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鉴定新育成丝瓜品种的早熟性、丰产性、抗病性和商品性,以确定其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笔者于2002年进行了春露地丝瓜品种比较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参试材料参试品种5个:郑丝瓜958(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提供);新9801(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提供);驻丝瓜1号(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科所提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玉米生产的发展 ,优化玉米品种种植结构 ,适应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我县确定由酒泉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中、晚熟系列新杂交种七个 ,进行对比试验 ,筛选出中、晚熟玉米新接班品种 ,以便为品种引进、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参试品种 :①酒 6 88;②酒 12  相似文献   

3.
<正> 除草剂绿黄隆已在国内示范应用。1990—1991年和1991—1992年我们对95个小麦品种(或品系)和9个大麦品种使用绿黄隆试验。两年试验结果非常显著。所有参试的大、小麦品种在株高、单株有效分蘖、每穗小穗数、百穗粒重都优于未施药区。没有发生不良反应。使用绿黄隆是安全、有效的。供试绿黄隆为25%可湿性粉剂。由江苏省镇江农科所提供。参试小麦品种,1990—1991年46个,1991—1992年49个;大麦品种1990—1991年1个,1991—1992年8个。两年的播期均在10月29日。麦苗2.5—3片真叶时(1990年11月22日和1991年11月  相似文献   

4.
<正> 1990—1991年为河南省夏棉品种区域试验的第二轮,承担试验的协作单位有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南阳地区农科所、洛阳市农科所、商丘地区农科所、黄泛区农场农科所、泌阳县农科所,延津县、兰考县、新野县棉办及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等。统一参加试验的品种(系)5个,有豫早1109、中268、中H6074、新84—2、百农84—1,对照品种均为中14。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纤维分析室进  相似文献   

5.
<正> 一、品种来源:豫豆11号,原代号:周8315—1—12,是周口地区农科所1983年用人工有性杂交的方法,经过混合系谱法多次选择和南繁加代育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的母本为郑77249,父本为开80—7。于1992年4月被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豫豆11号。二、产量表现:该品种第6代品系,1986年参加本所内品系鉴定试验,间比法排列,折合亩产171.67kg,比该试验的平均对照种(豫豆2号)每亩增产58.9%。 1987年参加周口地区多点大豆品种比较  相似文献   

6.
<正> 经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洛阳7602定名豫麦4号。它是由洛阳市农科所从阿夫变异株经钴60辐射后的材料内,通过系统选择育成的,具有早熟高产、质优和适应性广的弱春性品种。1978—1981年在洛阳市小麦良种联合区试三年,每年参试品种8—10个,参试基点8—10个,产比试验结果连续三年  相似文献   

7.
1998年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试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试验概况 1998年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试工作由福建省农业厅种子管理站主持,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汇总结果.参试单位有漳州、泉州、惠安、莆田地(市)农科所和漳浦、同安、南安、安溪、平潭县(市)良种场共10个点.参试品种10个(表1),以金山57为对照.  相似文献   

8.
<正> 1989—1990年度全国黄淮南片水地小麦良种区域试验继续由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主持,试验设12个试点,分冬水组和春水组。参加两组试验的品种均为9个,其中冬水组参试两年的品种有4个,第一年参试的品种4个,春水组参试两年的品种有1个,第一年参试的品种有7个。统一对照分别为豫  相似文献   

9.
江淮地区春季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适宜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廖华俊  董玲  江芹  陈静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12-5914
[目的]筛选适宜江淮地区春季稻草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品种。[方法]以东农303为对照品种,对10个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参试品种的生育期、植株形态特征、薯块性状、产量和商品薯率等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筛选适宜江淮地区春季稻草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品种。[结果]在10个参试品种中,中薯3号表现最好,产量高、薯块较大、结薯集中、芽眼中等、表皮光滑、薯形优美,且大中薯率高,高于对照12.51%;其次为费乌瑞它和郑薯5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和郑薯5号生育期短,薯块膨大速度快,产品上市早,经济效益好,同时不影响下茬水稻种植,适宜江淮地区春季稻草覆盖栽培。[结论]该研究为江淮地区发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非参数统计量对2002年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4000株/667m^2密度(一)组的资料进行了度量。结果表明:在供试杂交种中,滑986、洛试202以及浚9925产量较高,分别位于第1、2、3位,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参试杂交种产量稳定性(或适应性)指数间有差异,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对品种差异分辨力较高的试点为驻马店市农科所、睢县农科所以及浚县农科所。  相似文献   

11.
王冬秀 《中国农技推广》2006,22(8):18-18,16
岳优9113是湖南省岳阳市农科所选育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2004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湘审稻2004010),同年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4036)。桂林市种子公司于2002年引入少量试种,2003年进行晚稻品比试验,在13个参试品种中,产量居第一,同时在我市  相似文献   

