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轻简栽培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定田、同品种、同时、同方法、同步调查观察,结果表明,直播稻,抛秧稻和移栽稻病虫害发生种类基本相同,发生量和为害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多种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程度为直播稻重于抛秧稻,抛秧稻又重于移栽稻。早稻抛秧稻病虫为害程度与不同育秧方式和秧苗素质有关,适量施用钾肥能提高稻株抗病虫能力,减轻稻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的为害。直播晚粳稻植株密度,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根据轻简栽培水稻病虫发生特点,应加强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3000万hm2,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3,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生物灾害是影响中国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国每年因水稻病虫害为害虽经防治仍然造成经济损失400~500万t。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纹枯病是中国水稻生产上为害严重的几种重要的病虫害,2001—2004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8500khm2次,其中2003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72.5%。近年来水稻病虫在全国的发生特点表现为:一、大部地区病虫害发生较重,重大病虫暴发强度大。发生危害严重的病虫有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发生程度中等以上的有稻飞虱、水稻纹枯病;二、次要病虫上升,为害加重。一些过去偶发性的次要病虫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发生面积扩大,发生程度明显上升,已经或正逐渐上升为重要病虫害;三、发生面积较大,波及面广。2004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厄尔尼诺事件将进一步发展,将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近年来,随着粮食种植效益的提高,早稻面积将继续回升,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将进一步加大,对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有利;部分地区部分高产、优质但易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种植,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水稻主要病虫综合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010年在四川的纳溪区、盐亭县、金堂县3个不同的生态稻区,采取7个不同防控病虫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及运用不同方法测算各处理水稻产量损失.结果表明:①从对纳溪区、盐亭县、金堂县小区和大田普查结果来看,不同生态区水稻病虫发生的种类及严重度是不同的.但是,水稻螟虫和纹枯病是常发的.稻瘟病、稻曲病和稻纵卷叶螟不是常发性的.②从完全不防治区的结果来看,常年水稻病虫发生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仅对3个县损失测定来看,一般为117.6~157.0 kg,平均损失在135 kg左右;③农民习惯防治区的损失病虫发生为害也较重,其产量损失率在6.16%~11.34%,平均为8.12%;大田普查的结果为8.58%,这说明尽管农户也进行了防治,但是其防治技术水平还很不够.  相似文献   

