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大田试验,评价倍创增效剂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减量混用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减少10%吡虫啉用量的20%~60%与倍创增效剂3 000倍液混用对烟粉虱的平均防治效果为63.16%~80.34%,其中,减少吡虫啉用量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常规剂量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相当,在5%水平上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防治蚜虫的药剂中,使用农药增效助剂"激健",可以减少农药常规使用量的40%,并且能达到常规农药用量的防治效果,但是对碱性农药没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了吡虫啉微囊悬浮种衣剂在土壤和小麦植株组织内的剂量动态及对拔节期、灌浆期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微囊化剂型可以显著延缓吡虫啉在小麦根际土壤中的降解。种子包衣处理相同有效成分用量4 g/kg,小麦播种后175 d,微囊悬浮种衣剂处理区小麦根际土壤与小麦组织内的吡虫啉含量分别为0.80 mg/kg和0.099 mg/kg,均分别显著高于吡虫啉常规剂型处理区(0.21 mg/kg、0.035 mg/kg)。吡虫啉微囊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2、4 g/kg种子处理,对小麦拔节期蚜虫(药后175 d)的防效分别为92.46%、95.32%,对小麦灌浆期蚜虫(药后205 d)的防效分别为84.00%、85.07%;相同有效成分用量下,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处理区对小麦拔节期蚜虫的防效分别为78.01%、85.01%,对小麦灌浆期蚜虫防效分别为60.10%、65.47%;相同用量下比常规种衣剂对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蚜虫防效分别提高10%和20%。  相似文献   

4.
用3%的啶虫脒乳油6 000、3 000及2 000倍3个药液浓度与对照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及对照药剂20%氰戊菊脂乳油2 000倍液进行防治柑桔蚜虫试验,结果表明,新生产的3%啶虫脒乳油对柑桔蚜虫防效高,与对照药剂的防效相当,具有良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经方差分析,使用3%的啶虫脒乳油防治柑桔蚜虫以6 000倍液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5.
叶螨和蚜虫是草莓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同时提高防治效果,本研究选择几种生物源农药对草莓叶螨和蚜虫进行防治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叶螨,1.8%阿维菌素微乳剂(ME)14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药后7 d防治效果达81.1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5%鱼藤酮乳油(EC)6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药后7 d防治效果为46.87%。对蚜虫,2.5%鱼藤酮EC 4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药后7 d防治效果达85.08%,1.3%苦参碱水剂(AS)12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药后7 d防治效果为62.75%。供试生物源药剂对草莓生长安全,无药害发生。在草莓生产中,可优先选择1.8%阿维菌素ME 1400倍液、2.5%鱼藤酮EC 400倍液分别对叶螨、蚜虫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1991年—1992年秋,笔者对感病品种桂糖11号种茎作了植前消毒防治蔗黑穗病试验,其中20%三唑酮乳油、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浆种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93.50%和86.47%,用于浸种处理的防治效果也分别达到81.79%和70.60%,又以20%三唑酮乳油浆种最佳.浆种的方法:按种茎重量的0.2%称出农药量,拌入种茎重量的20%的糊状泥浆中,在种植前用配好的药浆浆糊种茎周围和切口.浆好后即刻种植.浸种方法:将农药配成250倍液,浸没种茎为度;浸25分钟后捞起滴干,然后种植.  相似文献   

7.
闫锋 《湖北植保》2023,(1):6-7+18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谷子生长的安全性及粟凹胫跳甲的防治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氯氰菊酯·吡虫啉、吡虫啉、氯氰菊酯等3种杀虫剂对粟凹胫跳甲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氯氰菊酯·吡虫啉乳油在40 mL/667m2和50 mL/667m2施用剂量下对谷子粟凹胫跳甲具有良好的防控作用;施药后7 d防效分别达91.71%、95.49%,显著高于单剂5%吡虫啉乳油40 mL/667m2剂量下和10%氯氰菊酯乳油20 mL/667m2剂量下的防效。5%氯氰菊酯·吡虫啉乳油对谷子生长无显著不良影响,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比较辛硫磷、毒死蜱、吡虫啉不同剂型制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并通过田间灌根试验比较辛硫磷乳油和微囊悬浮剂对韭蛆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农药微囊悬浮剂的毒力均高于对照剂型。药后72 h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乳油对韭蛆的LC50分别为20.594 mg/L和36.800 mg/L;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和乳油的LC50分别为31.847 mg/L和81.805 mg/L;吡虫啉微囊悬浮剂和粉剂的LC50分别为8.165 mg/L和24.100 mg/L。田间试验表明,药后21 d,有效成分用量3 195、369 0 g/hm2的2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对韭蛆的防效分别为82.42%和89.37%,均高于40%辛硫磷乳油3 150 g/hm2的防效。  相似文献   

