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桑寄生种子为试材,参考《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和《种子学》中种子发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发芽床、不同温度、不同光照、不同抑菌处理及不同批次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最佳发芽床是纸床;不同温度处理种子发芽率之间差异显著,最佳发芽温度是25~30℃变温培养;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无影响;种子不消毒,用灭菌水处理效果最好;不同批次的种子质量有差异,春季的种子优于秋冬季的种子。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马缨杜鹃种子萌发生长的最佳处理条件,应用不同方法处理种子.结果表明:马缨杜鹃种子用常温蒸馏水浸泡48 h萌发率最高,迟91.00%,发芽势达54.00%,是最佳处理方法;2.5%KNO3溶液处理,能促进种子萌发后胚根、胚芽的生长;70℃温水、硫酸、H2O2、CuSO4等处理种子萌发率低于50%,幼苗生长差.  相似文献   

3.
以仰光×乐平及仰光×霞山2种杂交种子为试材,探究消毒方法、光照、温度、播种基质对芋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8%Na Cl O(无水酒精稀释)处理9min后用无水酒精清洗种子是最佳的芋种子消毒方法;种子或珍珠岩消毒对种子的萌发和子叶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在有菌条件下,生长后期衍生出的细菌或真菌会影响子叶的后续生长;芋种子是喜光性种子,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在培养土中,芋种子不萌发,湿润滤纸、无菌水、珍珠岩、沙子和MS培养基中芋种子的发芽率较高,但仅沙子和MS培养基中幼苗生长健壮;移栽于培养土后幼苗生长良好,成活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不同群体沙拐枣种子表型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系统揭示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河西走廊沙拐枣天然分布区的7个群体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千粒重等4个种子表型性状进行了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了表型变异及规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种子长外,其余各种子性状在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为:8.21%、11.25%、13.08%、15.98%;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千粒重之间有着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种子千粒重与各地理生态因子呈极显著相关性,种子长宽比与温度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采收年限的17个菜豆品种的种子为试材,采用SDS-PAGE电泳方法获得菜豆种子贮藏蛋白的电泳图谱,比较分析其真实性;同时研究种子蛋白SDS-PAGE技术鉴定菜豆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7个菜豆品种可以通过SDS-PAGE方法得到特征谱带A、B、C、D、E、F、G、H,且各品种谱带差异明显;SDS-PAGE蛋白质电泳方法用于鉴定菜豆品种真实性和种子纯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以野生型慈姑巢湖野慈、棠梨店慈和栽培型慈姑浙江农大慈、南宁家慈为试材,从贮藏方法、光照、温度等方面对慈姑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慈姑种子需要浸水贮藏,低温水浸贮存更有利于种子萌发,干燥贮存导致种子不能萌发;光照对慈姑种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慈姑种子最适发芽条件为25℃、12h/12h(L/D);不同基因型慈姑种子的发芽率存在差异,野生型慈姑明显高于栽培型慈姑。  相似文献   

7.
以兴安杜鹃为试材,采用常规观察方法与石蜡切片方法观察种子形态,通过对光照、温度、赤霉素浓度、NaCl胁迫等条件设置不同处理,研究了其种子形态与萌发特性,旨在为兴安杜鹃繁殖培育和苗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兴安杜鹃种子成熟时发育至成熟胚阶段,种子细小,千粒质量仅为0.100 4 g。兴安杜鹃种子需光萌发;最适其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5℃,过高或过低温度均不利于其种子萌发;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对其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NaCl胁迫下兴安杜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随盐离子浓度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当NaCl浓度超过0.6%时,其种子完全不能萌发。因此,兴安杜鹃种子需光照萌发,最适其萌发温度为25℃,对盐胁迫较为敏感,经600 mg·L^-1赤霉素处理的种子萌发效果最佳,发芽率可达92.67%。  相似文献   

