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丰收560、京采8号、Cap、Saopolo和Jua 5个番茄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采收时期,通过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等品质指标,分析不同品种番茄及采收时期的品质差异性,以期为番茄品质分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番茄品种的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性,其中Saopolo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含量平均值最高,分别为8.92%、7.35%、0.66%和4.57 mg/g,均显著高于除Jua外的其他品种;丰收560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值最低,分别为3.64%、2.04%;不同采收时期的番茄果实品质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VC含量和a*值等果实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L*值、硬度和感官品质等差异较小。综上,在番茄品质分级时,可将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L*值、硬度和感官品质作为分级指标,以减少采收时期对品质分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外源物质叶面喷施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外源性物质叶面喷施对番茄产量、表观性质及有益成分的影响,在温室大棚内种植粉色番茄,研究KCl、Mn2+、脱落酸及三者混合液叶面喷施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测定番茄产量和果实大小,以及番茄红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有机酸等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外源性物质对果实大小和品质具有积极作用,特别在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方面促进作用尤为突出,而喷施三者混合液的处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累积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增量为32.09%。然而,不同外源性物质的喷施对果高、单株产量以及番茄红素、维生素C、有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而对番茄果实直径、单果重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乙烯利对室温15℃下市售猕猴桃催熟过程中品质的影响。乙烯利质量分数采用50,100,200 mg/kg,测定果实的硬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呼吸强度、可滴定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乙烯利处理的猕猴桃果实硬度下降比对照快,且质量分数越大,硬度下降越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高,且处理质量分数越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越快;VC含量在末期比对照高;可滴定酸含量低于对照,且处理质量分数越大,果实可滴定酸下降越快;呼吸强度均高于对照,使呼吸跃变提前,且处理质量分数越大,呼吸强度峰值越大。  相似文献   

4.
以“砂蜜豆”、“拉宾斯”、“雷尼”、“萨米脱”、“奇好”5个晚熟甜樱桃品种为试材,研究自发气调包装(MAP)结合低温贮藏(0±0.5)℃条件对5个品种甜樱桃贮藏期间的果实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索不同品种甜樱桃品质及耐贮性差异。结果表明:①采收时,“雷尼”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最高,品质最佳,“砂蜜豆”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抗坏血酸含量最低,品质最差;贮藏期间,“奇好”果实硬度下降最少,为14.3%;“砂蜜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3.5%,其余品种均有所降低;“砂蜜豆”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损失最小,分别下降40.5%和53.0%;②“拉宾斯”和“萨米脱”果实失重率最低,分别达到4.5%和7.3%;“拉宾斯”和“萨米脱”果柄保鲜指数最高,分别为72.4和67.3;“拉宾斯”果实乙醇含量升高最低,为0.068 g/kg;“拉宾斯”、“雷尼”和“萨米脱”果实腐烂率最低,分别达到18.2%、20.1%和23.4%;“雷尼”和“奇好”果面颜色饱和度降幅最小,降幅分别为10.7%和9.1%;③“萨米脱”和“拉宾斯”花青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强,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④“拉宾斯”、“奇好”和“萨米脱”保鲜袋内的气体成分变化较大,自发气调能力较强。综合考虑贮藏期内各因素的差异变化,5个品种耐贮性好差顺序依次为:“拉宾斯”>“萨米脱”>“雷尼”>“奇好”>“砂蜜豆”。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黑龙江省的K9、金红、铃铛、龙丰苹果以及种植于陕西省的嘎啦苹果的基本品质指标(密度、VC含量、总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色值)进行了测定,对比黑龙江苹果与嘎啦苹果品质的差异,了解产自黑龙江苹果的品质特性,为寒地中小型苹果品种选育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建立提供基本资料,并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K9、铃铛、金红的VC含量以及总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嘎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顺序为K9、龙丰高于嘎啦,铃铛、金红小于嘎啦;铃铛、金红的红值和黄值均较高,嘎啦和金红红值差异不显著,嘎啦和K9红值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林芝“黑钻”苹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高原常温贮藏条件下矿物质元素、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并考察其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VC含量持续下降,而矿物质元素含量保持较稳定;贮藏期间,苹果的挥发性香味物质主要为氮氧类化合物、无机硫类化合物及有机硫类化合物。