 2 70 94743 72 0 15 14 2 41992 2 9195 82 472 40 77 45 719942 92 788685 2 5 42 7 45…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高油玉米种质利用已经进入实质应用阶段,高油玉米新品种层出不穷,已经通过审认定的高油玉米品种有高油115、春油1号、吉油1号等10多个品种,山西省在2003年有两个高油玉米新品种通过了审定。高油玉米种质利用技术也将随着高油玉米研究的深入,从单交种技术逐步发展为以不育行普通杂交种授以高油玉米花粉的遗传三利用技术。临高油1号的选育、不育型临高油1号转育及超油化生产技术研究,使山西省高油玉米种质利用研究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高油玉米商品粮的含油量超过10%的育种目标成为可能。该技术在今后农业产业化调整过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混种应用效益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混种,可使玉米子粒含油率提高50%左右,改变子粒品质结构;高油115与掖单19混种产量与普通玉米清种持平,混种将提高高油玉米产量,混种栽培使玉米生产的稳产性增强;高油玉米生物产量较普通玉米高20%以上,雌穗收获期高油玉米全株茎秆鲜重较普通玉米增产30%以上.因此,混种提升了玉米生产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油玉米前途光明   总被引:48,自引:17,他引:48  
高油玉米育种从40年代开始,一直未曾间断,但在80年代之前进展不大。种质资源的匮乏和创造资源的艰难是两个基本原因。高油玉米的遗传增值表现在能量水平的提高和营养成分的改善,主要反映在较高的饲养效率和加工产值。80年代以来,随着种质资源的拓宽和育种技术的改进,高油玉米已经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我国高油玉米也从引进资源阶段步入了独立发展新时期。十几年来,无论在资源创新和杂交种选育均有所建树。新育成的杂交种不仅含油量居世界前列,而且在抗病、抗倒及丰产潜力方面均有突破。它把优质、高产、多用途和高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对普通玉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个高油玉米品种与5个普通玉米品种混种,利用高油玉米品种为普通玉米品种授粉,研究高油玉米对普通玉米的花粉直感效应。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花粉直感效应,增加了普通玉米的含油量和粗蛋白含量,改变了淀粉含量。与通油1号玉米杂交的5个普通玉米产量均增加,增加幅度最高的是吉单180,其经济效益也最大。与四油199玉米杂交的5个普通玉米,除吉单180外,产量均降低,经济效益最高的是吉单180。由此可见,高油玉米通油1号比四油199更适合与普通玉米进行花粉直感效应,而吉单180是与高油玉米进行花粉直感效应最为合适的普通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高油玉米种质利用已经进入实质应用阶段,高油玉米新品种层出不穷,已经通过审认定的高油玉米品种有高油115、春油1号、吉油1号等10多个品种,山西省在2003年有两个高油玉米新品种通过了审定。高油玉米种质利用技术也将随着高油玉米研究的深入,从单交种技术逐步发展为以不育行普通杂交种授以高油玉米花粉的遗传三利用技术。临高油1号的选育、不育型临高油1号转育及超油化生产技术研究,使山西省高油玉米种质利用研究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高油玉米商品粮的含油量超过10%的育种目标成为可能。该技术在今后农业产业化调整过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范弘伟  宋同明  张林 《玉米科学》2004,12(Z2):17-19
通过对利用高油玉米花粉给C型胞质不育玉米单交种授粉得到的子粒与高油玉米子粒进行品质分析,发现前者除淀粉与含油量、蛋白质间呈负相关(r=0.36,r=-0.76)、含油量与赖氨酸、能量密度之间呈正相关(r=0.47,r=0.88)、赖氨酸与能量密度呈正相关(r=0.35)外,含油量与蛋白质间,淀粉、蛋白质与赖氨酸、能量密度之间相关系数未达到5%显著水平,含油量(3.96%~8.47%)每提高1%,淀粉含量减少0.57%,赖氨酸增加0.008%,能量密度每100g增加27.42 kj;而后者除淀粉与能量密度相关不显著外,其它营养成分之间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含油量与蛋白质、赖氨酸、能量密度呈正相关(r=0.83,r=0.95,r=0.70),淀粉与含油量、蛋白质和赖氨酸呈负相关(r=0.87,r=0.78,r=0.84),赖氨酸和蛋白质、能量密度呈正相关(r=0.85,r=0.66).含油量(7.18%~14.09%)每提高1%,淀粉含量减少1.74%,蛋白质含量增加0.36%,赖氨酸含量增加0.0164%,能量密度100g增加16.83 kJ.高油玉米(含油量7.1%~16.09%)给常规玉米(含油量3.71%~4.26%)授粉,含油量、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的花粉直感效应值分别为0.37、-0.27、0.27和0.24.  相似文献   

