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HNO3-HCLO4(体积比4:1)的消解体系,在常压低温微沸条件下消解,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了牛蛙体内8种组织器官(肾脏、肝脏、皮肤、心脏、肺脏、精巢、卵巢、肌肉)中Fe、Mn、Zn、Cu的含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牛蛙体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高低为FeZnMnCu;4种微量元素在牛蛙各组织器官中的含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Fe和M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14;Fe和Cu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855;Mn和Cu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584。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促孕散治疗卵巢静止不孕奶牛血清中生殖激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分析其相关性与回归方程,试验利用ELISA法测定了促孕散治疗卵巢静止不孕奶牛前后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孕激素(P4)和雌二醇(E2)的浓度,以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测定血清铜(Cu)、铁(Fe)、锰(Mn)和锌(Zn)含量,统计分析4种激素和4种微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与回归方程。结果表明:Cu、Mn与P4呈正相关,Fe、Zn与P4呈负相关;Cu与E2呈负相关,Mn、Fe、Zn与E2呈正相关;Cu与FSH呈负相关,Mn、Fe、Zn与FSH呈正相关;Cu与LH呈负相关,Fe、Mn、Zn与LH呈正相关。说明卵巢静止不孕奶牛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对激素的分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荷斯坦奶牛亚临床酮病对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影响,选择40头产后1~15 d的荷斯坦亚临床酮病奶牛,通过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Cu、Fe、Mn、Zn、Se、Co含量,应用分光光度计和比色法测定血清中GSH-Px、T-AOC、T-SOD活力及MDA含量。结果显示,阳性组血清中Cu、Zn、Se、Co的含量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阳性组血清中Mn的含量在第1、5天的检测中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0、15天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阳性组血清中Fe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阳性组血清中GSH-Px、T-SOD、T-AOC的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阳性组血清中MD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亚临床酮病直接影响奶牛抗氧化系统GSH-Px、T-AOC、T-SOD的活性,间接地影响血清中微量元素Cu、Mn、Se、Zn的含量。Co是维生素B12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生素B12在肝脏内的浓度下降,从而导致亚临床酮病血清中Co的含量降低。亚临床酮病奶牛肝脏和氧化酶受损,破坏Fe的结合,机体内贮存的Fe则可以释放出来,维持机体的需要,血清中Fe的含量没有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集16头舍饲牦牛瘤胃液,分析其中Fe、Cu、Zn、Mn等9种微量元素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同时分析微量元素间及其与瘤胃液VFA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牦牛瘤胃液中Fe、Mo的含量相对较低,Cu、Mn、Se的含量在适宜范围内,Zn的含量相对较高。Fe与Zn、Mn、Se、Sr呈正相关(P0.01或P0.05);Zn与Cu、Mn、Se、Sr呈正相关(P0.01或P0.05);Mn与Sr呈正相关(P0.01)。牦牛瘤胃液中乙酸浓度较低,丁酸浓度较高。Mn与总VFA、乙酸、戊酸呈正相关(P0.01或P0.05),Si与戊酸呈负相关(P0.05)。结论:牦牛瘤胃液中Fe、Mo、Zn的含量不在适宜范围内,存在健康隐患;Fe与Zn、Mn、Se、Sr,Zn与Cu、Mn、Se、Sr,Mn与Sr具有同源性;乙酸、丁酸的含量不在适宜范围内,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可能因此受到抑制;较高的Mn和Sr含量可能促进VFA的合成,而较高的Si含量可能降低戊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微量元素摄入水平对圈养黑山羊增重的影响, 确定圈养条件下攀枝花地区黑山羊适宜的微量元素供给量,在保持日粮营养水平摄入量一致的情况下,选择山羊生产中常用的铁(Fe)、铜(Cu)、锌(Zn)、锰(Mn)、钴(Co)、碘(I)6种微量元素为试验因素,设高、低两种摄入水平,采用L8(27)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通过饲喂不同组合的微量元素配方,测定各种微量元素对山羊的增重效果.结果表明:Mn 、Zn两种元素对山羊增重效果影响最大,各元素对增重的影响主次顺序为:Mn 、Zn、I、Cu、Co、Fe.并分析得出最优水平组合为:Mn 55 Zn 45 I 0.5(0.3) Cu 15(9) Co 0.45 Fe 55.