该研究结果可为评价高原环境下苹果的贮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分别用9.0 μg/L ClO2气体密闭熏蒸30 min和2.8 g/L L-半胱氨酸溶液处理葡萄,并通过测定果实的质地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研究不同化学保鲜剂对葡萄采后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8 g/L L-半胱氨酸处理能有效维持常温贮藏葡萄果实的硬度、弹性、咀嚼性、胶着性、凝聚性、回复性等质地性能和果实的色泽等感官品质,并可有效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含量的下降,同时可抑制果实MDA含量和PPO活性的增加,并保持较高的POD活性。因此,2.8 g/L L-半胱氨酸处理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质地、色泽、营养品质,并能有效提高采后葡萄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普鲁兰多糖(1.5%、2.0%、2.5%)、谷胱甘肽(0.2%、0.3%、0.4%)、纳他霉素(0.02%、0.03%、0.04%)、柠檬酸(3%、4%、5%)4种保鲜剂溶液对圣女果进行处理,通过考察果实硬度、失重率、VC含量、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以及感官评分的差异,判断不同保鲜剂对圣女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2.5%普鲁兰多糖溶液对降低果实失重率、腐烂率和保持VC含量具有较好的效果;0.4%谷胱甘肽溶液对保持果实硬度及降低失重率具有较好的效果;0.03%纳他霉素溶液对保持果实硬度、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腐烂率具有较好的效果;3%柠檬酸溶液对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腐烂率具有较好的效果.总体来看,各浓度组保鲜剂在保持圣女果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水分及VC流失,降低腐烂率上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有效延长圣女果货架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香蕉进行乙烯利催熟,研究在温度15℃,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香蕉果实在催熟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在催熟过程中淀粉很快发生水解转化为可溶性糖,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迅速升高,VC含量与硬度变化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果胶酶活性、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呈先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机械损伤对砀山酥梨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采用人工机械损伤处理,分别置于3℃和18℃条件下贮藏,探讨不同机械损伤程度对砀山酥梨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砀山酥梨在受到机械损伤后,呼吸强度明显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及果肉硬度明显下降;纤维素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并低于对照,3℃和18℃下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明显;低温贮藏可延缓砀山酥梨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及果肉硬度的下降速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采收期对新余蜜桔采后生理特性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江西省名特优柑橘品种‘新余蜜桔’采后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以明确其采后生理特性、适宜采收期,为实际生产上新余蜜桔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新余蜜桔‘彭家39号’为材料,分3个采收期进行采收后,测定冷藏(6±0.5)℃条件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维生素C、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调查了不同贮藏期果实的腐烂率和失重率。结果表明,冷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腐烂率、失重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不断升高,TSS、TA和维生素C含量逐渐下降;采收期Ⅱ组的腐烂率显著低于采收期Ⅲ组,失重率显著低于与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Ⅲ组,腐烂率和失重率与相对电导率、MD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果实维生素C含量以采收期Ⅱ组最高。对于新余蜜桔的建议:采收后立即鲜销或短期冷藏的果实(贮藏期不超过30天)可在11月上旬采收;用于长期冷藏的果实(贮藏期达90天左右),建议建议10月中下旬采收。  相似文献   

12.
