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营养导向型农业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人们营养健康问题,营养导向型农业逐渐成为探究农业、营养与健康之间关系的重要学科,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适合本国国情的营养导向型农业,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可视化知识图谱对营养导向型农业的研究现状及前沿进行分析,为相关政策制定及研究实践提供具体建议和参考。结果显示,营养导向型农业在2013年前后开始成为研究热点,并呈现阶梯式的增长。欧美发达国家发文量较多,影响力较高,尤其美国在营养导向型农业相关研究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从学科和关键词分布来看,研究领域涵盖了农业食物营养健康领域多个学科,并呈现动态变化。领域高被引文献和近3~4 a的被引剧增文献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多样性、妇女赋权等干预措施对小农农户膳食多样性及妇幼营养的影响评估,提示相关主题未来可能持续具有较高热度。我国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应着眼全球,借鉴已有经验,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影响力,重视多部门统筹协作和多学科交叉融合,聚焦重点热点问题,发展本国特色并重视结果评估。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人们营养健康问题,营养导向型农业逐渐成为探究农业、营养与健康之间关系的重要学科,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适合本国国情的营养导向型农业,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可视化知识图谱对营养导向型农业的研究现状及前沿进行分析,为相关政策制定及研究实践提供具体建议和参考。结果显示,营养导向型农业在2013年前后开始成为研究热点,并呈现阶梯式的增长。欧美发达国家发文量较多,影响力较高,尤其美国在营养导向型农业相关研究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从学科和关键词分布来看,研究领域涵盖了农业食物营养健康领域多个学科,并呈现动态变化。领域高被引文献和近3~4 a的被引剧增文献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多样性、妇女赋权等干预措施对小农农户膳食多样性及妇幼营养的影响评估,提示相关主题未来可能持续具有较高热度。我国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应着眼全球,借鉴已有经验,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影响力,重视多部门统筹协作和多学科交叉融合,聚焦重点热点问题,发展本国特色并重视结果评估。  相似文献   

3.
营养导向型的中国食物安全新愿景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40年显著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当前的目标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可持续性和公平的基础上,更好地连接经济与市场,让市场决定最优的生产水平,农业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健康中国2030、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中长期战略推动下,政府及学术界对营养问题的关注持续提升,农业与营养的联系逐步增强,但“农业-食物安全-营养”的有机融合与衔接还尚未形成。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和食品行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中国食物安全战略决定的国民食物营养与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中国的国民身体素质,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能否顺利转变发展方式、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需要新的食物安全战略提升国民营养水平,并采取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业与食物安全和营养的联系。论文基于国际经验的食物安全战略发展思路,梳理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新旧挑战,提出食物安全新愿景以及相应政策建议,为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决策支持。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诸多,与食物安全与营养高度相关的挑战主要表现为:耕地资源不足与退化、水资源紧缺与污染、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影响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压力,农业生产补贴提高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膳食能量摄入不足、微量元素缺乏以及膳食能量和营养摄入过剩的营养不良“三重负担”,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食物损失与浪费问题。因此中国在经济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侧重质量增长的深化过程中,将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制度及技术创新,这意味着农业需要生产高价值、营养和安全的食物,更高效地使用水、土地和能源,保护环境和促进平等,因而需要中国食物安全战略顶层设计上的系列转变。据此,本文提出了营养导向型的中国食物安全的新愿景,即将营养指标作为中国食物安全战略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足,并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和超重率以及肥胖率。为此需要以关键领域的重大改革为基础,改进营养治理、通过市场信号传递营养导向、推动营养目标的农业生产、建立更安全的食品价值链、以政策创新促进可持续的营养饮食、加强营养教育并开展循证发展支持营养导向的食物安全新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从日常生活史角度,对近代山西地区农民的饮食与营养结构进行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农民饮食结构呈现出以植物性食物消费为主的特征。饮食结构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与阶层差异,但并不明显。从营养学的标准来看,每日热量摄入基本能够满足农民日常生活的最低需求,但是营养结构失衡,热量来源单一。这与民国时期山西地区的整体发展有密切关系,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个华北地区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外源营养因子,包括碳源、氮源、培养料、无机盐、维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分离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平板实验法进行试验。【结果】 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培养巴尔喀什蘑菇较为合适的培养料有木屑、棉籽壳发酵料和芦苇基质,无机盐(MnSO4、FeSO4、CaCl2、CaSO4、CaCO3),维生素(B1、B2、B6、H、B9、B-h、C),及植物生长调节剂(IAA、NAA、6-BA、6-KT、赤霉素和腐殖酸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的生长。【结论】 不同外源营养因子对巴尔喀什蘑菇菌丝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富硒农产品研究开发助力我国营养型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营养是保证健康的基础。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饮食因素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到15.9%,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等问题,营养与健康已经成为我国食品消费的主流需求。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满足居民食物消费需求。作为食品消费最大的供给侧,我国农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生产如何满足人民对优质食物消费需求的美好向往、适应营养健康需求,已成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推动营养型优质农产品生产,是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满足食品营养健康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硒是机体抗氧化的重要成分,最新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我国居民硒实际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研发富硒农产品是满足我国居民食品消费营养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前期研究基础,从我国居民硒营养基本情况、硒的剂量生物学效应关系两方面介绍了我国富硒农产品开发的依据;并针对我国居民硒摄入量普遍不足现状,概述了我国富硒农产品研发基本情况,最后对我国富硒农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助力我国营养型农业发展。富硒农产品作为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消费观的培养、全产业链的形成、质量监管及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我国营养型农业发展,实现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对营养健康的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迅速上升,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但是,家庭式经营由于生产规模过小、经营行为过于分散、与加工脱节等这种低组织化程度的生产方式,不能适应需求多样化的市场要求,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外市场开通后,这种小农生产方式将面临来自国外现代化大农业的激烈竞争,低程度的生产组织所暴露出的弊端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8.