通过方差分析表明,Mn元素对增重影响极显著(P<0.01), Zn元素对增重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查找种公牛精液品质下降的原因并探讨精液品质与微量元素的关系,试验测定了种公牛基础日粮及血液、被毛、精液中锌(Zn)、铜(Cu)、铁(Fe)、锰(Mn)、铬(Cr)5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饲料中Zn、Cu含量明显低于美国NRC推荐标准,Fe、Mn、Cr三种元素能满足种公牛的营养需要;精液品质正常牛及异常牛血液、被毛、精液中Fe、Mn、Cr差异不显著(P>0.05),被毛、血液中Zn、Cu两种元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精液中Zn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Cu元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甘肃陇东地区苜蓿草地土壤矿质养分亏缺及牧草养分水平,对环县、合水、庄浪、泾川的苜蓿和土壤的N、P、K、Fe、Mn、Cu、Zn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N含量略高于我国平均水平、P含量低于我国平均水平,K素略低于我国平均水平;土壤矿质元素含量为有效Mn极富、有效Zn中等、有效Fe、Cu缺乏。苜蓿中N含量适中,P、Fe、Mn、Cu、Zn含量较低,K素含量高;苜蓿对K素需求量高于所测其他矿质养分;苜蓿微量元含量由高到低为FeMnZnCu,且苜蓿对Fe的需求高于Mn,Zn和Cu。土壤与苜蓿的全P含量极显著相关(r=-0.738,P0.01),全N含量显著相关(r=-0.522,P0.05),有效Fe含量显著相关(r=0.61,P0.05),有效Zn含量呈高度相关(r=0.742,P0.05);土壤与苜蓿全K、有效Cu、有效Mn含量未呈现出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青年公牛基础日粮中锌(Zn)、铜(Cu)、铁(Fe)、锰(Mn)、铬(Cr)等5种微量元素含量,发现青年公牛日粮中Zn、Cu两元素含量不足。以新引进的8头青年公牛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补饲Zn、Cu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同组织中试验组牛毛、血液、精液中Zn、Cu含量显著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而Fe、Mn、Cr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精液品质显著提高,精子密度、原精活力、冻精活力差异显著(P0.05),但射精量、精子畸形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天水桃花苑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养殖场生态放养的青脚麻鸡、北京油鸡、380肉杂鸡和广西窑鸡4个品种鸡鸡肉中的有害重金属[铅(Pb)、镉(Cd)、汞(Hg)、砷(As)]和微量元素[铜(Cu)、铁(Fe)、锌(Zn)、锰(M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有害重金属检测结果显示:以上4个品种生态放养鸡鲜肉中Pb、Cd、Hg和As的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7的限量标准;微量元素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以上4个品种中Cu含量差异显著(P 0.05),Mn含量差异极显著(P 0.01),Fe和Zn含量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楚秉泉  牛得草  傅华 《草业科学》2013,30(8):1224-1228
对新疆阿勒泰市土山罗布麻保护区的5个不同居群的罗布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叶片中的N、P、K、Na、Ca、Mg、Cu、Fe、Zn和Mn 10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青杆中花麻为N Ca类型、特细叶中花麻和红杆中花麻为N K类型,N含量在特细叶中花麻中显著高于其他4个居群(P<0.05);中细叶中花麻为K Ca类型、白花中花麻为K N类型,其K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居群。5个居群罗布麻叶片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除红杆中花麻居群中Mn含量最高外,其余4个居群均为Fe>Mn>Zn>Cu;各居群Fe和Zn含量无显著差异;各居群间Mn含量差异显著;青杆中花麻、红杆中花麻和特细叶中花麻Cu含量显著高于中细叶中花麻,白花中花麻与各居群间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罗布白麻居群中Mg与Mn,K与P,Ca与Mg,Fe与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而Na与Ca,K与Cu和Mn,P与Cu和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
以异育银鲫为试验对象,在实用饲料中按照L9(34)正交设计方案补充Fe、Cu、Mn、Zn,经过60 d养殖后,分析鱼体器官、组织与饲料中Fe、Cu、Mn、Zn 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相互比例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Fe、Cu、Mn、Zn在鱼体各器官、组织中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鳍中的Fe、Mn、Zn,头骨中的Cu、Mn、Zn,心脏、肝胰脏、脊椎骨中的Fe、Cu,全鱼Cu、Zn,脾中Cu、Mn,肾脏中Mn、Zn,肌肉、卵、肠中Cu,鳃骨中的Zn,鳞中的Mn受饲料中相应元素供给量的影响很大;鱼体器官、组织中Fe、Cu、Mn、Zn比例模式有3种基本类型,脾、肌肉、脑、心脏、肾脏和全鱼属于Fe比例高的类型(称为高Fe型),与饲料中的Fe、Cu、Mn、Zn比例模式非常相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脊椎骨、鳃骨、肠、头骨和鳍中Fe、Zn两者比例比较接近,属于Fe、Zn比较高的类型(称为高Fe、高Zn型),而鳞和卵属于Zn比例高的类型(高Zn型),这两类类型的Fe、Cu、Mn、Zn比例与饲料中比例模式相关性差。  相似文献   

12.