9.
创制农药氯啶菌酯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迎春  陈浩  仇广灿 《植物保护》2009,35(2):163-165
对我国新创制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氯啶菌酯防治小麦白粉病进行了试验。小麦白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表明,20、10、1 μg/mL氯啶菌酯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3.54%、67.78%、19.24%。室内盆栽试验确定氯啶菌酯对小麦白粉病的EC50为4.172 3 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5%氯啶菌酯乳油有效用量60、40 g/hm2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20 g/hm2,与对照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对室内筛选出来的2种三唑类杀菌剂与吡虫啉的复配剂及其组分单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复配剂A对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和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18%、91.21%和99.06%;复配剂B对上述小麦病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58%、92.47%和98.71%。复配剂的防治效果优于三唑酮和戊唑醇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叶锈病(84.89%、88.68%)和小麦白粉病(90.24%、90.54%)的防治效果,低于烯唑醇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两病的防治效果90.59%、92.31%;复配剂与吡虫啉在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97.55%持平。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A与复配剂B在田间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进一步的试验,以期得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小麦蚜虫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将植物源农药藜芦根茎提取物和化学农药氯氟·吡虫啉以不同比例混施,调查各处理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小麦田蚜虫的防效,分析减药增效及增产增收情况。结果表明,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315 g/hm2+0.5%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750 g/hm2混施,可减少前者用量30%,且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5 d的虫口防效达97.04%,与常规化学防控处理无显著差异,较常规化学防控处理增收1 057.31元/hm2,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研究不同增效剂与除草剂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按20%、40%、60%减量后进行混配的除草效果,每667 m~2用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6g(有效成分),药剂剂量分别减少为推荐用量的20%、40%、60%,按喷洒量(体积)与0.02%(W/W)的倍创和安融乐混用。调查结果表明,倍创增效剂可使砜嘧磺隆减量40%(每667 m2用量3.6 g),其除草总防效可达80.70%,能够在中耕除草之前控  相似文献   

13.
吡虫啉及其复配剂不同施药方法对油菜蚜虫控制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2009年,采用拌种和播种沟施药的方法,于河南郑州研究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及吡虫啉.辛硫磷复配剂对油菜蚜虫的全程控制效果。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用吡虫啉有效成分5g/kg种子拌种仅能有效控制苗期油菜蚜虫的危害,防治效果为90.79%~100%,对中后期油菜蚜虫控制效果不明显;用吡虫啉600g/hm2及吡虫啉.辛硫磷复配剂1320g/hm2采用播种沟施药对油菜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82%~94.49%和90.68%~95.34%;试验示范验证防治效果在92%以上,持效期长达7个月以上,可以达到一次用药控制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为害的效果,减少了用药次数,此方法简单易行、保护环境、保护天敌,是一种简化高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油菜蚜虫可持续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助剂在农药减施增效中的作用,于室内利用自动界面张力仪、接触角仪、激光粒度仪、药液润湿性测试卡测定药液中添加助剂对溶液性质的影响,并结合田间试验探究药液中添加助剂对矮砧纺锤形栽培模式苹果园果树冠层喷雾雾滴沉积分布及苹果黄蚜Aphis spiraecola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雾常规用量毒死蜱乳油时,添加体积分数为0.5%的助剂后,溶液性质相比蒸馏水发生了显著变化,溶液的表面张力由71.2 mN/m下降到31.7 mN/m,下降了55.5%;喷雾20 s后在苹果叶片上的接触角减小到13.8°,比蒸馏水在苹果叶片上的接触角减少了74.3%;雾滴体积中径由蒸馏水的122.4μm显著增加到142.2μm;药液的铺展系数是蒸馏水的4.0倍。添加助剂后可以有效减少雾滴漂移,增加雾滴在苹果叶片上的铺展。田间使用植保无人飞机喷施40%毒死蜱乳油的沉积量均值为0.79μg/cm~2,7 d后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为72.9%;农药减施20%后的沉积量均值为0.70μg/cm~2,7 d后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为71.5%;而在这2个处理中添加0.5%助剂后农药沉积量均值分别增加至1.89μg/cm~2和1.14μg/cm~2,7 d后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8%和77.0%。表明添加助剂可显著增加农药在果树上的沉积量及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即使在农药减量20%应用中添加助剂后,药液在果树冠层的沉积量以及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依然高于农药常规用量处理。  相似文献   

