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南丰蜜桔炭疽病大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丰县南丰蜜桔产区主要病害是疮痂病。20世纪50年代以来炭疽病只在少数桔园零星发生。2002年4月中旬至6月上旬炭疽病却在全县所有产桔区全面发生,尤其是市山、紫霄、白舍、双田、沙岗和三溪等主产乡(镇),发病更重更广,发生面积都以千亩计。严重蜜桔园发病株率达80%-100%,严重植株果实感病率95%以上,落果率30%以上,严重的全树果实落光。一般桔园感病株率也在30%-40%。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保定核桃炭疽病发生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本研究采用田间调查和实时监测的方法,调查了保定地区核桃炭疽病的发生动态,分析了影响炭疽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核桃胶孢炭疽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的形式在枝条,枯枝,落叶和土壤中越冬;核桃叶片于4月下旬开始发病,果实5月下旬开始发病,8月达到发病顶峰,田间孢子量8月中旬达到最高峰,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叶片和果实病情指数与日平均温度、日平均湿度、风向、光照度和降雨量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本研究明确了保定核桃炭疽病的发生动态及相关环境因子,为保定核桃炭疽病的田间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 2 0 0 0年起 ,南丰县的南丰蜜桔严重发生幼果炭疽病 (当地果农俗称“油皮烂果”)。先在沙质土、土层浅、有机质含量少的桔园发生 ,逐渐向全县桔园扩散 ,成为影响南丰蜜桔产量和品质的一种主要病害。1 炭疽病症状表现幼果炭疽病一般自 4月中下旬开始发生到 5月中旬基本停止 ,发病初期果面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针头大的褐色病斑 ,病斑稍下陷 ,扩大至全果引起果实变褐 (黑 )色。有的果实变黑后成为干果挂在树上 ,未变黑的果实发育成小而硬、果皮厚而粗糙的僵硬果 (果农称“硬饭果”)。病树出现个别嫩春梢或嫩春叶叶尖枯焦 ,有极少老叶片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长武县富士果园腐烂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今年富士果园大面积发生腐烂病,部分果园株发病率高达70%以上,造成部分果树主干、主枝及枝权皮层坏死,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制约着全县苹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准确掌握全县富士果园腐烂病的发病现状,我们深入全县11个乡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69户、368.9hm2、11.1万株富士苹果树腐烂病发病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板栗密植园如何控制树冠缓慢扩展,或将近郁蔽时缩小更新,是保持植株生机旺盛,延长盛果期年限的重要工作,本试验以回缩修剪为重点进行了探讨。 试材为株行距2×3米的12年生树和株行距1×2米、1 ×1.5×3米及1×1.5×3.5米的8年生树。设:全株大枝回缩;全株间枝回缩;全株大枝回缩加环状剥皮三个处理。回缩程度均截至距地面1米左右处,缩去3-4年生部分不等。处理时期设全年三个时期(4月底、5月底、7月中旬)以及隔年进行。 结果以4月底(新稍长8厘米左右时)进行全株回缩效果最好,处理后发枝长度适中,一般在40-80厘米之间。间枝回缩和回缩加环剥效果…  相似文献   

6.
菜豆炭疽病是由菜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Sacc.et Magn.)Br.etCav.(豆刺盘孢)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世界各国菜豆产区均有发生。我国是世界上菜豆主产国之一,菜豆炭疽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部分地区发病率较高,以寿光地区为例,3~5月及9~10月是炭疽病的发病高峰期,北洛、古城等地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7.
<正>葡萄炭疽病又名晚腐病。2013年起,陕西临潼、渭南等地果农反映,京亚、巨峰、户太8号等巨峰系品种炭疽病严重发生,我们就此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炭疽病的发生与果实日灼关系密切,减轻日灼可有效防控炭疽病。1概况2013—2014年,连续两年于7—8月炭疽病发生期进行调查,重点调查炭疽病严重、反复用药难以控制的葡萄园,随机选择没有发病或  相似文献   

