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12~2015年采用单旋翼农用无人机分别在湖南、海南、广东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对10个杂交组合父母本大行比制种,在不同自然风速条件下辅助授粉,通过田间花粉密度观测、母本异交结实率及制种产量考查研究授粉效果。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6∶(40~60),单旋翼农用无人机辅助授粉的结实率和产量可达到甚至高于人工辅助授粉,说明单旋翼农用无人机可用于杂交水稻制种辅助授粉,促进制种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2.
2021年采用多旋翼无人机对5个杂交组合父母本大行比制种,在不同行比、不同无人机飞行速度条件下辅助授粉,通过制种产量、收益分析研究授粉效果。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5∶24、无人机飞行速度3.5 m/s的无人机辅助授粉产量可达到人工辅助授粉水平,效益显著高于人工辅助授粉方式,说明多旋翼无人机辅助授粉可用于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促进制种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制种采用Ⅰ型和Ⅱ型授粉竿定期,定位,定操作辅助授粉的产量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双竿辅助授粉的父本花粉有效利用率比“轻推重抖慢回手”单竿辅助授粉的花粉利用率显著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提高10.8%,制种产量提高10.3%。  相似文献   

4.
玉米制种田辅助授粉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杂交制种中,人工辅助授粉可减少或消除秃顶缺粒,提高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特别是在父母本行比大的制种田,若授粉期遇到不良天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效果更加显著,其方法是。  相似文献   

5.
林卫明  曹坤  曹跃先  李忠芹 《农技服务》2011,28(12):1661-1661
异交结实率的高低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关键,通过搭好丰产苗架、增加父母本的颖花比、施好穗肥、适时适度割叶、正确用好调花宝、科学喷施九二O、人工辅助授粉、综合防治病虫害、青割父本等技术,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可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泸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近11年水稻制种过程中发育期、产量结构等与其对应期间的气象条件分析表明: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播栽差期的相隔的时间、亩有效穗的多少、父母本能否正常开花授粉、品质好坏和产量的高低受天气的影响大,尤其是低温阴雨不仅影响杂交水稻的发育进程,还制约着杂交水稻父母本花期相遇和授精授粉、结实率等。分类统计阶段性低温阴雨发生情况,剖析其对杂交稻制种的利弊影响,提出趋利避害应对策略,以期为杂交水稻制种户及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杂交水稻制种中,异交结实率的高低是制种高产的关键。从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定好父母本的播差期、增加父母本的颖花比、割叶、喷“九二○”、授粉等技术措施入手,可以提高异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新组合奇优894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贵州省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高产制种提供理论参考,对杂交水稻新组合奇优894父母本的不同栽插模式父母本的分蘖动态、开花时间、母本结实率、制种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以杂交水稻组合奇优894的父母本都采用三角形栽插,父母本行比为2∶16的制种效果最好,利用这种栽培模式父母本有效分蘖数多、开花时间长、母本的结实率高,杂交种子产量高达301.2 kg/667m~2.为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高产制种,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油用向日葵不同类型的4个杂交组合在授粉方式上进行不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不育系在自然虫媒传粉条件下结实率不同;人工辅助授粉能显著增加结实率和制种产量;随着人工辅授粉次数的增加,结实率和单盘粒重随之增加,而百粒重和皮壳率随之下降。开花期间人工隔1日或隔2日辅助授粉可获得理想的制种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型无人机风场的水稻花粉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人机水稻授粉作业时,旋翼产生的风场对水稻花粉分布影响显著,直接关系到杂交水稻的制种质量,为了找出小型无人机旋翼风场下的水稻花粉分布规律,该文利用航空用北斗系统UB351定位采样点坐标,精确掌握各个采样点的位置坐标与间距,并利用该系统绘制无人机飞行轨迹,为试验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利用风场无线网络测量系统测量不同试验因素下旋翼产生的三向风场,并获得风场宽度、风速等,最后通过与无人机授粉作业的花粉分布面积比、花粉分布宽度作对比联系,并利用Shapiro-Wilk、KolmogorovSmimov统计量进行一元正态性检验。