8.
<正>在苗圃地播种育苗过程中,用作播种的种子,必须是检验合格的种子,未经检验不得用于育苗。为了使种子发芽迅速、整齐,要做好种子、幼苗的防病灭菌并防止鸟兽危害,播种前一般要进行一系列的种子处理。1种子精选种子经过贮藏,可能发生虫蛀、腐烂等现象。为了获得纯度高、品质好的种子,确定合理的播种量,以保证播种苗齐、苗壮,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其方法可根据种子的特性和夹杂物的  相似文献   

9.
以杜梨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处理对杜梨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KNO3、硫脲、萘乙酸,生长素处理与低温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KNO3,硫脲,和生长素均能促进杜梨种子发芽与根生长,且药剂浓度不同,种子发芽率与根生长也有所不同;种子低温处理天数不同,种子发芽率明显不同,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种子发芽率逐渐增加,处理时间30d以上为宜;低温处理与药剂处理配合对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根生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引发处理对西瓜种子保存和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过固体基质引发的二倍体和三倍体西瓜种子作为试验材料,观察4℃和室温保存条件下种子萌发特性的变化,研究引发效果的保持情况;采用加速老化方法研究老化过程处理种子萌发特性的变化,确认固体基质引发处理对种子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可以作为引发效果的衡量指标;室温下保存的三倍体西瓜种子的引发效果可以保持24个月,而室温下保存的二倍体西瓜种子、4℃下保存的二倍体和三倍体种子的引发效果至少可以保持3年以上;对引发的二倍体种子进行的加速老化试验表明,当老化时间不超过24h,引发种子表现出更好的萌发特性;当老化时间达到48h后,处理种子衰老更快。  相似文献   

11.
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对2个品种的结球白菜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电压等离子体处理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后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在萌发前期对种子有一定影响,但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等基本没有影响;处理种子在室温放置10个月后仍然在萌发前期表现与对照种子有差异;用育苗盘和田间小区种植2种方法均没有发现处理和对照种子之间在苗期生长特性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1品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2播种2.1种子处理:播前把丝瓜种子放在55℃温水中浸烫30分钟,搓掉黏稠物,捞起后再用清水浸6~8小时,然后晾干待播。2.2播种量:每667平方米生产大田用种量因种植方法不同而异,一般直播的每穴3粒种子,需种子150~200克;育苗移栽的每穴栽1株,需种子约100克。2.3播种方法:使用电加温线的播种前2天应开始加温,营养钵  相似文献   

13.
不同处理方法对苦参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参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和不同温度对不同产地苦参种子发芽的影响,以期找出促进种子发芽的较佳方法。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消毒后,种子的烂种率降低;赤峰种子在温度为30℃、水杨酸浓度为150mg/L时发芽率最高,卢氏种子在温度为25℃、水杨酸浓度为120mg/L时发芽率最高。2个品种中河南卢氏种子的发芽率高于内蒙古赤峰种子。  相似文献   

14.
李翠玲  姜凯  马伟  王秀 《蔬菜》2020,(9):9-13
为了提高辣椒种子品种鉴别效率,实现辣椒种子品种快速无损鉴别,研究了一种基于荧光光谱的辣椒种子品种快速无损识别方法。选择同一系列相似辣椒种子的杂交品种卓椒3号、卓椒4号和卓椒5号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辣椒种子的荧光光谱56份,对原始光谱进行Savitzky-Golay(SG)卷积平滑和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FD)预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提取主成分,实现数据降维;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建立辣椒种子品种识别模型。结果显示:采用荧光光谱建立判别模型时,卓椒3号辣椒种子的品种识别正确率达到92.9%,卓椒4号、卓椒5号辣椒种子的品种识别正确率均达到100.0%,整体识别正确率达到97.6%;采用荧光光谱的一阶导数光谱建立判别模型时,卓椒3号、卓椒4号、卓椒5号辣椒种子的品种识别正确率均达到100.0%,整体识别正确率达到100.0%。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叶绿素荧光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有效识别辣椒种子品种。  相似文献   

