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主要介绍一种新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转向机构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并采用Pro/Engineer仿真软件中的mechanism模块对该转向机构进行仿真分析,找出联合收割机在转向时随着转向半径的变化,左右履带所需的转向阻力矩、左右两侧履带速度、整车速度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2.
转向行驶性能是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一个主要性能指标,转向行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整车的行驶机动性能和收获效率。因此,对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转向行驶性能的研究一直是收获机械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首先,根据液压机构与机械变速箱的不同组合方式对转向行驶机构进行分类介绍,分析了各类行驶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然后,根据转向行驶机构总体应用情况和实际工作效果,对不同转向机构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转向行驶机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稻现已经进入成熟和收获期,履带式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也已经或即将投入秋收的战斗中。然而,许多新机手对自己的新机械还不是很熟悉,往往匆忙上阵,造成机毁时过,错失抢收的大好时机。根据往年的经验,履带式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故障发生率最高的部件是转向机构。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转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机械转向,一种是液压转向。在这里,我就这两种转向机构的调整与转向失灵的排除谈几点个人的意见与各位机手共商。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引进的一些履带式行走的联合收割机,均采用液压控制系统来实现转向控制,这种控制装置操作起来具有简单、轻便的特点。下面就以洋马牌CA355型联合收割机为例分析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一、转向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  相似文献   

5.
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最常见的转向方式为履带一侧制动,另一侧驱动。此种方式转向阻力大,燃油经济性差。为此,对采用单侧制动转向方式的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进行田间试验,并测得不同工况下,传统变速箱半轴的扭矩情况;运用ADAMS软件对传统变速箱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半轴受力仿真与试验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精度大于85%。可以认为:虚拟样机模型建立基本正确,仿真数据真实可信。最后,提出全新差动变速箱的设计方案,利用Solidworks辅助完成变速箱的设计过程,运用ADAMS软件对差动变速箱进行分析研究,验证差动变速箱相比于传统变速箱的优越性,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有一台“珠江MF一1.5型”水稻联合收割机转向困难,并伴有转向时发动机负荷加重现象。拆卸后发现转向齿轮、转向弹簧、转向制动器各部件均无异常。后根据转向时负荷加重这一现象,考虑为转向制动机构与转向齿轮分离机构(两机构的联动机构)配合不协调,转向制动器  相似文献   

7.
造成该机拉操向杆时前进挡不转向,倒挡转向的主要原因有: 1.两侧行星机构制动带与制动毂间隙调的过小。 2.行星机构制动带变形、制动带磨损不均或制动带摩擦材料脱落,夹在制动带与制动毂之间,造成分离时制动带与制动毂局部或部分接触。  相似文献   

8.
ZL150履带式联合收割机的转向机构,采用机械式牙嵌离合器,在田间作业时,转向系统的故障较多。 1.转向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转向机构主要由中央传动齿轮、左转向半轴、右转向半轴、左转向齿轮、右转向齿轮、转向拨叉、转向拉杆、拉簧及操纵手柄等组成。左、右转向齿轮牙嵌分别由转向弹簧压紧后与中央传动齿轮牙嵌相啮合,中央传动齿轮通过轴套空套在左、右转向半轴上,接受中间轴齿轮传来的动力。转向齿轮通过花键将  相似文献   