用离子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药用矿物阳起石中Zn、Cu、Fe、Mn 4种主要微量元素的含量,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所采阳起石样品中Zn、Cu、Fe、Mn 4种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041、8.358、16.584、1.288 mg/kg。Fe元素含量最高,差异极显著;Cu元素次之,差异显著;Zn和Mn元素含量最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虹鳟优质和劣质卵液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及Cu、Zn、Fe、Mn、Se的含量,并与金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虹鳟优质卵液LH含量极显著高于劣质卵(P<0.01),而FSH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虹鳟劣质卵液中Cu、Zn、Fe、Mn和Se均高于优质卵和金鳟卵,其中Fe、Zn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虹鳟优质卵液所测激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与金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湖南省长沙、衡阳、隆回、冷水江采集鸡肝样137份,分析了肝样中的7种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Cu、Fe,Mn 和Zn 用日立180—7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Se、Co 和Mo 用Jp—2型示波极谱仪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鸡肝中Cu、Fe、Mn、Zn,Se、Co 和Mo 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14.94±5.06、506.80±29.30、12.54±9.15、126.80±11.70、0.79±0.40,0.44±0.21、2.87±0.44ppm。方差分析表明,各地鸡肝中Cu、Mn、Zn、Se、Co 和Mo 含量的平均值,存在援显著的(P<0.01)地区差异性,Fe 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长沙鸡肝Cu、Mn、Co 和Mo 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衡阳、冷水江和隆回,隆回鸡肝Zn 含量极显著(P<0.01)高予衡阳鸡肝Zn 含量;而衡阳鸡肝Se 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其它各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紫穗槐植株的营养结构特征,测定了生长季(6,7,8,9月)紫穗槐叶和不同径级根、茎的10种养分(有机碳、N、P、K、Ca、Mg、Fe、Mn、Cu、Zn)含量。结果表明,1)根和茎的N、P、K含量与径级呈典型逆相关关系,即随着径级的增大养分含量减少,含量最高的部位集中于叶及小径级的根、茎。2) 各级根、茎的Ca、Mg、Fe、Mn、Cu、Zn含量没有固定的分布特征。3)微量元素间的相关性比其与大量元素的相关性差,茎中所含相关元素对最多,其次是叶,根最少;从元素方面看,N、P、K与较多的元素间存在相关性,与C、Zn、Ca相关的元素较少。4)生长季紫穗槐叶的C、N、Ca、Mn、Cu含量高于根和茎,叶中大量元素的含量顺序为C>N>K>Ca>Mg>P,微量元素为Fe>Mn>Zn>Cu。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薄壳山核桃花粉中矿质元素含量与营养价值问题,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经湿化法处理的8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花粉中K、Ca、Mg、Mn、Fe、Cu、Zn 7种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品种差异,8种不同薄壳山核桃花粉中的3种常量元素的测定结果为K>Ca>Mg,其中‘马汉’花粉中K、Ca和Mg含量均最高。8种薄壳山核桃花粉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为Mn的含量最高,Cu的含量最低,其中‘金华’花粉中4种微量元素含量最高。花粉中钾和镁,铁和锰,铁和铜,锰和铜元素含量间呈显著相关,其中铁和锰含量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21,其各元素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微量元素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苏加义  赵红梅 《草业科学》2008,25(10):66-69
