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寻找给野生动物喂食的人听说,有一位老人每天清晨到曲靖寥廓山给野鸡、野兔、松鼠喂食,只要老人一招呼,那些小精灵就会跑来,围在他身旁撒欢儿,争抢食物,有的还会窜到他肩膀上嬉戏。说者显得非常激动,听者更觉神奇。每天清晨到寥廓山晨练的人成千上万,这里还有野生动物?抱着好奇和半信半疑,我决定去探探虚实,见见这位老人。  相似文献   

2.
在嵩县九店乡的九皋山上,一位古稀老人冒着凛冽的寒风,拄着木棍,踏着积雪巡行在山林中。一旦发现有人在山上拾柴砍树,他就要按规定处罚。即使是亲戚、邻居上山割草,他也要按规定搜查火种,检查草捆。 老人叫王生,今年74岁,九店乡九皋村人。他1947年参加  相似文献   

3.
林盛  朱融 《国土绿化》2011,(4):33-33
在我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林业县、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的溪尾乡莘田村,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垦荒、植树造林、抚育队伍--老人耕山队,这些老人平均年龄超过了68岁.  相似文献   

4.
他骑在马上;伊然是天山中一座挺拔的山峰炯炯的眼神,鹰一般巡视着黑色的山凹山径是他绿色的上帝每座山 每条路 每颗树都是老人掌中的纹路那些难经风寒的小树老人给过多少强劲的力强壮的哈萨克护林人却满脸是年轮般的皱纹  相似文献   

5.
走进核桃之乡———大理州漾濞县的双涧,只要一说到核桃,人们都要提起核桃老人施瑞生。施瑞生如今已年逾古稀,但身子骨硬朗,整天穿梭于核桃林间,还能爬树打核桃。施瑞生老人年轻时当过村干部。那时,他常常带领社员群众种植、嫁接核桃,他说在穷山沟里要想过上好日子,只有种核桃。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施瑞生便一门心思搞核桃种植,并通过种植核桃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第一人,被群众誉为核桃种植老“状元”。人民公社时代核桃不值钱,除了公家收购外,其余就榨油自家吃或送给亲朋好友。所以,在刚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落实“两山”责…  相似文献   

6.
山楂·老人     
人到老年,力不自养,因此,大多由儿女供养,或进敬老院安度晚年。河南省登封市送表乡的一位老人却是靠“山楂”养老。为此,他也成了享誉十里八村的“明星老人”。 他叫陈海章,今年69岁,是送表乡和沟村13组的一个普通农民。这位普通人养育了7个儿女。家庭状况可想而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家庭的这样一位老人,在和子女分家后的8年里,却从不接受子女们供给他的生活费用,而是让自己精心栽植培育的山楂树代子女们“进孝”。  相似文献   

7.
正春节还没过完,安徽省天长市金集镇马塘村西边的一片山坡上,一位老人脱掉外衣,挥舞镰刀,在林子里忙着割草、护树。在他的身后,前几年种下的意杨、杉树和松树苗已长到三四米高,染绿了山梁和山坡。这位老人名叫李跃才,是马塘村的农民,今年73岁。35年来,他让500多亩荒山变成了青山,而他的满头青丝早已染霜。马塘村背靠草庙山,盛产茶叶,是皖东地区远近闻名的"茶叶"之乡。优质茶叶的生长离不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庄河代家沟有位104岁的“世纪老人”,叫代喜增,他从46岁开始,年年植树,岁岁造林,坚持植树近60年。 代喜增老人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1945年兄弟四人举家搬到了东辽县辽河源镇大架山村后大架山屯,在山沟里安家落户,从此代家与大山、树木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46岁的代喜增和兄弟们为  相似文献   

9.
去年6月25日上午,桑植县公安局林业分局来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陈秀芝,带着自家养的土鸡、腊猪腿等物,说是看望她的亲人林业公安干警,感谢他们为她中张了正义。原来,去年3月份林业分局接到群众举报,桑植县竹叶坪乡干洞村支部书记扬其仁于1998年10月份私自将于润村袁家塔组陈秀芝老人的责任山卖给了本村的向国庆,向国庆伙同扬其仁之子杨昌勇将责任山上的树木砍伐一空。接报后,分局立即组织干警前往案发地进行明查暗访。发现向国庆和杨昌勇不仅将陈秀芝老人责任山上的树木无证砍伐了10多个立方米,而且已将砍伐的木材销往各地。干警们不…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1月14日,对于克什克腾旗木希嘎乡四义号村四义号西组的王凤朝来说,是一个不幸的日子。他在粉碎饲料时不小心被粉碎机吞噬了右手……妻子心疼,儿女痛心,王凤朝也一筹莫展,因为一向刚强的老人不愿拖累别人。 王凤朝原来一家7口人,3个姑娘都已出嫁,现在只剩下务农的大儿子和教学的小儿子。村里见王凤朝失去右手,为了照顾他,就让他看管村里的果园。果园就在他家的后山,几十棵果树由于多年无人修剪培植,已很少结果,年收入只有400多元,连王凤朝的工资都不够。看到光秃秃的山,王凤朝产生了一种想法,如果在山顶栽上松树,山腰…  相似文献   

