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为研究菜用黄麻的铅积累特征,在土壤中添加不同量的铅(0、500、1 000 mg/kg),进行菜用黄麻('渝麻1号'渝麻2号')盆栽试验,并测定三个不同采摘时期菜用黄麻的铅含量.结果表明,'渝麻2号'对铅的积累量高于'渝麻1号,,铅高添加量组菜用黄麻叶片铅的积累量高于低添加量.综合来看,土壤中金属铅含量直接影响菜用黄...  相似文献   

2.
埃及野菜为椴树科黄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以埃及为中心的阿拉伯半岛等地,又称"莫落海芽"(muludhiya),菜用黄麻、叶用黄麻.  相似文献   

3.
正帝王菜4号为高营养叶用黄麻新品种,具有晚熟、高产稳产、高钙高膳食纤维、口感脆爽等优点,品种适应性广,全国各地均可种植,平均每667 m~2鲜嫩茎叶产量1 200~1 500 kg。帝王菜又称麻叶菜、菜用黄麻、埃及野麻婴等,学名为长果黄麻(Corchorus olitirius L.),是黄麻属(Corchorus L.)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用嫩茎叶。帝王菜原产于阿拉伯半岛、埃及、苏丹、利比亚等地区和中国南部-印缅地区(粟建光等,2005),  相似文献   

4.
菜用黄麻嫩梢营养成分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国标方法测定了菜用黄麻(甜黄麻)的灰分、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K、Ca、Mg、Na、Mn、Fe、Zn和Cu含量;采用日本日立L-88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甜黄麻所含粗蛋白、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十分丰富,其中K含量6740mg·kg-1、Ca含量4450mg·kg-1、Na含量30.2mg·kg-1。  相似文献   

5.
菜用黄麻新品种福农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菜用黄麻为椴树科(Tiliaceae)黄麻属长果种黄麻(Corchorus olitorius)。在国外有埃及帝王菜、番麻叶、莫洛海牙野麻婴之称。目前在阿拉伯地区作为传统蔬菜普遍栽培。我国广东潮汕和闽中南等地区也有栽培与食用的历史。2002年福建农林大学麻类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研究室针对福建春夏蔬菜淡季的缺口,以  相似文献   

6.
埃及野菜为椴树科黄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以埃及为中心的阿拉伯半岛等地,又称"莫落海芽"(muludhiya),菜用黄麻、叶用黄麻。我国自1999年引种成功后,现在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  相似文献   

7.
埃及野菜学名长蒴黄麻 (CorchorusolitoriusL .,)为椴树科 (Tiliaceae)黄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于以埃及为中心的阿拉伯半岛等地 ,又称莫落海芽(muludhiya)、菜用黄麻 ,是一种营养成分较高的耐热保健蔬菜。1 特征特性株高约 1.5~ 2 .2m ,茎直立 ,多分枝 ,叶互生 ,呈卵状或披针形 ,边缘有锯齿 ,最下面的一对锯齿成钻形 ,向下弯曲 ,基出三大脉。叶长约 7~ 12cm ,宽 4 3~ 5 5cm ,节间长 4 5~ 8cm ,叶色深绿 ,端尖 ,叶柄长约 4cm ,绿色 ,叶下开黄色小花 (完全花 ) ,簇生 1~ 2朵。蒴…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利用菜用黄麻,文章将从菜用黄麻的品种资源、引进栽培技术、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以后的菜用黄麻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补钙新品种蔬菜-菜用黄麻100081北京蔬菜研究中心饶璐璐菜用黄麻的学名是CorchorusolitoriusL.即长蒴黄麻(英名Jews-malow)。为椴树科黄麻属一年生植物,食用部位为植物的嫩茎叶。原产地阿拉伯半岛、埃及、苏丹、利比亚、叙利亚、...  相似文献   

10.
菜用黄麻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菜用黄麻学名长蒴黄麻,是锻树科黄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卵状或披针形、边缘锯状,以其嫩茎叶供食用。每100g菜用黄麻嫩茎叶含水分80.82g,矸胡萝卜素5.23mg,  相似文献   

11.
菜用黄麻在我国引种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佑实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埃及引进菜用黄麻 ,经在北京、浙江、海南等地试种获得成功。菜用黄麻学名为长蒴黄麻 (CorchorusolitoriusL .) ,是椴树科黄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茎直立 ,多分枝 ,叶互生 ,卵状或披针形 ,边缘锯齿状 ,其食用部分主要是嫩茎叶 ,可以用作汤料 ,或用面糊挂浆后油炸 ,将茎叶研成细粉末加入到面粉中制糕点独具风味。菜用黄麻原产于阿拉伯半岛、埃及、苏丹、利比亚等地 ,在阿拉伯国家的宫廷中 ,作为御膳用已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埃及国王病重时曾每日以此菜汁为处方医治 ,结果…  相似文献   

