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近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下同)在江苏沿海地区的推广速度很快。据统计,2 0 0 3年盐城市Bt棉种植面积已占当地植棉总面积的60 %以上。数年的种植实践证明,Bt棉对棉铃虫(低龄幼虫)等靶标害虫具有较高的抗性,而其对棉叶螨等非靶标害虫不具抗性;与常规棉相比,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已经引起了棉田害虫动态的变化,目前关于Bt棉田害虫测报方法农技部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查标准。鉴于此,2 0 0 1 - 2 0 0 3年进行了此类研究,旨在为科学地制定转Bt基因抗虫棉田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1棉铃虫的监测1 .1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危…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棉对甜菜夜蛾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近年甜菜夜蛾在转基因抗虫棉田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室内测定了转单价基因(Bt)棉和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对该种害虫的抗性。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对甜菜夜蛾低龄幼虫的抗性优于转双价基因棉,而转双价基因棉对高龄幼虫的抗性优于转Bt基因棉,但两种转基因棉对高龄幼虫的控制作用均不太理想。大面积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可能使棉田农业生态系统及及其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某些变化,从而有利于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3.
王合松  张四  高峰 《中国棉花》2005,32(3):33-34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抗虫棉都是转基因抗虫棉 ,主要抗鳞翅目害虫 ,如棉铃虫等 ,对非鳞翅目害虫无抗性 ,如棉叶螨、棉蚜、棉盲蝽、烟粉虱等 ,这些非鳞翅目害虫反而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对鳞翅目害虫 (棉铃虫 )的抗性 ,也只在苗期 ( 1、 2代棉铃虫 )抗性良好 ,3代及 3代以后抗性明显下降。对抗虫棉主要害虫的防治要遵守“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 ,尽量协调好化防与生防的矛盾 ,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天敌。1生态防治1 .1种植玉米诱集成虫。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相对集中的棉田 ,可于 6月上旬在棉田四周的路边、沟渠上种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下同)在江苏沿海地区的推广速度很快.据统计,2003年盐城市Bt棉种植面积已占当地植棉总面积的60%以上.数年的种植实践证明,Bt棉对棉铃虫(低龄幼虫)等靶标害虫具有较高的抗性,而其对棉叶螨等非靶标害虫不具抗性;与常规棉相比,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已经引起了棉田害虫动态的变化,目前关于Bt棉田害虫测报方法农技部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调查标准.鉴于此,2001-2003年进行了此类研究,旨在为科学地制定转Bt基因抗虫棉田害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棉花在生产应用上的风险与安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转Bt基因抗虫棉在各棉区广泛种植的现状,分析了转外源基因棉花在生产应用上存在抗除草剂棉花可能成为杂草、基因漂移威胁棉花近缘物种、转基因棉加速害虫的抗性进化、对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风险,提出培育种植转多基因棉花、调控外源基因表达、设置棉花害虫"庇护所"、轮换种植不同类型的转基因棉品种、建立转基因棉花害虫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等转Bt基因抗虫棉的安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 ,在鳞翅目害虫为主的棉区的种植效果很好 ,由 Cry IA基因产生的毒蛋白尤其对烟蚜夜蛾的抗性很好 ,同时对棉铃虫的抗性也很好 ,但对刺吸式害虫的抗性无效 ,因此 ,转Bt棉并非在任何国家和所有棉区都可有效种植。目前 ,种植 Bt棉以抗虫性为主 ,育种家尚未顾及到对这些品种的产量的改进。主要是因为( 1 )产量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 ,不易获得。 ( 2 )构成产量的重要因素 ,如铃数和铃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3)对提高产量的遗传障碍因素尚未摸清。 ( 4 )开花多 ,但最终座果少。这些都说明提高产量大有潜力可挖。目前 ,…  相似文献   

7.
1害虫发生特点转基因抗虫棉,主要抗鳞翅目害虫,如棉铃虫、玉米螟、造桥虫等,对非鳞翅目害虫不产生任何抗性,如棉叶螨、棉蚜、棉盲蝽、烟粉虱等非鳞翅目害虫,这些非鳞翅目害虫反而有增加的趋势;抗虫棉对1、2代棉铃虫表现出良好的抗性,3代及其以后抗性明显下降。所以抗虫棉害虫的防治也要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好化防与生防的矛盾,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天敌。2防治技术2.1生态防治。抗虫棉相对集中的棉田,可于6月上旬在棉田四周的路边、沟渠上种植适当的玉米,诱集第3、4代棉铃虫,能够有效减少棉田棉铃…  相似文献   

