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生猪疫病也随之增多,临床上混合感染、隐形感染、初感病例也不断出现,这给检疫检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鉴于此,我们一方面严格按照农业部《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程序操作,另一方面采取增加检疫部位,其中最重要的是增检脊柱背侧一刀。我们现在把胴体检疫放在锯前进行,这种检疫方法,不仅易于胴体固定,便于下刀,而且更有利于左右对比检查。锯前顺脊柱背侧由上至下一刀,能清晰地看出皮下及皮下脂肪的病理变化情况,特别是皮下出血的病理变化。锯后检疫虽省一刀之力,但是由于劈锯后,锯面模糊,皮下出血情况不易被…  相似文献   

2.
1宰前检疫急性感染阶段的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2℃,呈稽留热型,精神萎顿,食欲不振或废绝,眼结膜常充血,腹股沟淋巴结多肿大。病猪呼吸困难,常呈腹式呼吸或坐式呼吸,偶有咳嗽、呕吐。在耳翼、四肢、股内侧、胸腹部等处皮肤出现紫红斑或有点状出血。由于该病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再加上该病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所以宰前检疫不易检出。在沈阳市肉联厂检出的数千例猪弓形虫病中,仅有2例是宰前检疫时检出的。2宰后检验呈慢性或隐性感染的猪弓形虫病猪,在宰前检疫时不易检出,但在宰后剖检中都具有典型的规律性的病理变化。把猪弓形虫…  相似文献   

3.
健康猪宰后皮肤洁白具有光泽,通常观察宰后猪皮肤的变化,可以很大程度获知猪的健康状况。因此,观察胴体表面皮肤的变化,在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1机械、营养及应激作用麻电性出血因麻电不当引起猪体的应激反应所致。胴体皮肤出现界限不清的红色放射性小出血点,通常不呈大面积弥漫性,多见于肩部和臀部皮肤。外伤性出血是因宰前粗暴鞭打棒击所致。表现在背、臀部皮肤上出现纵横交错的紫红色条痕或斑块,这种出血有时深入皮下组织。  相似文献   

4.
在生猪屠宰过程中,加强检疫工作、规范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是保证生猪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本文从宰前检疫(查证验物、猪群的临床健康检查、送宰检验)和宰后检疫(头部检验、肠和脾脏的检查、猪只体表皮肤的检验、胴体检验、内脏检验)2方面介绍了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以及检疫要点,以期能够促进我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确保生猪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一、诊断意义1.生猪胴体检疫是宰中检疫的重要环节。定点屠宰场生猪检疫包括入场检疫﹑待宰检疫﹑宰中同步检疫和宰后处理这四个环节。宰中同步检疫是生猪检疫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生猪胴体检疫是宰中同步检疫的重要步骤,生猪胴体表面检疫是生猪胴体检疫的重要内容。缺少胴体表面检疫的胴体检疫是不完整的,缺少胴体检疫的宰中检疫也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合规的,也是不许可的。2.胴体检疫结果是判定胴体是  相似文献   

6.
在猪宰后检疫中,经常会发现肉尸及内脏呈不同程度黄染的现象。根据以往的检疫经验,胴体黄染现象多指由黄疸或由黄脂病引起。但笔者在近2年的实际宰后检疫过程中,发现比例较高的黄染现象并不是黄疸或黄脂病所引起,而是由于屠宰猪在宰前使用药物引起的。药物引起的黄染现象主要发生于夏秋两季,特别在7-10月份生猪发病季节更为严重。据笔者统计,在高峰期,日检出因使用药物导致胴体黄染的胴体数占到日屠宰量的6%-7%.因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故笔者经过调查后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健康猪宰后皮肤呈现出洁白且有光泽状态,通过观察宰后猪皮肤的变化,可以很大程度获知猪的健康状态;因此,观察胴体表面皮肤的变化,在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在家禽宰后检验中,鸡没有淋巴结,只有淋巴小结,鸭和鹅也仅在颈胸和腰部有两群简单的淋巴结,而且很小,不便于剖检。所以,对家禽进行宰后检验时,只能检查胴体和内脏本身的状况。一般分为胴体检验和内脏检验两个环节。1 胴体检验1.1 判定放血程度煺毛后视检皮肤的颜色、光泽和皮下血管充盈程度,判定胴体放血是否良好。家禽的正常皮肤为白色、淡黄略带红色,且具有光泽。而放血不良的光禽,则皮肤颜色呈暗红色或者紫红色,表层血管出现充盈,皮下血  相似文献   

9.
2004年,在对平罗县河东地区羊肉进行市场检疫时,发现羊只宰前经长途运输引起应激反应造成宰后胴体淋巴结发生病变,现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河东地区市场出售羊肉的屠户较为固定,羊肉来源以东山(陶乐与内蒙交界或内蒙草原)饲养的羊只为主,少数来自本地养殖户,在市场上出售羊肉的屠户98%的羊只由草原上购入,路途较远,经长途颠簸、少饮等使羊只出现应激反应。2宰后淋巴结变化羊只宰后经过市场肉品检验:胴体感观正常,肾脏无病变,大小、色泽均正常,肩前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呈环状周边出血、淤血,程度轻重不同,淋巴结肿胀不明显或稍…  相似文献   

