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赵华 《现代园艺》2009,(7):82-83
对东方百合品种西伯利亚和索蚌、麝香百合品种罗瑞拉、亚洲百合品种布鲁拉诺共4个切花百合品种在温室栽培中的形态特征、物候期和生长发育动态进行调查和观测。结果表明,布鲁拉诺最早进入开花期,为5月初,其次是罗瑞拉,5月末进入开花期,而西伯利亚和索蚌最晚,为6月末;西伯利亚植株最高,达60cm,其次是罗瑞拉,约50cm,索蚌和布鲁拉诺相对较矮;单朵花期以西伯利亚最长,为9.0天,罗瑞拉最短,为6.5天,其余2种相近;西伯利亚的花径最大,为19.7cm,布鲁拉诺的花径最小,为11.5cm;从出苗期到现蕾期期间,布鲁拉诺的生长速度较快,索蚌的生长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2.
百合品种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布鲁拉诺"、"索蚌"、"提伯"3个百合品种的离体培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接种百合鳞片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是0.1%升汞消毒8 min,污染率较低,为11.0%,而成活率最高,可达88.0%;采用小鳞茎整体消毒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率,污染率为0.0%;不同百合品种分化小鳞茎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分化能力依次为"布鲁拉诺">"索蚌">"提伯";在继代增殖培养中,"布鲁拉诺"的增殖系数最高,迭5.0,其次为"索蚌","提伯"最低,为4.2;3个百合品种的试管苗生根率都较高,其中"布鲁拉诺"最高,为92.0%,"索蚌"87.5%,"提伯"83.3%.  相似文献   

3.
以亚洲百合杂种系的3个不同倍性品种"布鲁拉诺"(‘Brunello’,4x)、"耀眼"(‘Dazzling’,3x)和"多安娜"(‘Pollyanna’,2x)与东方百合杂种系的2个二倍体品种"西伯利亚"(‘Siberia’,2x)和"索邦"(‘Sorbonne’,2x)为试材,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法和胚培养法,研究了亚洲百合与东方百合几个品种正反交授粉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和不同方法处理幼胚对胚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亚洲百合与东方百合远缘杂交新品种。结果表明:除"耀眼"外,杂交中其它百合品种柱头上的花粉均能萌发并形成花粉管,但多数花粉管在授粉72h后表现出顶端膨大、缠绕折叠或出现胼胝质等异常现象,只有少量花粉管到达子房。其中,"布鲁拉诺"×"西伯利亚"、"布鲁拉诺"×"索邦"、"索邦"×"布鲁拉诺"和"索邦"×"多安娜"组合花粉管在授粉120h后到达子房;而"西伯利亚"×"布鲁拉诺"、"西伯利亚"×"多安娜"、"多安娜"×"索邦"和"多安娜"×"西伯利亚"组合中,花粉管生长缓慢甚至在花柱中停止生长,授粉120h后仍未伸向子房。同时,通过胚培养获得了种间杂种,胚培养时以授粉后40d左右胚龄为宜;最佳幼胚处理方法为剥离种皮和胚乳,只取幼胚的方法;MS+NAA 0.01mg·L~(-1)+BA 0.1mg·L~(-1)是胚培养的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姚霞珍  琼达 《北方园艺》2008,(1):136-138
对从兰州引进的里昂、布鲁拉诺、普莱托3个百合品种在西藏农牧学院温室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研究,同时与当地品种卷丹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卷丹种鳞萌芽期最早,布鲁拉诺和普莱托稍晚,里昂最晚.种鳞萌芽率:卷丹=里昂(100%)>布鲁拉诺(86.7%)>普莱托(80%).4种百合的高生长进程表明,从出土至始花期是百合的高生长期,一般为49~50 d,高生长高峰期为5月中旬~6月初.4种百合的现蕾期依次是:普莱托最早,里昂稍晚,布鲁拉诺晚于里昂,卷丹最晚.  相似文献   

