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9个广西油茶优良无性系的果实经济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指标性状变异明显,果实经济性状间关系密切,9个性状指标被转化为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了78.174%,果皮厚、仁含油率、鲜出籽率占决定地位,贡献率为52.448%;各参试无性系的果实经济性状优劣依次为:岑软1号、岑软11号、岑软3号、岑软2...  相似文献   

2.
采用~(60)Co-γ射线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3个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无性系种子和连州1号普通油茶优树种子进行0、1 000、2 000、3 000 rad剂量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对油茶实生苗鲜果出籽率、晒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等经济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对岑软2号、11号的实生苗出籽率有显著影响(P0.01),对岑软3号的出籽率影响不显著,不同无性系间辐照影响差异较大;3 000 rad辐射明显提高岑软2号、3号和连州1号的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抑制了岑软11号的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60Co-γ射线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3个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无性系种子和连州1号1个普通油茶优树种子进行0 rad、1 000 rad、2 000 rad、3 000 rad剂量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对油茶实生后代鲜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仁油率、鲜果含油率等经济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油茶经60Co-γ辐照处理后,岑软2号、11号的实生后代出籽率有显著影响,但对岑软3号的出籽率影响不显著,可见不同品系间油茶影响差异较大;对油茶出仁率、仁油率及鲜果含油率的影响表现为:高剂量辐射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增加了岑软2号、3号和连州1号的出油率,降低了岑软11号的出油率。  相似文献   

4.
以岑溪软枝油茶(Cenxi soft-branch Camellia oleifera)全同胞家系林中初选的25株优良单株为材料,开展无性系测定试验,选育出岑软ZJ11、岑软ZJ14和岑软ZJ24三个油茶优良无性系。通过对三个无性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和产量差异比较,结果表明:无性系的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和果油率的遗传力估计值h2分别为0.986、0.978、0.998和0.980,均接近1.0,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4~7年生平均产量、果油率在各无性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选育出的3个无性系的早期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均超过或优于对照良种岑软2号和岑软3号,其中每公顷产油量的对照遗传增益分别为4.72%~13.91%和5.49%~14.77%,果油率的对照遗传增益分别为13.15%~23.33%和7.81%~17.50%。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岑溪软枝油茶(Cenxi soft-branched Camellia oleifera)优良种质的筛选,对来宾地区种植的油茶果实数量性状概率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实中单籽重变异幅度大,果高和果径变异幅度小。通过One-sample 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对果实数量性状进行正态性检验,除单籽重以外,单果重、果高、果径、果皮厚、籽粒数、鲜籽重和鲜出籽率均符合正态分布,并依据检验结果,对果实的数量性状进行概率分级。  相似文献   

6.
岑软2号、3号等油茶无性系花粉配合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双列交配设计,完成油茶(Camellia oleifera)6个无性系间的花粉配合力测定,筛选出17个高配合力组合,其中以岑软3号×岑软2号为最高,座果率高达92.0%.以桂软24号为母本,分别以桂软1号、岑软3号、桂软11号和桂软22号为父本的杂交果鲜出籽率均在40%以上,品质优良;桂软22×岑软2的杂交组合所得杂交果的出籽率也较高,为43.15%.  相似文献   