10.
检疫。宰前、宰后及屠宰过程中,对生猪及猪产品所实施的疫病检验。分宰前检疫,宰后检验(疫)两个环节。宰前检疫指即将屠宰的生猪在屠宰前实施的临床检查。目的在于及时发现病猪或疑似病猪,实行病健隔离,防止疫病散布。及时发生控制部分在宰后检验难以发现或检出的人畜共患病,及时检出一些国内尚未发现的疫病。宰后检疫指生猪屠宰后,对其胴体及各部位组织、器官,依照规程及有关规定进行的疫病检验,是屠宰检疫中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关于屠宰检疫的范围、检疫、品质检验等等都有不同的看法,就当前的一些体制改革存在的观点也理解也不尽相同。1宰前检疫通过宰前检疫羊只可以及早发现病羊,及时隔离剔出处理,以避免混入待宰羊群,进入正常屠宰加工过程,不致造成污染环境和引起疫病的传播流行。对即将屠宰的羊围绕口蹄疫、炭疽、羊痘等疫病进行检疫。同时设立宰前检疫岗、宰后检验岗(胴体、内脏检验岗)和复检岗3处。对受检的羊群,首先要检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关于屠宰检疫的范围、检疫、品质检验等等都有不同的看法,就当前的一些体制改革存在的观点也理解也不尽相同。1宰前检疫通过宰前检疫羊只可以及早发现病羊,及时隔离剔出处理,以避免混入待宰羊群,进入正常屠宰加工过程,不致造成污染环境和引起疫病的传播流行。对即将屠宰的羊围绕口蹄疫、炭疽、羊痘等疫病进行检疫。同时设立宰前检疫岗、宰后检验岗(胴体、内脏检验岗)和复检岗3处。对受检的羊群,首先要检  相似文献   

13.
家畜宰后检验胴体加盖验讫印章,以示检验结果的标记的做法早在解放前就有记载。农牧渔业部颁发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第21条第1款规定:“凡出售的肉类,出售者必须凭有效期内的检疫合格证明和胴体加盖的合格验讫印章上市,凡无证、无章者不准出售”。由此可见,胴体加盖验讫印章(标记)的重要性。家禽宰前检疫、宰  相似文献   

14.
猪胃粘膜出现角质化糜烂和坏死后形成溃疡 ,严重的导致胃穿孔 ,表现厌食 ,腹部不适 ,肠道运动异常导致便秘或腹泻和某些病例 ,胃出血排黑色粪便等。本病初期胃呈轻微出血 ,仅表现消化不良 ,畜主往往不易发现。待胃穿孔后 ,伴发急性弥慢性腹膜炎可迅速死亡 ,常呈散发型 ,在一群猪内个别猪发病死亡 ,多见于 5 0kg以上的生长迅速的猪。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但以炎热的夏季较多见。1 症状1 1 隐性 与健康猪无异 ,无明显症状 ,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几乎不受影响 ,往往在宰后检疫时才发现。1 2 慢性 食欲降低或不食 ,病猪体表和可视粘…  相似文献   

15.
宰后检疫是生猪检疫的的重要环节。在宰后检疫过程中往往会有检疫员报告某某号猪胴体器官等发"黄"的情况。这些猪皮肤、脂肪、肌肉粘膜、内脏等呈黄色,程度、多少、深浅不一(俗称"黄腰猪"或"黄脂猪")。黄脂、黄脂病、黄疸等都会可能出现呈黄色的现象,很易混淆。黄脂是可以食用的,而黄脂病、黄疸肉根据病情的轻重分别  相似文献   

16.
1宰后检疫生猪屠宰后应立即进行宰后检疫,宰后检疫应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头、蹄、内脏和胴体施行同步检疫,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验。1.1头部检疫剖检颌下2侧淋巴结和外咬肌,视检鼻盘、唇、齿龈、咽喉黏膜和扁桃体。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猪链球菌病发生有上升的趋势,做好此病检疫,已经成为今后此病防控的关键。文章分析宰前检疫、宰后检疫要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宰后卫生处理措施,供读者参考和借鉴。1宰前检疫1.1败血性链球菌病最急性型:流行初期为急性经过,头天晚上症状不明显,次日即病死。没有死亡的病例,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卧地  相似文献   

18.
我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认真开展了畜禽及其产品的兽医卫生检疫工作。具体做法是:五检、二奖、一罚。五检:1.收购畜禽就地检:平山、深泽、赵县、灵寿等县,不论任何单位或个人收购畜禽时,均经当地基层兽医站检疫,发给产地检疫证后才准收购。未经检疫收购查出后,除补检并加倍收取检疫费,情节严重耆给予处罚;2.宰前宰后上门检:平山、行唐等县的检疫人员分片包户,每天巡回深入到屠宰户,按照《肉检规程》作宰前检疫,宰后检验,严把检疫关;3.集贸市场天天检:各县动检站和集市所在地兽医站固定检疫员,每天早晨于开市前到农贸市场生肉摊点查验胴体印章与检疫证  相似文献   

19.
波尔山羊杂交后代体尺、体重与肉用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 SPSS数据处理软件 (10 .0版 )统计分析了 2 3只 (约 8~ 9月龄 )波尔山羊与唐山奶山羊杂交后代公羊的体尺、体重和肉用性能。结果表明 :(1)波尔山羊与唐山奶山羊杂交 F1 代体尺、体重与肉用性能指标的变异程度大于 F2 代 ,其中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和胸宽四项指标变异程度在 F1 和 F2 代中都很大 ;(2 )杂交 F1 代、F2 代各项指标 t检验结果 ,除胸宽外其余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3 )波尔山羊杂交后代中胸宽与各项指标间相关不显著 ,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与体尺指标相关显著或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猪严重感染住肉孢子虫病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8月 ,笔者在西宁市元树生猪屠宰场检出一例严重感染住肉孢子虫的病猪 ,现报告如下。1 宰前检疫 病猪来自甘肃。宰前精神尚可 ,反应灵活 ,体温不高。但后腿跛行 ,战栗 ,被毛粗乱无光泽 ,疑为长途运输所致 ,准予屠宰。2 宰后检验 胴体重 41 kg,膘情差 ,肌肉松软无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