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拟制备托氟沙星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与急性毒性进行研究。以纳米乳的载药量、稳定性为考察指标,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溶剂,结合伪三元相图确定纳米乳的最佳配方,制备托氟沙星纳米乳。通过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乳的微观形态、粒径;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药物含量,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与有效期;经小鼠灌胃试验评价其急性毒性。结果显示,托氟沙星纳米乳的最佳配方:托氟沙星1.36%、牛至油3.24%、乳酸2.60%、聚氧乙烯醚-40-氢化蓖麻油25.98%、蒸馏水66.82%。该纳米乳的乳滴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6.16nm,稳定性良好,有效期为24个月。托氟沙星在3~10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对应的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纳米乳的平均回收率为99.33%±1.24%,相对标准偏差为1.25%,精密度较高。小鼠灌胃LD5010 000mg·kg-1,最大耐受剂量为39.72g·kg-1。成功制备了托氟沙星纳米乳,为进一步开发纳米级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刺五加多糖的生物利用度,解决刺五加多糖在动物机体代谢快和给药量大的问题,试验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出刺五加多糖纳米乳的空白纳米乳配方;通过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筛选免疫效果最佳的刺五加多糖纳米乳;分别用透射电镜及激光粒度测定仪考察其外观形态和粒径,利用光照试验、留样观察试验、长期试验来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确定刺五加多糖纳米乳的组成为吐温-80∶司班-80∶无水乙醇∶甘油∶石蜡油∶IPM∶刺五加多糖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2∶4∶1∶1∶4∶3∶1,刺五加多糖纳米乳中刺五加多糖含量为25.06 mg/mL。刺五加多糖纳米乳为油包水型,在透射电镜下呈圆形,无黏连,平均粒径为30.6 nm,粒度分析指数(PDI)为0.195,分散性良好。光照试验、留样观察和长期试验结果表明,刺五加多糖纳米乳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研制复方吡喹酮纳米乳并对其质量、安全性进行评价.将吡喹酮和芬苯达唑以一定的比例与选取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制成复方纳米乳,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纳米乳的粒径,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放置观察和以4 000 r/min,离心30 min试验,检测复方吡喹酮纳米乳的稳定性.通过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对复方吡喹酮纳米乳进行安全性评价.复方吡喹酮纳米乳的最佳配方是吡喹酮12.0g,芬苯达唑0.4g,乙酸乙酯119.8 g,N,N-二甲基乙酰胺53.9g,乙醇291.7 g,冰醋酸28.3g,吐温-80为230.2 g,二甲基亚砜199.7 g和蒸馏水64.0g组成,总组分为1 000 g;所研制的复方吡喹酮纳米乳澄清透明,稳定性良好;测出的平均粒径为11.2 nm,粒径小于9nm<15%,大于20 nm<2.5%,9 nm~20 nm约占82.5%.复方吡喹酮纳米乳LD50为649.01 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560.09mg/kg~752.04mg/kg,复方吡喹酮纳米乳研制成功,属于低毒药物.  相似文献   

4.
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的研制与质量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研制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并对其理化性能、载药量、稳定性和急性毒性进行评价。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处方筛选,在常温下,以黏度、电导率、折光率、Z电位、平均粒径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理化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以药物含量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稳定性;采用HPLC法测定载药量,用小鼠灌胃的方法进行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纳米乳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乳滴呈球状,平均粒径为70 nm;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含量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纳米乳注射液(0.1%)属于实际无毒。结果提示,本研究研制的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制备简单,是一种质量稳定、安全性高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5.