棉花生产上新型肥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综述新型肥料在棉花上的应用状况。【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概述新型肥料种类,分析新型肥料改变棉花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研究进展。【结果】 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商品有机肥五大类新型肥料在棉花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棉花产量,促进棉花产业健康发展。但肥料生产和加工缺少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应用结果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施用新型肥料能够提高棉花皮棉和籽棉产量,改善棉花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疆霍城蝴蝶的群落结构,对霍城县5种不同生境进行蝴蝶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析。方法 2016~2017年5~8月采用样线法观测蝴蝶,α–多样性测度方法分析其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及科、属和种级分类下的多样性指数。结果 共记录蝴蝶1 993只, 隶属于7科29属39种。粉蝶科个体数占比54.9%,是该地区的优势类群;绢蝶科、凤蝶科和弄蝶科是稀有类群。蝴蝶群落呈现季节性变化,蝶类种类和数量的高峰期出现在6和7月。通过不同生境蝴蝶群落多样性和相似度比较,5种生境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山地森林>山地草原>农田>亚高山草甸>荒漠,山地草原和亚高山草甸的相似性系数较高,达到0.458,荒漠和亚高山草甸的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2。结论 蝴蝶群落的多样性与生境类型密切相关,植物群落的组成、海拔高度、人为干扰程度和气候等因素对蝴蝶种类组成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针对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构建指标体系,对其发展进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推进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措施。方法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德尔菲法,聘请相关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即将步入成长阶段,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在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的多功能性的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科技投入,转移劳动力和农村公共资源短缺等方面。结论 新疆已经具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以科技为引领,以融合程度高、带动性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营养导向型农业的概念、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全球面临的诸多营养与农业问题,探求营养、健康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自2013年以来,营养导向型农业的概念体系逐步发展完善,其政策措施也为全球推进营养导向型农业战略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2013年前后为概念产生阶段,2014—2018年为概念发展阶段。营养导向型农业主要包括以食物供给为导向和以食物系统为导向两条主线。2017年FAO提出,营养导向型农业是一种以可持续的方式来满足居民膳食需求的新型农业范式或方案,旨在确保生产量足质优且价格合理、营养丰富、文化适宜、安全的各种食物,营养和健康是营养导向型农业的最终目标和衡量标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关注整个食物系统。同时在中国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需要考虑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包括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产品品质家底不清,缺少农产品营养品质基准数据,缺乏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法规体系等。营养导向型农业给新时代中国农业发展带来的启示:一是应以食物营养为导向,提高农产品营养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食物营养和健康的新需要;二是应以营养品质作为标尺,建立国家农产品营养成分基准数据库,完善相关法律及新时代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的修改和制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铃薯生产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比较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马铃薯在提供营养全面的食物、保证粮食安全、提高能源安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冬季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马铃薯能够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马铃薯的多功能作用、提高薯农种植效益、保证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有必要了解中国马铃薯生产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提升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104-107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已发生改变,新时代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已由以植物性消费为主的单一模式向动植物性消费并重的多元模式转变;营养需求模式也由传统的以粮食和蔬菜为主的碳水化合物与高纤维摄入模式向新时代以谷物和肉类并重的高脂肪、高糖、高蛋白、低纤维摄入的新模式转变。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农业自然资源、市场供求结构、农业种植结构、农业补贴政策与居民营养问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食物安全将面临新的挑战。