12.
菜用黄麻是椴树科黄麻属一年生植物,主要食用部位是其嫩茎叶,是一种高营养无公害的保健蔬菜,产量较高、生育周期较长,可解决淡季蔬菜缺口问题。本试验针对萧山区春夏蔬菜淡季的缺口,引进菜用黄麻新品种,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寻一种适合我国南方地区高效配套栽培菜用黄麻的技术,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品种、密度和留桩高度对菜用黄麻嫩叶产量和种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留桩高度对菜用黄麻嫩叶梢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都是最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9C麻菜繁-1、福农1号及福农5号3个品种间,6 000株/667 m2、8 000株/667 m2及10 000株/667 m2三个密度间的嫩叶产量与种子产量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保健蔬菜——“埃及野菜”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华 《蔬菜》2010,(2):8-9
<正>埃及野菜为椴树科黄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叶用黄麻",在埃及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古代菜药兼用的珍贵蔬菜品种,常作为宫廷御膳蔬菜,所以又称为"埃及帝王菜"。埃及野菜是目前非洲各国人民非常喜食的蔬菜品种,因营养极其丰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菜用黄麻在云南省元江县繁种的可行性,研究了匀苗、打顶措施对繁殖菜用黄麻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匀苗加打顶处理繁殖菜用黄麻种子,能促进腋芽萌发,大幅度增加分枝数和结果数,种子产量增加97.8%,且对种子色泽、发芽率无明显影响,是一项效果显著的增产增收繁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菜用黄麻饮料生产工艺,以菜用黄麻为主要原料,以过氧化酶活性、饮料稳定性和感官评价为指标,以单因素试验考察菜用黄麻漂烫时间、稳定剂添加和杀菌时间,以正交试验优化稳定剂的配比和饮料配方。试验结果表明,菜用黄麻漂烫杀青条件为沸水漂烫50 s,稳定剂最优配比为0.035%黄原胶+0.06%卡拉胶+0.07%CMC-Na,饮料最佳配方为黄麻叶复原液加以8%白砂糖、0.025%柠檬酸、10%橙汁,杀菌条件为90℃10 min。本工艺配方产品能够掩盖菜用黄麻叶的青味,菜用黄麻的颗粒均匀悬浮,感官品质极佳。  相似文献   

17.
我县虽是荆州地区主要的棉产区之一,但近年来由于食用菌栽培的迅遮发展,棉籽壳供不应求。黄麻也是在我县主要的经济作物,每年有巨量的黄麻秆作为燃料而烧掉。为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资源,我所自1984年开始连续三年进行试验,效果良好。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一)菌种制作供试凤尾菇PL—27,引自福建农科院土肥所。1.液体菌种:白连藕节和莲藕芽20%,黄豆饼粉1%,葡萄糖0.5%,KH_2PO_40.05%,MgSO_4  相似文献   

18.
《长江蔬菜》2001,(4):49
1 印度求购干辣椒   数量:200t(吨);产地:中国;品级:带茎,9%~10%水分;包装25kg/袋,黄麻袋或聚已烯袋装;价格:面议;报价类型:GIF(到岸价格);付款方式:L/C信用证(需由有资信的银行开具信用证);运输方式:海运(FCL);需求时间:2001年3月1日~2001年4月10日.有意者请寄样品  相似文献   

19.
菜用黄麻对硒的累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麻菜1号""桂麻菜2号"、韭菜(CK1)和小葱(CK2)为试材,采用原子荧光法分析"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的根、茎、叶、果以及不同生育期嫩梢的全硒含量,明确菜用黄麻的不同组织器官、不同生育期对硒的累积作用。结果表明:"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不同器官对全硒的吸附能力依次为根叶茎果,其中根部含硒量分别为5.98、6.85μg·(100g)-1DW,叶分别为2.38、3.16μg·(100g)-1DW,茎分别为1.74、2.04μg·(100g)-1DW,果实中全硒含量低于全硒检出值1.0μg·(100g)-1DW。"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不同器官全硒含量总和分别为10.10、12.05μg·(100g)-1DW,对照韭菜和小葱植株全硒含量总和分别为9.97、8.09μg·(100g)-1DW。由此说明"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对全硒的吸附能力强于对照韭菜和小葱。同时,"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的主茎打顶期全硒含量分别为3.47、4.32μg·(100g)-1DW,开花期分别为3.07、3.59μg·(100g)-1DW;苗期和结果期全硒含量均低于全硒检出值1.0μg·(100g)-1DW,主茎打顶期嫩梢的全硒含量高于开花期。菜用黄麻主食嫩梢,处于采摘期的嫩梢均显示较高的含硒量,因此"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可作为富硒蔬菜推广。  相似文献   

20.
小集锦     
《食用菌》1991,(3)
麻秆钉菌种接种菇耳栽培袋试验为了摸索一种简单实用的接种方法,笔者利用红、黄麻秆制成种钉接种香菇,木耳菌袋,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材料和方法菌种为香菇Cr-02、毛木耳紫色变种,引自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原种制备。取红、黄麻秆断成3cm,于含2%蔗糖、2%石膏粉、0.3%尿素、0.1%KH_2PO_4的溶液中浸4~6小时。取麸皮(米糠)用以上浸液调湿至含水量60%。将浸水麻秆钉置罐头瓶中,边放料边用调湿麸皮填充间隙,装满瓶后表面覆盖一薄层麸皮,用薄膜封口。按常规灭菌、接种,于25℃下培养。(二)接种栽培香菇栽培料为棉子壳40%、木屑40%、麦麸18%、石膏粉和蔗糖各1%,含水量60%。毛木耳栽培料为棉子壳80%、麦麸18%、石膏粉和蔗糖各1%,含水量60%。栽培袋为15×55cm 聚乙烯塑料袋,每处理各装20袋,按常规灭菌。接种时一人用75%酒精棉球擦净袋表面,每袋正面接3个、反面接2个种钉。对照为常规木屑菌种,每袋按正面3穴、反面2穴,然后用胶布封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