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证明,鱼苗投放以封冻前为好。但无论何时投放,鱼苗的优劣必须仔细鉴别。比较简单的鉴别方法是将鱼放在盛水的白瓷盘中,根据鱼的体形、状态、眼睛大小、体色深浅、色素分布、鳔的形状及鱼苗在水中游泳姿态等加以区别,并确定鱼苗成色的优劣。1.家鱼苗与野鱼苗的鉴别:家鱼苗鱼  相似文献   

2.
<正>1.选择优质鱼苗。选择鱼苗的方法:一是要选购有一定经营规模、信誉度高的鱼苗培育场的鱼苗,品种要优良,培育规范,消毒严格。二是好鱼苗规格整齐,群体体色一致,鲜艳有光泽,身体健壮,光滑而不拖泥,游动活泼;将手或棍插入盛鱼苗  相似文献   

3.
鱼苗培育是指将孵化出的鱼苗饲养成夏花的过程。它既是养鱼生产中的第一个环节,又是最重要、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因为鱼苗细小幼嫩,活动力弱、摄食范围窄,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要提高鱼苗成活率,培育出数量多、体质壮的夏花鱼苗,需把握以下技巧。1.备好苗池鱼苗池又称发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1998,(9)
德清县钟管镇后村村发挥传统养殖业优势,引导农户在发展鱼苗生产中,初步形成了鱼苗繁殖、鱼苗饲养、鱼苗销售服务一条龙的新格局,成了远近闻名的鱼苗之村。这个村地处浙北水乡,鱼塘星罗棋布,养殖鱼苗有上百年的历史。全村200来户人家,拥有近千亩鱼塘,每年饲养各种鱼苗2000万尾左右,鱼苗销往江浙沪一带渔区,在市场上有较高的声誉。这也是该村农户一项主要的副业。尤其近些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鱼苗的需求量年年有  相似文献   

5.
<正>看体色好鱼苗群体色素相同,体色鲜嫩;差鱼苗群体色素不一,体色略现白色。看群体组成好鱼苗大小整齐,身体肥满,光滑而不拖泥,游动活泼;差鱼苗体型较小,大小不等,身上拖泥。看活动能力将手或木棒插入苗碗、苗盘中间,使鱼苗受惊,好鱼苗四处迅速奔游;差鱼苗则反应迟钝。看逆水流动用手或木棒搅动鱼水体,使水产生漩涡。好鱼苗能沿边缘逆水游动;差鱼苗则卷入漩涡,无力挣扎。若将鱼苗舀在白瓷盆中,让风吹动水面,好鱼苗能逆风而游;差鱼苗则不能。  相似文献   

6.
王文彬 《新农业》2015,(1):52-53
<正>鱼苗运输是水产养殖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鱼苗相个体小,体质弱,抗病差,容易在运输过程中死伤。造成鱼苗运输中伤亡的主要原因包括鱼苗缺氧、鱼体损伤以及途中的颠簸、水温的变化等。在实践中,要想提高鱼苗运输中的成活率,确保运输安全,必须把握好"认真准备、把握时机、控制密度、讲求技巧"这四个要点。1做好鱼苗运输准备1.1制定详尽的运鱼计划  相似文献   

7.
鱼苗个体纤弱,游动取食能力低,对环境和敌害袭击的抵抗力差,代谢水平高。生产上提供良好的池塘环境,肥水适时下塘,精细操作,合理密放是鱼苗培育成败的关键。一、鱼苗池的要求和清整1.鱼苗池的要求鱼苗池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注  相似文献   

8.
<正>苗种是水产养殖的三大要素之一,培育规格大,质量好、个体均匀的优质鱼种对保障渔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时下正是鱼苗下塘的黄金季节,鱼苗下塘培育技术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由于鱼苗小身体弱,对天气、水温、敌害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比较严格,养殖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的死亡,重则全部失败。在此介绍鱼苗下塘培育技术要点及一些注意事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鱼苗下塘培育技术要点1、鱼苗池选择。鱼苗池应选择水源充足清洁,排注方便,不含泥沙,无毒物污染的地方.池形应整齐,大小适中,以长方形为  相似文献   

9.
<正>一、鱼苗培育概述鱼苗培育是指从鱼苗下塘后养至夏花鱼种的生产过程。因为鱼苗(又称水花、鱼花等)专指刚孵化出来至卵黄囊消失、腰点明显的仔鱼,其身体纤弱,摄食能力差,所以在进行鱼苗培育时应该认真细致,并采取以下3个步骤对鱼苗进行培育:(1)经10—15天饲养,将鱼苗养成长为1.5—2.0厘米的稚鱼,称为乌仔;(2)再经过10—15天饲养,将乌仔养成长3.0—5.0厘米的夏花;  相似文献   

10.
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鱼苗由于身体纤弱,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清除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严格,养鱼者稍有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的死亡,重则整个养殖过程全部失败.为此笔者将鱼苗下塘技术要点概括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