12.
全国小麦品种2007—2008年度长江中下游组安庆试点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12个品种(系)中,宁0310产量4900.05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5.0%,该品种参试两年综合性状较好,产量稳定,适应性较好,建议推荐参加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3.
对河南省1990年夏播花生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应用C.C.Tai测定品种遗传型稳定性的方法结合回归分析,测定了遗传型品种的稳定性,有4个新品种(系)较对照增产。其中开8032—2较对照增产13.79%,具有平均稳定性状的优点;郑选57—9较对照增产23.04%,接近平均稳定性,属于对优良环境特殊适应的品种;郑8102—9与郑选57—9基本相同;郑8112—23较对照增产10.05%,表现稳定性好、适应性广,为低产稳定性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正> 新疆自1978年恢复国家区试至1990年止,三年一轮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已进行了4轮。新疆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棉花区试就陆地棉而论,分南疆中熟陆地棉亚区和北疆(包括甘肃敦煌)早熟陆地棉亚区。第一轮区试从1978年开始到1980年结束,南北亚区各9个试点,参试品系(品种)各8个或9个;第二轮区试从1981年到1983年,试点各6个或8个,品系(品种)各7个;第三轮区试从1985年到1987年,试点各6个或7个,品系(品种)各8个或9个;第四轮区试从1988年到1990年,试点各5个,品系(品种)各6个。综观两个亚区4轮12年10—18个试点54个品系(品种)的试验结果,无论哪个亚区,参试品系(品种)的皮棉产量超过对照1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祝尊友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144-146
[目的]明确参加安徽省品种审定试验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田间人工诱发接种鉴定的方法,连续多年鉴定了安徽省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和联合体试验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结果]在2011—2020年鉴定的952个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中,高抗、抗、中抗、感和高感品种比例分别为6.93%、42.75%、30.57%、19.43%和0.32%;2014—2020年共1602个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参与鉴定,对南方锈病中抗以上的占69.73%,高感品种占8.05%;2016—2020年共456个玉米联合体试验品种参试,中抗以上占67.62%%,高感品种占12.72%.参试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总体好于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和联合体试验品种.[结论]该研究为安徽省玉米品种审定和病害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豫东二季作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选用费乌瑞它等8个马铃薯品种与河南主栽品种郑薯5号进行田间对比试验,采取田间观察和不同时期实产验收等方法,分析考察供试品种特性,从中筛选出比对照郑薯5号更适宜豫东二季作区栽培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参试8个品种块茎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好,成熟期为59~70 d,属于早熟品种,在二季作区能正常生长,其中,洛薯8号、费乌瑞它、郑薯6号3个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等均优于对照,可以作为豫东二季作区主栽品种替代郑薯5号,中薯3号、中薯5号可作为搭配品种,东农303、早大白不适宜豫东种植,建议在豫南地区试种。  相似文献   

17.
李健  丰先红  蔡一林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6):2758-2767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评估其遗传基础,探索拓宽其遗传基础的对策,推动青稞新品种选育工作。【方法】以1950s后,影响力高、推广面积大的105个藏区青稞育成品种和3个引进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亲缘系数分析法分析参试品种的遗传基础,进而以亲缘系数为基础,采用兰氏距离、类平均法对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累积直系亲缘系数,筛选藏区主要骨干亲本。【结果】18.01%的品种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各组合亲缘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000—0.750,组合平均亲缘系数为0.053,显著高于中国大麦主栽品种以及北美大麦品种。根据参试品种的育成时间,以十年为期,将参试品种划分为7个时期,1970s和1980s 2个时期,参试育成品种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高,分别达到0.115和0.107;1990s和最近十年,参试育成品种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低,分别为0.040和0.032。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的参试育成品种数分别为48、27、17和12个;甘肃省的参试育成品种组合平均亲缘系数最高,达到0.220,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的参试育成品种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为接近,分别为0.094、0.122和0.138。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参试品种聚为7类,Ⅱ、Ⅲ类群共包含25个参试品种,各类群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低;其他5个类群共包含83个参试品种,各类群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高。40个参试品种的累积直系亲缘系数大于0,其中9个育成品种是藏区青稞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了67个参试品种。9个骨干亲本及其67个衍生种占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72.38%。1960s,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的数量占该时期参试品种总量的41.76%,之后的4个时期,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的数量占各时期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80.00%、80.77%、76.47%和72.22%;最近十年,该指标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68.75%。对于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和甘肃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数占各地区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79.17%、62.96%、70.59%和75.00%。参试育成品种所使用的亲本合计118个,其中本地亲本97个,占比82.20%,外引亲本15个,占比12.71%;剩余6个亲本的来源信息缺失。【结论】藏区青稞的9个骨干亲本及其67个衍生品种构成了育成品种的主体,外引大麦种质利用率低,从而导致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脆弱。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品种来源:豫豆14号原代号商丘225,是商丘地区农科所用76064—0—1—0-0—H作母本,辽宁大白眉作父本,通过杂交,采用系谱法并经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于1993年4月经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命名为豫豆14号。二、产量表现:1988—1990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共63点次,平均亩产155.2kg,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5.2%。1992年河南省大豆品种生产示范,11个点亩  相似文献   

19.
为鉴定参试品种的抗病性,本试验选择在博乐市达勒特镇良种场一队郑顺兴一号地重病田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一、濮豆6018在南阳盆地的表现濮豆6018是濮阳市农科所选育的蛋白质和脂肪综合含量高的优良品种,2004年参加河南省优质专用大豆品种区试。参试15个大豆品种均为本省育种单位选育并经审定的有代表性的品种,在南阳盆地设唐河县、卧龙区两个试验点,濮豆6018在两个点的产量及平均产量均居第一位,667m2平均产量206.5kg。2005年,南阳市农技站综合2004年的区试结果,从中选择10个品种,以南阳盆地当家品种豫豆22为对照,在桐柏、卧龙、方城的布点区试中,濮豆6018667m2平均产量213kg,居第一位,较对照豫豆22增产18.6%,经产量差异显著性检验(LSR清),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