9.
农机展台     
新型正反转履带式稻麦联合收割机由中南林学院湖南省农机研究所研制的新型正反转履带式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荣获国家二项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联合收割机下水田收割的难题。该机在25厘米以内的水田、烂泥田、小块田中,能原地左右旋转,单边制动转向自如轻快;行走时能爬35°-38°的斜坡,便于下田上路,通过性能良好;采用全喂入收割方式,无中间输送装置,无伸缩喂入装置。把收割、脱粒、清选联成一体,禾穗直接送入脱粒机内脱粒,大大减少了作业中谷粒损失率,与人工收割比,每亩减少稻谷损失30公斤左右;作业性能可靠,达到了平均45小时以上连续作业…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传统联合收割机田间转向时对地表的破坏、减少田间频繁转向时对摩擦片的损耗及缩短田头转向时间,设计了一种通过制动差速器齿轮从而使得动力反转的原地转向机构。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计算校核了核心部件的强度,针对相关转向性能进行了干沙路面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显示该机构可实现3种转向模式:在输出动力侧加载线速度相同时,原地转向模式转过90°用时最短、功耗最高、转矩最大;自由转向模式中进行转向微调时无需使用摩擦片;单边制动转向模式能够进行急转向。所建立的路面模型可以为下一步的田间作业模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位机手驾驶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下一个较陡的坡时,想左转拉了左离合器转向操纵杆,联合收割机却向右转向,他以为收割机的转向系统出了故障,急忙放松离合器左转向操纵杆,把收割机开到坡底检查。当在坡底做左右转向检查时,转向系统操作正常,没有出现下坡时的故障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符晓芬 《农机化研究》2021,43(1):252-255,268
为解决履带式拖拉机控制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动力不足、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的问题,针对其智能化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改进。拖拉机采用分布控制管理系统进行控制,采用CAN总线实现通信,主要组成为总控制器、变速器控制、换挡/离合、油门控制器、转向控制器和悬挂控制器。通过对其履带式驱动桥进行改进,包括采用行星式转向机构和液压系统进行控制,提高了履带式拖拉机的动力和性能。实验室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履带式拖拉机的控制系统可完成对拖拉机的智能控制,保证了其稳定行驶,能够满足拖拉机的设计和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履带式联合收获机差逆转向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小履带式联合收获机在田间连续转向时对土壤产生的剪切破坏,增加整机在田间转向时的灵活性,提高作业效率,设计了一种差逆转向机构,可以实现差逆转向、切边转向和单边制动转向。在对差逆机构转向特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用Recur Dyn软件对其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学仿真,并将试制的差逆转向机构安装在履带式联合收获机上,在水泥地面及水稻田条件下进行转向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转向模式下,即近似相等的转向半径及转向角速度情况下,水稻田差逆转向半轴输出扭矩最大,达到5 668.2 N·m,远大于水泥地差逆转向的扭矩2 268.2 N·m,同时在3种转向模式中,差逆转向所要克服的阻力矩最大。在驱动轮输出转速75 r/min工况下,水泥地面中,差逆转向为0.610 rad/s;水稻田中,差逆转向为0.592 rad/s,较单边制动转向分别提高87.7%和88.5%;水稻田地差逆转向的最小转向半径的平均值为0.098 m,水泥地最小转向半径的平均值为0.082 m,转向占用面积显著减小;切边转向的角速度小且平稳,有助于对方向进行微调。该差逆转向机构使联合收获机的行走转向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根据履带式车辆的运动特点,运用数力学理论,分别对履带式车辆在纵向和横向坡道上的匀速转向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地面纵向坡度、横向坡度对履带式车辆匀速转向的影响,即重力的纵向分力、横向分力对匀速转向的影响,研究在这些外力作用下,履带式车辆的转向运动规律,从而得出履带式车辆转向的最困难条件,为进行转向牵引计算和转向机构强度设计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15.
小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使用中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小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使用中出现的转向失灵、水温过高、烧机油、搅龙堵塞等常见故障的发生现象及原因,并提出了简单有效的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联合收割机液压转向系统控制过程为研究对象,从收割机转向过程前轮负载入手,对收割机转向过程前轮运动特点进行分析,建立联合收割机转向过程前轮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出转弯时前轮承受的最大阻力矩;建立收割机转向系统液压控制系统,采用PLC进行液压系统精准控制,驱动液压缸伸缩运动,带动齿轮齿条机构进行收割机前轮转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履带式联合收割机的传动系统及动力分配提供合理的设计依据,需要得到联合收割机的载荷测试信号。为此,根据联合收割机的整机结构特点,选用合理的扭矩、转速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了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载荷测试系统,并以沃得飞龙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为样机搭载该系统,进行了水稻田间收获试验和底盘试验,测得该样机在极限工况下不同工作部件的载荷。试验结果为履带式联合机传动系统优化及动力分配提供了合理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动转向技术的汽车制动稳定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汽车制动稳定性控制原理和相关汽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对汽车在两侧路面附着系数相差较大的对开路面的制动状况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利用主动转向技术控制汽车紧急制动时的稳定性,并使汽车在制动偏驶后能通过转向控制快速恢复到正确的行驶车道.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所提出的模糊控制策略和控制方式,设计模糊控制器进行仿真实验,并用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所提出的汽车制动稳定性模糊控制策略,能减少汽车制动时的失稳状况,对于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履带式车辆液压机械驱动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履带式行走具有降低接地比压和防止下陷的优点.履带式车辆的转向普遍采用离合器和制动器,结构简单,但存在转向费力、不能实现原地转向的缺点.为此,采用液压机械式双流传动系统,功率由两套静液压系统分流进入变速装置,经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进行功率汇合,能够实现履带车辆的无级转向和无级行走.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具有降速增扭作用,转向时实现一侧扭矩增加而另一侧扭矩等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全喂入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液压机构常见故障主要有:割台升不起,中立位置停不住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排除方法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