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茶叶》2006,(1):30-30
据智利《信使报》2005年11月2日报道,根据世界权威调查机构的排行,2004年智利人均消费茶600克,在全世界排名第九(《上海茶业》主编说明,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的智利人均消费茶870克,在全世界排名第26名,人均消费茶超过1000克的有17个国家和地区),甚至超过美国(注:美国是330克),是阿根廷的两倍,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三倍。智利年销售茶六七千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智利对绿茶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2.
缘“茶”。我从2006年4月至2007年6月前后三次赴香港,第一次于2006年4月随上海市茶叶学会访问台湾茶界途经香港;第二次参与2007年2月沪港中、小学茶艺学习交流;第三次是2007年6月应香港茶道总队之邀,带领上海馨悦茶学社的茶艺队员访问香港长者茶艺队。  相似文献   

3.
要学会喝茶     
周敏 《上海茶叶》2009,(3):33-33
茶有着其他饮料所没有的三大功能,即防癌、防心血管病和防辐射危害,所以,饮茶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喜爱和重视。 不过,茶叶虽好,也要会喝。所谓“会喝”,一是指懂如何品尝.二是指懂饮茶卫生,可惜人们常常不注意后者。  相似文献   

4.
木华 《上海茶叶》2009,(4):30-31
茶在闽南和台湾人“开门七件事”中,被摆在首位,人们习称茶叶为“茶米”。戏称“黑米”。把“茶”与“米”相提并论,近乎“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的地位,“至于嗜茶者则遍及全省”(《台湾风物志》)。  相似文献   

5.
一、“哥德堡”号7月17日驶入广州 7月17日中午12时许,“哥德堡”号缓缓驶入广州南沙港,南沙港是“哥德堡”号抵达广州的第一站,也是进入中国的第一站,标志着“哥德堡”号时隔260多年成功重返广州。7月18日广州举行“哥德堡”号欢迎仪式。为迎接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访问,广州在8月11—15日举办了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内容有中外嘉宾万人品茗盛会,《茶人雅韵系列丛书-邬梦兆诗集》首发式,雅韵和风-茶诗扇画展,茶品牌推荐,茶精品拍卖会,茶艺、茶歌、茶舞表演,茶科将知识讲座和茶文化书籍展。  相似文献   

6.
在云南茶区,勤劳的各族妇女自古至今都是茶叶生产劳作的主力军,她们常常迎朝露、顶烈日、冒风雨、踏夕阳,早出晚归,采茶制茶。茶叶融入了她们的情感,茶叶寄托了她们的希望,她们采制的茶叶也常常被称为“女儿茶”。  相似文献   

7.
余双 《上海茶叶》2006,(1):23-23
早在古代,就有神农(约在公元前2737年)尝百草以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故事。东汉(公元25—225年)《神农本草》云:“茶叶味苦寒,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劳。”《神农食经》亦云:“茶叶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华陀《食论》讲:“苦茶久食,可以益思。”《本草纲目》说:“茶叶味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日本“茶祖”荣西禅师所著《吃茶养生记》中说:“茶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  相似文献   

8.
《上海茶叶》2006,(4):29-29
由越南驻华使馆和越南茶叶协会主办的越南茶叶专题研讨会于9月27日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办。这是2006年茶与咖啡世界杯展览会框架内的一项活动。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CHEVIET”(越南茶)-越南的精华,会上将全面介绍2005年越南的茶叶生产和出口情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并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推广“CHEVIET”(越南茶)这一国家茶叶品牌。  相似文献   

9.
吴觉农熟知当今国际茶叶市场以红细茶(业务上习称“红碎茶”,吴老称其名为“红细茶”)为主,量大面广,西欧、东欧、北美、大洋洲、南亚、中东、东南非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均适销红细茶,一再要求发展我国红细茶出口贸易。中央于1978年3月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吴老写了《跟上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红细茶》一文(刊于《科技工作者建议》报中央)。同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0.
1、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原浙江省政协主席) 4月1日,在绍兴茶文化节开幕式祝贺时说:今天我们弘扬茶文化,倡导“茶为国饮”,就是要展示中华茶叶古国的悠久历史风韵,促进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就是要造福广大茶农、促进茶产业、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就是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民身心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试述茶区坚持经济建设发挥效益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764年,唐代“茶神”陆羽搭舟沿舜江(现名曹娥江)经东山上剡溪考察,在他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科学名著《茶经》中,就提到包括舜江二岸的越州茶,并明确指出,浙江会稽郡的越州茶乃茶中上品。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多次在故乡考察茶叶生产,也经常语重心长地提到:“上虞的凤鸣茶、舜井水,要好好开发利用”。先哲们把越州茶列为上品,是具有科学依据的,上虞茶区属绍兴平水珠茶产区中心地带,历经销售国内外贸易市场,群众品后,众口皆碑,颇得好评,誉满全球。  相似文献   

