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ASreml软件评估8年生赤桉种源家系试验林,估算树皮厚度、pilodyn值、树高、胸径4个性状的遗传参数,参数包括单株狭义遗传力、表型相关系数、遗传相关系数以及多性状混合线性模型下的家系育种值。结果表明:树皮厚度、pilodyn值、胸径、树高单株狭义遗传力依次为0.234 3、0.371 4、0.459 0、0.278 7;4个性状的多性状线性模型拟合以种源、家系、小区、行作为随机变量最好;树皮厚度和树高遗传相关系数为0.849 7,树高和胸径遗传相关系数为0.838 4,树皮厚度和胸径遗传相关系数也达到0.649 2;pilodyn值和树高、胸径、树皮厚度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201 5、-0.190 4、-0.259 5;家系育种值估算的前50名中,树高和胸径以103、31、21、138、106排名靠前,树皮厚度和pilodyn值以110、114家系排名靠前。  相似文献   

2.
以选自尾叶桉第1代种子园的72个优良家系为研究材料,对它们10年生树高、胸径、材积、树皮厚度、木材密度指数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和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研究的所有性状在家系母本的种源间、家系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16.85cm、14.16m、0.117m3,平均树皮厚度和木材密度指数分别为0.93cm和28.23;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单株遗传力在0.142~0.174之间,树皮厚度和木材密度指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061和0.143。从中筛选出17567、16682、17565为优良种源,109、121、97、103等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3.
对桤木中龄林阶段生长表现进行研究,为筛选生长性状优良的桤木种源/家系,以及桤木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对7年生的桤木18个种源98个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在分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优良种源和家系的选择。结果显示,除胸径外,桤木生长性状在种源、家系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175~0.303和0.033~0.369。各性状的种源重复力、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75~0.836和0.828~0.867。运用综合指数选择,综合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性状选出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8个。优良种源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4.60%、7.23%、5.28%和14.87%,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9.31%、13.73%、18.24%和28.75%。桤木中龄林在种源/家系间选择潜力较大,选择增益较大,筛选出的优良的种源或家系为培育桤木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遗传改良及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极佳的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4.
对代表全分布区的29个地理种源包含147个家系的18年生巨桉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进行观测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除树高以外,其他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树高家系遗传力为0.879 7,树高单株家系遗传力为0.296 2;胸径家系遗传力为0.943 4,胸径家系单株遗传力为0.662 9;材积家系遗传力为0.950 9,材积单株家系遗传力为0.747 2。通过生长性状的多重比较并结合早期纤维密度的分析结果,筛选出15个速生优良家系,其平均家系材积遗传增益67.9%;在家系选择基础上选出速生优良单株13株,其平均单株立木材积遗传增益172.2%,选出的优良家系及单株将来可以用作营建巨桉实生种子园和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5.
华南地区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与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据首次建立在华南地区的各含 2 8个种源的两片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数据 ,分析了 1~ 4a生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等 4个性状的方差分量、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在地点间、种源间及种源×地点互作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当不考虑种源×地点互作效应互作时 ,3~ 4a生性状种源广义遗传力 ,树高变幅为 11 0 0 %~ 13 80 % ,胸径为 3 32 %~ 5 5 5 % ,单株材积为 5 4 0 %~ 8 30 %。以用材林为培育目的 ,依据 4a生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计算的综合评定值大小 ,分别对两个试验的参试种源进行了排序和选优 ,以 2 5 %的入选率 ,每试验各有 7个种源入选。E96 8试验的优良种源为 1884 4、194 89、192 4 0、17877、194 91、194 90和 192 39;E96 6中优良种源为 192 38、1884 7、1885 3、17877、1895 0、1885 2和 1894 9。筛选后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可获得明显的遗传增益。参试种源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性状间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树高早期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极其显著 ,可用于树高的早期预测。最后 ,预测了山地木麻黄优良种源在中国潜在适生范围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红锥优良种质应用于生产以及为进一步的遗传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于2016—2020年在福建省华安金山国有林场对来自闽南地区的26份红锥优树子代试验林的生长性状进行测定、评价和筛选。结果表明:参试优树子代均在造林后第3年开始进入速生期,生长迅速并逐渐郁闭,速生期树高年均生长量可达1.6~2.0 m,胸径年均生长量可达2.0 cm以上;5.5年生时,参试子代间的林分保存率、树高、胸径、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遗传力均较高分别达0.9515、0.8497、0.7826、0.8015,而枝下高、冠幅却未达显著差异且遗传力相对较低。以林分保存率、树高、胸径、材积为指标,初步选择出生长性状较优、适应性较强、遗传增益较高的优良种源为华安和安溪种源,材积的遗传增益达5.28%~15.85%;选出优良家系有云霄4号、池塘底A326、池塘底A327、池塘底24、池塘底25、华安1号、华安4号、安溪A316、安溪A320,入选率为34.62%,这9个初选优良家系5.5年生时林分的保存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达83.72%~93.29%、6.67~7.92 m、6.28~6.70 cm、0.0119~0.0147 m~3,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0.26%~16.23%、1.40%~6.72%、5.01%~25.05%。  相似文献   

7.