8.
棉花研究与发展公司资助 CSIRO研究棉铃虫是否对 Bt产生抗性 ,研究者了解到在世界许多地方的小菜蛾已对喷洒的 Bt农药产生了很强的抗性。随后的研究表明 ,多于 2 6种害虫对 Bt蛋白产生了稳定的抗性。建立了来自田间和实验室棉铃虫群体的一个实验室群体 ,新孵化的幼虫取食Cry1 Ac蛋白晶体和 Bt孢子 ,选择 1 6代后 ,大多数快速生长的棉铃虫对晶体和孢子混合物已产生了抗性。 2 1代对 Cry1 Ac的抗性是 1~ 1 2代的 5 0多倍 ,是实验室敏感群体的 30 0多倍。当把一龄幼虫放到长大的抗虫棉棉株上 ,它们可以取食并完成幼虫的发育 ,而来自敏感…  相似文献   

9.
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主要害虫的监测要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下同)在江苏沿海地区的推广速度很快。据盐城市农林局统计,2003年Bt棉的种植比例已占当地植棉总面积的60%以上,并且预计2004年仍有进一步上升的势头。数年的种植实践证明,Bt棉对棉铃虫等靶标害虫具有较高的抗性,而其对棉叶螨等非靶标害虫不具抗性;加之Bt棉的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美国种植 Bt棉超过总面积的 50 % ,主要抗烟芽夜蛾 ,还要特别注意其它害虫的暴发。如 90 %棉铃虫最终可以得到控制 ,但需要 5或 6天 ,此时幼虫正在取食造成为害。1 999年 ,路易斯安那州 6 4 %的棉田种植了 Bt棉 ( 1 997年为 3 0 % ) ,以便根除该州北部地区的棉铃象鼻虫。Bt棉对棉铃虫的毒性不及对烟芽夜蛾的毒性 ,各地棉铃虫在 Bt棉上的存活率为 40 %~ 70 % ,甚至 2 %的存活率在早季也是一个问题 ,还需用拟除虫菊酯进行防治 ,过度使用低价的拟除虫菊酯会加快棉铃虫的抗性。在南卡罗那州用拟除虫菊酯防治已失败 ,在其它地方也会…  相似文献   

11.
棉农种植抗虫棉可选择以下几种诱集带 :1 )2 0 %的棉田喷药。每种植 1 0 0公顷抗虫棉就需种植2 5公顷的常规棉 ,所有的抗虫棉距诱集带不能超过 1 60 9m。 2 ) 5%的棉田不喷药。每种植 95公顷转基因抗虫棉就需种植 5公顷非抗虫棉且不喷药 ,诱集带至少 45.72 m宽 ,所有的抗虫棉距诱集带不能超过 80 4 .5m。 3) 5%的棉田被覆盖。也是 5%的棉田为不喷药的非抗虫棉 ,但抗虫棉在喷药时需将诱集田覆盖起来。 4)公共诱集带。邻近地区的棉农作为一个单位 ,或者是成为一个种植操作单位 ,或者是用与此相同的方式 ,选种前面的一种或多种适宜的诱集带2001…  相似文献   