为了能够根据花粉分布趋势优选出适宜的无人机授粉作业飞行速度,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也是必要的。结果表明:通过比较x、y方向风速值,无人机旋翼产生的水平风场以y方向为主,且y方向风场宽度最宽,同时飞行速度为风场宽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水平风场宽度随无人机飞行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同时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也对垂直风场影响明显;无人机以4.53m/s飞行时,大于5粒的花粉分布宽度和花粉分布面积比均最大,该飞行速度最利于花粉授粉,也说明花粉分布量不仅受水平风场影响也与垂直风场密切相关。对比1#~10#采样点花粉量与11#~20#采样点花粉量,无人机授粉作业下旋翼产生的风场对花粉分布的影响呈非对称性。利用spss软件的Q-Q图检验得到无人机风场下的花粉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通过建立花粉分布量与各自方向风速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花粉分布量只与无人机旋翼产生的x方向风场成正向线性关系。该结果为农用无人机的水稻授粉作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寻杂29”杂交粳稻制种高产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在花期相遇的前提下,改进制种技术,适当扩大行比,增加每亩母本有效穗数,加强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是获取制种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两系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高产优质制种原理与技术,对母本陆18S的生育特性、不育性表达、制种基地气候生态条件的要求、父母本生长发育规律、制种异交特性及异交栽培、提高种子发芽率等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适宜在湖南一季稻区夏制,湘南双季稻区秋制;以育性敏感期、抽穗授粉期、成熟收获期的安全为前提选择制种基地和安排播种期;培育父母本多蘖壮秧、采用适当行比、适龄移栽、插足基本苗、定向培养父母本;父母本授粉态势的改良;制种要求田间纯度检测,全程严格去杂;综合制种技术措施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与行比对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杂交水稻特点不同选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两个杂交水稻水稻组合,通过调节不育系栽培密度与行比,构建高产优质制种群体。试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和5个行比处理,对制种组合进行行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就杂交粳稻制种产量而言,在母本苗数、父母本行比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栽培密度,或者在栽培密度、基本苗数不变的情况下,调节行比,均能取得较高的制种产量,而且两者达到最高产量的母本有效穗数均在300万~330万穗/hm2,越接近这个区间的群体,产量越高,这样的群体结构与生产实践相吻合。各因子与制种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依次为有效穗数异交结实率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杂交小麦制种工作中辅助授粉措施对异交结实和制种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京麦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竹竿、绳子、汽油喷药器和施药直升机等措施进行对比,评价各种措施在实施效果、工作效率和费用成本方面的优势。[结果]竹竿和直升机效果最佳,在混播制种田中异交结实达到20粒/穗以上,同时在行比制种中受父本距离变化影响较小。绳子和直升机效率最高,竹竿和汽油喷雾器的效率相对较低。费用成本方面,绳子辅助授粉方式成本最低,是目前大面积制种生产采取的主要措施;竹竿辅助授粉费用较高,但便于操作、效果好,适用于小面积生产和中试制种,在行比制种中优势更加明显;直升机辅助授粉目前有多方面优势,是解决规模化制种降低人工使用和减少制种田踩踏浪费的重要途径。[结论]该研究可为杂交小麦辅助授粉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同栽插秧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人工插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同栽插秧机,可以同时栽插2行父本钵体苗和10行母本毯状苗。该机器在2ZT 9358型乘坐式水稻插秧机的基础上研制而成,根据杂交水稻制种农艺要求,确定了关键结构参数,并设计了父母本秧苗分插机构和移箱机构螺旋轴等关键零部件。田间试验表明:该机作业性能良好,生产率为0.35 hm2·h-1,父本秧苗和母本秧苗的伤秧率分别为2.7%,2.4%,漂秧率分别为2.2%,2.0%,漏插率分别为3.1%,3.2%,翻倒率分别为2.5%,2.1%,插秧深度合格率均为94%,相对均匀度合格率分别为90.5%,91.8%,符合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GB/T 20864-2007),可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6.
