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宁夏水产研究所孵化车间连续三年的运行中,曾因孵化环道中出现大量剑水蚤(约100个/升),导致出苗量不到正常数量的30%,一度出现苗种供应紧张的局面,经济损失很大。为了掌握剑水蚤对苗种生产造成危害的具体程度,寻找防治方法,笔者进行了剑水蚤对鲤鱼受精卵和仔鱼发育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红螯螯虾的产卵量与个体大小有一定关系,体重24.5-85.2g,产卵量185-594粒,其相对产卵量为每克体重7-8粒。整个孵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20-33℃时,孵化出膜时间为20-40d,其最适孵化水温为28-30℃。  相似文献   

3.
从1978年3月到5月,于5尾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雌虾获得的34批卵子中,孵化出了二百多万无节幼体。头胸甲长50~63毫米的雌虾,切除一眼柄,在20~30天的脱皮时期内,不断产出活力强的卵子,这表明一次受精后,足够使在一次脱皮时期内所产的几批卵子受精。每次脱皮后重新受精是必要的。每批的产卵量从19000到460000粒(平均217635粒)不等,而且卵量没有随着相断的批数而减少。平均孵化率为30.5%。平均每批孵化无节幼体数为66000个。在靠近脱皮末期产的几批卵,有孵化率较低的趋势。从15批孵化的幼体中,抽样培养到仔虾期,其密度在40~250个/升。在3升水体的培养中,平均成活率为79%,但在大规模试验中,平均成活率小于13%。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1973,(9):33-33
鲤鱼的卵具有粘性,利用鱼巢采卵孵化时,往往由于气候、水质、病害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致使孵化率很低,为此进行鲤鱼卵的去粘流水孵化试验,并已取得成功。其具体办法是:把1至1.5升人工采集的鱼卵放到体积约为10升的容器中,首先加入一汤匙精液,然后倒进含0.4%食盐和0.3%尿素的混合液1.5升,每隔2-3分钟搅拌一次,  相似文献   

5.
我市鱼苗生产单位,在采用孵化缸孵化鱼苗的工艺过程中,普遍反映,当鱼苗出现鳔(俗称腰点)时,特别在黎明前,常发生全缸鱼苗死亡的事故。去年,泰兴县水产养殖场在孵化鱼苗中发生这种情况时,对进出缸水质进行了化验,发现水中溶氧量极低,分别是2.4毫克/升和1.2毫克/升,随即用氧气瓶充氧,结果缸内鱼苗全部恢复正常。通过进一步试验,发现鱼苗从受精卵孵出后的60-70小时内(即鳔出现时),卵黄耗尽,游泳能力增强,其耗氧量急剧增加,进入  相似文献   

6.
崔红 《科学养鱼》2002,(5):13-13
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1)鱼池孵化槽为50厘米×300厘米×25厘米的丹麦槽,内置小槽为45厘米×45厘米×25厘米,孵化共用8只丹麦槽,孵化室仔鱼池为0.9米×10米的条形池,深度为40厘米,试验池和对照池各两个。稚鱼培养池为3米×20米的条形池,深度为40厘米,试验池和对照池各4个。(2)水源、水量亲鱼用水为湖水、涌泉水的混合水,常年水温变化在2~20℃之间,年平均水温为12℃,注水量为3.3升/秒,孵化用水也是混合水,水温控制在6~11℃之间,平均水温为8℃,稚鱼池为涌泉水,常年水温…  相似文献   

7.
甲鱼人工孵化的技术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2.湿度;3.通气条件。 (1)温度:鳖卵孵化能适应的温度范围在22-36℃,最适温度范围在30-35℃,最佳温度为32℃,孵化积温为 36000度·时,孵化时间约为50天。当孵化温度低于30℃时,孵化积温大于36000度·时;当孵化温度高于30℃时,孵化积温小于36000度·时。鳖卵在36℃以上几小时就会导致胚胎死亡。25℃以下,会使胚胎发育缓慢,22℃以下停止发育。而且昼夜温差变化大会延长孵化时间,降低孵化率。 (2)湿度:孵化用沙含水量应保持在…  相似文献   

8.
水产小知识     
《科学养鱼》2004,(11):18-18
1郾饲料消毒投喂的饲料应清洁、新鲜、不带病原体,一般不进行消毒。必要时水草可用浓度为6克/米3的漂白粉水溶液浸泡20~30分钟;卤虫卵用浓度300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泡消毒,淘洗至无氯味时(也可用浓度为30毫克/升的硫代硫酸钠去氯后再洗净)再孵化。2郾工具消毒  相似文献   

