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帮助公众识别和自觉抵制反转谣言,促进中国生物技术研究和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流传较广的反对转基因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谣言进行了剖析,并根据科学实验结果和真实情况对事实加以澄清。本文还进一步揭露了反转谣言的谬误和危害所在,证明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和环境都是安全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成就,进一步阐述了在中国实现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广阔的前景,并指出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为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概况,对中国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发展进行SWOT分析,指出中国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体系尚未建成、转基因水稻的自主权面临挑战、消费者对转基因水稻缺乏辩证的认识等问题,并提出加快建立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体系、加大对转基因水稻的恰当宣传和尊重消费者知情权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转基因大豆是主要的转基因作物,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中转基因大豆占有47%。基因转化技术迅速发展为大豆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支撑。论述了基因枪法、农杆菌转化法以及花粉管通道法的利弊,并分析了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现状,以期为转基因大豆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可以打破物种间界限,从而实现作物目标性状的定向改造,在缓解资源约束、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保障食物安全、改进农产品质量、节水增效、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综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进程及目前的发展规模,介绍了我国农业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现状及安全管理框架,包括法规制度体系和安全评价体系,旨在为推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产业化以及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全球发展趋势下,如何进行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风险管理成为转基因作物种植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美国、欧盟、巴西对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风险管理侧重点不同,美国侧重于高效审批、公众参与,欧盟侧重于统一立法、全程追溯,巴西侧重于国家检测、规范标识。与之相比,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风险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应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部门合作、调整和修订审批与标识制度、完善追溯制度、制定检测标准、提高公众参与度等措施为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可以打破物种间界限,从而实现作物目标性状的定向改造,在缓解资源约束、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保障食物安全、改进农产品质量、节水增效、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综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进程及目前的发展规模,介绍了我国农业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现状及安全管理框架,包括法规制度体系和安全评价体系,旨在为推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产业化以及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产业应用需求的扩大,转基因技术从探索生命科学基本规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正在向生命产业应用的相关领域扩展,其中包括大的家养动物转基因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探索。论文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在牛育种上的应用与发展,结合转基因牛在国际上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了中国在牛的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方面的历程和成果。通过引进、整合和创新,将现代动物生物技术融合在一起,建立了安全、高效及规模化的牛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进而实现了在牛的生产和繁育实践中更为广泛的应用。通过转基因技术对牛进行选育是为了增强抗病能力、改善乳品质、提高乳肉的产量、质量以及作为高效的生物活体反应器生产功能蛋白。目前,中国牛的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基本构建完成,更多深入的工作将集中在目的基因表达量调控和导入的基因安全性控制等方面。所以未来的牛转基因育种工作以 “安全、高效、规模化”为主导,围绕组织特异启动子,优化密码子,调整基因修饰,定点插入基因以及去除筛选标记等工作展开。奶牛的抗病高产是其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作为大型哺乳动物,是动物机体生产活性功能蛋白的重要反应器之一。因此,完善和发展牛转基因动物技术,建立完善的牛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转基因植物产业化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分析了全球与中国转基因植物的产业化现状,结果表明中国转基因植物产业化已取得重大成果,在某些作物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居全球第5位。但总体看尚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分析了中国转基因植物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其产业化进程滞后的原因,并对中国今后的转基因植物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由北京生物工程学会和植保(中国)协会联合主办的农业生物技术媒体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多位科学家就转基因作物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效益,面临的发展机遇,以及转基因作物产品的安全性等内容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核心,对基因进行修饰、改造,从而定向改变生物体遗传性状的技术。基于转基因技术在大豆中的应用,从技术研发手段、外源基因挖掘、转基因大豆品种、大豆除草剂、种植面积、研发体系等方面对国内外转基因大豆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发展中国大豆转基因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分析指出,国外转基因大豆研发能力较为成熟,大豆外源基因转化技术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和微弹轰击法,通过cp4、dmo、Pat、cry1Ac、fatb1-A等目的基因的表达,得到抗虫、抗除草剂、高油酸以及具复合性状的大豆品种,同时转基因产权保护体系比较健全,促进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而中国转基因大豆研究多为基础性研究,侧重于基因检测和再生体系培育,外源基因转化技术缺乏创新性,存在转基因安全性结论未定、舆论环境尴尬、研发体系不完善、审批过程复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开发数量少,高油、抗生素抗性等功能性基因挖掘不足等问题,制约中国转基因大豆产业化进程。今后应改革高校和科研机构考核制度、强化产学研模式、完善转基因产权保护机制、加强转基因科普与监管,为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营造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吴琦  张翠娥  田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532-6535