13.
以生产上主栽的20个普通玉米单交种为测验种,以4个高油品种为被测系,利用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被测系油分的配合力及油分杂种优势。结果表明,高油115、高油202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与普通玉米单交种杂交当代子粒的油分值较高,是普通玉米高油化较好的授粉者;高油298、高油6可以与沈单15、辽单37、丹2109等油分一般配合力较好的普通玉米单交种作配套组合,来提高普通玉米的油分;油分配合力较差的普通玉米沈单16、农大62、唐玉10等与高油玉米杂交当代子粒的油分值并没有达到含油量5%的标准,它们不宜作为普通玉米高油化的选择对象。以高油玉米为父本,可以使普通玉米单交种的油分平均提高48%,当代子粒油分值=0.68(母本) 0.32(父本)。  相似文献   

14.
高世斌  李晚忱 《玉米科学》2001,9(4):065-066
适应性试验表明,高油玉米品种“高油115”能够适应四川各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要求,产量与现行推广品种基本持平.密度比较试验表明,在四川省推广"高油115"以52 500 株/hm2的密度较为适宜."高油115"的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品种,粗蛋白含量和总能量也稍高于普通品种."高油115花粉直感对普通玉米含油量提高的效应明显,但不同品种的反应差异较大,最高可达54.8%。  相似文献   

15.
两个高油玉米的杂交种和两个普通玉米的杂交种被用于在各种老化条件下的种子活力.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种子的高含油率可部分导致发芽率、发芽势的减少,但不能解释种子活力指数的减少.高油玉米并不意味其种子在加速老化条件下的低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6.
余建湘 《作物研究》2002,16(3):143-143
1 特征特性湘杂油 1号为中熟甘蓝型油菜杂种 ,株高 170 cm左右 ,一次有效分枝 8~ 10个 ,二次有效分枝 5个以上 ,单株角果数多 ,果枝粗长 ,每果 2 0~ 2 2粒 ,种子黑褐色 ,千粒重 3.5~ 4 .0 g。主要特点有 :一是品质好。芥酸含量 0 .0 6 % ,硫代葡萄糖苷含量18.33μmol/ g,含油量 39% ,是我国目前育成的优质油菜中品质性状较好的品种之一。二是丰产性好。 1987~ 1988年度参加湖南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 ,每公顷产量 1772 .7kg,平均比对照湘油 10号增产 6 .12 % ,居参试杂种第二位 (仅次于秦油 2号 )。1989~ 1990年区试中比湘油 10号增产 19…  相似文献   

17.
秦优10号系陕西省咸阳市农科所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法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含油量高、抗性强等突出特点.经试验单产分别为2654.97~3058.5kg/h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6.07%~6.95%,较皖油14号增产13.47%.产油量1120.95~1137.9kg/hm2,较秦优7号和皖油14号分别增产8.48%和17.26%.经在江苏示范最高单产5722.5kg/hm2,在安徽省示范最高单产3804kg/hm2,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1%~0.27%,硫甙含量27.97~29.06μmol/g,含油量42.52%~42.8%,2004年和2006年分别通过陕西省和长江下游的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湘杂油1号     
《作物研究》2002,16(3):133-133
1 主要特征特性湘杂油 1号是湖南农业大学利用化学杀雄技术育成的杂种 ,株高 170 cm左右 ,种子黑褐色 ,千粒重 3.8g左右。芥酸含量 0 .0 6 % ,硫代葡萄糖苷含量 18.33μmol/ g,含油量约 39%。1999~ 2 0 0 0年度在全省示范种植中 ,多数点的产量达到 2 2 5 0 kg/ hm2以上 ;在“湘杂油 1号高产擂台赛”中 ,多数参赛户的产量超过 2 6 2 5 kg/ hm2 ,其中湖南省慈利县东岳观镇双桥村农户钱新安的产量达到4 0 2 1.5 kg/ hm2 ,创湖南油菜单产最高纪录。2 0 0 1年该品种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大面积种植 ,一般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 30 0 kg/ hm2以上…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是世界各国主粮之一。美国从 2 0世纪5 0年代开始 ,因受到当时“方便食品的快速发展以及食用马铃薯会使人发胖”错误理论的影响 ,马铃薯的消耗量开始急剧下降。为走出困境 ,美国食品专家开始对各类马铃薯食品的开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使马铃薯的消费在 5 0年代后又得以重掀高潮 ,并一跃成为世界马铃薯食品的王国。现在 ,美国的马铃薯食品占有着整个美国食品市场约 31 7%左右的份额 ,品种多达 70~ 80余种。美国马铃薯的食品加工率在 80 %以上 ,其中5 0 %以上用于速冻薯条加工生产。美国人均马铃薯食品年消耗量约为 6 0kg左右 ,其中…  相似文献   

20.
对比研究分析了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与普通杂交种的主要生育特点.结果表明,两者产量和品质有差别,高油杂交种的产量主要限制性状是千粒重低,灌浆和中后期脱水速度相对较慢,成熟时子粒含水量偏高,油分积累效率高,但完成全程油分积累的时间滞后,抗衰老能力偏弱.高油种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较为突出;高淀粉杂交种乳熟中期前灌浆速度相对较慢,乳熟中后期淀粉积累效率较高.同时探讨了培育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的主攻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