将人参皂苷与复乳佐剂结合,制成W/O/W型人参皂苷乳免疫增强剂。利用HPLC对人参皂苷复乳中3种单体成分检测条件进行筛选,确定最佳条件。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人参皂苷浓度为0.5 mg/m L复乳中每毫升含人参皂苷Rg1 17.82~23.68μg、人参皂苷Re 27.82~33.68μg、人参皂苷Rd 16.82~23.08μg,均符合药典对人参皂苷Rg1、Re和Rd的含量要求。说明建立的检测方法稳定可行,可有效控制人参皂苷复乳佐剂注射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制备四黄止痢复方中药纳米乳及质量评价。以四黄止痢复方中药的提取物为原料采用低能法制备纳米乳,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处方。结果表明:筛选本制剂最优处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丙三醇∶吐温80∶水为0.5∶1∶2∶10;含药纳米乳的平均粒径值为(45.06±2.47) nm,Zeta电位为-6.11 m V,将纳米乳室温下10 000 r/min高速离心25 min无分层且澄清;室温下放置60 d仍澄清透明。研究表明,试验获取了性质稳定且安全的纳米乳。  相似文献   

7.
旨在制备复方利福昔明纳米乳,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评价。以纳米乳的载药量、稳定性为考查指标,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最佳配方;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测定仪考查其微观形态和粒径,采用染色法鉴别纳米乳的类型;经光照试验、温度试验、高速离心试验考查纳米乳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复方利福昔明纳米乳的最佳配方为利福昔明1%、肉桂醛2.44%、聚乙二醇-2004.88%、聚氧乙烯醚-40-蓖麻油19.51%、蒸馏水72.17%;复方利福昔明纳米乳为水包油型(O/W),可以无限稀释;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乳呈圆球形,无粘连,平均粒径为11.8nm;光照试验、温度试验、长期试验显示,纳米乳稳定性良好。复方利福昔明纳米乳制备方法简单,质量可控,为利福昔明广泛应用于畜禽肠道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制备氟苯尼考纳米乳并了解其抑菌效果,本试验进行了处方筛选、物理性质考察、抑菌圈试验,通过测定氟苯尼考在多种油相中的溶解度,确定最佳油相;再以乳化剂-助乳化剂(Smix)体积比Kv值及Smix-油相体积比为考察指标,结合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利用染色法鉴别纳米乳类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微观形态;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度分布、Zeta电位;采用离心及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经抑菌圈试验观察氟苯尼考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微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橄榄油为最佳油相,EL-40为最佳乳化剂,丙三醇为最佳助乳化剂,优选的Smix体积比Kv值为2.0,Smix-油相体积比为8∶2。氟苯尼考纳米乳最佳处方组成为:氟苯尼考120mg,N,N-二甲基甲酰胺0.1mL,橄榄油2mL,EL-40 5.7mL,丙三醇2.3mL,水6mL。氟苯尼考纳米乳为水包油(O/W)型,外观呈球形,大小均匀无黏连,平均粒径28nm,粒径呈正态分布,Zeta电位为-0.454mV,经离心试验及长期试验样品稳定,对4种常见菌体外抑菌效果强于同浓度氟苯尼考溶液。本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纳米乳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且纳米乳稳定,抑菌效果良好,在畜牧养殖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头孢泊肟酯与牛至油在纳米水平的联合药效,首次制备复方头孢泊肟酯纳米乳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及急性毒性研究。在传统纳米乳制备方法筛选初步处方基础上,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优处方。以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以抑菌圈直径和纳米乳稳定常数Ke为考察指标,选择头孢泊肟酯和牛至油质量分数比(A)、纳米乳水相pH(B)、乳化温度(C)作为考察因素;体外抑菌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并进行了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针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最优处方为头孢泊肟酯0.33%、牛至油2.67%、1,2-丙二醇1.13%、EL-40 22.51%、蒸馏水73.36%,纳米乳pH值为6.17;与原料药相比,受试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差异显著(P0.05);小鼠经口急性毒性最大耐受剂量大于1 800mg·kg-1,为低毒级药物,无肾、肠毒性,但可引起肝轻微病理损伤。结果表明,牛至油在纳米水平提高了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奇异变形杆菌、巴氏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对头孢泊肟酯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纳米硒对昆明系小鼠的急性毒性及蓄积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用昆明系小鼠作为试验动物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以评价粒度为100 nm纳米硒的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灌注浓度分别为482.04 mg.kg-1、303.94 mg.kg-1、191.64 mg.kg-11、20.83 mg.kg-1、76.19 mg.kg-1,根据小鼠死亡率确定纳米硒的LD50。在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采用1/5 LD50固定剂量染毒法进行蓄积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硒毒性导致小鼠死亡主要集中在灌注后48 h内,一次灌注损伤在灌注后第5天可得到恢复,纳米硒LD50为303.94mg/kg体重(276.75~391.66 mg/kg体重);纳米硒在成年昆明系小鼠体内的蓄积系数K5。  相似文献   

11.
