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住白细胞虫病病原体以卡氏住白细胞虫为主,是一种侵害血液、肌肉与内脏器官的原虫性寄生虫病。 1.流行病学住白细胞原虫在鸡体内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在蠓等吸血昆虫体内形成生殖性孢子小体。它的生活史是鸡→蠓→鸡。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血液涂片检查、病鸡剖检、组织印片及人工接种试验对信阳地区病鸡体内和组织切片中各期病原体的形态变化观察,总结其流行规律和典型病状,并提出其防治技术。[结果]信阳市鸡卡氏住白细胞虫体在血液细胞内发育各期形态变化与国内外报道基本相同。大配子平均大小14.86μm,小配子体平均大小12μm。大配子体的数量比小配子体多。在鸡细胞内外除第3、4期配子体外,还有裂殖子。裂殖体直径为27~68μm。[结论]可在鸡饲料中添加中西药物来预防和治疗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  相似文献   

3.
鸡住白细胞病严重影响养鸡业的发展,给养鸡业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鸡住白细胞虫病又称白冠病、出血性病,是由住白细胞虫属的卡氏住白细胞虫或沙氏住向细胞虫寄生于鸡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中而引起。卡氏住向细胞虫致病性强,危害性较大。本病靠吸血昆虫(卡氏住白细胞虫为库蠓,沙氏住自细胞为蚋)传播,故有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开展鸡病防治工作中.自1999年8月底9月初陆续在滨州市等鲁北地区的部分县(市、区)的养鸡场中确诊了鸡住白细胞虫病以来.年年都有发病.鸡住白细胞虫病(Leucolzto Zoonosis)又称鸡白冠病.是由住白细胞虫属中的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中而引起的.卡氏住白细胞虫致病力强.危害严重。据统计.3-6周龄雏鸡发病率高,死亡率50%~80%。中、大雏死亡率10%~30%.成鸡死亡率5%~10%。  相似文献   

5.
对邯郸地区7个县鸡群的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临床诊治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邯郸地区鸡群中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感染率为60%~90%.而1997年则为35%~100%。各个县鸡群的感染率有较大的差异.用磺胺类药物,呋喃类药物,及抗原虫的克球粉,血虫净以及中药原虫清散均有较好效果,一般都能在3 d 内清除症状,使鸡群逐渐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6.
刘宇卓 《当代农业》2011,(19):42-43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病原是血变科住白细胞虫属的原虫.以卡氏住白细胞虫为主.是一种侵害血液、肌肉与内脏器官的原虫性寄生虫病.本病在秋季多发。主要临床症状为咯血、排出绿便、冠与肉髯苍白和呼吸困难、发育迟缓、产蛋率下降等。  相似文献   

7.
鸡白冠病是一种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鸡住白细胞孢子虫感染的一种血液原虫病,鸡住白细胞原虫寄生在鸡的血液,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可分为卡氏、休氏、使氏、西氏、考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显微镜下分辨,住白细胞虫成熟的配子体是近似圆形,沙氏住白细胞虫,显微镜下分辨,住白细胞虫成熟的配子体是近似圆形.沙氏住白细胞虫成熟的配子体是长型的。  相似文献   

8.
刘宇卓 《农家致富》2011,(19):42-43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病原是血变科住白细胞虫属的原虫,以卡氏住白细胞虫为主,是一种侵害血液、肌肉与内脏器官的原虫性寄生虫病。本病在秋季多发,主要临床症状为咯血、排出绿便、冠与肉髯苍白和呼吸困难、发育迟缓、产蛋率下降等。一、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9.
鸡白冠病又称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一种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在鸡体内寄生而引起的。而寄生鸡体内的卡氏白细胞原虫,主要由库蠓携带传播,大多发生于夏秋季节,雏鸡易感性最高。笔者今年夏天接诊一例40日龄817肉杂鸡发生该病的病例,现介绍个人的诊断体会。  相似文献   

10.
鸡白细胞虫病是由卡氏、沙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有严格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库蠓滋生的夏季(8—10月);主要侵害中、小鸡,可引起大批死亡。现将我乡去年发生的两起鸡白细胞虫病的诊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卡氏住白细胞虫(Leucocytozoon caulleryi)寄生于鸡、珠鸡等的内脏器官,引起全身性出血的一种原虫病.作者于1995年在四川某珍禽场发现白羽丝毛乌骨鸡发生卡氏细胞虫病.该场于1994年底引进1日龄白羽丝毛乌骨鸡种鸡2000羽,1995年6月开产,并继续孵化出雏.8月中旬开始,种鸡及首批60日龄1600羽雏鸡发病。种鸡及雏鸡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为20.50%及2.8%,13.1%。  相似文献   

