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河南潢川县某猪场发生保育仔猪出现断奶后消瘦、呼吸困难、关节肿胀为主要特征的疫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证实为典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经采取针对性措施,取得良好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2.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PCV2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传染病,可导致猪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临床上常与猪瘟、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等多种传染病混合感染,多发生于5~18周龄的猪,死亡率较高。本文介绍了一起后备母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发生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综合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海玉 《河南农业》2014,(11):45-46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高热,死亡率较高。1922年,首次从发生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及脑膜炎病猪的浆液性分泌物中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鼻腔扁桃体和气管前段)内,正常情况下存在于上呼吸道不引起猪发病,常作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类疾病(猪流感、猪瘟、猪气喘病、猪萎缩性鼻炎、猪附红细胞体、猪圆环病毒Ⅱ型等)和猪高热类疾病  相似文献   

4.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嗜猪血杆菌(H.Parasuis)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1],以引起猪的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副猪嗜血杆菌可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尤其是一些免疫抑制性的疾病,如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圆环病毒(PCV)等,经常与该病混合感染[2],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12  相似文献   

5.
为弄清贵州某场猪发病猪的死亡原因,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诊断和RT-PCR检测核酸确诊等方法,对该场猪发病猪死亡原因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流行病学调查和剖检病理初步诊断该猪场发病猪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RT-PCR检测核酸确诊发病猪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细菌培养、分离和生化特性鉴定确诊为猪副嗜血杆菌。造成该猪场猪发病死亡的原因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主要以5~8周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和发病,其他年龄段的青年猪、母猪及种公猪亦可感染,临床上主要引起猪的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近年来,由于受蓝耳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猪免疫抵抗力下降,引起副猪嗜血杆菌病时有发生,给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由于引起本病的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较多,目前已知有15个血清型,因此临床发病症状和剖检变化表现不一,给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7.
猪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体剖检、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法研究猪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理变化。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肺脏表面和心包的壁层、脏层有大量浆液纤维素性、化脓纤维素性渗出物。各脏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淤血和坏死。镜检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蛋白、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实质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水泡变性和坏死,实质和间质可见充血、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素渗出和水肿液蓄积。  相似文献   

8.
从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治疗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诊断中牟某猪场送检病料的感染类型,调查了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特征,并采用PCR检测技术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存在猪细环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
马飞 《农技服务》2012,29(4):463
副猪嗜血杆菌是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病原体,近几年来,该病已成为影响养猪生产的一种重要疫病。介绍了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诊断与防治方法,并对如何防控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泛嗜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全身浆膜表面出现浆液性、纤维性以及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为特征.本文就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致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临床诊断和防治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月,河南某地猪场60日龄仔猪出现腹泻、呼吸困难并伴有后肢端坐状咳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PCR检测PCV2和MH均为阳性,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诊断为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支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为诊断贵州省都匀市某猪场送检病料的感染类型,调查了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特征,并采用多重PCR检测技术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通过分析剖检变化,提出诊断与防治措施,以降低副猪嗜血杆菌病对猪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2012年9月河南省新乡市某养猪场发生一例以初产母猪流产、死产,断奶仔猪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食欲不振、轻微腹泻、渐进性消瘦为特征的疾病。采用PCR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细小病毒均为阳性,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初步确定为PCV2和PPV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圃环病毒(PCV2型)引起猪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可以引起断乳仔猪衰竭综合征和皮炎肾病综合征.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危害断乳至8周龄猪,主要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给猪场造成较大的损失.现将将乐县发生的一起猪圆环病毒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通过分析剖检变化,提出诊断与防治措施,以降低副猪嗜血杆菌病对猪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革兰氏阴性、没有运动性、小的多形细菌,常常寄生于猪群的上呼吸道,主要影响2周龄到4月龄的断奶仔猪和青年猪,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剖检病变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随着养猪业的集约化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成为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细菌病之一.2010年4月,邯郸地区某规模养猪场100余头仔猪和保育猪出现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被毛凌乱、多发性关节炎为症状的传染病,通过临床症状分析、剖检诊断、实验室诊断,最后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纤维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每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对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一例保育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剖检、实验室诊断、治疗与防控,以期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副猪嗜血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例临床、病理剖检症状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进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其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经药敏试验显示,副猪嗜血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