12.
巴基斯坦生物遗传工程中心所 ( NIBGE)对转Bt基因棉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在本国按照国际标准对转 Bt基因棉已实施了 3年生物安全性评估 ,结果表明是安全的。棉花是该国主要的创汇作物 ,约占 1 0 0亿美元外汇中的 6 0 % ,2 0 0 0多万人以棉为生。巴基斯坦科学家声称 NIBGE的棉花品种抗病且能稳定出口创汇 ,这种 Bt棉对许多害虫具有抗性 ,如烟芽夜蛾、棉铃虫和红铃虫。反对者说一旦政府允许种植本国的 Bt棉 ,那就意味着必须允许外国公司品种的进入 ,大规模种植这种品种可能更易受病虫害的为害。美国孟山都公司已要求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80年代后期通过人工操作完成的苏云金芽孢杆菌 (简称 Bt)基因向棉花中的克隆 ,使棉花育种中利用远缘物种基因成为可能 ,解决了长期困扰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棉铃虫的危害。由于 Bt基因属简单显性遗传 ,目标害虫随时存在产生抗性群体的潜在危险 ,加之该类转基因棉抗虫性前强后弱 ,因此 ,综合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基因增强抗虫性成为近几年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把 Bt基因和抑制害虫消化代谢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简称 Cp TI)构建在一起 ,使抗虫程度和时空表达更加理想。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转Bt基因抗虫棹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的现状,综述了其对棉田主要害虫与天敌的影响,提出了对转基因抗虫棉目标害虫产生抗性的预防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遗传及其生化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抗虫性鉴定Bt毒蛋白含量测定等三个方面对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遗传及其生化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美棉33B和GK-1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美棉33B、GK-12棉抹顶端叶片72h后,初孵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6.8%、75.1%,对照TM-1、泗棉33号、苏棉12号三个常规品种(系)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9%、13.9%、9.2%。美棉33B、GK-12盛蕾期功能叶片Bt毒蛋白含量分别为每克鲜重836.68纳克、682.56纳克。饲喂美棉33B、GK-12与常规品种(系)杂种一代棉抹顶端叶片72h后。初孵棉铃虫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84.1%、77.2%,两个转Bt基因棉品种与常规棉品种(系)杂种一代功能叶片的Bt毒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每克鲜重820.58纳克、683.77纳克。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杂种一代的抗虫性表现及其生化基础与转Bt基因棉非常接近,杂种二代群体抗、感虫植抹的分离比例符合3:1,回交世代BC1群体抗、感虫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1:1,转Bt基因抗虫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Bt基因与NPTⅡ基因是紧密连馈或完全连锁的。段毒蛋白表达量按照一对显性基因的表达方式在转Bt基因棉杂交后代中进行传递。不存在基因的剂量效应。三种鉴定方法都能对玫基因进行有效的追踪检测,且三者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对国产转Bt基因棉GK-12的抗虫性不及美棉33B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害虫抗性治理的一部分,抗性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归纳和总结了多年来害虫对转Bt植物抗性的检测或监测技术,为能较早地检测和监测到害虫抗性的产生而及时提出治理对策提供依据,为转基因植物的应用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磷营养对转Bt基因棉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Bt基因棉是我国唯一大量种植的转基因作物,面积已经超过种植总面积的65%.Bt基因的导入致使棉株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表达Bt杀虫蛋白,导致棉株的生长和发育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转Bt及(Bt+CpTI)基因抗虫棉抗性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介绍转 Bt及 ( Bt+ Cp TI)基因抗虫棉的培育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 ,综述了其对鳞翅目害虫的抗性和对非鳞翅目害虫与天敌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害虫对转基因抗虫棉抗性的预防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根结线虫是棉花带中对陆地棉普遍为害的重要病害。对近年发放的转基因商品棉抗烟芽夜蛾或草苷膦 ,或同时抗烟芽夜蛾和草苷膦进行试验比较 ,对田间受天然根结线虫侵染和温室用这种线虫侵染的品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转基因棉佩字棉 1 560 BG对根结线虫的易感性较它的亲本佩字棉1 560明显增加。尽管是对有限的几个品种进行了研究 ,但这些数据表明转基因棉品种与它们的亲本对根结线虫的易感受性不同 ,这就意味着在选择种植转基因棉时不仅要注重它对目标害虫的抗性 ,同时也要重视对其它害虫的抗性常规棉和转基因棉对根结线虫的易感性比较@牛…  相似文献   

20.
陈红  宋庆平 《中国棉花》2001,28(11):5-6
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转基因棉)不仅能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而且减少了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对保护棉田天敌、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因而,转Bt基因抗虫棉在棉田害虫的综合防治中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由于目前转基因抗虫棉还存在着抗虫范围窄,抗虫强度差,抗虫性的时空差异性及持久性等问题,我们提出筛选广谱性抗虫基因,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综合运用多种措施,避免或延缓抗虫棉抗虫性减弱;搞好转基因抗虫棉后期棉铃虫防治及棉田其它害虫的防治工作;组建实施适于新疆棉区的Bt棉IPM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