9.
目前一些专业户采用池塘孵化团头鲂鱼苗,但孵化率低。多年来,我场采用并掌握网箱孵化技术。现介绍如下:一、网箱要求:网箱材料要选用60~70目的尼龙筛绢做成。可以防止剑水蚤等有害生物进入孵化网箱破坏鱼卵。网箱的大小可以根据孵化鱼卵的多少制作。一般放卵量可按每立方米放100万粒左右。如一个9~0.7~0.5m2的网箱可放卵30O万粒左右。二、孵化管理:将查果均匀地放入网箱内,在水温18℃时.受精卵要64~72,小时出膜;22℃时要40~44小时出膜。在这段时间内鱼卵易滋生水霉而死亡,所以,防止水霉的发生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方法是:…  相似文献   

10.
问:哪些介质可用作龟卵孵化?答:泥沙作为孵化介质,一是保温保湿和通气性能好;二是泥沙材料来源广,价格便宜。但泥沙作孵化介质,不便搬运。为减轻劳动强度,适应工厂化大批量生产,近年有些单位改用无毒人造海绵作为孵化介质。其方法是:用4~5cm的硬塑料板作为孵化箱的底板,在箱板上铺一层5cm的人造海绵,龟卵均匀放在上面,然后在龟印上盖一层湿的人造海绵,放入孵化室中孵化,在孵化过程中注意搞好控温、控湿。据试验,其孵化效果很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孵化介质和孵化方法。问:龟卵装箱时要注意些什么?答:龟卵装箱孵化时,一…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人繁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是在半流水方式的孵化方法下,对催产药物的药量作了一定的探讨,求出黄颡鱼的基本药物用量,为提高育苗率打下基础。一、试验与方法1.试验鱼(亲鱼)从自然水体捕捞的成鱼放入培育池进行大约1个月的食物转化,转化成可摄食配合饲料,再转入室内,经过大约1个月左右的强化培育,选作亲鱼进行孵化试验用。2.设备孵化池:为圆形塑料槽,直径为2.86厘米,高为0.74厘米,先用5毫克/升亚甲基蓝溶液消毒,再用水清洗后作孵化用。鱼巢:用直径0.15米、长0.2米的聚乙烯管制成,一端用20目的筛绢封住,在孵化前先消…  相似文献   

12.
一、材料和方法1.孵化工具:采用筛网式淋水孵化器进行孵化,该孵化器由尤先科孵化器经适当改装而成,共4台,孵化槽规格为380厘米×60厘米×30厘米,内设4个孵化箱,每个箱内有一筛网盛卵箱,箱内可收容受精卵10万粒,每个盛卵箱上面有一个淋蓬喷头。外箱低处有一进水口,另一侧高处为出水口,进排水量为每分钟50~60升,箱底部设有自动拨卵装置,每分钟拨卵一次,每台孵化器可一次孵化受精卵40万粒。2.受精卵包装:采用尼龙袋双层包装后置泡沫箱中,用胶带包扎封口。尼龙袋规格为口径15厘米×底径38厘米×长边7…  相似文献   

13.
1.4.1受精卵的孵化:经洗卵后的受精卵,既可在原水槽中进行小水体孵化,也可移至培育水池中进行大水体孵化。在生产性育苗中,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一般控制在10~20个/ml左右,水温高则孵化密度应适当减少。另外,海胆的卵为沉性卵,孵化时受精卵都沉积于孵化容器的底部,因此,受精卵的孵化密度还与孵化容器的形状及其底面积大小相关,若孵化容器深且底面积小,  相似文献   

14.
胡庆明  陈远 《水产科学》1990,9(3):12-14
1987年利用10头已产过卵的亲参,经室内越冬后,进行常温促熟培育,于第二年产卵期全部达性成熟,其体重达404.86克/头。产卵时可集中获取大量的卵,孵化出900.5万小耳状幼体,孵化率达90%以上。其孵化幼体量为历年升温促熟培育百余头亲参第一次孵化幼体量的52~81%。  相似文献   