对全国红锥主要分布区17个种源的生长性状、干形性状及木材基本密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产地红锥生长及干材的遗传变异情况。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高径比、通直度、尖削度、枝下高、树皮厚度及木材基本密度在不同种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明显度和圆满度在种源间的差异不显著。性状变异系数幅度在3.0%~41.9%之间。依据多性状选择指数,初步筛选出41、33、15、32和11号这5个综合表现优良的种源。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优良遗传材料,对6年生邓恩桉种源试验林的适应性及生长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林保存率为52.56%,各种源的整体适应能力差异显著;试验林平均树高为18.3 m,平均胸径为16.4 cm,平均单株材积为0.187 5 m3,各生长性状种源间差异极显著,3个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单株水平上受中等强度以下遗传控制。构建多性状综合指数方程,按照标准选出3个优良种源及75个优良单株,其中优良种源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89%、3.98%、9.11%,优良单株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66%、8.56%、16.01%,选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1991~1992年从湖北省马尾松主要分布区选出116株优良单株,1994年建立了相应的半同胞子代测定林。2011年对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通直度、树皮厚度指数、弹性模量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和弹性模量等4个性状在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也表明各优树之间存在广泛变异。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89、0.729和0.791,均大于单株遗传力,表明:各家系的主要生长性状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弹性模量家系遗传力为0.507,属于中等程度的遗传,而树皮厚度指数这一指标家系遗传力较低。按照大于整体平均值加1倍标准差进行选择,树高、胸径、材积和弹性模量4个性状分别有14、14、15和14个家系入选,遗传增益分别为6.4%、11.1%、28.1%和6.6%。  相似文献   

10.
为选择红锥优良种源,对在闽南山地开展的7个红锥种源试验林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参试种源的适应性较强,各种源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且种源间差异小;从生长性状看,苗期和幼树期以葛山漳平、福建华安、广西凭祥和福建安溪的种源较好;7 a林龄幼林期,不同种源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遗传方差均大于环境方差,遗传力分别达88.79%、86.64%和88.66%。生长性状最优的种源为福建华安、广西凭祥和福建安溪,它们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比群体均值分别提高9.33%~14.12%、9.12%~18.52%和20.51%~50.57%。综合分析结果,初步选择出福建华安种源、广西凭祥种源和福建安溪种源为优良种源,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4.66%~12.54%、7.90%~16.05%和18.19%~44.84%。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开化县林场闽楠家系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情况,对其进行了生长性状的调查。通过选取保存完整的59个家系分析了其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筛选优良家系。结果表明:家系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71%,17.78%和39.10%,高径比和冠径比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36%和16.79%。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32.75%、47.11%和52.71%;优选出8个生长表现好的家系;并初选出53个优良单株。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4.14 m、5.37 cm和0.0052 m~3,比群体平均值提高了16.29%、16.99%和44.44%;优良单株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4.82 m、6.78 cm和0.0096 m~3,遗传增益8.9%、21.09%、76.16%。此次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的选择,可为今后闽楠种子园建设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油松优良家系的遗传变异及其综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年生39个油松优树子代测定材料进行了生长、结实量和适应性等7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遗传相关分析和遗传通径分析,并利用相关遗传力进行间接选择研究,采用综合选择指数法评选优良家系.研究表明:油松优良家系间的各性状遗传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油松优良家系各生长性状间遗传相关比较紧密,结实量和适应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显著;树高、材积和冠幅与胸径的相关遗传力大于其性状遗传力;树高对材积的直接控制作用最大,胸径通过树高对材积的间接控制作用最大.通过综合选择,选出生长迅速,适应强,而且具有一定结实能力的油松优良家系8个,分别比对照胸径提高12.8%~37.5%,树高提高7.5%~24%,材积提高31.5%~98.3%,结实量和适应性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13.
