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霞  刘友良  焦德茂 《作物学报》2002,28(2):145-153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中粳9516,亚种间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培矮64S/9311和X07S/紫恢100,以及三系杂交稻冈优881为材料,测定其在孕穗期连体倒二叶片的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并鉴定其耐光氧化和耐荫特性.结果表明:6个水稻品种叶片的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和通过PSⅡ的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日变化与光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外源MV光氧化处理(200 µmol/L MV,PPFD 2 000 µmol·m-2·s-1,1 h)研究超高产杂交水稻培矮64S/E32及其父本(E32)、母本(培矮64S)叶片的耐光氧化性及其生理机理。与只照强光的对照相比,光氧化导致电解质渗漏率增加,膜脂过氧化加剧,降低PSⅡ活性(Fv/Fm、ΦPSⅡ)及叶绿素荧光猝灭(qP、NPQ),增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超高产杂交水稻培矮64S/E32及其亲本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该杂种有较强的光能吸收、转化和碳固定的光合特性,其生育后期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ΦPSⅡ)、叶绿素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下降速率都比亲本慢,不易早衰,具明显超亲优势。杂种也有明显的光合优  相似文献   

4.
甲烷对两个水稻品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云英  许锦彪  赵华  季本华 《种子》2005,24(8):85-87
本文选择了两个水稻品种盐粳204和汕优63,分析了甲烷胁迫处理下荧光参数Fv/Fm、qN和电子传递活力、叶绿素含量、电导度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甲烷胁迫1 d后,两品种Fv/Fm下降,qN上升;随着甲烷胁迫时间的延长,两品种Fv/Fm、电子传递活力、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电导度则呈上升的趋势,且汕优63的变化幅度大于盐粳204.这说明甲烷胁迫使叶绿素含量下降、电子活力降低,导致PSⅡ的光化学效率降低.且汕优63比盐粳204对甲烷胁迫更敏感.  相似文献   

5.
以两系杂交稻PA64S/E32和汕优63为材料,在自然条件下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同化产物分配等关键指标。在中午(高光高温)和叶衰老过程中,PA64S/E32的叶绿素、蛋白质含量、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量子产量(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降低较少;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增加较少。表明在自然条件下,两系杂交稻PA64S/E32吸收的光能能较多的转化为化学能,通过热耗散的能量较少,表现耐光抑制。通过用同位素14C对光合同化产物运转分配进行研究,发现两系杂交稻PA64S/E32光合同化产物向穗部的运转速率和分配比率均较高,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源库协调性。上述有关光合和同化产物的分配特点可能是两系超级稻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生育后期的光抑制和早衰特性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和母本培矮64S(PA64S)以及父本中籼9311为材料,研究亲本和后代在自然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和活性氧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强光高温下,在叶片衰老过程中,两优培九的叶绿素、蛋白质含量、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减少较少,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耐虫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褐飞虱是中国水稻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以褐飞虱的耐虫性指数和抗生性指数以及F1代种群繁殖率评价10个水稻品种耐虫特性。结果显示,在水稻三叶期接入8头褐飞虱低龄(1~2龄)若虫为害时,品种间的耐虫性差异明显,汕优63、秀水11、培矮64S/32E、Triveni、Utri Rajapan、嘉育948、ASD7等品种的耐虫指数大于抗生性指数,尤其是汕优63品种;而IR64、Rathu Heenati品种的耐虫指数明显小于抗生性指数。若用高龄(3~4龄)若虫为害,多数品种的耐虫指数上升。同一品种,成株期的耐虫指数高于苗期。试验进一步表明,当TN1、秀水11稻株枯死时,汕优63、培矮64S/E32、嘉育948、Triveni、Utri Rajapan中等受害,ASD7和IR64轻度受害,Rathu Heenati无受害症状。从褐飞虱F1代数量来看,汕优63、培矮64S/E32与秀水11、TN1无显著差异,且均高于其他品种;嘉育948、Triveni、Utri Rajapan显著高于ASD7,后者又极显著高于IR64和Rathu Heenati。这些结果表明,汕优63、秀水11、TN1属感虫品种,无耐虫性和抗生性,培矮64S/E32、Triveni、Utri Rajapan属强耐虫性品种,IR64、Rathu Heenati属强抗生性品种,ASD7、嘉育948属耐虫性较强、抗生性较弱的品种。说明利用本文的评价方法基本上可以确定水稻品种的耐虫特性,这对耐虫品种的选育以及对褐飞虱可持续治理和保持品种抗性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和同化产物的分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以杂交稻组合品种(以下简称品种)汕优63和两优培九为材料, 测定了光合速率, PSⅡ光化学活性, 活性氧代谢,14CO2同化产物分配的指标. 结果显示: 在生育后期, 与汕优63相比, 两优培九在不同光强下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 在逆境条件下, 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的下降及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增长相对较少, 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耐光抑  相似文献   