7.
为了创制油茶新种质,以"岑软系列"和"湘林系列"2个地理种源的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优良无性系为亲本,进行人工控制授粉杂交试验,并对杂交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及F1代苗期的生长特性和遗传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1代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821 5和0.828 5,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能够较为稳定的遗传;岑软24号×湘林210和湘林210×岑软2号2个组合综合表现良好,苗期生长速度均较快。岑软24号×湘林210的坐果率和成果率分别为82.50%和52.50%,鲜出籽率达50.45%;湘林210×岑软2号的坐果率和成果率分别达到97.37%和68.42%,单果重和单粒籽重最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育出西南红山茶Camellia pitardii优良品种,2013年9月对贵州省盘县现有自然分布的西南红山茶目测达到冠幅单位面积产果1 kg·m~(-2)左右的89株单株的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西南红山茶各单株果实产量的变异度大,其单株质量、果高、果径、果皮厚、籽粒数、籽粒质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按照种仁含油率45%以上、冠幅单位面积产果2 kg·m~(-2)以上、鲜出籽率在35%以上的标准进行筛选评价,89个单株中有3号、6号、13号等22个单株为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9.
为选育适应广东省种植的高州油茶优良品种,对高州油茶实生后代果实的19个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州油茶果实的各个性状在单株间、单果间、样地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样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样地间有15个果实性状的变异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综合单果间、样地内单株间及总体株间的变异规律,各果实性状根据其变异程度由高到低排列基本遵循如下规律:烘干种仁质量、晒干种仁质量,烘干籽质量、晒干籽质量、鲜籽质量,鲜果含油率、鲜果质量、单果籽粒数、果皮厚度,鲜果出籽率、烘干果出籽率、晒干果出籽率,晒干籽出仁率、烘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纵径、横径、果径均值,果形指数。  相似文献   

10.
以岑溪软枝油茶优良无性系岑软2号为材料,研究果实油脂积累过程中主要产量性状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测定周期内,鲜出籽率无显著变化;干籽出仁率在9月20日之后快速上升,10月25日之后速度逐渐减慢,11月15日之后达到最高水平;种仁含油率和干出籽率均呈上升趋势,10月25日前上升幅度较大,此后速度减慢,并在11月8日之后达到最高水平;果油率9月27日前缓慢升高,之后进入积累高峰期,11月8日后达到最高水平。果油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4个性状指标,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鲜出籽率仅与干出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了以果油率为因变量,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y=-6.402+0.225x1+0.104x2+0.025x3,3个自变量的重要程度为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在广西不同生态区域,针对岑溪软枝油茶栽培品种,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为果实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1.
3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CPRO+ 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油茶无性系岑软3号、赣190和湘林11在果实油脂转化期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表明:岑软3号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单峰型,无明显"午休"现象,湘林11和赣190呈双峰型,有光合"午休".蒸腾速率(Tr)日变化岑软3号和湘林11为单峰型,赣190呈双峰型.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为岑软3号>湘林11>赣190.岑软3号、湘林11、赣190最大净光合速率依次为14.84、13.64、12.45 μmol/(m2·s).相关性分析表明:岑软3号、赣190和湘林11气孔导度(Gs)与其净光合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且赣190和湘林11达极显著水平;胞间CO2浓度(Ci)与其净光合速率均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吉林省桦甸市生长的鸡树条荚蒾不同植株果实和种子的有关性状进行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产地不同植株间果实和种子的有关性状均存在遗传差异。果实属浆果状核果,红色、鲜红色或深红色;种皮颜色有橙黄、浅粉、深粉色的变化,种子形状为扁状卵形或扁状心形,每果有1粒种子;果实和种子大小排序依次为2号树1号树3号树。1号树、2号树、3号树的种子重量分别为36.2 g、38.6 g和31.0 g,排序依次为2号树1号树3号树,2号树和1号树之间差异不明显,2号树和1号树的种子重量分别为3号树的124.5%和116.8%,差异极其明显。平均出种率为9.7%。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适宜广西石漠化地区栽培的番荔枝(Annona squamosa)新品种,2012年从越南岩溶地区引进了番荔枝15个家系的果实,通过对其果实表型性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之间果实纵径、单果质量、糖度以及种子的长度、种宽、种厚、千粒重均有显著差异,而各家系之间果实横径差异不显著,果实纵径最大是27号,果实横径最大是11号,单果质量最重是23号,糖度最高是20号。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湿地松种子园的产量,以荆门市彭场林场一代去劣湿地松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状况和结实性状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无性系生长和结实性状的差异性,并筛选出高结实无性系。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胸径、冠幅、球果长度、球果直径、球果径高、单株球果总产量和单个鲜果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sg<0.01),而单果出种量的差异不显著(sg=0.366);选出排名前3位的高结实无性系,结实量较均值提高了2倍多;根据差异分析的结论,为现阶段优良无性系初步筛选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全国油茶(Camellia oleifera)优良品系区域性试验林桂软1号、桂软11号、桂软22号、桂软24号、岑软2号、岑软3号、湘林70号、湘林91号共8个无性系的花粉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室内常温条件下开花当天花粉的生活力状况,并研究了岑软2号、3号无性系花粉在室内常温、不同贮藏天数条件下的生活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8个油茶无性系在开花当天花粉生活力均达50%以上,但表现出广西产地的油茶无性系花粉生活力比湖南产地的无性系花粉生活力高,两省区之间的差异较明显.暴露在室内空气中常温贮藏的岑软2号、3号无性系花粉生活力可保存7天.  相似文献   

