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环境整治     
正实施大型水库养殖污染治理行动2017年,省政府组织实施部分大型水库养殖污染治理行动,将全省跨地区大型水库,列入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名录的大型水库,列入国家良好湖库治理名录的水库,养殖密度过大、靠当地政府治理有一定难度、需省里支持的水库作为退养对象,确定水府庙、铁山、官庄、柘溪等10座大型水库为此次养殖污染治理水库。省级财政投入资金1.398亿元,  相似文献   

2.
崔致平 《甘肃农业》2020,(3):116-117
水库水源地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巨大便利,同时对促进国民经济良好发展有重要作用。水质安全是水库管理的重要方面,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与水质有密切关系,当前,部分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由于管理方面的问题,出现了环境被破坏、水质污染等情况。因此为了用水安全,对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至关重要。本文以渭源县峡口水库为例,分析了周边生态环境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通化市水源地桃源水库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显示桃源水库处于贫营养到富营养过渡期,并分析了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提出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昌南  凌晨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8):1484-1486
通过运用实地调查方法,总结分析了水源地水库后靠移民的工商业发展困境,并提出通过加大政府对水源地水库污染控制和处理的投资力度、丰富旅游产业、大力开展工商业技能培训和制定水源地水库的生态补偿机制等方式探索水源地水库后靠移民工商业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5.
于桥水库水源地外源污染分析及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  梁琼  高如泰 《安徽农学通报》2014,(1):101-105,144
通过对于桥水库水源地的污染现状和外源污染源的分析,得出农田径流和畜禽养殖是水库周边面源氮磷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水库流域范围内分布的大量选矿厂是入库河流水体中铁超标的主要原因。另外,于桥水库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也对水库水质构成了威胁。针对于桥水库水源地外源污染问题提出了外源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水质评价是水污染判断、分析和治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水环境质量和居民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延安市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本研究分别于2019年3、5、7、8、10月对10个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水体进行了监测。基于63项监测指标,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加拿大水质指数模型(CCME-WQI)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对目标水体水质状况和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估,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主要影响指标和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源地的水质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除位于最北部的中山川水库外,水源地水质状况呈现“东劣西优”的特点。单因子评价结果中有11项指标超标,仅3个水源地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其余均为Ⅲ类标准。WQI评价指数为62.59~93.74,其中水质为良好、中等、较差的水源地数量分别为5个、4个和1个。水库型水源地TLI指数为34.41~49.05,均处于中营养水平。此外,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污染、石油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其中氨氮、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是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本研究可为延安市制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污染防范措施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于桥水库是天津市唯一的超大型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而库区周边种植业面源污染是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以保护于桥水库水质安全为宗旨,以削减水库周边种植业面源污染负荷为目标,依据"控源、减排、拦截、净化"总体技术路线,开展示范区内农田氮磷控源减排、农田径流污染综合控制、农村污水生态处理等综合防治工程建设,并形成于桥水库周边种植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模式的集成示范,为水库周边种植业面源污染负荷削减、天津饮用水源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水源地周边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控和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先觉庙水库是湖北省随州市城区重要水源地,因近几年的连续干旱,水库蓄水量不断减少,水源地的水量、水质、水生态受到威胁。为准确反映先觉庙水库近7年水质变化趋势,采用肯德尔检验法对水库主要污染因子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提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综合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污染治理等多种治理手段及技术,最终实现小流域内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BSPT技术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流域治理的探索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系统治理技术体系,该研究以巢湖派河支流斑鸠堰河小流域为例,将BSPT这一治理技术理念用于该小流域治理中,最终实现斑鸠堰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目标,应用实践对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静  张斌  尹华 《农业与技术》2011,31(4):66-69
五道水库是延吉市主要地表水供水水源地,作者通过对五道水库多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分析其变化趋势,并结合五道水库实际,提出治理措施和建议,为五道水库综合预防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其阳  王崇云  彭明春  周睿  罗婷  董磊  杨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96-11000
[目的]研究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控制方案。[方法]以2010年SPOT5卫星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GPS记录为数据源,对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进行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设计,并通过各土地利用类型的N、P输出量变化来评估优化措施对面源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优化后,水源保护区控制土壤侵蚀和N、P等污染物排放的功能得到提升,优化措施对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的防控具有显著效果。[结论]该研究为促进滇池流域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绿色小流域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明华  张兴文  耿春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33-10235,10260