11.
阮晓强 《云南林业》2004,25(4):15-16
在元谋县花同乡团山村,有一位82岁的老护林员,名叫王世辉。他孤身一人,不计报酬,25年如一日,顶风冒雨守护着羊街乡前进水库南边和花同乡团山大坝旁20多公顷水源涵养林。他义务护林的感人事迹在当地群众中广为传播。1999年12月,中央电视台对他义务护林的事迹作了专题采访报道,他  相似文献   

12.
人活七十古来稀。古稀老人理应享受 天伦之乐,安度晚年生活。而十八位老人, 却不顾年老体弱,偏偏与荒山较上了劲。 这是发生在平泉县杨树岭镇狮子庙村 的故事。 狮子庙村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靠矿山富裕起来的小山村。由于绝大多数 青壮年劳力在煤矿上班,致使村里1200亩 荒山多年未能绿化。去年8月份,平泉县林 业局和杨树岭镇政府技术人员到村里动员 群众治山造林,67岁的退休村支书苏耀生  相似文献   

13.
已八十高龄的顾朋老先生头戴一顶藏青呢帽,身着藏青呢装,肩背一只塞满资料、文件的黑色旧提包,海风吹黑的脸上,两眼炯炯有神,显得精神矍烁。他,是按惯例每月总要到台城绿委会等各部门收集一些资料,好为他这个绿化兼老龄、计划生育、殡改工作的义务宣传员“充电”、“输血”。 顾老1947年参加革命,1949年入党,1964年他放弃在城市工作的优越条件,来到荒无人烟的江苏东台新港闸管所任所长。他带领大伙在十多公里的海堤线上栽上了刺槐、杜仲、柏树、龙柳、油桐等四十多种树木花草。  相似文献   

14.
浙江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中戴村有座“花果山”,山上数万株果树和碗口粗的杉、松林,将山覆盖得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15.
老人的追求     
一见到那张刻满深深沟壑的脸,就使我想起树木的年轮。 67岁的柴河林业局退休干部崔文连,做了大半辈子兽医,摸索出了治疗和预防猪副伤寒病的“绝招”,使这一多发病在柴河地区得到了控制。退休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90年代,在京城,人们都知道北京有一位绿化老人——单昭祥。熟悉他的人,称其单老。近几年,人们听到、见到单老似乎少了些。其实,单老仍然在其热爱的绿化事业上不懈地奋斗,默默奉献着。1996年,已经七十五岁的单老退休了。他在给市领导的报告中说:我退下来,可以使“‘首  相似文献   

17.
兴不兴林关系到山区经济的发展。换句话说,林业是山区致富之本。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出路在山、致富在山,离开林业生产谈开发山区致富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认为靠林业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多搞副业现金。我认为要使山区能够富,富得久、造福子孙后代,关键取决于森林资源能否得到发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分布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红豆杉3个红豆杉属树种。云南红豆杉集中分布在滇西,海拔2600~3300m,山的阴坡、半阴坡及山的中、上部棕壤和黄棕壤上;南方红豆杉集中分布在昭通地区,海拔1200~1700m,山的阴坡、半阴坡及山的中、下部黄壤上;红豆杉集中分布在西畴和麻栗坡县境内,海拔1300~1700m,山的中部黑色石灰土壤上。  相似文献   

19.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 一年后,山改样了,景变美了,成了“郁馨山庄”。 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原山东莱芜市邮电局副局长魏传玺。 今年66岁的魏传玺在莱芜工作30年,踏遍了莱芜的山山水水,他认为全市80%以上的丘陵和山区资源有待开发,如果把荒山开发搞好了,不仅有很好的生态、社会效益,也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他的想法在“家庭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2001年3月1日,一个面积1987亩,拍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平江县全面推行山长制实施方案》正式下发实施。县级全面推行"山长制",这在湖南省是首开先河。根据"山长制",平江县将设立总山长、副总山长、县级山长、乡镇山长、村级山长,构建起"统筹在县、管理在乡、运行在村,责任到人"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机制。"山长制"还将当地森林资源保护核心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