调查从农产品生产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湖北省武汉、荆州、枣阳三市288个水稻生产农户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基于理性选择理论视角,在描述农户农产品生产特征与当前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从农户的生存理性、社会理性和制度理性三个层面探讨了影响农户安全生产意向的因素。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收入、病虫害频率、是否受他人影响、社会身份、政府监管力度等因素与农户安全生产意向相关。据此,研究指出,政府应该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加强农田监督与管理、保障农户生产经济利益等措施,进一步增强农户安全生产的选择意向,从而促进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芦秀云  杨秀军  靳淑萍 《农技服务》2010,27(8):1029-1029
植物保护工作在唐山市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由于种子调运和耕作制度的改变,新的有害生物不断传入该市,给植保工作带来了挑战。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意识较强的情况下,加强植物保护工作,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何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88-8390
农业保险是关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制度,然而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日益萎缩的尴尬局面.该研究在借鉴美、日、法、前苏联以及东亚等国家发展农业保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农民基层互助合作保险为基础;多种经营主体参与的商业化保险运营模式是促进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庞盛林  景利 《山西农业科学》2014,(6):633-635,646
近年来,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现状持续好转,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正在逐步恢复,保障乳品安全的各项治理整顿行动正在持续深入进行,山西省已经成为全国主要奶牛生产基地之一。针对山西省乳品生产质量安全现状,从生鲜乳的生产、贮运、乳制品的加工销售和政府部门的监管等方面剖析了乳制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山西省乳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首先加快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扩大优质奶源基地,从源头上强化对原料乳的质量安全控制;大力推进奶牛良种工程建设,做好选种和选配工作;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全面实施生鲜乳监测计划;提高乳品生产企业管理水平,重视和抓好质量文化建设、道德文化建设,强化诚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转基因作物的杂草化、基因漂流、对靶标昆虫抗性及非靶标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土壤微生态变化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本结论是,目前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引起实质性变化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6.
信阳市旅游业近些年来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信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展的主要 推动力。尤其是在促进就业、增加政府税收、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对经济的贡献都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开发深度不够、文化欠缺等问题。因此,信阳旅游要走发展人 才、科学规划,全域统筹发展、强化品牌带动的发展战略来实现信阳旅游的更好发展,为信阳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势头良好,被誉为"中国菇都"。该文总结漳州市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和"漳州模式"的主要做法,提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产业集群品牌;实施"绿色行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重视科技研发,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市场服务体系,搞活产品市场流通等促进食用菌产业跨越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南繁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并在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给南繁工作带来冲击的基础上,建议政府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中,一并考虑海南南繁--这一中国农业科技硅谷的建设;通过立法对全国各科研单位现有的南繁基地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同时加强国家级的南繁基地建设、增加科研育种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以确保南繁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中国农业科技硅谷”的健康发展,进而确保农业科技实力的提升和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巩固。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苦聪人经济转型的基础上,探求通过政治牵引和经济推动这2个动力机制实现苦聪人的经济转型。政治牵引方面,构建者米乡基层政权服务体系,从外部促进苦聪人的经济转型:加强者米乡党委对基层政权的领导,加强者米乡基层政权的建设,调适者米乡基层政权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经济推动方面,建立集体生产合作社,从内部推动苦聪人的经济转型。以六六新寨集体生产合作社试点为例,论述了建立新型生产性劳动合作组织,解决苦聪人不擅单独劳动的问题,以集体化培育其农业生活,促进其落后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在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谋其永久定居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苦聪人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装备等新兴技术与农业快速融合,推动农业向智慧化发展。在全球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智慧农业信息服务成为高效、精准化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针对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存在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渠道不畅通、农业信息化水平区域差异性大、信息服务供需不平衡、信息化服务人才匮乏等问题,总结分析美国、西欧、日本、韩国等农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以及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与做法,结合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要求,提出我国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发展应注重政府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主导地位、重视农业信息服务领域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建设、借助新兴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型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农户及涉农企业等经营主体的信息素养和建设社会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