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类型水稻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庞华莒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3):37-39,47
总体而言,常规稻的米质好于杂交稻,两系杂交稻的米质又好于三系杂交稻,它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的明显差异,常规稻要把提高整精米率和改善直链淀粉含量作为改进品质的重点两系杂交稻和三系杂交稻要把提高整精米率和减少垩白作为改进品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1973年育成了V20不育系,推广面积虽大,但米质较差,改良稻米品质就成为了笔者多年的育种目标。1984年利用优质稻资源MR365和其后利用其衍生系作亲本开展了香稻不育系及其香型杂交稻的选育。用香稻不育系与非香的恢复系配组的方式育成香型杂交稻。它具有不同于普通常规香稻品种,其植株是非香的,而植株上结籽粒仅有一小部分具有香味。这种类型的香稻稻米恰好符合人们的饮食习惯。迄今为止,香稻不育系更替了4代,并配制出了一大批香型杂交稻组合,这些组合的米质和产量都有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
徐宗俦  王绪信 《种子》1990,(5):75-78
我们对杂交稻F_1杂种优势所具有的生理学特性,进行了认真的连续性研究(1985年年报)。把3个不同的杂交稻F_1组合,及它们的亲本和2个对照种(IR_(58)、IR_(64)),在标准营养液中进行了初期发育,干旱  相似文献   

4.
广西近年育成水稻品种米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国家优质稻谷GB/T1791-1999标准,对广西2003~2006年通过审定的136个籼稻品种(组合)的米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年广西杂交稻组合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育成组合的品质档次仍较低,能达到优质等级的杂交稻组合几乎为感光型,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偏高仍是杂交稻组合米质最突出的问题,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长宽比仍需继续改良;广西常规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也得到很大改良.但直链淀粉含量仍是制约常规稻品种达到优质等级的首要因素,胶稠度、长宽比、垩白粒率及垩白度也仍需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5.
有关杂交稻种子纯度等级,目前主要根据制种田田间纯度,对照种子分级标准对田间含杂率的要求进行定级。这种定级方法,由于没有考虑不同杂株类型含量对F_1种子纯度的影响,与F_1实际纯度差距较大,定级准确率仅18%左右(丽水1989年检验结果),不符合种子定级的精度要求。本文通过对丽水1989年杂交稻制种田含杂率与种植检验含杂率进行回归分析,找出不同杂株类型含量对F_1种  相似文献   

6.
籼型杂交稻的选育已进入改进米质阶段。协青早不育系与IR26、测64、测49、T25、TF115、菲11、桂33、IR2588、C98、78039等恢复系配组均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且米质较好。据报道,协优菲11和协优49,经美国农业部国家米质实验室测定其米质达到美国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7.
《种子》2019,(6)
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而杂交水稻的发现和利用,有效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宜香系列杂交稻是以水稻三系不育系宜香1 A为母本并通过审定的三系杂交稻组合,本文以国家水稻数据中心通过国审的16个宜香系列杂交稻的各项性状数据为材料,对国审宜香系列杂交稻的特性性状、产量、抗性和米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路文如 《作物学报》1984,10(4):245-256
本文就我国各地推广的8个杂交稻组合,对强、中、弱三种致病力的白叶枯病菌系的抗性,进行遗传动态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组合的杂交稻(F_1)抗性介于双亲之间,并偏向抗性水平较高的亲本。这些杂交稻的抗性与中亲值有显著相关,可按中亲值预测杂交稻的感病度。通过相对抗病优势的计算得知,杂交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部分显性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由于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特殊性,在选育与之相适应的籼型杂交稻组合时,不能照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选育模式。本文通过对18个杂交稻F_1;8个数量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研究,以期从构成产量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制定高海拔地区的籼型杂交稻育种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汤永波 《种子》2002,(1):82-82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米质优,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是个可替代的主要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1.
施氮量对两系杂交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两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和扬两优6号为材料,以三系杂交稻组合丰优香占为对照,通过3种施氮量处理,研究了施氮量对两系杂交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组合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产量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但相对较低的结实率限制了产量潜力的进一步发挥。3个供试组合均以施氮量为240kg/hm2的处理时产量最高。施氮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在3个组合间均有差异。同等施氮量条件下,两系杂交稻组合米质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影响两系杂交稻产量潜力发挥的原因,以及氮肥对其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早稻食用品质较差,为今后选育优质杂交早稻组合提供理论依据,选用生产上常用的8个杂交稻不育系和12个杂交早稻恢复系(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对各杂交早稻组合及其亲本的12个米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的各米质性状存在极其明显的组合间遗传差异;杂交早稻组合各米质性状除糙米率、精米率、胶稠度和蛋白质质含量外,其余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在总的基因型方差中所占比重均大于50%;除糙米率和精米率外,其余米质性状受父本的影响大于母本;杂交早稻各米质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遗传相关系数和相关遗传率三者之间均呈极显著水平的俩俩正相关;杂交早稻米质性状间的选择相对效率较高的有米粒长对长/宽,垩白面积对垩白度,垩白面积对垩白度,垩白粒率对垩白度,糙米率对精米率,其它米质性状之间的间接选择相对效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3.
博优629杂交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优629杂交稻由中国种子集团公司三亚分公司育成,优质高产兼顾,2003年开始参加海南预试,2004年开始参加广西区试,于2006年4月同时通过广西、海南两地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农业部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海南区试米质全部指标达国优三级以上标准,广西区试米质11项达国优三级以上。  相似文献   

