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桑瘿蚊生活史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桑瘿蚊是为害桑芽的害虫,属双翅目,瘿蚊科.在我国部分省份曾发生为害.本省1972年初次在临安县武隆乡后营村发现,目前已扩展到数县,并正在向毗邻的山区蔓延.桑瘿蚊为害的特点是来势猛,蔓延快.且由于桑瘿蚊发生在桑树旺盛生长期,桑树受害后.桑条短小,层层开杈,产叶量降低.叶质硬化快,叶形小,采桑费工.桑树如连续反复受害,会严重影响树型养成,促使树势衰老.并打乱了秋蚕的生产安排.据调查,发生桑瘿蚊为害而未及时防治的,每亩夏秋叶要减产28.5% .为了解我省临安一带桑瘿纹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为控制桑瘿蚊的为害提供依据.我们在桑瘿蚊发生地区蹲点,对桑瘿蚊的生活史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过近年对淅川县蚕区桑瘿蚊的发生和防治调查,得出桑瘿蚊各代幼虫危害高峰期。用40%乐果乳油或虫螨克(阿维菌素)防治桑瘿蚊第1代成虫,控制虫口密度,夏伐后在桑园地面施入3%甲基异柳磷,杀死土壤中部分桑瘿蚊幼虫或蛹,加大夏蚕饲养量,及时疏去桑树下部卧伏枝,并采取隔行采叶的措施,促使桑园通风透光,降低了桑瘿蚊危害。  相似文献   

3.
<正> 桑瘿蚊(Ep imy ia·Sp)为害桑树顶芽,七十年代在浙江曾造成毁灭性灾害,近几年在我省秦巴山区也有发生,有些桑园为害严重。由于我省以前未曾报导,为了防止桑瘿蚊蔓延为害,我们于1987—1988年对桑瘿蚊进行了调查研究。一、分布及为害桑瘿蚊在国内主要发生于广东、江、浙,据报导四川、山东、湖南等地区也有  相似文献   

4.
<正> 桑瘿蚊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桑树害虫,七十年代曾在江浙蚕区大量发生。在我省,1986年首次发现于石泉县的饶丰区胜利村桑园,经鉴定确认是桑瘿蚊。当年主要发生在饶丰和池河两地,发生面积不到20亩。1987、1988年为害面积有所扩展,1989年全县危害成灾,造成夏秋季桑树部分止芯,产量、叶质受到严重影响。现将几年来对桑瘿蚊的进一步观察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桑瘿蚊的危害主要是以幼虫寄生于桑树顶芽幼叶的内侧,以口器刺伤顶芽组织后吸取幼芽汁液,使顶芽变色、弯曲、凋萎、变黑、脱落、“盲顶”,从而影响桑树的质量和产量,严重的可使夏秋蚕减产50%,因此加强桑瘿蚊的综合防治不容忽视。但由于桑瘿蚊的老熟幼虫、囊包幼虫,蛹期都在土壤  相似文献   

6.
桑瘿蚊是我省主要桑树病虫害之一。该虫体型小,周期短,繁殖快,受环境影响大,种群变化极具波动性,一旦发生来势凶猛,蔓延成灾,准确预测桑瘿蚊的发生期和发生量,是有效控制桑瘿蚊危害的重要手段。现将桑瘿蚊的发生规律及测报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桑瘿蚊是我国桑树主要害虫之一,于六、七十年代在我省珠江三角洲老蚕区首先被发现,曾严重为害桑树,每年因桑瘿蚊发生使桑树“盲顶”,生长缓慢影响树势,造成桑叶量和蚕茧产量减少。随着蚕桑生产从老蚕区向新蚕区发展,对该虫的防治工作和认识其为害性都减弱了,甚至忽略了该虫的为害。但自1991年云浮市发现了  相似文献   

8.
黄荣 《四川蚕业》2002,30(3):16-16
<正> 桑瘿蚊是我市的成灾桑树害虫,发生代次多,第1、2、3代危害严重,特别是第2代危害最为严重,梢为害率达59%,株为害率达95%,造成春叶减产,夏蚕发种减少。防治桑瘿蚊关键在于测报准确,本文拟从物候期入手,探讨测报桑瘿蚊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向东  涂勇  陈伟 《中国蚕业》2007,28(3):90-91
桑瘿蚊(Contarinia sp.)又名桑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已上升为攀西地区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安宁河流域、金沙江流域、雅砻江流域的蚕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安宁河流域的西昌市、德  相似文献   

