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分离自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的放线菌为试材,采用琼脂块法和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供试放线菌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筛选出的高活性拮抗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从141株放线菌中筛选出1株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0.67mm的高活性拮抗菌株XJ93。该菌株无菌发酵滤液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率为25.00%~71.67%;80℃处理60min其抑菌率未见明显变化,在pH 5~9范围内其抑菌活性稳定,在可见光和紫外线照射150min内亦保持良好的抑菌活性。拮抗菌株XJ93经鉴定为唐德链霉菌(Streptomyces tendae)。拮抗放线菌XJ93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对环境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作为防治果蔬草莓灰霉病的生物农药潜力菌株进行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2.
草莓根腐病菌拮抗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自土壤的436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对草莓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得到了3株稳定性好,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w-25、w-79和w-181。拮抗菌w-25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带达到11.0 mm,w-79和w-181的抑菌带分别达到5.4和6.4 mm。此外,3株拮抗菌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草莓红中柱致病菌(Fragria ananassa)和草莓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等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经过对3株菌株形态观察、理化分析和分子鉴定,认为w-25可能为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w-181和w-79可能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表明3株拮抗菌对致病菌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显微观察发现拮抗菌代谢产物会破坏致病菌菌丝形态,电镜观察发现致病菌细胞器溶解,细胞内液泡变大。  相似文献   

3.
黄静  赵佳  陈哲  梁宏 《北方园艺》2018,(3):55-60
以患根腐病的草莓植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了一株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同时,通过平板对峙法研究了解淀粉芽孢杆菌Y-48、Lh-1和CM3对此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期为根腐病病原菌分离及生防菌株筛选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通过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BL2016-6为落叶松葡萄座腔菌;菌株BL2016-6生长的适合温度为20~30℃,25℃为最适温度,菌丝由白色变为灰色,最终变成黑色,菌株致死条件为为70℃,处理20min;解淀粉芽孢杆菌Y-48、Lh-1和CM3均对此病原菌有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64.6%、62.2%和57.9%。  相似文献   

4.
以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为供试菌,采用平板对峙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根围土壤中的细菌对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拮抗效果。结果表明:对分离纯化的75株细菌进行拮抗测定,其中30株对番茄灰霉病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分离频率为40.00%。其中3株拮抗细菌YM8、FQ10、FQ11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拮抗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在1.5~3.0cm。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形态特征观察对其进行了种属初步鉴定,鉴定结果为菌株YM8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FQ10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FQ11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相似文献   

5.
以芍药灰霉病发病典型叶片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芍药灰霉病原菌的内生细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病原真菌和拮抗细菌菌株的鉴定;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拮抗细菌菌株对芍药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明确引起洛阳地区芍药灰霉病的病原菌种类,并获得防治芍药灰霉病的内生细菌菌株,以期为芍药灰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引起洛阳地区芍药灰霉病的病原菌种类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筛选获得3株对灰葡萄孢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SY5、SY15和SY30,其中菌株SY5抑菌效果明显,抑菌率为84.44%。芍药离体叶片防治结果发现,3个菌株均对芍药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菌株SY5的防治效果可达67.66%。菌株SY5、SY15和SY30均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初步探讨3个菌株的生防机制,结果表明3个菌株均可合成脂肽类物质,且对灰霉病菌菌丝有较强的致畸作用,其中菌株SY5脂肽类物质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率最高,为88.89%。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从西藏高原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TL1。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马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aysiensis),并具有固氮和溶磷作用。TL1在平板上能显著抑制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菌率为74.32%,且该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呈现显著抑菌活性。进一步平板抑菌试验表明,TL1菌株对褐斑病菌等6种病原真菌均具有显著抑菌活性,其中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率最高(73.48%),对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抑制率最低(57.37%)。TL1菌株能够在番茄果实上定殖并抑制由灰霉病菌引起的腐烂,且可以显著提高番茄种子的萌发率以及促进番茄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从草莓根、茎、叶和根际土壤中分离内生细菌183株及根际细菌55株,其中9株拮抗菌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病原菌(Pilidium concavum)、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4种草莓病原菌具有广谱拮抗效果。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拮抗菌株G3-23、J3-20、G3-29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J6-1、J1-4、G2-12、G3-k2和J1-1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3-20鉴定为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G3-17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G3-23能够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对由P. concavum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该菌株能在离体草莓叶片上成功定殖,表现出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8.
以黄瓜根际土壤为分离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到1株对黄瓜灰霉病抑菌作用明显的拮抗菌BBC-3,利用对峙培养法和平板扩散法对其抑菌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BBC-3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该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所选14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该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对高温、酸碱及光照稳定性强,对蛋白不敏感,常温和4℃储存6个月抑菌活性大于80%。  相似文献   

9.
番茄灰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X-75菌株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对番茄灰霉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经过对200株分离自土壤的细菌菌株进行初筛、复筛后,得到了1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X-75。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将其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将其16SrDNA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标准菌株的16SrDNA序列进行比对,并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X-75菌株进化树,结果表明,X-75与标准菌株AB245422 Bacillus velezensis聚于同一分支,同源性最高,达99.93%;利用番茄离体叶片对X-75菌株的防效进行初步检测,结果表明X-75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镰刀菌引起的北京市草莓根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北京市昌平区采集的35个草莓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鉴定,结果分离获得13个菌株,根据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菌株的rDNA-ITS序列并进行测序,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序列比对,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回接到健康草莓幼苗上,植株表现出与田间发病相似的症状,重新分离能够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检测,最终确定北京市昌平区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为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