氟苯尼考纳米乳制备及其抑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制备氟苯尼考纳米乳并了解其抑菌效果,本试验进行了处方筛选、物理性质考察、抑菌圈试验,通过测定氟苯尼考在多种油相中的溶解度,确定最佳油相;再以乳化剂-助乳化剂(Smix)体积比Kv值及Smix-油相体积比为考察指标,结合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利用染色法鉴别纳米乳类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微观形态;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度分布、Zeta电位;采用离心及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经抑菌圈试验观察氟苯尼考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微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橄榄油为最佳油相,EL-40为最佳乳化剂,丙三醇为最佳助乳化剂,优选的Smix体积比Kv值为2.0,Smix-油相体积比为8:2。氟苯尼考纳米乳最佳处方组成为:氟苯尼考120 mg,N,N-二甲基甲酰胺0.1 mL,橄榄油2 mL,EL-40 5.7 mL,丙三醇2.3 mL,水6 mL。氟苯尼考纳米乳为水包油(O/W)型,外观呈球形,大小均匀无黏连,平均粒径28 nm,粒径呈正态分布,Zeta电位为-0.454 mV,经离心试验及长期试验样品稳定,对4种常见菌体外抑菌效果强于同浓度氟苯尼考溶液。本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纳米乳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且纳米乳稳定,抑菌效果良好,在畜牧养殖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滴定法制备紫苏子油纳米乳,用激光粒度测定仪分析其粒径,并进行其对体外培养的小鼠乳腺癌细胞EMT-6的凋亡诱导试验.结果显示,制备的紫苏子油纳米乳外观澄明,平均粒径为(50.3±1.1)nm.与紫苏子油软胶囊相比,质量浓度为100~800 mg/L时的紫苏子油纳米乳较紫苏子油软胶囊对EMT-6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均强,差异显著(P<0.05).透射电镜下,EMT-6细胞染色质边集,胞质内出现空泡,形成凋亡小体.800 mg/L剂量紫苏子油纳米乳处理EMT-6细胞48 h后,凝胶电泳可见明显的"阶梯状"DNA条带,为180~200 bp整数倍递增分布,表明紫苏子油纳米乳具有明显的诱导EMT-6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制备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探讨复方牛至油纳米乳对猪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试验以牛至油、醋酸氯己定为药物原料,选取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制备纳米乳的配方,并对试验制备的纳米乳进行质量和稳定性的初步考察,对临床型母猪子宫内膜炎进行分组治疗。结果显示,以RH-40、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且质量比为1∶1制得的复方牛至油纳米乳外观澄清透明,粒径为圆形球状液滴,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无分层、无浑浊、无沉淀析出。临床型母猪子宫内膜炎治疗试验结果显示,复方牛至油纳米乳Ⅰ组、复方牛至油纳米乳Ⅱ组母猪子宫异常分泌物分泌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复方牛至油纳米乳Ⅲ组、对照组Ⅰ组、对照组Ⅱ组(P<0.05),再次发情率、受胎率均高于其他治疗组。研究表明,复方牛至油纳米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临床型母猪子宫内膜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验乳乃康混悬液的急性毒性和抗炎活性,试验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乳乃康混悬液的抗炎效果,采用灌胃和腹腔注射给药的方式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乳乃康混悬液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急性耳廓肿胀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安全的复方制剂,短期给药安全性很高。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刺五加多糖纳米乳在兽医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本研究进行了刺五加多糖纳米乳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刺五加多糖纳米乳对小白鼠的LD_(50)为1157mg/(kg·bw)、空白纳米乳的LD50为1008.2 mg/(kg·bw);刺五加多糖纳米乳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刺五加多糖纳米乳在31.25μg/mL浓度以下细胞毒性较低,对细胞刺激性小,安全性好。本研究结果为刺五加多糖纳米乳在兽医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制一种以纳米乳为载体的新型罗红霉素制剂。通过伪三元相图确定最佳配方;通过温度、光稳定性、加速离心、HPLC试验考察其稳定性;通过粒度测定仪测定其粒径分布;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考察其药效。罗红霉素纳米乳由乙酸乙酯、Tween-80、乙醇、罗红霉素、蒸馏水组成;各种稳定性试验证实纳米乳体系稳定;平均粒径10.6 n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副鸡嗜血杆菌MIC值分别为≤0.125、≤0.125和4μg/mL。结果表明,罗红霉素纳米乳是一种质量稳定、抑菌效果好的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17.
