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三农的问题不是一群人的问题,而是全国的问题,是历史的问题。截止2001年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2亿多的人口中有9.35亿农民,占总人口的73%,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的高度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12亿人口,9亿在农村,因此,“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三农的问题不是一群人的问题,而是全国的问题,是历史的问题。截止2001年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2亿多的人口中有9.35亿农民,占总人口的73%,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的高度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吴宏军 《河南农业》1998,(12):32-3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本文试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做一研讨。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城乡差距过大,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应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人口,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农业已没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农产品产量增长的空间受到制约.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农民的人均收入也很难有大的突破.我国有9亿多农业人口其中农业劳动力至少4亿.耕地18亿多亩.即使按照较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要求,我国的农业劳动力的最大需求量也不应超过4000万人.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至少有3.5亿的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出去.将带动8亿多农业人口转移出去.要想在农村就地消化、就地脱贫,就永远不可能.尽快的,大规模的减少农村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农业大国,目前拥有8亿多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63.9%,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就没有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我国的全面小康,大力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成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当务之急。在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新阶段,农民法律素质提高相对滞后目前,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正加紧进行,农村市场经济已经基本形成,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涉及的法律关系也来越多,例如买卖合同关系、承包合同关系、租赁关系、合伙关系以及遗产继承、离婚时的财产分割等…  相似文献   

8.
孔凡勇 《山东农业》2000,(11):12-13
中国12.5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广大农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加速度日趋减缓,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限制了农民消费,对启动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产生了消极影响。农民收入上不去,负担下不来,不仅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会成为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近日,笔者深入山东省曲阜市乡村走访部分农户,对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作为面向三农、担负着农民教育重任的农村成人教育,应该怎样更好地为三农  相似文献   

10.
胡晓华 《新农业》2005,(10):1-1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在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奋斗.特则是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成功实践以后,1998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了农村这个大头儿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那么,怎样推进农业现代化呢?笔者认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而提高劳动者素质离不开教育。特别是离不开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实践证明,办好职业教育,加强农科教结合,对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岩再 《云南农业》2008,(11):38-38
普洱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普洱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大发展,就没有全市的大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小康。  相似文献   

14.
努力开创山东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山东省有7000多万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创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一、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事关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贾永彪 《现代农业》2011,(5):150-151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这个农民占人口多数国家的首要问题。可以说,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不能实现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三农“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国家政策和投入的扶持始终是外部因素,其效果如何关键还在于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一、当前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我国有近8亿农民,4.8亿农村劳动力,农民是我国最大的人口群体,但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弱势群体。目前,在农村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并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对此,就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