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盐碱地水产养殖技术100问(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9影响对虾养殖的主要水质因素有哪些? 对于利用盐碱水养殖对虾来说,首先应考虑水质类型、特点,包括离子组成、碱度、pH值、盐度等,对盐碱地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十分重要.南美白对虾对盐度适应范围比较广,但在养殖期间应注意尽量减少盐度大幅变化.其次是水温,最适温度是对虾快速生长的前提,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对虾代谢旺盛,摄食量增加,且消化的效率高,生长速度快.南美白对虾生长适宜温度在25~30℃.还有是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是对虾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衡量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以上三个是盐碱地水产养殖必须重点关注的水质因素.  相似文献   

2.
斑节对虾人工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北方对虾养殖品种单一,开发和引进新的优良品种,已引起广大水产科技人员和养殖生产单位的极大关注。1992年我们选择了经济价值高、生长快、周期短、个体大、耐高温、广盐性、食性杂、抗病力强、味道鲜美的斑节对虾进行了生产性养殖试验,以探索斑节对虾这一南方特有品种在北方的人工养殖条件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生长规律,同时观察和探讨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的特性和经济效益分析,给大面积引进与推广提供经验。 1 试验场地与条件  相似文献   

3.
斑节对虾高产养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对虾低盐度育苗和养成获得成功后,上海地区的对虾养殖面积已达1300多ha,年产量约3500 t。但由于养殖品种单一,中国对虾对饲料的要求较高,天然饵料资源有限,且日趋紧张,故很难进一步发展。鉴此,有必要引进生长快、偏植物食性的斑节对虾。根据上海市科委下达的“斑节对虾养殖技术研究”的课题要求,作者于1988~1990年分别在奉贤县本所河蟹人工育苗场和上海市养殖总场奉贤海水场进行了养成试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养殖对虾售价较低,养殖户利润减少。鲥料占对虾养殖总成本的70%以上,降低对虾养殖中的饲料用量是减少养殖成本,提高利润的关键。如何降低饲料用量,又要保证对虾快速生长,就必须要有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斑节对虾,又称草虾,具有生长快、食性杂、广盐性、养殖周期短、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是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名贵虾类之一,该虾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养殖对象.但由于斑节对虾养殖要求水体盐度在5‰以上,因此北方内陆地区养殖量很小.  相似文献   

6.
李生 《齐鲁渔业》2014,(10):30-31
肥水又叫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养虾的成败。但许多虾农在肥水工作中,没有掌握好肥水的黄金时间和关键技术,导致肥水失败。笔者根据10余年的养虾经验,现将肥水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是现今凡纳滨对虾养殖面临的问题,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养殖环境中浮游植物过量生长,深层次的原因是对虾养殖中过量的投饵及高密度的养殖模式等导致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增高,产生一些对对虾有害的水质因子。  相似文献   

8.
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水质因子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已经成为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因其生长快,适盐适温范围广而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水环境因素是影响养殖成败的关键,适宜的水质能使对虾快速生长,抗病力增强;而水质恶化则会造成对虾摄食减少,抵抗力降低,疾病频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同化率和转换效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硕 《水产学报》1999,23(1):99-103
我国广泛开展对虾养殖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由于发展和管理不当,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病害问题,使养虾产量大幅度下降[王清印1994]。虽然虾病的暴发性流行是对虾减产的直接原因,但环境条件的恶化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在中国对虾的池塘养殖中,其生长和代谢的能量...  相似文献   

10.
斑节对虾俗称草虾、花虾,在我国浙江以南沿海广泛公布。斑节对虾耐高温,具广盐性,适宜于我省沿海尤其珠江口海区高温、低盐且盐度变化大的特殊环境,是对虾养殖的优良品种。斑节对虾个体大、食性杂、生长快、耐干性强能销售活虾,故养殖斑节对虾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华南沿海养殖对虾感到越来越难,尤其是早造(茬)的早期失败多、成功少,使有些养殖者失去信心。要使对虾养殖顺利进行,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与经验,应该从净化养殖环境入手,按照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12.
在对虾养殖中常遇到杂藻繁生,危害很大,在养虾前期,肥水阶段,池中常生长丝状的绿色的藻类,似絮状棉花,这是绿藻的海藻,群众称为青苔.青苔使虾池水变清、变瘦,水中浮游生物难于繁殖,不利于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俗称明虾,盛产于黄、渤海,其肉嫩味美、生长速度快,养殖期短,经济价值高,畅销于国内外,是海水养殖优良品种。我国开展对虾养殖业已有百余年历史,1958年开始进行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1978年全国海水鱼虾养殖现场会议后,对虾养殖发展很快,但养殖一般都在盐度为20‰左右的海水中进行。  相似文献   

14.
对虾塘以养对虾为主,适当混养鱼类、贝类、藻类等,可充分利用虾塘水体空间、天然饵料生物及对虾残饵。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促进各养殖种类生长,从而提高水体生产力,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1.对虾塘综合利用的可能性根据我们的实践,利用对虾塘混养其他养殖种类是完全可能的,一灶山于对虾通常  相似文献   

15.
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胜国 《水利渔业》2001,21(3):27-27
中国素来是食虾大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虾类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而中国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病害 ,制约了虾产量的增加。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是当今生长速度最快的三大对虾之一 ,且体型和肉质与中国对虾相似 ,大力发展其养殖具有重要意义。1 场地选择南美白对虾自然状态生活在咸水中 ,现通过淡化后 ,可在淡水池塘中养殖。养殖一般虾的池塘基本都适应对虾的养殖 ,南美白对虾主要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 (如铜、铅、锌、铁、汞等 )和农药等有毒物质特别敏感 ,因此 ,应选择水源充足、清新 ,没有受…  相似文献   

16.
饵料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用虾遗传背景一致的情况下,分析了3种饵料(配合饲料、冰冻鲜鱼肉和活卤虫)和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对小水体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和饲养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饵料、养殖密度单因子实验及饵料和养殖密度相结合的双因子实验中,幼虾的生长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活卤虫对幼虾生长的效应尤为突出。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的行为生物学、个体间体重增量均有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中国对虾增重变慢;同时,个体间体重增量差异变大。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中国对虾幼虾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饵料对存活率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波动在58.1%~85.2%之间,其中投喂活卤虫养殖密度为50尾/桶的存活率最高(85.2%);投喂配合饵料4个养殖密度梯度的存活率变化不明显;而投喂冰冻鱼肉4个养殖密度梯度的存活率变化较大。因此,采用合适的饵料和养殖密度,能够提高中国对虾的生长速度,提高对虾养成存活率,改善生长过程中对虾群体体长、体重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我国进入对虾养殖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7年对虾养殖产量126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的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7年超过70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18.
对虾养殖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对虾养殖业目前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推进对虾养殖可持续发展应把握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9.
茅绍廉 《海洋渔业》1984,6(2):54-57
<正> 渤海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由于资源量变动剧烈,1982年的捕捞量曾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养殖对虾的产量迅速增长,出现了对虾捕捞与养殖生产并驾齐驱的局面,使对虾养殖生产在我国对虾渔业中开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山东省莱州市引种养殖斑节对虾试验获得成功,取得平均亩产210kg以上的好成绩。现将莱州市引种养殖斑节对虾作扼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