8.
柑橘炭疽病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是隆回最主要的果树,其栽培历史悠久,栽培面广,全县除麻塘山、小沙江、虎形山、大水田等4个乡镇外,其他22个乡镇都有栽培,柑橘总面积已达到5200公顷。近年来,炭疽病在当地柑橘上普遍发生,特别是2008年1-2月遭受罕见的冰冻灾害影响后,其危害更烈,病重园发病株率在90%以上,冬、春落叶率40%~50%,有的果园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9.
桃炭疽病暴发流行原因的调查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福建省古田县是水蜜桃生产大县,现有桃树2 000 hm2,年产桃3万t,年总产值1.2亿元。随着桃树栽培面积迅速发展,桃炭疽病也日趋严重,自1990年以来,桃炭疽病曾二度大流行,先后约有800 hm2桃园绝收,全县桃炭疽病严重发生危害的年份造成经济损失高达2 500万元以上,占当年桃总收入的20%左右,严重地威胁着古田县桃树的生产与发展。为了有效控制桃炭疽病的发生、流行与危害,我们对桃炭疽病暴发流行年份的发病过程与流行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并研究制定出综合的防治技术方案,经在桃园推广应用后,收到  相似文献   

10.
草莓炭疽病(CalletotrichumfragarlaeBrooks)、灰霉病(BotrytiscinereaPerscon)分别是育苗阶段和果实发育成熟阶段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两种病害。炭疽病发生后既影响苗的质量又影响苗的数量。蔓延重时整条匍匐茎或整株枯死,甚至成片死苗。草莓灰霉病发生严重的田块病果数占20%~30%以上,减产20%以上。现将这两种病害及其预防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一、草莓炭疽病1.症状草莓炭疽病有局部和全株两种症状。局部症状主要发生于匍匐茎、叶柄、托叶等部位,特别是匍匐茎和叶柄多发。发病初期表皮出现稍凹陷的小的黑色纺锤形病斑,蔓延后…  相似文献   

11.
五莲县是山东省果品生产的重点县之一,近几年来随着产量的提高.树势逐渐变弱.苹果的烂果病(炭疽病、轮纹精)及梨的烂果病(黑星病、轮纹病、黑斑病)的发生与危害比较严重。苹果的烂果病从6月中旬开始发生,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高峰期。梨的烂果病从5月上旬开始发生,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2000年7、8月份因高温多雨,病害蔓延迅速.全县12个乡镇苹果烂果600万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于1956年即引入了英国的苹果矮化砧木,但大量的应用发展主要是在七十年代,现在全省约有40余万株,主要砧号为M2、M4、M7、M9及 MM 系104、106、109、111。一般作为中间砧应用,中间砧段长度为20厘米左右,基砧为山丁子。行株距采用4×3米及4×2米,但也有少数采用5×3或3×2米的。现仅将 M2、M4、M7、及 M9的生长结果情况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13.
针对马铃薯炭疽病在冀东地区发生越来越普遍,制约产业发展的现状,对冀东地区马铃薯炭疽病进行了调研,发现马铃薯炭疽病在唐山市的玉田县、丰润区、丰南区以及秦皇岛市的昌黎县发病普遍且较重,发病率在15%左右;并摸清了冀东地区马铃薯炭疽病的发病时间一般始于5月中下旬(马铃薯现蕾后),6月中旬前后达到发病高峰;据此,制定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如实行5年以上轮作、合理施肥、生物药剂防治等,有效预防和控制冀东地区马铃薯炭疽病的发生、蔓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在荔枝上的保花保果既经济又简便的增产新途径,笔者于1997年4月至5月在扶绥县南山果场进行了本试验。材料为6年生黑叶荔枝,所用ABT增产灵为8号、9号两种药品,是中国林科院研究中心提供的一种广谱、高效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设5个处理,即ABTS号10×10-6;15×10-6;ABT9号10×10-6;15×10-6(均加0.2%硼砂混用);喷清水对照。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每个处理15株。处理时间为1997年4月3日、4月23日、5月13日荔枝开花前、盛花期和果实开始膨大期进行叶面喷雾。每个处理抽样调查9株,每株选择树冠东西南及树冠上顶的标准穗…  相似文献   

15.
<正>薄皮甜瓜是益阳人民喜爱的一种瓜类作物,年播种面积在600公顷以上,主要的栽培方式有露地栽培(3月上中旬播种,4月上中旬定植,6月中旬始收,也可于4月上旬直播栽培)、小棚地膜覆盖栽培(一般2月中旬育苗,3月中旬至4月初定植,5月中旬始收)、春大棚栽培(一般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定植,5月上中旬始收)等。以露地栽培方式为主,甜瓜炭疽病成为薄皮甜瓜生产上的一个主要病害,最容易发生在开花结果初期至成熟前,发病后危害严重,常导致提早拉秧,  相似文献   