5.
百合部分种及品种系统进化关系的EST-SSR 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开发的百合EST-SSR标记引物中筛选了19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对百合22个原生种和74个品种进行了标记分析,依据各样品间的Jaccard’s遗传距离,用MEGA 5.05构建系统树,并用主坐标分析对试验样品进行类群划分。系统树显示:原产中国的原生种首先分化为两个类群:类群Ⅰ包括卷丹(Lilium lancifolium)、渥丹(L. concolor)、毛百合(L. dauricum)、川百合(L. davidii)、大花卷丹(L. leichtlinii var. maximowiczii)、大花百合(L. concolor var. megalanthum)、淡黄花百合(L. sulphureum)、山丹(L. pumilum)、百合(L. brownii var. viridulum)、兰州百合(L. davidi var. unicdor)等,其中一些为亚洲百合杂种系的起源亲本及麝香百合杂种系的亲本,推测由这些种杂交衍生出亚洲百合杂种系、麝香百合杂种系及LA系;类群Ⅱ包括宜昌百合(L. leucanthum)、湖北百合(L. henryi)、岷江百合(L. regale)等喇叭百合杂种系及东方百合杂种系的亲本,分别衍生出喇叭百合杂种系、东方百合杂种系及OT系,与已有文献记载基本相符。用NTSYS-pc 2.11a作主坐标分析,结果将供试材料分为亚洲百合杂种系、东方百合杂种系、OT系、LA系、原生种等类群,与已知分类关系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王丹菲 《北方园艺》2012,(13):92-94
对百合野生种、栽培品种及杂交种种子恒温箱和沙床萌发及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恒温箱中野生种种子的萌发率较高,普遍在80%以上;栽培品种中麝香百合没有萌发,"布鲁拉诺"、"莱诺"和"马拉客奇"的萌发率都在80%以上,"托里诺"的萌发率较低,为55%;杂交种子中只有"米雷拉"×"托里诺"、"托里诺"×"米雷拉"、"莱诺"×"托里诺"杂交种子能萌发且萌发率都在70%以上。沙床萌发试验中,亚洲百合和以亚洲百合为亲本的杂交种子出苗率最高,其次是渥丹,毛百合没有出苗;大多数百合种子在播种后3~4d开始萌发,在播种后30d左右出现真叶;子叶和真叶的生长基本上都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百合鳞片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王俊 《北方园艺》2008,(2):212-214
以'布鲁拉诺'、'提伯'和'索蚌'3个百合品种的鳞片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的消毒方法、不同品种、不同取材部位及接种方法对百合鳞片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消毒方法是0.1%升汞消毒8 min,污染率较低,成活率最高,可达90.9%,且采用小鳞茎整体消毒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率.不同百合品种分化小鳞茎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分化能力依次为'布鲁拉诺'>'索蚌'>'提伯'.百合鳞片不同部位分化小鳞茎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下部、中部、上部.近轴面向上接种的鳞片分化能力强于远轴面向上,小鳞茎再生率最高,可达100%.  相似文献   

8.
毛百合×有斑百合种间杂种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百合(Lilium dauricum)为母本、有斑百合(L.concolor var.prlchellum)为父本进行常规杂交,通过胚培养成功获得了种间远缘杂交种,对种问杂交亲和性、胚培养和杂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毛百合×有斑百合蒴果膨大率达46.1%,种子有胚率为1.30%,胚培养萌发率为15.2%;4个杂交后代生长旺盛,株高表现出较明显的超亲现象,其他性状呈趋中趋势,杂种植株的花色更偏向橙色.4个杂交后代虽然在花色上与亲本有一定差异,但其它性状均具有双亲的特征,从形态上能证明是真杂种.  相似文献   

9.
以毛百合(Lilium dauricum)为母本、有斑百合(L.concolor var.pulchellum)为父本进行常规杂交,通过胚培养成功获得了种间远缘杂交种,对种间杂交亲和性、胚培养和杂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毛百合×有斑百合蒴果膨大率达46.1%,种子有胚率为1.30%,胚培养萌发率为15.2%;4个杂交后代生长旺盛,株高表现出较明显的超亲现象,其他性状呈趋中趋势,杂种植株的花色更偏向橙色。4个杂交后代虽然在花色上与亲本有一定差异,但其它性状均具有双亲的特征,从形态上能证明是真杂种。  相似文献   

10.
以湖北百合和大花卷丹为试材,采用常规压片法和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进行核型和光响应曲线、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百合、大花卷丹染色体数均为2n=2x=24,其中湖北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m+2sm+18st+2t属于3B型,大花卷丹核型公式为2n=4m+10st+10t属于3A型。Pn、Tr、Par比较发现湖北百合高于"大花卷丹",Co、Ci比较发现大花卷丹高于湖北百合。综合比较,大花卷丹午休现象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不同百合花粉活力的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染色法和萌发法测定亚洲百合、东方百合、麝香百合品种群的部分栽培品种以及野生种的花粉活力.染色法的测定结果表明:野生种的花粉活力最高,接下来依次为东方百合、麝香百合、亚洲百合品种群的花粉活力最低.萌发法的测定结果表明:野生种的花粉活力最高,接下来依次为麝香百合、亚洲百合,东方百合品种群的花粉活力最低.两种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染色法测定花粉活力是一种较为初步的、简单的方法,它仅能给育种工作提供最基础的花粉存活信息,但不能反映花粉活力的全部信息,而萌发法不仅可以反应花粉的存活状况,而且能进一步反映出花粉的萌发能力.所以,在百合的授粉过程中,需要将染色法的测定结果和萌发法的测定结果综合比较,来指导选配亲本,提高杂交育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百合品种染色体倍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分析了45个从荷兰引进的百合品种的染色体倍性,包括21个亚洲百合、3个麝香百合、7个东方百合、8个LA杂交品种、2个LO杂交品种、4个OT杂交品种。在21个亚洲百合中,12个品种(‘Eleganza’、‘Monte Negro’、‘Renoir’、‘Black Bird’、‘Butter Pixie’、‘Orange Matrix’、‘Petit Brigitte’、‘Pink Pixie’、‘Lollypop’、‘Red Latin’、‘Marrakech’和‘Pollyanna’)为二倍体(2n = 2x = 24),5个品种(‘Navona’、‘Orange Pixie’、‘Elodie’、‘Vermeer’和‘Lyon’)为三倍体(2n = 3x = 36),4个品种(‘Brunello’、‘Tresor’、‘Val di Sole’和‘Detroit’)为四倍体(2n = 4x = 48);3个麝香百合品种(‘White Heaven’、‘Gelria’和‘White Fox’)为二倍体(2n = 2x = 24);7个东方百合品种(‘Siberia’、‘Sorbonne’、‘Maru’、‘Dynamite’、‘Dordogne’、‘Montezuma’和‘Miss Lucy’)为二倍体(2n = 2x = 24);8个LA杂交品种(‘Brindis’、‘Courier’、‘Pavia’、‘Advantage’、‘Mestre’、‘Mombasa’、‘Pirandello’和‘Serrada’)为三倍体(2n = 3x = 36);两个LO杂交品种(‘Triumphator’和‘White Triumph’)为三倍体(2n = 3x = 36);4个OT杂交品种中‘Yelloween’和‘Red Dutch’为二倍体(2n = 2x = 24),‘Conca D’Or’和‘Golden City’为三倍体(2n = 3x = 36)。该结果表明,组内杂交品种(亚洲百合、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中,除亚洲百合中有5个三倍体和4个四倍体品种外,其余22个为二倍体品种,因而多数组内杂交品种为二倍体品种;而组间杂交品种(LA、OT和LO),只有OT中2个品种为二倍体,其余12个皆为三倍体。  相似文献   