考察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的透皮特性及皮肤毒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应用皮肤刺激性试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及皮肤过敏性试验考察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的皮肤安全性;采用改良的Franz立式扩散池,对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进行体外经皮透过性评价。结果显示,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对家兔无皮肤刺激性和皮肤急性毒性,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中特比萘芬与其混悬液的透皮速率(J)分别为0.840 3μg/cm.h和0.266 8μg/cm.h。表明复方特比萘芬纳米乳是一种安全性较好的外用制剂,且纳米乳增强了特比萘芬的经皮透过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中药成分人参皂苷、灵芝多糖、枸杞多糖对牛O型-AsiaⅠ型FMD灭活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按照0.2m L/只的剂量在第1、15天分别给小鼠接种含0.1 mg/m L各中药成分的牛O型-AsiaⅠ型FMD灭活苗,分别于第15、30、45天测定小鼠脾脏指数及血清O型FMD抗体水平,并于第45天用MTT法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结果表明,在第30、45天时,人参皂苷组小鼠脾脏指数、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及血清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疫苗组(P0.05);在第45天时,灵芝多糖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血清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疫苗组(P0.05);枸杞多糖组的脾脏指数、血清抗体水平与对照组或疫苗组的相比,在整个试验期间呈增高趋势。说明中药成分人参皂苷和灵芝多糖对牛O型-AsiaⅠ型FMD灭活苗免疫小鼠具有免疫增强功效,枸杞多糖的免疫增强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多苷纳米乳透皮制剂的抗炎镇痛作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乳,并考察其抗炎镇痛效果.方法: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乳,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醋酸致扭体试验和热板致痛试验比较雷公藤多苷纳米乳与雷公藤多苷片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雷公藤多苷纳米乳外观透明、澄清,平均粒径为71.1±2.9 nm,稳定性良好.与片剂相比,纳米乳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化学物质和温度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结论:雷公藤多甘纳米乳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制针对蛋鸡的复合维生素混饮剂纳米乳,并加入生物活性物质丝兰皂苷,通过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依据乳区面积的大小来确定复合维生素纳米乳最佳表面活性剂,用苏丹红/亚甲基蓝染色法判断复合维生素纳米乳类型,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复合维生素纳米乳的乳滴微观形态及其粒径分布,通过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复合维生素纳米乳的粒径大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合维生素混饮剂纳米乳的成分及其含量,通过离心加速试验来验证复合维生素混饮剂纳米乳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复合维生素纳米乳的最佳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复合维生素纳米乳各组分质量分数为混合维生素油相3.15%、吐温-80 12.6%、水溶性维生素8.2%、蒸馏水74.2%;复合维生素纳米乳的类型为水包油型纳米乳,肉眼观为黄色、澄清透明样液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纳米乳的粒子形态呈现球状,大小分布均匀;离心加速试验显示复合维生素混饮剂纳米乳不分层。说明制备的复合维生素纳米乳混饮剂符合纳米乳制剂的质量要求,为规模化生产饲用复合维生素混饮剂提供了模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