16.
对梓树3个种源当年生幼苗进行砧木培育,通过不同密度的播种和移栽,选出在天水地区以种源A最为适宜培育,播种移栽密度以19株/m2为宜,当年生苗木平均地径可达8.85 mm;苗木地径与平均侧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呈正相关性,与苗高、叶数、根数、主根长无显著相关性;各种源苗木生物量与平均侧根长呈正相关,与主根长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自流滴灌技术在油茶丰产栽培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岑软3号油茶(Camellia oleifera)无性系幼龄林为对象,进行了自流滴灌技术在油茶丰产栽培中的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自流滴灌对促进油茶树体生长及开花、保花、保果具有明显作用,特别是在干旱少雨季节,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文冠果人工种群的果实表型多样性及其变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文冠果果实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研究区内44株文冠果果实的1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调查区内文冠果人工种群的变异情况。方差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差异都极显著,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变异幅度。其中,单株结果量和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大于76%),其次是单果质量、单果种质量和单果仁质量(变异系数约30%),再次是单果出种数和果柄长度(变异系数大于20%),而种子长、种子宽、种形比和心室数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低于10%),种仁出油率变异最小(变异系数6.13%);单株间丰产性差异明显,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人工种群果实不同性状的相关性不一样并差异显著,其中果长、果宽、果质量、种质量、仁质量、种子长、出种数、出种率、千粒质量和果柄粗的相关性强,与多个性状呈显著相关,而果形比、出仁率、结果量和种子产量与个别性状呈显著相关,果实心室数和果柄长相关性最弱,与所有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沙棘种群表型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铨  佟金权 《林业科学》1993,29(3):257-261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 sinensis Rousi)是个遗传结构十分复杂的种群。树型、棘刺、果色、果形、果实大小、种子大小等,均有幅度很大的变异,尚未从种群表型结构角度系统研究。为了探明中国沙棘种质资源状况,了解各种性状变异的幅度和性质,以及性状变异之间的关系,1988年秋,对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国沙棘天然林,从表型上对其种群结构作了系统调查和分析,为探索中国沙棘的种群分化和演进,为在生产上对中国沙棘进行遗传调控和育种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了解光皮梾木(Cornus wilsoniana)果实特征、利用优树资源选育良种,对来自江西省和广东省的光皮梾木优树及扩繁无性系的果实性状、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光皮梾木优树的鲜果、种子平均直径分别为6.08、4.54 mm,光皮梾木优树的鲜果、种子平均百粒重为14.3、5.56 g,光皮梾木优树无性系的鲜果、种子平均直径分别为5.81、4.32 mm;光皮梾木优树平均鲜果直径、种子直径、种子百粒重与扩繁无性系的平均鲜果直径、种子直径、种子百粒重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8、0.681、0.774,呈显著相关(P<0.05);优树无性系的果实直径、种子直径、种子百粒重复力分别为0.9734、0.9740、0.9921;优树无性系的鲜果平均单株产量为620.0~2636.7 g,初选的优良无性系JX3、JX2、JX12鲜果平均单株产量分别为2661.4、2637.7、2320.0 g,比试验林全林均值1723.5 g分别高54.4%、53.0%、34.6%;优树无性系的鲜果平均直径与鲜果平均单株产量相关系数为0.431,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