新梨7号和早酥梨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喜  张琦  吴刚  蒋丽丽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181-184
以新梨7号和早酥梨两个梨品种的果实为试材,进行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果实纵横径变化及主要营养成分(有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早酥梨和新梨7号单果重的变化曲线呈“慢-快-慢”的单“S”型,新梨7号果实纵横径的日增长量呈现3个高峰,早酥梨有2个高峰;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增加,有机酸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减少;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高海拔地区树莓品种筛选及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适合高海拔地区栽培的树莓品种,在高海拔地区对4个树莓品种进行筛选及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海拔,海拔由高到低,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糖等营养成分逐渐升高,维生素C含量逐渐降低,气温越高含总糖量越高。4个品种中,奇里考特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还原糖最高,口感最好,适合在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而秋金的果期长,口感适中,但易破碎,不宜运输,适宜加工,适宜在城市周围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不同用量及配比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无土栽培方式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和配比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素的用量和比例可以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适量增氮可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但进一步加大用量和比例则使之降低,增氮显著降低Vc含量,增加果实的硝酸盐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增磷对黄瓜产量、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亦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果实可溶性蛋白没有明显影响,大量增磷可以降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增磷可明显降低Vc含量,但显著提高果实硝酸盐含量;同时增加氮磷提高黄瓜产量,但果实硝酸盐含量较对照增加95%。增钾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对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影响不大,可以增加黄瓜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Vc和可溶性糖含量,但相对于增氮、增磷,增钾使Vc下降的幅度较小,显著降低果实硝酸盐含量,且用量和比例越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复硝酚钠、DA-6和α-萘乙酸钠对茄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茄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复硝酚钠、DA-6和α-萘乙酸钠3种植物生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3种浓度,随营养液灌根,当茄子在温室生长至成熟后,测定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结果发现,0.02%的复硝酚钠处理能够明显提高茄子的株高、叶片数量、叶绿素含量和根长;0.01%的DA-6处理能够明显提高茄子茎粗、叶面积、根长、根干重和产量;0.02%的复硝酚钠和0.02%的α-萘乙酸钠复配处理相比对照处理产量提高了36.9%,果实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粗纤维和粗蛋白的含量分别提高了33.35%、23.4%、42.12%和29.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最适合快菜的微生物富硒菌肥的喷施浓度及最适施肥时间,为富硒快菜在实际生产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试验以“京研快菜”作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进行叶面喷施5种不同浓度微生物富硒菌肥(包括空白对照)的裂区实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微生物富硒菌肥能够明显增加快菜中的单株重量、主根长度、叶片长度,硒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其中浓度为40 mg/L的微生物富硒菌肥能有效提高作物的硒含量;浓度为13.3 mg/L的微生物富硒菌肥能够有效提高单株重量、叶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浓度为10 mg/L的微生物富硒菌肥能够有效提高作物的主根长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论]综合来说,以喷施低浓度硒肥(10 mg/L和13.3 mg/L)后物质含量提升最高,同时最佳施肥时期为在采收前一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旨在通过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自主创制的10份云南红萝卜杂交组合进行分析,以期明确主要农艺性状对萝卜肉质根色素产量的影响。【方法】将杂交组合按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分别种植,于萝卜收获期调查根长、根粗、株高、开展度、叶重、叶长、叶宽、外露长、单根重、肉质根色素含量、肉质根色素产量11个性状。应用 DPS软件进行云南红萝卜色素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偏相关性、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所测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幅度在0.09%~10.42%,其中,开展度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叶重;根重,色素含量和根粗是影响云南红萝卜杂交组合色素产量的重要经济性状,决定了色素产量变异的99.67%。【结论】在适宜的开展度、叶片大小和外露长的基础上,应注重选择根粗,根长,单根重较大的组合,更易实现云南红萝卜高色素含量育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65份心里美萝卜的维生素C与花青苷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心里美萝卜维生素C含量与花青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r=0.3654,P<0.01);回归处理后,得线性方程式:Y=17.06+7.31X,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F=9.6460,P<0.01).此结果说明由花青苷含量(X)估计维生素C含量(Y)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白萝卜品质的影响。首先,将鲜切白萝卜在浓度分别为0.05、0.08、0.10 g/L的纳他霉素溶液中分别浸泡3 min和5 min,定期测定其霉菌及酵母菌总数,筛选出最适浸泡浓度及时间。其次,采用喷雾和浸泡两种方式处理鲜切白萝卜,并定期对其失重率、硬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鲜切白萝卜采用0.10 g/L的纳他霉素溶液浸泡3 min是最佳的处理方式,与对照(不做处理)组相比,该处理的白萝卜失重率降低了18.9%,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分别提高了50%、14.28%和9.2%,并能够抑制霉菌及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及POD活性。适宜的纳他霉素处理可以延缓白萝卜组织衰老,有利于保持鲜切白萝卜贮藏期间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对31个柚类品种主要果实性状的变异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主要果实性状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很广,在9.18%~82.59%之间。单果重和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汁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正常种子数、风味呈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与果实横径、果汁率和可滴定酸呈显著负相关;风味与维生素C、固酸比、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汁率、可食率、单果重和果实横径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