普通荞麦自交不亲和两系互交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自交不亲和性制种,实现普通荞麦杂种优势利用;创新杂交制种生产技术,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将育成的近交系亲本矮B系与矮C系等量、混合种植,借助虫媒、风媒授粉,进行杂交制种.成熟后混合收获、脱粒,用机械将矮BF1(正交F1代)与矮CF1(反交F1代)分开,分别用于生产.制种田没有固定的父本,所收获种子95%是杂交种.正交F1代超亲优势为26.1%,反交F1代超亲优势为30.2%,平均优势为38.4%;试验表明,另一组合矮A系与恢3系所配杂交种比对照增产25.64%~44.87%,被审定为‘榆荞4号’品种.制种田省去了父本和按行比种植的工序,不仅提高了制种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制种效果好,在荞麦杂种优势利用上,是一种新的杂交种生产技术,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17.
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油菜杂种高效选育及种子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油菜杂种高效选育中杂交亲本的快速创建、杂交技术的改进、组合的选配和筛选、杂种改良方法等,重点总结亲本高效繁育技术和杂种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亲本高效繁育技术是采用滑动天车、授粉器和外动力组成的机械授粉装置,在隔离网室全封闭条件下,由棚外动力牵动滑动天车,拉动授粉器往复式行走,作到充分、饱和式授粉。杂种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是采用精量播种机,以适应机械喷药要求、灵活调整开沟器行距来实现精量播种;同时,预先留好喷药、喷肥机车运行道,选用底盘高的喷药机,并对其喷药操控系统、喷淋系统进行改装,增添防飘移装置;2013和2014两年试验和示范证明,该设计可使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油菜杂交制种和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8.
植保无人机水稻田间农药喷施的作业效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测试和对比电动单旋翼与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田间的作业效果。【方法】测试的植保无人机为HY-B-15L型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单旋翼机)和MG-1S型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多旋翼机)。以一定比例的罗丹明B与善思纳米农药的混合溶液作为喷施溶液,通过改变无人机作业高度和农药喷洒量进行田间喷施试验,采用荧光示踪剂法和水敏纸图像分析法获得2种无人机在不同喷施条件下喷施的雾滴在靶标上的沉积效果。按田间药效调查准则,调查不同处理下的纳米农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无人机喷施的雾滴在各采样点上的沉积量随农药喷洒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农药喷洒量为66.67和100.00 mL·hm~(–2)时,单旋翼机在各采样点上的沉积量比喷洒量为46.67 mL·hm~(–2)时的分别增加了48.50%和137.73%,多旋翼机分别增加了66.60%和111.88%。作业高度影响了无人机喷施雾滴在采样点上的沉积量和沉积均匀性,当作业高度由1.5 m增加至2.5 m时,单旋翼机喷施的雾滴在采样点上的沉积量和沉积均匀性分别降低了19.3%和53.6%、多旋翼机分别降低了48.7%和22.9%。在4种喷施条件下,单旋翼机在采样点上的沉积量比多旋翼机同条件下分别高出85.8%、26.5%、59.4%和123.4%。单旋翼机在1.5 m和46.67 mL·hm~(–2)作业条件下,农药对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细菌性条纹病及稻瘟病5种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87.63%、76.67%、84.08%、59.26%和82.33%;多旋翼机在1.5 m和66.67 mL·hm~(–2)作业条件下,农药对上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86.54%、78.62%、89.47%、66.67%和83.33%。【结论】2种植保无人机由于旋翼风场不同,导致雾滴沉积效果不同,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喷施效果更好;2种无人机喷施的农药最终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且防治效果均达到国家防效标准。  相似文献   

19.
棉花雄性不育系网室蜜蜂授粉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研究蜜蜂在棉花不育系上的传粉特征以及是否适宜棉花三系制种。本试验在网室内利用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进行棉花不育系授粉,以人工授粉为对照,调查晴天与阴天蜜蜂在棉花保持系和不育系花朵上的造访频率和单花停留时间,并比较蜜蜂和人工授粉田间农艺性状、制种产量及成本。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蜜蜂在棉花保持系的造访频率为60 次/h,不育系为49.2 次/h,差异达显著;阴天条件下,蜜蜂在保持系的造访频率为23.4 次/h,不育系为13.8 次/h,差异不显著。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单铃籽粒数有显著差异,而单株铃数和空果枝数差异达极显著,果枝数、铃重、衣分、子指、发芽率则无显著差异。蜜蜂授粉种子产量可达人工授粉的70%左右,但其制种成本远低于人工授粉,可节约费用三分之二。因此,合理利用蜜蜂授粉技术对棉花不育系制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