14.
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在广西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水稻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水稻育种要在米质、产量、抗性上有新的突破,除了有新的育种技术外.还要有丰富的遗传资源.广西水稻育种在20世纪90年代前居国内先进水平.就是利用了一些国内外育种中间材料:而90年代以后育成的水稻品种(杂交稻组合)在产量、米质、抗性上有一定的提高,但突破不大,主要原因是育种者手中缺乏国内外新的育种材料.国际水稻研究所等育成的水稻种质.亲源广泛,遗传基础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抗性与特殊性基因源.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5.
播种期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米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的气候生态因子对一季超级杂交晚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湘中地区,两优培九等生育期较长的超级杂交稻适宜播种期是5月20日左右,湘北可适当提前,湘南可适当推迟.适时播种,既可避开播种至苗期低温、大雨的危害,也可避开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和寒露风的危害,产量较高,米质较好.  相似文献   

16.
李锋 《种子世界》2016,(10):49-50
正龙稻2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以五优稻1号为母本,龙锦1号为父本,其杂交后代经系谱选育和生态选择而育成。2004年通过杂交组合得F_0代并收获杂交籽粒;2005年将杂交种子试验地单粒种植得到F_1代;2006~2009年进行单株种植系谱选育至F_5代;2010年对已经稳定的F_5代进行种植得到F_6代,同时对抗病、抗倒伏性、产量、米质等进行检测,其中的―个优良株系决选。2011~2012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早熟组的区域试验,2013~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早熟组的生产试验。2015年5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15018。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与高粱杂交后代酯酶同工酶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晓岚 《作物学报》1985,11(3):173-180
分析水稻与高粱杂交后代酯酶同工酶,其酶谱基础与母本粳稻相同,但子代中的种胚、花药等器官出现一条与高粱位置相同而母本水稻没有的第Ⅱ酶带。同时,系统分析了 F_2~F_3及高世代,揭示了这条酶带的遗传现象:杂种各世代多数株系和单株具有这条酶带,并出现分离,绝大多数发生在 F_2~F_3,F_4以后减轻,至高代不再分离;在 F_2~F_5  相似文献   

18.
《作物育种信息》2006,(8):15-15
红良优166是安徽省合肥峰海水稻研究所,用带白化标记的不育系庐州86A,与自育优良恢复系恢136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产量高,米质较优,适应性广,制种纯度高,2005年3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D型杂交稻,是继野败型、冈型不育系以后第三个新型不育系。对于丰富我国杂交稻质源,改变大面积生产单一胞质潜存的遗传脆弱性,增强杂交稻的抗性,延长优良组合的使用年限,提高稻谷产量,定能发挥应有的作用。D型杂交稻是采用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的雄性不育系,其胞质来源予原产圭亚拉的高秆晚籼良种“Dissi D52/37”(Q.Sativa L.Subsp.indica),与我国早籼品种“矮脚南特号”杂交,F_7代909株系分离的不育株,以此为母本,先后育成意大利B不育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特优航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系航1号是1996年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强恢复系明恢86干种子通过卫星搭载进行高空辐射,F_2代分离类型丰富。重点突出抗倒性、穗型大、结实率高、株叶形态好、米质较明恢86有所改善,F_2代选择不同点的优良单株97个。F_3代开始,按系谱法到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穿梭育种选择和稻瘟病抗性鉴定,选择抗病性强,经济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定向培育,1998年获得优良株系3个。同年冬到海南与龙特甫A进行小面积制种,命名为特优航1号,2002年1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