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黄土丘陵区水保林优化配置及抗旱示范推广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丘陵区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是科学调控坡面径流,本文根据径流调控理论,采取植物措施,在黄土丘陵区营建水保示范林并对其效益进行了监测,取得了如下结果:(1)节水抗旱整合配套造林技术的应用,能够将降雨径流资源化,缓解干旱缺水,使造林成活率达到88.6%,保存率达到80%以上,达到速生效果,综合效益提高34.1%。(2)优势树种选择与优化配置能够在短期内培育起较为稳定的植被群落,使当年植被覆盖率达到40%,5年后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3)示范推广造林水土保持效益明显,改善了当地的气候,使水土流失减小到500 t/km2.a以下,水土流失得到了治理。  相似文献   

2.
为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治理,选择罗望子作为治理该区退化坡地的主栽树种,营建了罗望子林人工植被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相关林木的生长,土壤、大气等生态因子大量观测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在元谋干热河谷区,选择罗望子作为主栽树种营建罗望子林人工植被系统治理退化坡地的生态效应明显。主要表现为:(1)土壤退化得到明显控制(土壤物理性状获得改善,土壤肥力得到提高);(2)水土流失程度减轻;(3)干热气候得以调节,风速有所降低;(4)植物缺水程度减轻,能够正常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3.
封山育林是恢复植被的重要技术措施.进行6年封山育林试验研究,分析封山育林期间植被覆盖率、郁闭度、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等数量特征变化,土壤肥力和水土保持作用的动态变化状况,以及不同树种补植效果.封山育林增加植被覆盖度达20%,郁闭时间缩短30%以上,增加了植物丰富度,提高了土壤肥力,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顶果木(Acrocarpus frxnifolius)、任豆(Zenia insignis)、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等树种补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及特点,提出了营造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的原则,总结了几种水土保持林的植被配置模式,为提高水土保持成活率与保存率提供了实用的技术,对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东江中上游特定的气候条件和特定的紫色红壤上,开展了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试验。初步选择出具有固氮改土能力的肯氏相思、绢毛相思和大叶相思作为严重水土流失紫色红壤地区的先锋树种;选择了慢生的伴生树种红锥和海南红豆;在辅以人工施肥的情况下,选择了速生树种桃金娘科的尾叶桉和红胶木。在先锋、速生和慢生树种,以及乔、灌、草相互结合的技术措施指导下,营造的水土保持示范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保持水土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分析干旱地区蒙古栎混交林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效果,在辽西沙区选择营建5 a的蒙古栎+大扁杏混交林进行了调查,以植被盖度、植物种类、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作为指标开展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混交林营建5 a后其林间植被的盖度(100%)、种类多样性(19种)均大于对照处理;林间的地表径流量、地表流失量均为0,极显著低于对照处理。辽西地区的蒙古栎+大扁杏的混交林对提高地表植被盖度、恢复植被多样性、降低地表径流及土壤流失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闽西地区茶果园的生态环境,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水土流失,利用木荷、枫香、杜英、女贞、山乌桕、无患子等树种营造混交林,套种类芦(或斑茅)、胡枝子(或猪屎豆),营建高标准的水土保持林。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林幼林期,枫香的生长速度最快,3年生平均胸径为3.03cm,平均树高为3.71m。采用斜坡周边截水和坡面径流引流2种方法配合地下水工程措施,使茶果园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地表径流量可减幅22.3%,土壤侵蚀量可减幅23.59%。本研究结果为闽西及周边地区茶果园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开县南山桥沟小流域设置7个不同生态修复类型的径流场,开展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成效监测。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控制人为影响,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修复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以减少水土流失。从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多样性以及保水保土量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封山育林、自然恢复措施是费省高效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2)在生物措施修复过程中,应以植被的自然演替为主加以人工补植乔木树种;(3)坡耕地治理中,发展经济林及种植生物埂能起到生态经济兼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沙棘林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鸿雁  吴钦孝 《沙棘》1996,9(2):29-3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脆弱,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植被,尤其是森林植被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在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是一种具有优良水土保持功能和较高经济价值的灌木树种,其医药和保健作用为人们熟知,但对于它的水土保持作用研究并不深入。因此,系统研究它的水土保持功能,不仅对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修复生态学理论和植被演替理论,根据保护区现状和植被修复经验,结合恢复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林分抗逆性等植被修复目标,提出了重度受害区植被修复模式、中度受害区植被修复模式、重要经济价值树种营建模式、珍贵树种扩繁模式、防火通道景观配置模式等5种植被修复技术模式。以及各修复模式的树种选择,混交、整地、配置方式及株行距等。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为了增加鄂西山区水土保持林树种,促进区域林业项目建设和林种结构调整,本文选择桤木、马褂木、多土树种营建水土保持试验林,以生长量、郁闭度、根系生长量、地表枯枝落叶量等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桤木、马褂木适应鄂西山区造林环境,成活率高,生长较快,林分郁闭快,根系发达,地表枯枝落叶量大,有良好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抚育管理难和成本低,经济效益较显著,能在鄂西山区水土保持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径流小区实验的方法,在李子口小流域设立了6个不同植被类型的径流小区,研究径流小区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如下:(1)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可表现为撂荒地小区>农耕地小区>林地小区,降雨对林地的土壤侵蚀弱,林地对当地水土的保持能力强,最适合作为当地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2)总体上,6个径流小区的降雨量、降雨侵蚀力与地表径流量、径流深、土壤流失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表明降雨对当地土壤侵蚀作用强,需重点防护。研究揭示了研究区降雨与土壤侵蚀的相关性,比较了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水土保持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霍妍  郑云龙 《防护林科技》2013,(1):15-17,20
以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对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内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人工林植物群落按生长型可以划为明显的乔木层和草本层2层群落结构类型;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排序为:蒙古栎+蒙椴植物群落(Ⅱ)>山杏+黄榆植物群落(Ⅰ)>蒙古栎植物群落(Ⅲ)>油松+山杏混交植物群落(Ⅴ)>油松纯林植物群落(Ⅳ)>油松+沙棘混交植物群落(Ⅵ)>油松疏林植物群落(Ⅶ)。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要大于人工林植物群落。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由于远离人类活动区,长期以来受人为干扰较小,逐渐形成了相对比较发达的草本层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4.
抚仙湖流域磷矿区主要植物群落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区8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植物群落的抗径流和土壤侵蚀的能力以及与土壤抗蚀性之间的关系;筛选出水土保持效应较优的植物群落。研究表明:竹林群落和旱冬瓜林群落的抗径流能力和抗土壤侵蚀能力较强,可作为该地水土保持的先期植物群落。荒草地和矿渣废弃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抗侵蚀性差,应进行植树造林和加强封育管理。云南松林、华山松林、桉树林、灌木林的土壤抗侵蚀性稍逊于竹林和旱冬瓜林,营造水土保持防护林时可适当考虑。  相似文献   