12.
 运用PCR方法扩增了卡氏住白细胞虫rDNA的ITS 2及部分 5 .8S和 2 8S序列 (ITS2 +) ,并对该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序。采用巨型裂殖体为材料 ,并根据SaccharomycescerevisiaerDNA中的 5 .8S、2 8S保守序列所设计的通用引物ITS3、ITS4 ,进行了虫体ITS2 +的PCR扩增 ,将所扩增片段纯化后成功地克隆于 pGEM Teasy和PMD18 T载体的T T窗口。经双向自动测序显示 ,该ITS2 +片段的大小为 2 70bp ;经NCBIBlast联机检索 ,结果显示 ,所扩片段中 5 .8S序列与S .cerevisiae的 5 .8S序列有部分相同 ,而ITS 2序列为虫体所特有 ;同时经wDNA SIS软件分析 ,显示该ITS 2序列与S .cerevisiae间同源性相对较远 ,而与柔嫩艾美耳球虫间同源性相对较近 ,故而本试验中所测序列为卡氏住白细胞虫的ITS 2特有序列。  相似文献   

13.
卡氏住白虫(Leueocytozoon caulleryi的裂殖子和配子体是从天然感染鸡的外周血液、肝、脾及其他内脏组织采取。通过透视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裂殖子呈圆形或卵圆形,外包有两层膜,外膜较薄,内膜比较厚,内含有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核,在核中央有一核仁、核酸糖小体、食物空泡,具有一个管状嵴的线粒体和1~2个脂类包含体。 卡氏住白虫雄性和雌性配子体都具有三层明显的膜,但成熟的配子体仅见到两层膜。雌雄配子体含有细胞核、核仁、核酸糖小体、食物空泡、管状嵴的线粒体、内质网、雄配子体较小而细胞核较大。雌配子体染色较雄配子体深,并含有较发达的内质网。  相似文献   

14.
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在本地区比较普遍.笔者在20016年7~9月间共检查16个养鸡场.其中雏鸡的发病率为1.8%~12%;育成鸡为1.2%~5.0%:产蛋鸡为2.6%~25.0%。雏鸡感染死亡率为10.0%~73.0%;产蛋鸡感染后主要影响产蛋率并使蛋重量下降,产蛋率由90.5%降至80.0%.软壳蛋占2.8%未见无壳蛋,7月上旬开始发病,9月中旬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5.
<正>鸡白冠病发病急、易流行、危害重,且各个年龄的鸡都能感染,因此要高度重视白冠病的防控工作。1发病原因鸡住白细胞原虫病危害鸡的主要有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其中以卡氏住白细胞虫的致病力最强,危害范围更广。鸡舍高温潮湿,周围有明排水沟,场区地面有积水,场内外杂草丛生,造成库蠓等吸血昆虫大  相似文献   

16.
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是一种急性血孢子原虫病。为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笔者结合病例分析,介绍了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用PCR方法扩增了卡氏住白细胞虫rDNA的ITS-2及部分5.8S和28S序列(ITS2 ),并对该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序。采用巨型裂殖体为材料,并根据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rDNA中的5.8S、28S保守序列所设计的通用引物ITS3、ITS4,进行了虫体ITS2 的PCR扩增,将所扩增片段纯化后成功地克隆于pGEM-T easy和PMDl8-T载体的T-T窗口。经双向自动测序显示,该ITS2 片段的大小为270bp;经NCBI Blast联机检索,结果显示,所扩片段中5.8S序列与S.cerevisiae的5.8S序列有部分相同,而ITS-2序列为虫体所特有;同时经wDNA-SIS软件分析,显示该ITS-2序列与S.cerevisiae间同源性相对较远,而与柔嫩艾美耳球虫间同源性相对较近,故而本试验中所测序列为卡氏住白细胞虫的ITS-2特有序列。  相似文献   

18.
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养殖户的养鸡效益,防止该病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鸡白冠病是鸡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孢子虫病;鸡住白细胞原虫有多种,其中以卡氏住白细胞原虫最常见,且危害最严重。受感染的鸡只以肌肉组织和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鸡冠失血苍白而得名。本病之所以每年夏秋多雨季节易爆发,是因为绥阳县库蠓是本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20.
鸡住白细胞虫病又称鸡出血性病、鸡白冠病,病原是血孢子目、血变科鸡沙氏住白虫,是由鸡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发病急、病程短、传染和死亡快的血孢子虫病,以下痢、贫血和肝脾肿大以及肌肉组织广泛出血为特征的原虫病,具有严格的季节性。每年以7—9月份发病率为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