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低杂交油菜云油杂2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油杂2号(原名2000 F 100 D)系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甘蓝型优质油菜两系杂交种,在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和示范种植中均表现出生长优势强、产量高、品质优、抗倒伏、早熟等优良特性。云南省区试平均单产3570.9kg/hm^2,比对照花油3号增产29.13%,示范种植中平均单产2445~5880kg/hm^2,比当地邻田或同田推广品种花油3号、花油6号、A弘等增产7.6%-53%,最高单产达到5944.5kg/hm^2,表现出了显著的增产效果。200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贵州西南部中海拔地区油菜平衡施肥及钾肥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肥对油菜产量的贡献很大,施肥的油菜产量是不施肥的2~3倍。采用平衡施肥,每kg氮、磷、钾、硼分别可增收油菜籽5.31kg、9.2kg、2.3kg、25.3kg。在贵州西南部中海拔地区对油菜籽产量贡献最大的是磷,其次是氮、钾、硼。钾肥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益,施用适宜的钾肥,油菜增产786kg/hm^2,增幅56.3%,净收益增加1491.19元/hm^2,产投比2.8:1。贵州西南部中海拔地区油菜的适宜配方是N180kg/hm^2、P2Q120kg/hm^2、K20315kg/hm^2、硼砂23kg/hm^2。  相似文献   

3.
稻田套播油菜优化农艺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套播期3个对套播油菜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因素,采用二次回归近似最优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套播期对套播油菜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种植密度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和频数分析,明确套播油菜的优化农艺方案.即种植密度25.65~36.30万株/hm^2,纯氮用量231.75—263.70kg/hm^2,套播期5—6d。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先后选育出一批两系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应用于生产,为油菜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配合两系油菜的应用,对其制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王华等对两系油菜制种的异交率及外源花粉传播范围、适宜行比及施氮比例、多效唑对母本花期的调控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贵州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肖华贵等对黔油12号的适宜播差期、行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邬贤梦等建立了南方两系油菜高产制种技术优化模式;农业部也于2004年发布了《双低杂交油菜种子繁育技术规程》。在制种产量方面,代文东等报道“黔油14号制种获得了大面积平均单产785.52kg/hm^2以上”;林卫红等通过对1999年秋至2002秋贵州省思南县杂交油菜制种调查、分析,单产平均为814.05kg/hm^2。  相似文献   

5.
芜菁甘蓝俗称大头菜,是遵义县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但多年来,一直粗放管理、净作栽培,产量和效益不高。为进一步提高芜菁甘蓝产量和效益,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从2002年开始示范推广“杂交油菜套种芜菁甘蓝栽培技术”。2003年鸭溪镇杂交油菜套种芜菁甘蓝栽培面积达133.33hm^2,平均单产达到1384.9kg/667m^2,产值415元/667m^2,油菜平均单  相似文献   

6.
双低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典明 《耕作与栽培》2001,(4):31-32,63
1995-2000年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在安徽省芜湖,马鞍山等地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62000hm^2,其中连片示范面积6500hm^2,平均单产204.7kg/667m^2,比传统栽培增产34.5%,1999年秋种,马鞍山市推广应用油研7号等双低油菜超稀植面积3333.3hm^2,其中包沤2000年夏收面积820hm^2,平均单产209.4kg/667m^2,比传统栽培增产39.6%,栽培实践表明,要夺取双低油菜超稀植200-250kg/667m^2,必须做到:选用优质良种,培育大壮苗,“四带”超稀植,平衡深施肥,田管抓“六防”和适收重后熟。  相似文献   

7.
李云昌  胡琼  梅德圣  李英德  徐育松 《种子》2006,25(11):90-92
中油6303是利用陕2A不育系等为材料,以大粒作为实现高产和高含油量有机结合的纽带,经测交、诱变、杂交和回交等方法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品质优、抗(耐)病性强、产量高、含油量高、稳产性好等特征。贵州省区试平均产量2256,3kg/h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7.11%;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60.75kg/hm^2,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4.70%,含油量44.05%,理论产油量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31.26%。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224.2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8.96%,理论产油量比对照中油821增产32.22%。其种子芥酸含量0.33%,商品籽饼粕硫苷含量18.28 μmol/g,符合国际领先的加拿大优质油菜标准,2004年分别通过贵州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在我国冬油菜主产区(长江上游区)应用前景广阔的优质高效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8.
石大豆2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大豆研究室育成的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栽培的高产品种。2000年引进我团试植,表现高产,适宜机收,深受种植户的喜爱。该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大.至2005年已成为团场的主栽品种,2006年种植面积达0.18万hm^2.平均单产3613.5kg/hm^2。其中0.17万hm^2单产4125kg/hm^2;0.014万hm^2单产达4500kg/hm^2,创造了大面积高产的全国记录。  相似文献   

9.
高粱(Sorghum bieolor(L.)Monch)是世界上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美洲的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温带和寒带地区也有种植。从世界范围看,它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大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第五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公布的数字,2004年世界高粱种植面积为4439万hm^2,总产量为311万t,平均单产1356.7kg/hm^2。  相似文献   

10.
《种子世界》2005,(9):56-56
“中早22”示范片平均产量达9265.5kg/hm^2。其中最高产量达到10405.7kg/hm^2,超过了农业部超级稻计划早稻平均产的指标,标志着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超级早稻育种和高产技术集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早22”不仅突破了浙江省早稻单产的最高记录,同时也创造了我国早稻单产的最高记录。2005年,江山市种植早稻其中超级早稻新品种——“中早22”种植面积约占50%,2006年将把“中早22”作为江山市早稻主推品种,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的农民实实在在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