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肢蹄病是奶牛的主要疾病之一.与乳房炎和生殖系统疾病共同构成奶牛饲养业的三大制约因素.肢蹄病是指动物机体骨质疏松造成的四肢变形及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蹄变形、腐蹄病(蹄间或蹄腐烂)、蹄叶炎等疾病的总称。发病率一般为30%-40%.奶牛患肢蹄病时,表现为:轻者行走困难,跛行,重者卧地不起,产奶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2.
1 什么是蹄叶炎 蹄叶炎是指蹄部真皮的弥漫性、无败性炎症,分为亚临床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据统计,蹄病在牛跛行病中占70%~90%。而蹄叶炎是引起牛跛行的主要疾病。在急性和亚急性阶段,奶牛可表现全身性症状,蹄角质改变不明显,当转为慢性或临床性康复后再复发,主要表现为蹄角质生长异常,蹄形改变,成为芜蹄,蹄壁上出现沟和嵴,使蹄壁呈现波纹状。蹄底真皮尤为严重。蹄底穿孔,溃疡,造成病牛不能行走,甚至爬窝。  相似文献   

3.
石河子地区奶牛肢蹄病类型和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类型和发病情况,2013年2月~2015年4月,课题组对石河子地区12家规模奶牛场饲喂的5 659头成年奶牛进行了肢蹄病调查。结果发现,该地区共有14种肢蹄病,平均发病率为37.55%;蹄变形发病率最高(10.90%),其次是蹄叶炎(7.88%),发病率最低的是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0.05%);蹄变形更易引起蹄叶炎(P0.01),蹄叶炎又能加剧蹄变形(P0.01);奶牛肢蹄病多发生于3~5月份;大量饲喂精料可导致奶牛蹄叶炎迅速发生;3~6胎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正>1前言对于马属动物,特别是赛马,由于各种机械外力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马体,引起的关节非开放性损伤,较为常见。据统计,马属动物肢蹄病占外科病例总数的70%以上,其中关节损伤约占肢蹄病总数的40%左右[1]。  相似文献   

5.
奶牛体重大,肢蹄部作为奶牛日常活动的重要支撑器官,容易发生变形、跛行和蹄裂等.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季节、营养、生产、管理因素分析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对养殖场常见的腐蹄病、蹄叶炎和局限性蹄皮炎临床症状进行概述,并总结了奶牛肢蹄病的局部和全身治疗方案,提出科学选址和建场、制定护蹄保健制度、合理搭配营养和定期进行药浴4...  相似文献   

6.
蹄叶炎是奶牛蹄真皮小叶的炎症 ,临床表现为跛行 ,采食能力下降、体重下降、生产能力和繁殖能力降低 ,采用综合防治的办法 ,收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病因最为常见的原因是过食高能饲料 ,大量喂给易发酵饲料 (如含水量高的玉米 )或采用高能产奶日粮并发生浓毒性乳房炎、子宫炎、肺炎等疾病时更易引起蹄叶炎。发病机理是高能饲料发酵到一定程度引起瘤胃乳酸过多 ,内毒素及其他有毒物质 ,通过瘤胃血管吸收引起蹄叶炎。因蹄叶毛细血管特别发达 ,导致蹄叶微循环障碍而发生蹄叶炎 ,其他如削蹄不当等均能导致蹄叶炎。症状急性蹄叶炎两前肢跛行明显 ,…  相似文献   

7.
蹄叶炎是马常发生的运动器官疾病之一,牛有时也会发生。该病主要病变为蹄皮膜出现散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多侵害蹄前面及侧面的肉壁,常会导致蹄的变形。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蹄形异常,如倾蹄、平蹄、弯蹄、狭窄蹄等。该病的发病症状主要是出现跛行,急性蹄叶炎多突然发生于两前肢,病马前肢向前方挺出,蹄尖浮动而不敢着地,仅以蹄踵负重,两后肢尽量伸入腹下,头颈高举,以使体重后移而减轻前肢负担。  相似文献   

8.
马属动物,因机械外力引起的关节非开放性损伤较为常见。据统计,马属动物肢蹄病占外科病例总数的70%以上,其中关节损伤约占肢蹄病总数的40%左右。  相似文献   

9.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其中,蹄病发病率最高,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跛行,站姿异常,起卧困难,采食量下降,消瘦等。急性肢蹄病在局部具有红、肿、热、痛、机能障碍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出现繁殖障碍,久治不愈,最后倒地不起而死亡。在实际生产中,最常见的有蹄变形、蹄关节化脓、蹄叶炎、蹄底脓肿或溃疡、白线裂、腐蹄病、腕关节炎和附关节炎等。  相似文献   

