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花生野生种的利用,是科技工作者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这是因为花生野生种具有栽培种所不具有的基因源,如结实率高、蛋白质含量高、抗病虫和适应性强等等。但由于花生栽培种与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远,杂交不易成功,因而限制了花生野生资源在花生育种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野生花生研究利用概况苗华荣,李正超,吴兰荣(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266601)花生野生种原产于南美洲,国外从30年代开始研究利用,到50年代才获得了与栽培种杂交不育的三倍体。野生种具有某些栽培秤所不具有的重要基因源,如对某些病虫害免疫与高抗,以...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花生属植物10个栽培种和10个野生种的酯酶同工酶谱带进行测定分析。根据酶谱的差异,栽培种花生与花生区组野生种的平均相似值为12.93%,与其他区组相比其相似值高。表明两者间亲缘关系较近,从生化测定证实了花生区组的野生种是栽培种的近缘祖先的推断。另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栽培种与花生区组的各个野生种的亲缘关系也存在差异,其中以珍珠豆型品种与A.durenesis的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4.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花生属种间亲缘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份花生栽培种资源和花生属六个区组的19份野生种资源为研究材料,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DNA多态性并进行聚类分析。大多数从栽培种基因组分离出的SSR引物能在野生种中扩增出DNA片段,共筛选出21对多态性SSR引物;每对引物在花生基因组中扩增出的条带数为1~13条,在供试材料中扩增出的总条带数为5~40条,平均18.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40条,平均18.0条;SSR引物的多态性指数为0.92~9.04;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33~0.91,平均0.76。结果表明,大多数花生SSR引物为多位点引物,花生属种间种质存在丰富的DNA多态性, A. duranensis是花生栽培种(A. hypogaea L.)的野生种亲本之一,与花生区组野生种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异形花区组,最远的是大根区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花生属植物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测定。结果表明:花生属植物有共同的特征酶带,不同种之间的酶带差异较大;与栽培种最相似的野生种是Amonticola;A.batizocoi是花生区组内与栽培种很不相似的野生种;二倍体野生种之间;A.stenosperma与A.cardenasii之间的关系很近,A.villosa与A.batizocoi之间的关系很远  相似文献   

6.
揭示栽培种花生(Arachis hypogaea L.)与同属花生区组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可为野生资源引入和遗传资源保存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基于已公布的栽培种花生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以11份花生区组的野生种资源和44份不同类型的栽培种花生为研究材料,利用GBS(Genotyping-by Sequencing)测序结果中能够比对到叶绿体全基因组的序列信息,获得了叶绿体基因组上111个SNP位点和10个InDel位点。根据系统演化树以及主成分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与栽培种花生关系最近的野生种是A.monticola,较近的是A.duranensis、A.batizocoi、A.paraguariensist和A.hoehnei,较远的野生种包括A.helodes、A.cardenasii、A.villosa、A.stenosperma。花生区组种间亲缘关系的阐明,对花生远缘杂交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与栽培种相比,花生野生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能够适应一系列复杂环境,是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重要基因来源。多项研究表明,花生野生种对根结线虫病、晚斑病和锈病具有较高抗性。本文综述了野生花生的种类以及花生栽培种起源种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野生花生对花生病害的抗性以及在育种中应用。结合花生基因组学最新研究,展望了花生野生资源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花生野生种具有抗逆性强,含油量高等特点,若能把这些有利基因转移到栽培种上来,对花生生产将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具有这些优良性状的花生野生种多是二倍体种(2n=20),与栽培种杂交只能得到不育的三倍体杂种。所以要研究利用花生野生资源,首先要解决花生染色体的加倍技术。这个问题国外已有研究和报导,国内则未见有报导。我们于1981—1982年开展了此项研究,获得了六倍体的种间杂种和同源四倍体的野生种。  相似文献   

9.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与栽培种相比,花生野生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能够适应一系列复杂环境,是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重要基因来源。多项研究表明,花生野生种对根结线虫病、晚斑病和锈病具有较高抗性。本文综述了野生花生的种类以及花生栽培种起源种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野生花生对花生病害的抗性以及在育种中的应用。结合花生基因组学最新研究,展望了花生野生资源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厄瓜多尔花生栽培种籽仁的脂肪、蛋白质、灰分、脂肪酸及甾醇含量NelsonR.Groso等南美洲的花生栽培种和野生种已被广泛收集。花生属和花生栽培种可能的起源中心分别在巴西的GranPantanal和玻利维亚安第斯山脉东麓。为收集不同的基因型,在南美组...  相似文献   

11.
花生栽培种位于花生区组双二倍体区系,与同区同系的野生种亲缘关系较近,与同区异系的野生种亲缘关系次之,亲和力为2—36%,与异区组的野生种A·glabrata,A·pusilla亲缘关系最远,亲和力为0。密枝亚种与野生种的亲缘关系比疏枝亚种更近。四大类型与野生种的亲缘关系由近而远,依次为龙生型、普通型、多粒型和珍珠豆型。  相似文献   