15.
以黔产南沙参(轮叶沙参)为试材,应用随机试验与统计学方法,对不同采收时期的南沙参种子形态、产量、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势与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以期探明南沙参种子采收适宜期,为南沙参种子质量标准的建立、良种选育、优良种苗的培育等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花凋谢后的15~25 d,南沙参种子大小增长最为迅速,之后种子大小的增长速度减缓;花凋谢后的10~20 d,种子发芽率变化不大,25~35 d迅速升高;千粒质量从花凋谢后25~30 d较高;35 d采收果实过程中种子极容易从果实开口脱落,平均果实种子数量显著降低;南沙参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在花凋谢后30~35 d后变化幅度较小;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在花凋谢后10~15 d变化不大,15~20 d后迅速上升,20~35 d维持不变;南沙参种子发育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花凋谢后的第30天达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红毛五加种子的发芽率,通过对红毛五加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处理及不同生境种子进行层积催芽试验,研究不同层积催芽方法对红毛五加种子胚生长及发芽率影响。结果表明:红毛五加种子采摘后,经过90d左右的18℃高温层积处理过程,完成种子胚后熟生长,即完成种子形态后熟;红毛五加完成了种子胚的形态成熟后处于深度休眠中,4℃低温处理90d基本可以完成红毛五加可萌发种子的休眠过程;一定浓度GA3的有利于种胚在18℃高温条件下形成,种子的胚率提高,发芽率增加;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红毛五加种子发芽率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提高甘蓝种子活力的方法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吴道藩  宋明 《园艺学报》2002,29(6):542-546
 采用人工老化法获得了活力程度不同的甘蓝种子。应用浸泡—干燥处理和PEG、甘露醇、赤霉素、CaCl2 、KH2PO4 、AsA 处理等方法, 采用L9 (34) 正交试验设计组合处理活力程度不同的种子, 结果表明: ①以上7 种方法都能提高甘蓝种子活力, 其中PEG处理和赤霉素处理的效果最好; ②种子活力提高后, 蛋白酶、脱氢酶、SOD、CAT、POD 活性增强, 种子浸提液相对电导率、MDA 含量显著降低, 这些指标与种子活力相关性极显著; ③甘蓝种子在活力提高前后染色体形态及核型无明显变化; ④甘蓝种子通过人工老化活力降低后, 胚根亚细胞结构发生变化, 活力越低, 亚细胞结构损伤越严重, 而通过各种方法处理提高种子活力后, 胚根的亚细胞结构的损伤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秋水仙素诱导新铁炮百合2n花粉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铁炮百合种子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探索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新铁炮百合种子的诱导2n花粉方法和可能性。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处理时间5 d、秋水仙素浓度0.05%或0.2%时新铁炮百合种子出苗的效果最好;经对大花粉率极差分析,秋水仙素处理浓度是诱导大花粉的最主要因子,秋水仙素浓度0.1%、处理时间为24 h,种子萌发处理时间7 d,种子品种富田3号是诱导新铁炮百合大花粉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1播前准备1)大多果树种子,特别是核果类砧木种子在播种前需用水充分浸泡,比如山桃树种子需用水充分浸泡6~8天,浸泡期间翻动及换水1~2次,让种子充分吸收水分。2)许多果树砧木种子,特别是北方果树砧木种子,需要有充足的冷积温方可在春季萌芽出苗。对这类种子,一种方法是在冬前播种,让种子在土壤中经过冬季寒冷天气(春化作用)到春季自然萌芽出苗;另一种方法是冬季将种子沙藏处理,待来年  相似文献   

20.
以文冠果种子为试材,设置10种不同催芽方法,包括水浴加热、不同浓度的H2_SO_4、KNO_3、PEG-6000等试剂处理文冠果种子,诱导发芽后调查种子的发芽率、活力、发芽势等发芽参数,并对不同催芽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筛选适合文冠果种子快速解除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80℃水浴加热、4%KNO_3溶液、5%PEG-6000溶液、GA_3溶液、2%KNO_3溶液、10%PEG-6000溶液、4℃蒸馏水浸种、50%H_2SO_4溶液处理,均可不同程度的提高文冠果种子的发芽率,而高浓度H_2SO_4溶液处理对文冠果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文冠果种子经80℃水浴加热10min处理可使发芽率提高到55.83%,为未处理的9.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