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神经网络的汽油HCCI发动机空燃比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均质压缩燃烧(HCCI)在控制上存在难点,其中关键是基于循环的空燃比实时控制.HCCI汽油机没有能直接表征发动机每循环进气量的参数,因此,采用动态递归神经网络(Elman网络)预测HCCI发动机每循环的进气量.通过氧传感器闭环和瞬态工况中的油膜补偿,实现对HCCI发动机的稳态及瞬态工况下空燃比的精确控制.试验表明:汽油HCCI发动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及空燃比控制策略能满足HCCI发动机实时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空燃比控制对分层稀燃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侧进气道设置有涡流控制阀(SCV)的四气门单缸实验发动机上,利用自行开发的电控稀燃系统,对该分层稀燃发动机空燃比对排放和油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气空燃比的精确控制对分层稀燃发动机的燃烧有重要意义;增加火焰的传播速度,抑制高空燃比下HC的生成,是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改善排放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气流量预测的发动机空燃比三步非线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林佳眉  陈虹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11):398-404
为降低排放并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空燃比(Air-fuel ratio,AFR)控制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空燃比的瞬态精确控制可同时兼顾扭矩输出和尾气排放。为达到瞬态空燃比的精确控制,提出了空燃比三步非线性控制方法,包含稳态控制、参考前馈控制和误差反馈控制。当空燃比期望值为恒值时,稳态控制起到主导作用;当车辆扭矩需求发生速变时,空燃比期望值也发生跳变,参考前馈控制此时将及时做出反应;误差反馈控制以废气氧传感器(EGO)测得的空燃比作为反馈量进行修正。考虑喷油器执行机构的延迟,基于模型实时预测未来进气歧管的压力,通过前馈控制进行延迟补偿。利用仿真平台en-DYNA中的四缸发动机模型进行仿真验证,证明算法瞬态工况和参考输入快变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稀薄燃烧对缸内直喷CNG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为CNG发动机采用稀燃方式提供参考依据.首先,建立了CNG发动机的计算模型;然后,对不同空燃比条件下发动机的动力性、热负荷和经济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采用稀燃方式会造成发动机动力性的损失;降低其燃烧温度,后燃现象严重;在空燃比为19时,发动机的经济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单燃料燃气汽车发动机空燃比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自行设计出了PI控制器,并且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研究。通过对燃气供给量的调整,保证发动机获得最佳性能,将空燃比精确地控制在理论值附近,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和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仍能保证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煤层气发动机的空燃比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煤层气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必须提高发动机空燃比的控制精度.针对煤层气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CMAC神经网络和PID复合控制的空燃比控制方法,并对其算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将该方法用于煤层气发动机的空燃比控制中,利用CMAC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功能以及实时性好、鲁棒性强的特点,对空燃比进行实时的在线控制,并通过Simulink仿真分析,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发动机宽域氧传感器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基于电控调压器的增压单燃料CNG发动机电控系统,在分析宽域氧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以MPC561为主芯片的宽域氧传感器控制系统,采用CJ125芯片设计了宽域氧驱动电路以及加热电路.设计了基于自适应算法的空燃比闭环控制器,对氧传感器加热温度进行闭环控制和对空燃比进行闭环控制.通过在天然气发动机试验台架上的空燃比闭环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的空燃比自适应闭环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对空燃比的快速、精确瞬态控制,为发动机空燃比智能控制、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改善排放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介绍并对比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的瞬态空燃比控制方法,二者均不要求控制对象为非常精确的模型.特别在应用的非线性理论建模还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神经网络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这个优点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介绍并对比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的瞬态空燃比控制方法,二者均不要求控制对象为非常精确的模型。特别在应用的非线性理论建模还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神经网络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这个优点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反馈控制建立了一种计算方便、实用性强的空燃比控制模型,该发动机空燃比反馈控制模型以氧传感器信号为基础,由激活条件、调节振幅、方波、平衡、选择和滤波等6个模块构成。激活条件模块依据发动机运行条件选定空燃比是方波调节还是氧平衡控制调节,调节振幅模块则依据催化剂上游的废气质量流量确定燃油调节的幅度,调节信号经过选择、滤波后输出空燃比反馈修正系数,进而对喷油时间进行修正。论文最后将模块写进发动机电控单元(ECU)中进行初步的台架实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稳态时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能源和环境两大难题,使发动机工作在稀薄燃烧区,而稀薄燃烧技术的关键是发动机空燃比的控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使发动机在最佳稀薄空燃比下工作,有效改善发动机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污染。  相似文献   

12.
将SQR480EF型发动机改造成氢燃料发动机,设计了控制单元,实现了对氢燃料发动机起动控制参数的优化控制。根据氢燃料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了氢燃料发动机起动的控制机理,制定了相关的起动控制策略。对氢气喷射量和空气量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对氢燃料发动机起动工况空燃比的研究。同时通过大量试验调试,对点火提前角、点火闭合时间、喷气正时、电子节气门开度、起动喷气脉宽进行优化控制,使发动机起动响应时间快,起动后转速波动平稳;同时避免了氢燃料发动机起动时易出现的回火、早燃、放炮等异常燃烧现象。  相似文献   

13.
点燃式发动机稀燃速燃的理论探讨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点燃式发动机稀燃速燃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指出了点燃式发动机实现知燃速燃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点燃式发动机快速燃烧系统,进行了快速压缩膨胀机模拟试验及实机运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燃烧系统对改善点燃式沼气发动机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多点进气道顺序喷射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对LPG和汽油两种燃料不同温度下的冷起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了初始燃料喷射脉宽、起动喷射脉宽衰减梯度、初始节气门开度、节气门开度衰减梯度等控制参数对两种燃料发动机冷起动过程中过量空气系数Ф、瞬时转速和瞬态排放等起动性能的影响,为研究燃料冷起动特性、降低发动机排放、开发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HF495T3柴油机标定了1 000r/min全负荷工况和2 000r/min全负荷工况等2个工况点,改变空燃比进行了柴油机相关性能试验,分析了不同空燃比对柴油机标定工况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影响特性。根据柴油机的工作特点,基于试验数据,运用模糊数学理论,通过模糊评判,优化出试验用柴油机在1 000r/min全负荷工况和2 000r/min全负荷工况的最佳空燃比分别为20和16。  相似文献   

16.
燃烧室结构对稀燃天然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缸内不同气体运动及其产生机理,分析了缸内气体运动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针对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设计了不同结构形状和尺寸的燃烧室,并分别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就不同结构的燃烧室对天然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产生湍流强度大的燃烧室燃烧速度快,动力性和经济性较好,而NOx排放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17.
在改造的8A—FE EFI准均质稀燃汽油机上,通过调节稀燃电控系统的喷油脉宽,改变稀燃汽油机的空燃比λ,研究了汽油机不同转速和负荷条件下,准均质稀燃汽油机的排放特性和燃油经济性,为有效降低准均质稀燃汽油机排放、改善其经济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燃烧室结构对稀燃天然气发动机性能的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缸内不同气体运动及其产生机理,分析了缸内气体运动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针对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设计了不同结构形状和尺寸的燃烧室,并分别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就不同结构的燃烧室对天然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产生湍流强度大的燃烧室燃烧速度快,动力性和经济性较好,而NOx排放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