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关禽流感免疫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对家禽接种灭活疫苗而有效地预防了禽流感的发生。家禽接种禽流感疫苗是对禽流感的较为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并不等于接种禽流感疫苗后就万事大吉、平安无事了。现就有关禽流感免疫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一、疫苗种类的选择由于禽流感病毒易于变异,因而使用弱毒疫苗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活病毒随时可变异而使毒力返强,因而接种活毒疫苗无疑是等于撒布禽流感强毒,是危险和不可取的。一些基因工程疫苗在实验室内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效果,但考虑到它的生物安全性,以及与由全颗粒病毒制成的灭活疫苗相比,其免疫…  相似文献   

2.
有关禽流感免疫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积生 《中国家禽》2004,26(5):35-36
近年来,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对家禽接种灭活疫苗而有效地预防了禽流感的发生。家禽接种禽流感疫苗是对禽流感较为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并不等于接种禽流感疫苗后就万事大吉、平安无事了。现就有关禽流感免疫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禽流感疫苗来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但就不同种疫苗免疫效果、不同免疫方式以及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的免疫效果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规模养鸡场接种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型种鸡场的禽流感抗体水平较高,群体几何平均效价为27.4,免疫保护率平均达93.3%。农村小型肉鸡场的禽流感抗体水平较低,群体几何平均效价为23.5,免疫保护率平均达37.2%。农村散养鸡群的禽流感抗体水平最低,群体几何平均效价为21.8,免疫保护率平均达26.1%。同时,对不同免疫状况下,鸡群接种禽流感疫苗后免疫抗体的消长动态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禽流感与新城疫免疫的最佳方案,从不同免疫时间、不同疫苗组合研究鸡禽流感和新城疫疫苗产生的抗体是否有影响。结果表明:新城疫苗注射后7天左右开始产生抗体,而禽流感疫苗在注射后21天左右开始产生,并且能够在免疫后的6个月内达到抗体保护水平。禽流感和新城疫疫苗同时接种,两者之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动物园鹦鹉科鸟类H5 N1禽流感疫苗免疫后效果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动物园虽然严格按照国家强制要求对园内饲养的野生鸟类进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但是对于接种后各种鸟类免疫效果的问题仍未有研究。本次研究主要目的为探究圈养鸟类免疫商品化禽流感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如何,以及各个物种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是否相同。实验中选取动物园几种圈养小型鹦鹉科鸟类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禽流感H5N1亚型疫苗免疫接种后,利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实验监测禽流感抗体水平变化规律,评估免疫效果。从初步的实验结果发现,鹦鹉科鸟类仅接种一次商品化禽流感疫苗,其免疫应答水平普遍偏低,免疫效果不理想。根据实验结果,尝试性地以虎皮鹦鹉为实验对象,尝试调整免疫程序后再次进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通过多次尝试找出较好的免疫程序,使得虎皮鹦鹉的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得到改善,为今后制定出适合其他种类野生鸟类的禽流感免疫程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使用的几种禽流感疫苗都没有说明是否可以免疫鸽.为了掌握禽流感疫苗免疫哺育期种鸽的免疫抗体水平和接种疫苗对种鸽哺育幼鸽的影响,给种鸽场开展免疫提供经验,我们在来宾市某种鸽场进行了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建华 《养殖技术顾问》2012,(1):197-197,259
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给养禽业造成了很大损失。家禽接种禽流感疫苗是对禽流感较为有效的预防方法。本文就有关禽流感免疫的几个问题,谈了一些个人的看法。1疫苗种类的选择由于禽流感病毒易于变异,  相似文献   

9.
目前禽流感仍是危害我国养殖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接种疫苗是控制禽流感的主要措施。正确了解禽流感疫苗的免疫保护,对于在实际生产中控制禽流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对鸭接种禽流感疫苗后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的免疫调节剂,对接种禽流感H5亚型油乳灭活疫苗后的鸭分别注射或投喂禽源干扰素、人源干扰素、黄芪多糖、益生素、人参皂苷、赐力健及增免散7种免疫调节剂,观察禽流感疫苗特异性的体液免疫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饲喂人参皂苷或注射禽源干扰素对接种禽流感疫苗的试验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人参皂苷在首免后3周发挥促进作用,而禽源干扰素约在首免后5周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