12.
“安茶”是安徽祁门县义顺茶号生产的老字号龙牌特种茶,目前在当地已获得食品质量安全“QS”许可证,现在上海市共和新路1536号上海大宁国际茶城二楼2305~2306号的红茶居门店和上海市中山西路520号天山茶城2008号门店均有售。提起“安茶”,据说已有180余年的历史,当初因祁红价格超过“安茶”而停止生产,曾一度失传,但早年该茶在岭南和东南亚市场上,因具有消暑生津和入药益身的功效,被尊为“圣茶”而大受欢迎,1983年华侨茶叶发展基金会的关兴发先生寄给祁门茶科所一篓保存几十年的“安茶”,要求恢复生产,供应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上海茶叶》2007,(1):47-47
英山县盛产茶,茶叶产量位居湖北省第一,评为“中国名茶(绿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英山茶叶以其条索紧细、毫峰显露、香高味醇、汤青叶绿的品质特色,获专家一致好评和消费者的喜爱。英山茶叶已形成5大系列40多个品种,其中“天堂云雾”、“英山龙井”、“英山银毫”等1O多个品种更为名优精品。  相似文献   

14.
有“名茶之乡”美誉的贵州沦落到只是初级原料的供应地,每年25万公斤的湄潭茶却摇身变成“西湖龙井”、“黄山毛峰”,面对上述如此种种问题,贵州茶叶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奋力反击——湄潭老村长茶业有限公司明年将把专卖店开到杭州,紧邻当地茶叶专卖店,叫板“西湖龙井”。  相似文献   

15.
《上海茶叶》2009,(3):42-42
上海市茶叶学会黄汉庆理事长在“2009国际茶业大会成都茶产业研讨会”上透露:“为让中国茶、中国茶文化走进世博会。上海茶人在全国茶界的共同关心、支持下,经过努力,已同上海世博局达成协议,世博局同意中国茶文化走进世博会,走进联合国馆”,并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委托上海市茶叶学会全面负责启动中国茶、中国茶文化项目招商工作。  相似文献   

16.
茶丽纹象甲是一种重要的茶树叶片害虫。为防止茶叶的农药污染,近年来在茶叶害虫防治中,广泛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为挑选对茶丽纹象甲防治效果比较理想的品种,我们于1994年和1995年在浙江省诸暨市选择了四种较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茶丽象甲进行了室内药效和田间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10%二氯苯醚酯乳油(江苏农药研究所)。2.5%澳氰菊酯乳油(法国罗素一代克福公司)。20%杀灭菊酯乳油(上海农药厂)。10%联苯菊酯乳油(美国FMC公司)。95%杀螟丹可湿性粉剂(江…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上海口岸出口日本茶叶,1-5月份99批、888.55吨。自日本于今年5月29日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上海口岸出口日本的茶叶中,两个月内连续6批原料茶分别检出三唑磷等超过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规定的限量指标,使得各出口茶叶企业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非常困难,全国茶叶出口日本形势也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8.
去年以来,在全国各地茶叶市场的炒作行情一度突飞猛进的普洱茶价格从去年7月以来普遗下跌50%左右,连“大益”、“下关”、“中茶”等领军品牌也全线下调,万少高位进货被套的茶商对此忧心忡忡,部分期待收藏普洱茶用于投资升值的炒手也心有余悸,担心普洱茶的价格会一路下跌不回头,更担心其炒作泡沫会被完全挤干。江苏、浙江等地茶叶市场的商家告诉笔者,这是自2005年以来普洱茶的投资炒作热潮遭受的第一次大幅震荡,虽然目前部分普洱茶品种的价格已趋向平稳,但是依然有投资者看淡普洱茶的后市。  相似文献   

19.
沪上的“普洱茶热”经过近几年的缓慢升温,到今年春上突然一下“高热”起来,各种新闻媒体根据市民需求而专题采访、报道之多且不说,单浏览一下几家茶叶大市场和新冒出来的茶铺或普洱茶专卖店,就会发现,用“铺天盖地”的字眼来形容恐不为过。据我所知,现在沪上存储、收藏“普洱”饼的大户早已不是一二家,而是有相当的一批:一位经营此茶的朋友囤积的数量已超10吨;一位从不“显山露水”的茶客悄悄告我说“家里囤积‘普’茶价值超百万元”;还有住浦东新区的一位“大老板”,据说收藏有近千万元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曹绪岷日前向记者介绍,去年,在欧盟、日本相继对进口茶叶实施了更加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的情况下,我国茶叶出口依然保持增长。去年茶叶出口量达28.7万吨,出口额5.47亿美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尤其是茶叶出口额历史性地突破了5亿美元大关。这也是茶成为继2005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排世界第一后,又一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