厚朴遗传改良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童再康  斯金平 《经济林研究》2000,18(1):13-15,18
在厚朴种源试验和主产区采样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厚朴种内主要经济性状的层次变异和遗传;依据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和厚朴遗传改良的目标,确定了鄂西小凸尖型厚朴为优良种源区,浙、闽中间型为次优种源区。以树高、胸径、皮厚、树皮类型以及粉末颜色、油性、易磨性为主要选择性状,进行种源、单株二水平联合选择,提出了遗传改良的系统程序和方法。为厚朴中药材人工基地建设实现优质、高产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8年生赤桉种源试验林的141个家系为材料,进行3个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并根据各家系单株材积表现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3个性状在家系水平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家系遗传力与单株遗传力具有同样的规律:胸径遗传力〉树高遗传力〉单株材积遗传力。由遗传相关系数来看,以家系单株材积表现进行赤桉优树选择比其他性状更具指导意义。以表现水平法和T检验,2个不同参照标准,选择出103、106、108号等13个优良家系,其中前3名家系单株平均材积分别达0.1120m3、0.0944m3和0.0936m3。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闽南地区造林生产的优良红豆树种源,以8 a林龄红豆树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种源红豆树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参试的不同种源在闽南地区整体生长良好,表现出优良的适应性和速生性。8 a林龄时,不同种源红豆树保存率均较高且种源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源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差异显著,其广义遗传力分别达到77.40%、75.23%和70.93%。福建华安种源的胸径、树高和立木材积均为最大,且显著优于除福建浦城种源以外的其他种源。7个种源中福建华安种源、福建浦城种源和福建德化种源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比群体均值高1.48%~8.87%、0.51%~8.50%和2.81%~26.01%,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11%~6.67%、0.36%~6.03%和2.17%~20.13%。  相似文献   

16.
云杉引种及优良种-种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从美国引进的3种云杉的不同种源,以乡土树种红皮云杉作对照进行优良种-种源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欧洲云杉与黑云杉相比,树高、胸径和材积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白云杉和红皮云杉相比,树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是引种成功的优良树种。选择欧洲云杉为优良树种,树高的遗传力为54.0%,遗传增益为8.0%;胸径的遗传力45.6%,遗传增益为9.3%;材积的遗传力为38.3%,遗传增益为24.9%。同时,选出了白云杉1号(北纬40°20′、西经74°00′)和白云杉3号(北纬39°00′、西经75°00′)种源为优良种源,直接引种欧洲云杉和白云杉优良种源应用在造林、绿化中可获得显著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7.
枫香地理种源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15个枫香地理种源的4.5 a生幼林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进行测定。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遗传力参数等的估算结果表明:各地理种源间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极为显著,且树高和胸径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受中等强度遗传控制。树高、胸径与各种源的地理位置不相关,冠幅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划分为4个种源区。根据枫香幼林生长表现,南部种源区表现最差,以中部种源区的湖南桑梓和东部种源区的江西湖城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8.
巨桉第二代育种群体遗传变异及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东门林场3.2年生巨桉第二代育种群主要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和早期遗传型选择研究表明:家系平均树高、胸径、高径比和单株材积分别为10.1 m、9.3 cm、1.1和0.0446m3,且各指标在不同家系水平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高径比和单株材积均受到相对较弱的遗传控制,遗传力分别为0.31、0.31、0.16和0.26,估算的遗传力均在合理范围之内。通过有效的遗传型选择,筛选出优良家系12个,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8.9%、19.5%和42.2%;筛选出优良单株300个,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5.4%、16.7%和36.7%,遗传增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33年生杉木种源试验林生长性状的调查研究,了解杉木种源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地理变异模式,对早期选择的效果进行检验,确定杉木种源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龄,并为试验区选择适生的优良种源。【方法】以1981年在广西柳州营造的杉木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参试种源为199个,在5、6、8、12和33年生时测定每木胸径和树高,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变异规律,采用趋势面技术分析杉木地理变异规律,采用早晚相关确定早期选择的林龄范围,利用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生长时期杉木种源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 01);参试杉木种源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遗传力达到0. 35~0. 76,随着林龄的增长,各性状的遗传力呈现上升并逐渐稳定的趋势;杉木种源间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胸径和树高生长地理变异模式均表现为双向渐变,经度方向呈现不显著的正向变异,纬度方向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变幅较大;种源早期选择的研究表明在6~12年生时选择能包含决选69%~74%的种源;从199个参试种源中筛选出42个生长较快速的种源,其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达到24. 04cm、15. 31 m和0. 31 m3,与广西当地种源相比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增加15. 70%、11. 13%、40. 17%,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0. 36%、8. 66%和31. 65%。【结论】杉木种源在不同林龄生长差异极显著,且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呈现上升并逐渐稳定的趋势。早期选择在6~12年生时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42个生长优良的杉木种源被选择出来,与广西当地种源相比有较大生长增幅,适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周边地区造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细叶桉家系选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年生细叶桉10个种源112个家系的树高、胸径、树皮厚度、PIL值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种源为评价单位时,在树高及胸径的表现上呈现出NSW种源总体表现较优,QLD次之,PNG较差的趋势。以家系作为评价单位时,具有显著差异。树皮厚度和PIL值在所有参试的家系中无显著差异,在今后的选育研究中可以不作为主要测定育种指标。综合筛选获得优良家系7个,分别为21、82、5、49、68、83、107号家系。在PNG种源中选择具有优良表现的家系作为主要育种群体材料,开展杂交选育等研究加以改良,将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