15.
李英兰 《山东林业科技》2012,42(1):60-61,69
青海云杉是青海、甘肃等高原地区主要的森林更新树种,广泛用于退耕还林、城市园林绿化、通道绿化、庭院绿化、新农村美化以及荒山造林。作者介绍了青海云杉这一适生在湟水河中下游地区的树种的苗木培育规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建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方法,对富源县云南松次生林、华山松人工林、针阔混交林、次生灌丛和荒草地等主要植物群落进行水土保持能力的观测。分析表明:富源县的降雨量主要集中于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6.48%,且降雨量主要是10mm以上的降雨产生;不同群落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和侵蚀降雨次数依次均为荒草地>次生灌丛>云南松次生林>华山松人工林>针阔混交林,说明森林植被类型中针阔混交林保土保水能力最强,其次是纯林,在低效林改造和生态建设工程中应大面积推广混交林的营建。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样方调查和主要环境因子测定的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和DCCA排序技术对新疆阿尔泰山小东沟林区的森林植被进行类型划分,并定量分析植被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聚类分析可将阿尔泰小东沟林区的木本植物群落划分为6个类型(灌丛、欧洲山杨林、苦杨林、疣枝桦林、新疆落叶松林和新疆落叶松与新疆冷杉、新疆云杉的针叶混交林)。DCCA排序分析表明,海拔和坡向等地形因子以及土壤类型、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水分含量和大石砾含量等土壤因子是影响阿尔泰林区植物分布的主要因子,林区不同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主要是由地形和土壤因子的共同作用所控制的。  相似文献   

18.
阿伦河流域水土保持林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阿伦河流域水土保持林内土壤抗蚀性能的试验 ,提出了阿伦河流域水土保持林不同林种、不同树种对土壤的物理性质、结构、有机质及抗蚀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增强 ,并总结出在阿伦河流域以落叶松、小黑杨、柳树为主体的水土保持林 ,对土壤抗蚀性能提高最大 ,为阿伦河流域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High Andean cloud forests are home to a diversity of unique wildlife and are important providers of ecosystem services to people in the Andean regions. The extent of these cloud forests has been widely reduced through conversion to pasture for livestock, which threatens the forests’ ability to support biodiversity and provide ecosystem services. This paper explores whether impacts on woody plant biodiversity and four ecosystem properties (woody plant species richness, juvenile timber tree abundanc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soil moisture) from converting forest to pasture can be mitigated if some woody forest vegetation is maintained within pastures. Woody vegetation in pastures was found to conserve those woody plant species that are more tolerant to exposure and grazing, but conservation of the high montane cloud forest community required areas of forest from which livestock were restricted. The sampled sites clustered according to woody plant species cover; these clusters represented a gradient from pasture with patches of shrubs to mature forest. Clusters differed in both woody plant species richness and number of juvenile timber trees whereas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soil moisture were observed to be similar among all cluster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different habitats may have some equivalent ecosystem properties. We conclude that the presence of woody vegetation in pastures may reduce some of the impacts of converting forest to pasture, but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 substitute for protecting large areas of forest,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woody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high Andean cloud for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