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是解决工矿区因资源开采引发的生态破坏和土地资源浪费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旨在结合"3S"技术,通过高效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使得工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实现定量化、系统化、可视化管理,从而提高工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功能和效率。对近20 a来国内外工矿区土地复垦信息化管理的研发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明确了未来矿区土地复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方向,即紧密结合我国土地复垦管理体制机制及技术规范,尽可能提高系统的智能化、便捷化。  相似文献   

2.
大规模的煤炭开采造成土地的大面积沉陷,严重破坏了陕北神府矿区生态环境,也造成大量耕地的流失,给矿区及矿业城市的生态文明、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为此,以神府矿区沉陷破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研究对象,以"生态重建""景观再造"为目标,从土地复垦管理技术的角度探讨陕北神府矿区沉陷破坏地合理开发利用的配置模式和沉陷地复垦的过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采煤沉陷地土地破坏及复垦土壤培肥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系统阐述了采煤沉陷对土壤资源的破坏,以及不同复垦方法复垦后土壤的肥力状况,同时指出了目前复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山西省沉陷区土地复垦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畅功民  李建华  张强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9):972-974,980
素有"煤铁之乡"之誉的山西,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矿产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及原材料工业的粗放生产,成为全国工矿区土地与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矿区土地复垦迫在眉睫且意义重大。针对山西省工矿区土地复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探究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结合当下土地破坏问题,从多个方面对远期规划进行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效果,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矿产资源的开采在给人类提供财富的同时,也给矿区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对土地的破坏极为严重,但通过合理的整治和复垦,破坏的土地是可以恢复的。针对山西省矿山的土地复垦进行初步探讨,在分析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山西省矿区复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工矿区土地复垦中破坏面积及破坏程度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煤炭资源的开采会引起地表沉陷,对矿区的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土地的破坏程度和破坏范围不同,对其复垦利用的方向和复垦的方法也有差异。结合矿区开采沉陷和土地复垦的实践,提出了开采沉陷土地破坏面积及破坏程度的预测方法,以期在土地复垦中,根据土地的破坏程度及破坏范围确定合理的复垦方向及复垦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整合山西省煤矿分布数据、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数据、气象等数据,综合主要影响因素,运用GIS手段划分了山西省采煤破坏区,建立了基于WebGIS架构的山西省矿区复垦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B/S网络结构,采用C#开发平台和WebGIS组件技术,对WebGIS、数据库和模型库进行耦合与集成,实现了煤矿生产潜力评价;矿区生态适宜性评价;煤矿资源信息和复垦模式决策信息查询、更新等主要功能。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对省域煤矿资源高效管理、复垦模式的决策和面向公众的矿区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山西煤炭开采在保障全国能源供应、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但与这些破坏不相符的是全省的土地复垦率只有2%左右。因此,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中,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成为山西省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通过对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现状的分析,提出山西省土地复垦工作未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胡振琪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42-45,64
从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卓越经济贡献及其造成的严重环境破坏出发,回顾了山西省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领域出台的关键政策法规和实施的重大项目与工程,在分析了山西省土地复垦面临的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土地复垦在法规、技术革新等多方面的挑战及任务。  相似文献   

11.
针对山西省因煤炭大量开采,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问题,通过对本省土地复垦情况的调查及对目前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研究情况的查询分析,利用山西省农科院现有数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结合数据库系统设计思想,设计构建矿区复垦与生态恢复专题数据库。旨在通过建立数据库,实现行业内的数据资源共享,促进土地复垦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SPOT卫星影像的矿区植被指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矿区植被指数的研究对土地复垦、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选用山西省长治市潞安矿区2004—2007年4年7个时相的SPOTⅡ/Ⅳ影像的卫星遥感数据,首先进行了数据处理(包括大气校正、几何校正、裁剪等),提取NDVI,然后进行多项式逼近和傅里叶逼近,得到4年同期的数据,进行定量化比较。结果表明,NDVI能够动态监测植被变化,沉陷区外比沉陷区内的植被指数要高,矿区开采后的地表植被指数随时间呈递减趋势直至稳定。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甚至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特别是土壤改良已成为生态修复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矿区废弃物堆场等复垦土地的土壤结构和肥力较差,土壤改良成为矿区土地复垦的核心问题。本文概述矿区复垦地土壤改良的重要性,根据国内外矿区土壤改良现状,结合我国矿区复垦地土壤特征,深入分析矿区土壤改良原理及技术,并根据矿区土壤改良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矿区生态修复的绿色、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导向,提出我国矿区土壤改良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今后矿区复垦地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ArcGIS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ArcGIS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对土地复垦中的适宜性评价、沉陷预测以及土地复垦图件的制作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并以山西平朔安家岭井工矿一号井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在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中如何通过ArcGIS完成数据格式的转化、数据处理及图幅打印等任务。  相似文献   

15.
舒锟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3):114-116
根据土地复垦基础理论,以胡家河煤炭矿区土地复垦为例,综合土体有机重构技术理论对其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技术进行了研究,理清了开展矿区土地复垦的现实意义,解析了土体有机重构、土地复垦、矿区土地复垦的内涵特征,研究了矿区土地复垦的主要工程措施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山西是产煤大省,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山西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会引发一系列诸如矿区土地破坏、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山西煤矿区土地的破坏,提出相应的预防、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等措施,并针对山西煤矿区破坏土地进行复垦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在煤炭矿区1年、2年、3年复垦土壤施用生物菌肥对小白菜叶绿素、VC、还原糖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及生物菌肥对复垦土壤熟化改良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生物菌肥后,不同年限复垦土壤的小白菜叶绿素、VC、还原糖含量有明显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8.0%。36.0%、17.2%。24.64%、20.0%。26.1%;施加生物菌肥对小白菜品质的提升呈现3年土壤〉2年土壤〉1年土壤的现象,说明施加生物菌肥对3年复垦土壤的熟化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工矿区土地破坏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选取山西省主要工矿破坏区的6个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就土地破坏状况、补偿情况、采矿对农户经济收入的影响及农户对矿区土地复垦的认可、期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复垦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宣传不足、资金短缺、缺乏技术支持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工矿开发中对土地的破坏和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工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提出了工矿区生态农业建设中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的五个措施:(1)树立为工矿发展服务的农用土地经营目标。(2)根据工矿区实际情况,多途径地对复垦土地进行高效利用。(3)按照生态工程原理,建立工矿污水土地处理系统。(4)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积极搞好工矿区综合治理。(5)实行依法开矿,严格执行有关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法规。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复垦技术在矿区生态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矿业开发破坏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矿区复垦土壤的改良和利用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概述了微生物复垦技术在矿区土壤结构改善、养分增加和酶活性提高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该技术在矿区生态重建中的应用前景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