9.
研究低温强光对两优培九和母本培矮64S(PA64S)以及父本中籼9311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强光处理后,与父母本相比,两优培九的光合速率、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N)增加较少,说明在低温强光下,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吸收的光能能较多的转化为化学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杂交稻两优培九在低温强光下具有超亲偏母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水稻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组合若干株型因子的比较   总被引:72,自引:9,他引:63  
程式华  翟虎渠 《作物学报》2000,26(6):713-718
测定了两系法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组合“65396” (培矮64S/E32)和“65002”(培矮 64S/9311), 三系法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组合“协优9308”和对照组合“汕优63”的若干株 型 因子, 并进行了组合间的比较。 结果表明, “65396”和“协优9308”上部三叶的叶面积 明 显增大, 叶角趋小, 叶片更为挺直。 “协优9308”还表现出后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稻腋芽在母体与离体条件下的再生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培两优500为材料,采用留高桩和节插两种试验方法,对两组合各节位腋芽的再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头季稻齐穗期中部腋芽较长,齐穗到齐穗后20 d各节腋芽伸长速度均慢,齐穗后20 d到成熟期伸长速度均加快,但上位芽更快。(2)中高节位腋芽对母体营养物质的依赖性较低节位腋芽大,且其营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育期水稻耐冷性的鉴定及耐冷性差异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以粳稻9516、H45、武育粳、转PEPC基因水稻、Kitaake、苏沪香粳,籼稻扬稻6号、香籼、IR64,培矮64S以及杂交稻粤优938、汕优63、X07S/紫徽100、两优培九等1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鉴定了芽期(胚根1 cm, 胚芽0.5 cm)、苗期(三叶)和孕穗期的耐冷性,同时选取南京对水稻播种敏感的自然低温条件,进行低温鉴定。结果表明,芽期存活率、苗期的枯死率和孕穗期结实率均为可靠的水稻耐冷性鉴定指标。进一步从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光化学效率(Fv/Fm)、脂肪酸组分、活性氧指标(丙二醛,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和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变化等方面,研究耐冷性不同的水稻的耐冷生理机制。表明耐冷的水稻品种武育粳含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逆境下,膜的流动性愈大,低温对其伤害愈小;对杂交稻汕优63而言,其叶内抵御逆境的保护系统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循环被较大地激活,特别是谷胱甘肽再生的高速运转,与不耐冷的品种香籼相比,汕优63叶内的过氧化物质累积较少,其耐冷性表现中等。看来水稻叶片维持高的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谷胱甘肽的周转循环能力是水稻耐冷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苜蓿叶片PSⅡ和光能分配的日变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育苜蓿品种越冬之星为试验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苜蓿叶片PSⅡ和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的日变化及其光能分配特性.结果表明,苜蓿叶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中午期间的PSⅡ功能下调,有明显的光抑制.在光合有效辐射(PAR)逐渐增强过程中,Fv/Fm和φPSⅡ降低,非光化学猝灭(NPQ)增加,激发能由PS Ⅰ向PSⅡ分配比例增加,说明引起苜蓿光抑制的原因除了NPQ之外,分配给PSⅡ能量增加后进一步促进PSⅡ可逆失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PAR逐渐减小时,光抑制逐渐减缓,光化学效率恢复,这主要是由于NPQ减小,激发能分配不平衡性系数(β/α-1)下降,PSⅡ能量负荷减轻,失活的PSⅡ恢复活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培矮64S的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矮64S是广泛应用于我国两系杂交水稻的光温敏核不育系,但稻瘟病抗性较差,高感叶瘟和穗颈瘟。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将稻瘟病抗性基因Pi-1、Pi-2从供体BL6中回交聚合到培矮64S中,并筛选得到的10株改良株系。改良株系对稻瘟病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明显增强。其中1752S-1,1752S-2,1783S和1789S花粉育性整体表现良好,在长日低温条件下的花粉不育率均达到99.5%以上,且与对照培矮64S在0.05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另外,1752S在各农艺性状的综合考察上呈现出明显优势,尤其是产量相关性状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光敏核不育水稻花培变异性及其选育技术路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予卿  陈亮  徐才国 《作物学报》2000,26(6):879-884
本研究以培矮64S/8902S F2代中选出的11个典型的光敏核不育单株进行花培, 获得了22个花培单个愈伤分化苗(指由单个愈伤组织分化的一丛苗, 以下简称愈伤苗系) 为本研究的试验材料。 通过远安, 海南不同生态条件考察来源于同一愈伤苗系的育性变化 。 结果表明, 同一F2单株来源的不同愈伤苗系之间、 以及同一愈伤苗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