16.
 1973~2005年对我国东北地区山葡萄抗寒的种质资源(品种、品系) 进行种内杂交, 并与果实高糖低酸、不抗寒的欧亚种酿造葡萄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回交和重复杂交(8种杂交模式) , 共73个组合, 杂种苗成活10 544株。共分离出低酸高糖3 049株, 占杂种苗总株数2819%。8种杂交模式果实总酸含量(低→高) 排列顺序是: (山—欧) F2 ×欧亚种→ (山—欧) F1 ×欧亚种→山葡萄×欧亚种→ (山—欧) F1 × (山—欧) F1 → (山—欧) F2 × (山—欧) F2 → (山—欧) F2 ×山葡萄→ (山—欧) F1 ×山葡萄→山葡萄×山葡萄。果实糖含量(高→低) 排列顺序是: (山—欧) F2 ×欧亚种→ (山—欧) F1 ×欧亚种→ (山—欧) F2 × (山—欧) F2 → (山—欧) F1 × (山—欧) F1 →山葡萄×欧亚种→ (山—欧) F1 ×山葡萄→ (山—欧) F2 ×山葡萄→山葡萄×山葡萄。遗传规律是: 山葡萄种内和种间杂交后代( F1 ~F4 )果实总酸和糖含量性状分离, 表现为连续分布, 趋向于高酸和低糖亲本, 杂交组合中高酸低糖亲本越多,分离出的高酸低糖单株越多, 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已从(山—欧) F1 ×山葡萄、(山—欧) F1× (山—欧) F1和(山—欧) F2 × (山—欧) F2 杂交模式中选育出酿造干红山葡萄酒新品种‘左优红’、品系94-7-75、94-8-168、98-17-121和酿造冰红酒新品系2002-1-135。  相似文献   

17.
李炭疽病是由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侵染所致,其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Sacc.].主要发生在李的嫩叶、嫩梢和果实上,造成生长期叶斑、穿孔、梢枯、落叶和落果.经调查,李炭疽病在湖南省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发病株率30%~45%,叶发病率20%~30%,病情指数15~30.发病严重地区发病株率达100%,叶发病率60%~80%,病情指数30~40.严重地影响了李的产量和质量[1].国内外对该病菌引起的植物炭疽病的防治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植物[1~4],而对李属植物炭疽病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是在室内杀菌剂离体抑菌试验的基础上[5],于2004年5月对李炭疽病的大田药剂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贵州、广东、安徽和上海共16个县(市)的66个调查点位进行葡萄主要病害的调查。并对安徽、贵州和广东的9个县(市)的葡萄病样进行采集,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后,分别用ITS序列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广东、贵州、安徽、上海均有不同程度的葡萄霜霉病、炭疽病发生。其中,贵州省主要葡萄病害为炭疽病、霜霉病和灰霉病,霜霉病为害严重,发病率为60.79%,炭疽病菌仅为害水晶葡萄,发病率为47.64%;广东省主要葡萄病害为溃疡病、炭疽病、白粉病和白腐病,其中溃疡病发生普遍,发病率为48.28%;安徽省葡萄病害有葡萄酸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白腐病和黑曲霉病,其中酸腐病发生较严重,发病率为53%,巢湖市“夏黑”品种中发病率高达97.0%;上海市调查发现葡萄酸腐病、炭疽病和黑曲霉病。此外,自广东、贵州与安徽省共分离得到114株真菌,鉴定后属于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p.)、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 spp.)、间座壳属(Diaporthe spp.)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等共计15个属。  相似文献   

19.
柑桔溃疡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冯三弟,郑忠明,泮新康(浙江省仙居县植物检疫站317300)(仙居县横溪林业工作站)柑桔溃疡病属国家植物检疫病害。本县横溪、白塔、湫山等乡镇已有零星发现,个别胡柚园发病较严重。为探索柑桔溃疡病在本地的发生规律、及寻找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县桃树大棚栽培面积已达 33.3hm2 ,遍布全县 1 0余个乡镇。为使大棚桃早期丰产 ,达到当年栽植 ,冬季扣棚 ,次春 666.7m2 产 50 0~ 1 0 0 0kg的目标 ,多采取高度密植法 ,株行距 1m× 1m× 1 .5m或 1m×2m。第二年在移栽过程中应采取好以下措施。1 带土移栽5月中旬大棚桃采收后及时浇水 ,待树势稍恢复即于 5月下旬带土移栽。移栽时小心起土 ,树根附带50cm3左右的土团 ,用尼龙袋或草袋包扎严实 ,轻轻抬至新园地。2 适度重剪促芽桃树移栽以后 ,骨干枝剪留 50~ 70cm ,新梢剪留1 5cm左右。剪后 1 0天左右即开始萌发新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