在N、P、K肥料的基础上,采用Fe、Cu、Zn、Mn、B、Mo 6种微肥对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不同用量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喷施Fe 0.05%、Cu 0.07%、Zn 0.40%、Mn 0.10%、B 0.60% 和Mo 0.20%与对照组相比增产差异显著(P<0.05)。适度的Fe、Cu、Mn、B和Mo能提高黑麦草的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粗蛋白提高3.72%~6.67%,无氮浸出物含量呈降低趋势,喷施Zn肥降低了粗蛋白含量,喷施B肥提高了粗脂肪含量。黑麦草中Cu、B、Mo的含量随喷肥量的提高而增加,喷施Cu 0.1%、B 1%和Mo 0.3%时,黑麦草中的含量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喷施Zn 0.40%、Mn 0.1%、Fe 0.05%时牧草中相应的微量元素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奶牛食土原因与饲粮、粪便、土壤和血液中矿物元素的关系。通过对食土奶牛进行观察和分组,按照产奶量、泌乳天数等条件分组,食土奶牛为试验组,正常奶牛为对照组,每组6头奶牛。采集饲粮、粪便及土壤样品,测定样本中微量元素(Fe、Zn、Mn、Cu)、常量元素(K、Ca、Mg、P)和粗蛋白质(CP)的含量。结果表明:1)饲粮中P、Zn、Mn、Cu的含量能满足奶牛营养需要量,其中Zn、Cu显著高于营养需要量(P<0.05);Mg和CP显著低于奶牛营养需要量(P<0.05),K、Ca、Fe极显著低于奶牛营养需要量(P<0.01)。2)食土组土壤样品中K、Mg、Mn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Ca、Fe、Zn、Cu、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食土组奶牛粪便中各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K、Ca、M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血液中K、Fe、Zn、Cu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K和F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奶牛饲粮中K、Ca、Mg、Fe和CP不能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量时可能会导致奶牛食土...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牦牛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在全泌乳期的变化规律,试验采集了四川省龙日种畜场麦洼牦牛产犊当天到180 d(即0~180 d)内共12个时间点的乳样。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乳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牦牛乳中14种矿物质元素,分别为4种大量元素(钾(K)、钙(Ca)、镁(Mg)、磷(P))和10种微量元素(硼(B)、钡(Ba)、镉(Cd)、钴(Co)、铜(Cu)、钼(Mo)、镍(Ni)、钛(Ti)、锌(Zn)、锰(Mn)),并以牦牛产犊后30 d采集的乳样数据为基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麦洼牦牛初乳中K、Ca、Mg、P 4种大量元素含量较高。与30 d的常乳含量相比,K的含量在0 d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120 d时差异显著(P<0.05);Ca的含量在5 d时差异显著(P<0.05);Mg的含量在180 d时差异显著(P<0.05);P的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在0~180 d泌乳期内微量元素随泌乳期的变化也较明显,与30 d的常乳含量相比,Ba的含量在0和1 d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2、3、4、5和180 d时差异显著(P<0.05);Mo、Ni、Zn的含量在180 d时差异显著(P<0.05);B、Cd、Cu、Ti、Mn的含量随泌乳期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牦牛乳中K、Ca、Mg、Ba、Mo、Ni、Zn的含量随泌乳期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P、B、Cd、Cu、Ti、Mn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整体上看,K、Mg、P、Ba、Zn的含量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Ca的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热应激对泌乳奶牛抗氧化性能及微量元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比研究热应激与非热应激期泌乳奶牛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发现夏季热应激使奶牛血清中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极显著(P<0.01)降低,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微量元素Zn、Cu、Fe含量均显著(P<0.05)降低,且Zn的下降幅度较大(P<0.01),而Mn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热应激使泌乳奶牛抗氧化性能降低,微量元素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