10.
肢烯病是指动物机体骨质疏松造成的四肢变形及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蹄变形、腐蹄病(蹄间或蹄腐烂)、蹄叶炎等疾病的总称,其发病率一般为20%左右,有的高达40%以上。笔者走访了徐州贾汪地区6家奶牛养殖户,成年母牛共计137头,其中有肢蹄疾患的29头,占21.17%。奶牛患肢蹄病,轻者行走困难,运动跛行,重者卧地不起,产奶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1.
奶牛肢蹄病主要指骨质疏松造成的四肢变形及各种不良因素造成的蹄变形、腐蹄病(蹄间、蹄腐烂)、蹄叶炎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严重者影响食欲甚至化脓后引发败血症死亡等。据报道肢蹄病的发病率一般为20%左右,有的高达40%以上。肢蹄病对奶牛产后的危害主要是产奶量下降和病牛被淘汰造成的损失,因肢蹄病淘汰的母牛占13%以上。研究发现,肢蹄病除与饲养管理、环境因素有关外,与矿物质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对矿物质与奶牛肢蹄病关系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病种和发病情况,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对石河子地区12家规模奶牛场饲养的5 659头成年奶牛进行了肢蹄病调查。结果发现:本地区共有14种肢蹄病发生,平均发病率为37.55%;蹄变形发病率最高(10.90%),其次是蹄叶炎(7.88%),蹄底刺伤和蹄底挫伤发病率较低(0.05%);蹄变形更易引起蹄叶炎的发生(P0.01),反过来,蹄叶炎也增加了蹄变形的发生风险;奶牛肢蹄病多发生于每年的3—5月;大量饲喂精料能促使奶牛蹄叶炎的发生;3~6胎次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奶牛蹄病是对奶牛蹄部疾病的统称,其主要包括蹄缘创伤、腐蹄病、蹄叶炎、蹄糜烂等.蹄病可导致奶牛肢蹄疼痛、起卧困难、跛行,可影响奶牛的食欲和产奶量.养殖户不注意修蹄、护蹄导致该病在奶牛养殖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4.
肢蹄病是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即乳房炎、子宫内膜炎、肢蹄病).每年因肢蹄病淘汰的母牛占总淘汰母牛的15%以上,给奶牛场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肢蹄病是指动物机体骨质疏松造成的四肢变形及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蹄变形、腐蹄病(蹄间或蹄腐烂)、蹄叶炎等疾病的总称.发病率一般在30%~4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奶牛蹄病是奶牛蹄部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蹄变形、腐蹄病、蹄叶炎、蹄糜烂等疾病。由于蹄病可导致奶牛肢蹄疼痛、起卧困难、病蹄不愿着地、跛行,以致影响了奶牛的食欲、承重和产奶量,而养牛户又多不注意修蹄护蹄,  相似文献   

16.
对于马属动物,特别是赛马,由于各种机械外力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马体,引起的关节非开放性损伤较为常见.据统计,马属动物肢蹄病占外科病例总数的70%以上,其中关节损伤约占肢蹄病总数的40%左右.  相似文献   

17.
奶牛肢蹄病包括:蹄变形、腐蹄病、蹄糜烂、指(趾)间赘生、蹄叶炎、关节炎和腕前粘液囊炎等. 1 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广州及其周边地区马梨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了解周边地区马属动物马梨形虫病的存在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涂片镜检的方法对广州、东莞和深圳的马属动物进行了马梨形虫病(马巴贝斯虫和驽巴贝斯虫两种虫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上述三个地区的马属动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马梨形虫病两种虫体的抗体,且出现同一个马场和在同一匹马同时存在两种虫体抗体的情况。对所有抗体阳性马匹进行涂片镜检未发现虫体,也未发现有马梨形虫病临床症状的马属动物。  相似文献   

19.
<正>蹄病是家畜常见的外科病,以马属动物和牛发病率最高,其中奶牛蹄病占肢蹄病80%以上,可使役畜失去劳动力,乳用动物产奶量明显下降,肉用动物肥育时间延长,饲料报酬降低,甚至被迫淘汰。家畜姿势不正和蹄形异常以及牛舍、马厩和运动场潮湿、卫生条件不良等,常是引起蹄病的因素。1蹄底溃疡本病一般发生在在奶牛蹄底的后1/3处,即蹄底和蹄球交界处发生角质缺失,真皮裸露,肉芽组织增生,甚至引起蹄深部感染的疾病。病畜有典型蜡黄颜  相似文献   

20.
奶牛蹄叶炎     
奶牛蹄叶炎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是牛蹄真皮与角小叶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弥散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蹄角质软化,疼痛和不同程度的跛行。一旦得病,奶牛就会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病蹄不能负重;随着病情发展,奶牛就会卧地不起,且采食量明显降低,产奶量也开始下降,甚至停产;严重的因卧地不起等原因,只好淘汰。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近年来国内外蹄病研究的前沿课题。在奶牛的蹄病中,41%的病例是蹄叶炎,72%的动物至少有一个蹄发病。在急性和亚急性阶段,奶牛可表现全身性症状,蹄角质改变不明显,当转为慢性或临床康复后再复发,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