10.
桑瘿蚊发生规律调查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学奎 《四川蚕业》2014,(1):48-48,50
<正>桑瘿蚊是为害桑树顶芽的害虫,体型小,周期短、繁殖快,常因幼虫吸食顶芽汁液,造成新梢顶芽勾头、凋萎、发黑脱落、枝条封顶、侧枝丛生,严重影响桑树单株产叶质量,特别是对农村的冬季重剪桑树为害最重。该虫一旦发生,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很可能蔓延成灾。为准确掌握我区桑瘿蚊的发生情况,笔者于2011年对该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相关情况报道于后,以便准确预测和防治桑瘿蚊的为害。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6月笔者在南充市顺庆区设点调查该区域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平坝地、二台地、山地栽植的中干桑各5个点(冬季重剪桑树),每点4株桑树,共计60株,初步调查病虫害种类及危害严重的病虫。经调查该蚕区六月份主要病虫害有桑膏药病、桑细菌病、桑螟虫、黄天牛、桑瘿蚊、桑白蚧、桑天牛、桑蓟马、桑尺蠖、青尺蠖、桑白毛虫、桑红蜘蛛等,其中危害最重的是第二代桑螟虫和第三代桑瘿蚊。为了摸清以上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桑树害虫桑瘿蚊在我国蚕区普遍发现,在我省不断扩大,不论丘陵山区,河网平原都有发生,部分地区十分严重。10年来,桑瘿蚊在浙江的为害,已经出现过二次高峰。一次在1980年至1982年,第二次就在1989年,都造成中晚秋蚕减产的严重后果。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在7、8月份遇到特殊的连续阴雨和低温的天气,有利于桑瘿蚊的  相似文献   

13.
桑瘿蚊是我市的成灾桑树害虫,发生代次多,第1、2、3代危害严重,特别是第2代危害最为严重,梢危害率达59%,株危害率达95%,造成春叶减产,夏蚕定种难.防治桑瘿蚊关键在于测报准确,本文拟从物候期入手,探讨测报桑瘿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院桑园桑瘿蚊为害逐年有所上升。桑瘿蚊为害桑树顶芽,体型小,周期短,繁殖快,常因幼虫吸食顶芽汁液,致使桑树新梢顶芽弯曲畸形,为害严重的顶芽萎凋脱落,止芯封顶,造成枝条短小,如多次被害,侧芽萌发,层层开叉,呈"扫帚状",若几年连续被害,会造成树势衰败,叶型小,硬化早,产叶量低。现将我院桑园桑瘿蚊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措施报道于后,仅供参考。1发生为害规律1.1蔓延扩展快在调查中发现,桑瘿蚊成虫有较强的飞翔力。  相似文献   

15.
<正> 桑树断梢病、桑瘿蚊和桑螟虫等,在我县部份蚕区发生严重。如明星乡袁黄村1991年春、夏桑叶被虫食害后,春夏蚕发种减少14张,少产蚕茧470多公斤,少收茧款3901元。该村今年在3月和4月中旬利用1000倍敌敌畏和1000倍乐果混合液,抓紧蚕前时机全面给桑树喷射后,结果桑树  相似文献   

16.
夏志松 《中国蚕业》2005,26(3):71-72
桑瘿蚊属双翅目(Diptera)、长角亚目(Suborder Nematocera)、瘿蚊科(Cecidomylidae).我国发生的桑瘿蚊有为害桑苗、幼年桑树根颈部的根瘿蚊(又称黄瘿蚊)、为害桑叶的叶瘿蚊(又称黑瘿蚊)、为害桑椹的椹瘿蚊、为害桑树枝条的桑枝斑瘿蚊和为害桑树枝条顶芽幼叶的桑芽瘿蚊等许多种,其中以桑芽瘿蚊分布最广、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17.
开化县桑瘿蚊防治简报开化县林业局沈禹泉,陈德新,余根龙近年来,桑瘿蚊是我县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全县三分之一以上的桑园受害,被害桑园桑树侧枝丛生,秋叶产量锐减,严重威胁我县的秋蚕生产。为此,从89年开始我们对桑瘿蚊发生的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我...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桑树摘芯控制桑瘿蚊次代基数,是利用其幼虫群集危害生长芽的习性,在幼虫发生期将桑树生长芽摘去,带出田外灭虫。这种方法,就控制次代基数意义讲,确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但在桑树旺盛生长期运用摘芯法,就会影响桑树正常生长和树形养成,影响有效叶产量,对于生产恰无应用价值。因此,这种方法一直未能得到推广应用。笔者最近就摘芯防治桑瘿蚊的可行性、防治效果、摘芯时间及有关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试验调查、思考分析。认为在晚秋蚕期摘芯,可以控制桑瘿蚊越冬基数,达到控制来年发生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桑顶芽喷药防止桑瘿蚊幼虫,因顾及蚕作安全而选用短残效农药。对于代数多,发生期长,世代重叠的桑瘿蚊只能连续多次喷杀才能奏效。由于各地桑瘿蚊发生期参差不齐,对群众性的防治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近几年来桑瘿蚊非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蔓延扩大。我县1982年只有贤德一个乡发生,时隔8年,到1988年已蔓延到14个乡,有6200亩桑园受害,受害面积占全县桑园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20.
桑瘿蚊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蚕业》2017,(3):36-38
在江苏苏北地区桑瘿蚊是桑树主要害虫之一,由于桑瘿蚊繁殖快、传播迅速,一旦发生,来势很猛,在部分地区导致桑树受害成灾,本文结合生产实际论述了桑瘿蚊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