15.
"泰栢一号"是一种纯天然有机制剂,本文以吡虫啉为对照药剂,分别在室内与田间测试了在常规使用和在高压静电喷雾条件下"泰栢一号"对蔬菜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泰栢一号"40X稀释液处理蚜虫48h后死亡率为3.36%,清水对照处理的死亡率为3.33%,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吡虫啉10 mg/L处理24h蚜虫的死亡率为78.86%."泰栢一号"与高压静电喷雾器配合使用则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效果,200×稀释液处理48h的蚜虫死亡率为62.22%,96h蚜虫死亡率为91.1%,这种纯天然有机物结合高压静电喷雾杀虫方法的发现,为蚜虫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药增效剂激健在棉叶螨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农药增效剂激健与哒螨灵混用,进行田间棉叶螨防治试验.每667 m2使用20%哒螨灵WP 30 g+63%激健液剂6 g,药后1、3、7 d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5.2% 、78.1%和72.2%,与使用单剂20%哒螨灵WP 50 g/667m2处理药后1、3、7d的防治效果66.3%、78.6%、73.3%相当.试验结果表明,激健与哒螨灵混用,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常规农药使用量40%,起到减量控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假茎注射吡虫啉防控香蕉蓟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使用专用注射器在香蕉花蕾刚现出时,通过假茎注射吡虫啉防治蓟马。试验1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稀释200、250、300倍液,每株注射40mL;试验2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稀释200倍液,每株注射20、40、60mL。结果表明:试验1和试验2的各处理对香蕉植株均没有药害。试验1中,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稀释200倍液对蓟马的防效为82.4%,与常规处理差异不显著,而稀释250、300倍液的防效为75.5%、66.8%,显著低于常规处理。试验2中,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00倍液3个注射剂量处理对蓟马的防效分别为77.9%、86.3%、89.6%,注射20mL的防效显著低于注射40mL和60mL的处理。在生产中,利用香蕉假茎注射施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蓟马,考虑防效及成本,推荐浓度为稀释200倍液,每株注射40mL。该施药方法节省了农药使用量、施药时间,操作简便,达到了农药减量与确保防效并举的效果,为香蕉生产中减量使用农药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月季长管蚜在南昌市每年发生10~20代,以成蚜和若蚜在枝梢上越冬.成虫期喷洒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5%士达(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5 %吡螓酮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田间试验表明,药后14d,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0g/L乳油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75.49%.增产效果达36.47%,优于常规药剂三唑酮处理;丙环唑250g/L乳油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达64.53%.增产效果达27.30%,低于常规药剂三唑酮处理.  相似文献   

20.
对10亿/m L解淀粉芽孢杆菌YN2014090悬浮剂防治枸杞白粉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亿/m L解淀粉芽孢杆菌YN2014090悬浮剂200倍液、150倍液、100倍液三个处理二次施药后7d防治效果分别为44.41%、60.52%和72.07%。从各种药剂处理看,10亿/m L解淀粉芽孢杆菌YN2014090悬浮剂100倍液的防效最佳,极显著的高于150倍液、200倍液处理的防效,与对照药剂20%三唑酮乳油1250倍液的防效无显著差异,建议在发病初期稀释100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程度一般使用2次~3次,每次间隔15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