以复州河流域为例,根据对大连市复州河流域的水质调查、监测与评价,分析流域水环境状况及工业点源、农村面源的污染因素,并指出复州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在污染控制、水源保护、水环境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该研究将复州河流域划分为4类功能区,提出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区管理条例,合理规划空间发展格局,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减排、流域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水质监控体系建设等水环境治理保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西苕溪流域不同用地类型的子流域出口设置监测点并进行定期水质监测,探讨该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特征及其区域性差异。不同月份的监测结果表明,总氮(TN)、溶解性总氮(DTN)、硝态氮(NO3--N)浓度在12月最高,7月次之,4月最低;铵态氮(NH4+-N)浓度在7月最高,12月次之,4月最低。典型子流域日监测数据表明:林地子流域水质监测点测得的氮明显低于耕地,降雨期林地子流域出口的氮浓度增加,耕地子流域降低,干旱期则相反。研究表明流域非点源氮污染主要受农业耕地用地类型的控制,降雨径流是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氮输出的主要驱动因素,用地类型、不同形态氮的理化性质差异导致流域非点源氮呈现明显的季节、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伟涛  王秋龙  张磊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40-6043
利用GIS和非点源污染模型SWAT分析出深圳市的主要水源地水库的汇水区域,根据收集的专题数据,在GIS软件的支持下,从土壤侵蚀敏感性和"源"汇"景观空间分布状况2个方面对水源汇水区的非点源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深圳市6个主要水库水源地的非点源污染的关键因子,并提出了一些汇水区内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凡胜豪  韩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06-2407,2411
为加强南方圩区水环境的修复,降低农田排水中氮磷对水体的污染,结合南方圩区河道特点,并综合运用生态学原理,对作为农田排水主要承泄通道的圩区河道进行生态整治,从河道护坡工程建设、植被重建、景观构建、生态管理等方面着手,构建符合流域及地域生态特征的河道水生态系统和河岸生态系统,将圩区河道建设为生态、高效、功能健全的排水处理系统,从而实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改善水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分析丹江口库区农业地表径流及其水质污染特征,识别流域水质污染风险变量,探究主要潜在污染物时空排放规律,估算流域污染负荷并分析污染物来源贡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通过周年常规监测,对核心水源区典型小流域的地表径流及其水质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时间差异性。同时采用平均浓度法估算了流域内面源污染负荷量和各污染源类型对主要潜在因子负荷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流域内水体浊度、色度及流量在上游与下游间存在显著差异,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铵态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pH和电导率在不同监测断面间差异不显著;TN、TP、COD和流量是影响库区水质、造成污染风险的主要潜在因子;5—9月,随着降雨量和流量的增加,同步出现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高峰。流域内,上、中、下游流域监测断面TN年负荷量分别为4.94、11.04、20.43 t,TP年负荷量分别为0.17、0.50、0.68 t,COD年负荷量分别为29.02、68.78、118.27t。农业生产及生活对TN贡献较大,规模化养殖对TP贡献较大,二者联合对COD负荷贡献率达到76%。研究表明,大量氮磷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是引起小流域面源污染负荷偏高的主要原因,加大对农业生活区和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控制管理,构建植被缓冲带等减少水土流失措施,对有效防治丹江口核心水源区典型小流域的面源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密云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密云水库上游流域8个乡镇化学肥料、畜禽粪便、水产养殖等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调查统计和监测,初步明确了该区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特征:(1)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坡耕地耕作为该区域农田养分流失的主要原因,区域内农用坡耕地2005年流失氮素19.2 t,流失磷素5.5 t,流失养分的主要来源为施用的化肥;(2)流域内畜禽粪便污染负荷区域间差异明显,部分乡镇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风险大;(3)流域内水产养殖排放水体水质50%不达标,加剧了下游水体的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8.
胡其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703-1705
以浙江省台州市的水源保护区——长潭水库水源保护区为典型实例,分析了建立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建立了水源地生态补偿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长潭水库水源保护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分摊提出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农业非点源污染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明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228-4230
以黄河上游宁蒙灌区为例,分析当前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系统归纳了非点源污染控制方法,重点探讨了生态沟渠构建在农村与农业面源退水污染修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相林  谢华  彭波  谢洲  杨瑞刚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1):1849-1855
【目的】研究速生桉种植中氮素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影响,可为广西饮用水源地速生桉种植的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横县六蓝水库饮用水源地为例,采样分析水源地取水口处水质。在为期5年(2011~2015年)的一个轮伐期内,以六蓝水库汇水区为研究尺度,实地调查汇水区各村屯林农的肥料施用情况,估算肥料用量及污染物氮的排放量,并分析氮的排放量与水质污染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采样结果显示,除第1年(2011年)的总氮监测数据达Ⅱ类水质标准外,其余4年(2012~2015年)的数据均未达Ⅱ类水质标准,氨氮的5年监测数据均能达Ⅱ类水质标准。六蓝水库汇水区速生桉林业面源总氮排放量占流域范围所有污染源总氮排放量的84.7%。速生桉施肥引起的总氮排放量与总氮监测数据显著相关(α=0.05,P=0.023),与氨氮监测数据不显著相关(α=0.05,P=0.106);生活污染源和分散式畜禽养殖污染源的总氮排放量与氨氮监测数据极显著相关(α=0.01,P=0.009),与总氮监测数据不显著相关(α=0.05,P=0.072)。【结论】六蓝水库饮用水源地氮素主要污染源为速生桉林种植施肥,总氮排放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水库总氮因子浓度。因此,采取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控制和安排汇水区内速生桉的肥料用量与次数,进而减少氮素排放,对于预防饮用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