12.
花生栽培存在高产与不抗病的矛盾,在育种上需要具有高抗和适应强的“基因源”渗入栽培种。可是在育种中却面临着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花生属植物资源,具备这种“基因源”的条件。如何使野生种的抗性基因引入栽培种已为花生育种者所关注。 花生原产于南美洲,本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就已开始对花生属植物资源的利用研究.1935年Hull及Caruer以栽培种和A.glabrata杂交,未得到杂种;1946年Gregory报道他试图用花生栽培种与两个野生种(A.Villosalicarpa及A.diogoi)进行种间杂交,也未成功;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花生野生种及转基因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低、田间长势弱等难题,本研究对花生的嫁接技术进行了优化。以黑籽花生品种豫花0215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培养7d的实生苗为砧木,以栽培种、野生种及双二倍体的无菌组培苗为接穗,采用劈接法,以花生的下胚轴为嫁接部位进行嫁接。结果表明,花生砧木的培养方式不同,嫁接成活率差异显著,在黑暗条件下培养的砧木下胚轴达到6cm以上,平均嫁接成活率较高,达到96%以上。不同类型接穗嫁接成活率差异很大,栽培种的嫁接成活率较高,嫁接到黑暗培养的砧木上成活率达到100%。采用黑暗培养的豫花0215作砧木,大大提高了嫁接成活率和嫁接效率,该方法在花生野生种、双二倍体及转基因植株等组培苗的嫁接上获得成功,克服克服了野生种及后代材料生根困难及移栽成活率低,及组培苗移栽后长势弱等问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花生亲和种远缘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三倍体、六倍体、同源四倍体、双二倍体、四倍体五条途径,利用与花生栽培种杂交亲和的花生属花生区组中的野生种进行花生属远缘杂交育种研究.从贺粤1号×A.correntina的三倍体自然加倍后代中选育了花生新品种桂花20,桂花22;从含有四倍体野生种A.monticola的组合后代中选育出花生优良品系桂花26.研究结果表明,用常规育种技术可以利用野生种改良花生推广品种,但杂种后代不易稳定,选择效率低,不易选育出优良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据本瑟姆在其著作《巴西植物志》中记述,“花生栽培种(A,hypogaea)似由巴西的六种野生近缘种中的一种演化而形成的,但在这六个野生种中,很少有像栽培种那样,具有子房柄入土结实成熟的这种稀有的特性。这一特性恐怕是栽培种在进化过程中新产生的习性”。德次道尔写道,不论新、旧两大陆任何地域,也没有栽培种的野生型植物的分布,恩格勒与普兰特尔两人认为,花生栽培种是由巴西的野生种Arachis Prostrate进化而来。莱因哈特也认为花生栽培种的野生型在巴西,  相似文献   

16.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花生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原因:一、花生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遗传基础狭窄,育种者迫切需求有新的“基因源”充实于栽培种中去,而野生种质资源却是这些“迫求基因”最重要的来源:二、花生野生种多是二倍体,除具有良好的抗性、适应性外,且是研究花生细胞遗传学最好的材料;三、利用花生野生种间杂交,来推断花生栽培种的祖先,以  相似文献   

17.
花生组内种间杂交亲和性及杂种一代研究/张新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南农业科学.一1994,(3)一1~4分析了花生野生种A.duranensis、A.batizocoi与栽培种Robut33一1的杂交亲和性和F1的细胞学行为。栽培种是由...  相似文献   

18.
在前两年测产、观察的基础上,2002年对利用花生不亲和野生种A.glabrata与栽培种杂交、回交选育的新品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田间鉴定和室内测试.研究表明,利用野生种有效拓宽了花生栽培种的遗传基础.初步选育出比当前推广种鲁花11号显著增产的品系,籽仁单产增幅6.7%~9.9%,同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花生属植物除一个栽培种外,都是野生种,这些野生种具有多花多实,抗病抗虫,耐旱耐涝等有利性状,其抗性尤为突出,是改良栽培花生珍贵的种质资源。1959年至1983年期间,W.C.Gregory等28人10余次亲赴南美洲收集考察花生野生资源,并编号保存。1984年世界各国收集花生野生资源718份,1986年增加到802  相似文献   

20.
以花生四大类型栽培种为母本,4个人工合成双二倍体野生种杂种为父本组成16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16个组合的花果率和针果率变化范围都很大,显示各组合间杂交亲和力有较大的差异。野生种杂交种中以(Arachis.cardenasii×Arachis.batizocoi)F2为父本与栽培种杂交的亲和力最大;而栽培种类型中以天津豆(普通型)为母本与野生种杂种杂交的亲和力最大;但珍珠豆型与4个野生种杂种之间杂交的亲和力差异最小。16个组合中有许多授粉花不能形成果针而相互间表现不同差异。果针形成正常荚果有4种败育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