为此需要发展营养品质型与生态补偿型农业;建立全产业农业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居民合理膳食结构;构建“四链”协同的食物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资源严重短缺,但食物分配不均与超重肥胖问题却日益严峻,不仅困扰人口健康,而且导致食物与资源严重浪费,从食物需求管理视角研究引导居民合理热量摄入对于人口健康和农业资源节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需求理论,拓展并构建纳入膳食知识禀赋的居民体重管理决策理论模型,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分析收入增长与膳食知识对超重个体热量摄入的影响,探讨两者影响超重个体热量摄入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膳食知识增加能有效减少超重个体热量摄入,主要通过减少谷物类食物摄入量,实现食物摄入量减少和热量摄入量下降。收入增长对超重个体热量摄入无显著影响。收入增长的直接效应提高了食物消费总量;收入增长引起的食物结构升级减少了谷物食物和油脂摄入,增加了蔬菜水果和肉蛋奶类食物摄入;谷物类食物和油脂摄入减少引起的热量下降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肉蛋奶食物摄入增加引起的热量增加。这一结果对热量摄入无收入弹性提供了一般性的解释。因此,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对超重人群给予膳食指导,并采取相关干预政策增加超重居民膳食知识,调整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增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产是伴随人类历史发展形成的最悠久的农业生产方式 ,植物产品的种类、丰缺对人类的食物供应充裕程度和营养状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 ,我国的食物供应才逐步达到充裕的程度。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业逐步从解决生存必需而单纯追求产量增长 ,转变到以提高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的持续发展之路。在这个历史性跨跃的发展过程中 ,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向多样化、高品质、商品化、高效…  相似文献   

16.
张小强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5):193-195205
食物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消费行为,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文章从三方面对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变迁和现状进行了论述。针对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中存在的食物生产结构不够合理,食物质量、安全与卫生存在隐患;食物消费结构和饮食行为缺乏有效的引导;食物工业落后,加工品种类不多、食物消费的差距在拉大等主要问题,专家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提出了促进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甘肃省引进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大豆育种提供优异亲本。【方法】利用SPSS 17.0软件和R语言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国内外引进的417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417份大豆种质资源中有363份在甘肃中部地区能够正常成熟,折合产量最高为3 901.65 kg/hm2,百粒重最高为 42.71 g。16个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0.084 2~1.916 0,变异系数在18.17%~35.70%,除子叶色外,其余性状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将363份种质划分为8个类别,甘肃省大豆种质与我国华北和黄淮地区大豆种质相似系数比较接近。【结论】引进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筛选出26份特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融合镁元素的水肥多因子耦合对黄瓜综合营养品质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融合镁元素的水肥耦合对黄瓜综合营养品质的影响,为黄瓜高品质生产提供水肥管理依据。方法 以灌水量的灌溉上限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X1)、施氮量(X2)、施钾量(X3)、施镁量(X4)为试验因素,选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1/2实施的方法,测定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还原性糖、维生素C、硝酸盐6项指标的含量,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对各项指标赋权,并基于TOPSIS法构建黄瓜果实综合营养品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建立黄瓜果实综合营养品质对水肥耦合响应的数学模型。结果 单一指标权重为:维生素C(0.2457)>还原性糖(0.2305)>游离氨基酸(0.1666)>可溶性糖(0.1390)>可溶性蛋白(0.1179)>硝酸盐(0.1003);分析表明,在四因子耦合作用下,当施镁量为176.54—182.23 kg?hm -2、灌水量的灌溉上限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为65.71%—67.61%、施氮量为490.78—512.16 kg?hm -2、施钾量为591.00—608.11 kg?hm -2时,黄瓜综合营养品质最好。 结论 水肥耦合对黄瓜综合营养品质具有显著影响,适当控制灌水量和施氮量、增加施镁量和施钾量对黄瓜综合营养品质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经历了5次饮食化的变革。第一次。石器时代火的利用,人类将生食变为熟食,改善了食物营养,使食物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提高了人的体力和智力。第二次,新石器农业起源时期,农业生产实现了从被动地采集植物、猎取动物到主动地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的转变,人类自己开始生产食物。第三次,起于16~17世纪世界范围内作物与家禽品种交流,如美洲的高产作物马铃薯、玉米传人欧洲和亚洲,中国从欧洲接受这些作物。提高了食物产量,丰富了食物营养。第四次。18世纪时发生了农业革命,随着农业的工业化发展,畜牧业比重超过种植业比重,食品中动物性食品提供的热量超过植物性食品提供的热量。第五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过度消费动物食品产生营养过剩,导致多种疾病发生,于是,动物食品消费下降。  相似文献   

20.
1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活的有机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种类,变异及其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指与食物及农业生产相关的所有生物的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包括:①高等植物:农作物,作为食物而管理的野生植物(经济野生植物),庭院树木,草场或牧场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