15.
对初始孵化到孵化后26d(变态前)的圆斑星鲽(Verasper vazrieg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仔鱼的消化系统发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研究表明,在水温为12.5~15.5℃时,初始孵化仔鱼消化道细而直,两端封闭,位于卵黄囊背方。随着仔鱼发育,消化道延长,肝胰脏出现。孵化后6d,仔鱼开口,消化道贯通,开始摄食。孵化后10d,消化道明显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小肠、直肠,黏膜上皮褶皱增多。孵化后14d,卵黄囊消失,仔鱼完全依靠外源性营养。孵化后26d,胃壁较厚处出现胃腺,但不发达,幽门盲囊尚未出现。由结果可见,孵化后6d仔鱼开口,可开始投喂轮虫;孵化后26d,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但由于胃的结构和功能尚不完善,此阶段还应以活体饵料为主,一方面可逐渐加大轮虫的投喂量,另一方面可适当投喂较大的卤虫无节幼体等。本研究旨为圆斑星鲽人工育苗中饵料种类及投喂时间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将不同规格的亲龟、野生龟与自育亲龟以及常温、半控温和控温养殖培育的亲龟在产卵量、孵化率、成活率、龟苗生长速度等方面进行对照比较得出:雌龟规格在500-1500g,孵化率、成活率较高,龟苗发病率较低;野生亲龟各方面优于自育亲龟;常温养殖养育的亲龟优于半控温、控温培育的亲龟;孵化箱沙床含水量7%-12%,孵化室空气相对湿度80%-84%,室内孵化温度32-36℃时,孵化率、出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自从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后,鱼苗的孵化工具不断地在更新发展,从一开始的孵化箱、孵化缸、孵化桶、孵化槽,一直到孵化环道。同时,各种孵化工具的本身也在不断地完善,例如平底孵化缸,先由原来缸面中心过滤罩过滤出水发展为缸面四周缸罩过滤出水。前者由于过滤面积极小,出膜时洗刷过滤罩劳动量很大,稍不小心就会发生溢苗现象。再说孵化环道,也由原来的纱窗式过滤发展为现在的双滤面过滤。总而言之都是过滤面积的增大,从而改良了孵化的水质,提高了孵化率,减轻了洗刷纱窗的劳动量,减少了溢苗现象。根据这一思路,以及综合…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水产站为了充分利用本地区冷水资源,调整呼市鱼类养殖品种,于1984年从朔县引进试养虹鳟鱼成功后,1985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包括虹鳟发眼卵的运输与孵化,鱼苗、鱼种和成鱼的饲养等内容的生产性试验,1986年进行了繁殖试验,使内蒙古的虹鳟鱼有了新的进展。虹鳟鱼发眼卵运输是在保持水温8℃的条件下,从朔县用汽车历经12小时行程360公里运到呼市,成活率达99.9%。孵化是在室内避光条件下进行的,水温8℃,pH7.4,溶氧4毫克/升,流量0.8升/秒,常规孵化,孵化率达94.08%,将孵化的鱼苗和从朔县运回的鱼苗同池饲养在2个长15M,宽2M的串联水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人工鱼巢及孵化暂养槽对产粘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进行监测,为制定减少三峡水库在消落过程中对消落带产粘性卵鱼类繁殖的影响的保护措施提供支持。2016-2017年,在三峡水库重庆木洞江段桃花岛内河中段设置人工鱼巢(采用水生植物作为粘性卵附着物)和孵化暂养槽,对产粘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及同步水温、水文状况进行103d监测。结果表明,鱼巢当天有新增卵(1~5级)的天数为52d(占监测天数的50.5%),其中产卵量较多(3~5级)的天数有19d(占监测天数的18.5%),主要集中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产卵时水温范围为13~30℃,产卵盛期水温范围为16~29℃。选取的29批卵孵化、存活率高达90%以上,苗体健壮。平均孵化水温在14.28-29.5℃时,孵化时间为1~8d。初步鉴定出在鱼巢上产卵的鱼有10余种。人工鱼巢和孵化暂养槽可直接作为产粘性卵鱼类资源恢复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可以作为鱼类产卵规律研究及资源调查的科研工具。  相似文献   

20.
日本和美国科技人员研究了孵化卵内注射氨基酸对胚胎发育及孵出雏鸡体重的影响。在孵化7d时,用注射器向卵黄囊注射0.5ml氨基酸溶液,溶液中含有与卵内相同的18种氨基酸,注射后即用石蜡封住针孔,并将卵送回孵化器中继续孵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孵化7d时向卵黄囊中注射氨基酸溶液对孵化率没有影响,但是,相对于孵化前蛋重相同的雏鸡体重显著提高。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注射增加了卵黄中氨基酸的含量或者是提高了鸡胚对氨基酸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