4.
景东县龙街乡近几年来水稻病虫为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70%以上,给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龙街乡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的实际,分析水稻病虫害发生原因及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五大稻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系统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是全国“六五”期间攻关项目。在1980年国家提出“病虫综合防治”设想和各参加单位原有工作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通过三年来(1983—1985)的协作攻关,成效比较显著。开发出十项关键性综防技术,基本上形成了我国五大稻区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出了各稻区区域性综防要点,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和影响,改变了“单一病虫”的防治局面,使水稻病虫防治跨入一个新的阶段——即有计划地开展综合防治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6.
我省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水稻害虫,主要为稻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和三化螟,大螟和褐边螟只在局部地区为害严重)、稻飞虱、稻浮尘子、稻苞虫、稻椿象、稻纵卷叶虫、稻象鼻虫等七种。水稻病害,主要为稻瘟、稻胡麻斑病、稻恶苗病、稻白叶枯病等四种。 消灭病虫害,应根据各地水稻栽培制度和病虫发生为害特点,抓住关键,采用农业技术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常年种植水稻3200万亩左右,占粮食种植面积34.9%,产量占粮食总产47.7%以上.稻区耕作制度复杂,加上施肥水平提高和品种更换等原因,致使白叶枯病、稻瘟病、褐稻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多种病虫害频繁发生.仅在七十年代,白叶枯病中度以上流行就有五次,褐稻虱中等以上发生有六次.八十年代以来,因生态环境的改变,稻纹枯病、白背飞虱、二化螟又急剧上升,稻曲病、害螨等一些新的病虫害也有发展.因此,如何搞好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已成为稻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耒阳市水稻主要病虫对产量的影响及化学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选择性化学药剂控制湖南省耒阳市水稻主要病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测定单一病虫为害损失和多种病虫复合为害损失.结果表明:病虫害致水稻有效穗减少、空壳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及其复合损失,造成早稻减产率分别为8.5%、9.0%、8.5%、5.3%、17.4%;晚稻分别为7.5%、11.4%、10.6%、5.7%、19.2%.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水稻播种期和移栽期对主要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的影响,2006—2007年在浙江北部嘉兴单季稻区进行了4个移栽稻播种、移栽期和3个直播稻播种期对本地越冬的病虫(二化螟、灰飞虱和纹枯病)种群动态和为害程度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播种期是影响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的重要因子,随着单季晚稻播种期的推迟,二化螟、灰飞虱和纹枯病的发生和为害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均明显减轻。适期播种(5月底至6月初)是控制本地越冬的二化螟、灰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病虫草害发生的新动向镇江丘陵稻区种植杂交稻200~250万亩,约占水稻总面积的33~40%.杂交稻在生育过程中,受到多种病、虫、杂草为害,影响产量很大.一般年份因病虫为害(不包括草害)损失稻谷约两亿斤,减产8~10%.据近几年调查结果,杂交稻病、虫、草的发生和为害出现了新的动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外源性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七十年代以来,白背飞虱、褐稻虱和稻纵卷叶螟等外源性害虫,大发生频率增加,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杂交稻中后期的主要虫害.在当前防治工作中,应以这三种迁飞性害虫为主,结合防治纹枯病,制订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系我县水稻上的主要病虫害。常年发生面广,危害严重,以往,在防治上采取单虫、单病或药剂混配兼治,但在应用中,贮运、使用不够方便。农户迫切需要一药多治药荆及使用技术。为适应发展“一优二高”农业,提高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水平,1993年—1994年,我们在稻区狠抓了农药混剂“虱纹灵”的试验示范推广,以同时防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病虫害严重影响着我国水稻的生产,近几年呈现出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的特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稻病虫害的防控工作,需加强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分析,针对目前技术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本文就皖西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情况进行技术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1水稻虫害的防治方法1.1虫害发生趋势目前结合2016年及2017年的水稻病虫数据,得出皖西地区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稻飞虱与稻纵卷叶螟为主要的水稻害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从根本上落实水稻病虫害的防控工作,需要加强对于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创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手段,针对目前技术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与解决,从而推动水稻病虫的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的有机结合,保护安徽省六安市的水稻粮食安全。1水稻虫害的防治方法1.1虫害发生趋势目前结合2016年及2017年的水稻病虫数据,得出我区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稻飞虱与稻纵卷叶螟为主要的水稻病虫,  相似文献   

14.
<正>柳河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一个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半山区农业县。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4%,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及栽培制度等的影响,水稻病虫害发生呈上升趋势,因水稻病虫害造成产量损失达2 000 t。为控制水稻病虫为害,挽回粮食损失,确保本县粮食生产安全,县农技部门针对不同病虫害采取了相应的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为害,将水稻重大病虫为害损失总体控制在5%以  相似文献   

15.
张茂文  谢彦  刘许生  孔凡武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8):119-119,147
2008年峡江县晚稻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偏重发生,通过试验分析为害损失和防治效益,结果表明:晚稻主要病虫害对产量影响大,完全不打药防治区损失率达88.88%,常规防治区防治效益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杂交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特点,逐一剖析、探讨,分别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在水稻生产上为更好地防治好病虫,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临海市有3种水稻栽培制度, 分别为沿海稻区的稻菜轮作制度、中部平原稻区的单双季混栽制度、丘陵稻区的单季稻主栽制度, 针对这3种水稻栽培制度, 分别设立病虫监测区, 开展二化螟发生为害规律研究, 分析螟蛾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结果表明, 水稻不同栽培制度的二化螟为害发生程度为单双季混栽制度>稻菜轮作制度>单季稻为主栽制度, 造成二化螟发生为害加重的主要原因是种群自身和栽培制度。  相似文献   

18.
水稻穗期病虫害总体防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稻穗期常遭受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病虫害并发为害,于水稻破口抽穗初期适时选用有效药剂采取总体防治,可同时控制多种病虫发生与为害,还可降低农业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常见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光、热、水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水稻生长,也适于多种害虫的孳生繁殖。在广东为害水稻的害虫主要有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瘿蚊等,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等。病虫损失常在25~35%,严重者可达90%以上。病虫害防治是广东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总策略是:以稻田生态系统为基础,用生态平衡的理论来指导防治。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0.
水稻病虫害种类很多,而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白叶枯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钻心虫等。这些病虫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病特点、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开展综合防治,对确保水稻增产丰收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