13.
百合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左志锐  穆鼎  高俊平  刘春 《园艺学报》2005,32(3):468-472
 对百合野生种及栽培品种共60份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 22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224条带,其中163条为多态性带, 多态率为72.77%。UPGMA分类结果将60份百合材料分为两大类群, 第1类群为铁炮与亚洲百合杂交系(L /A) 、野生种、亚洲系百合(A) 、喇叭百合杂交系(T) 及东方与喇叭百合杂交系(O /T) 的聚合, 这一类群在阈值0.668处又被分为两个亚类群; 第2类群为1 份野生种(L. speciosum ) 及铁炮系百合(L) 和东方系百合(O) 的聚合, 其中东方系百合在阈值0.746处又被分为两个亚类群。根据此分类结果, 进行了类群间亲缘关系及品种起源形成分析, 60份百合材料被划分为14个群组。经统计分析, 各群组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与遗传距离的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三种切花百合钾素吸收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肥与不施肥(对照)条件下东方百合、麝香百合和亚洲百合3个切花百合品种的钾素吸收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进展,各品种的切花百合地上部各器官含钾量均逐渐降低,地下部器官根和鳞茎则依品种和施肥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鳞茎中的钾素支撑切花百合的前期地上部生长的钾素需求,经历的时间3个品种基本一致,均为47 d.钾素快速吸收期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东方百合由花芽分化至切花,历时81 d;麝香百合由花芽分化至切花,历时50 d;由亚洲百合10月6日至切花,历时25 d.施肥均提高了3个品种后期整株的钾积累量,但出现时期因品种而不同,东方百合最早、麝香百合次之、亚洲百合最迟.  相似文献   

15.
有斑百合鳞片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有斑百合鳞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的影响及不同基质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鳞片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 0.5mg/L+NAA 0.5 mg/L,诱导率达80.0%;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1mg/L,增殖系数达2.8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IBA 0.5 mg/L,生根率达100.0%;试管苗最适扦插基质为珍珠岩,扦插成活率达96.7%。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对3个主要百合栽培品种群的特征和品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亚洲百合具有生长周期较短、茎强度和花朵品质维持好的优点,且花色丰富,但对缺光的敏感性较强;东方百合的花朵大,花型美丽,具芳香气息,对缺光的敏感性不强,然而花色比较单调,生长周期较长,茎强度和花朵品质维持不如亚洲百合和麝香百合好;就生长周期而言,麝香百合介于亚洲百合与东方百合之间,且茎强度和花朵品质维持较好,多数情况下对缺光不敏感,但花色、花型单一。  相似文献   

17.
细叶百合的生殖特性和繁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利平  孙晓玉 《园艺学报》2005,32(5):918-921
 研究结果表明, 栽培条件下2年生细叶百合实生苗中不抽茎、抽茎不开花和开花的比例分别为: 38.79% , 47.66%和13.55%。3年生和4年生细叶百合全部开花, 且开花比例随栽培年龄增加而增大。花粉和胚珠比为: 栽培164.9~175.2; 野生284.4~315.6, 其繁育系统为兼性自交。全光栽培下, 相对生殖成功率随植株年龄增加而增大, 2年生植株, 全光条件的相对生殖成功率是林下的7.5倍; 野生与全光下的相对生殖成功率相差无几。在开花前5 d其柱头即有可授性, 花前1 d授粉的结实率最高。细叶百合无多父本效应, 单一父本结实率和种子产量反而较高。人工同株异花、自花授粉坐果率为自然传粉坐果率的1 /2左右, 毛百合及松叶百合的花粉对其生殖有很强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