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黑龙江省粮食水足迹时空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李雨晴  付强  孟军  李天霄  戴爽 《农业机械学报》2020,51(8):214-222,335
为分析黑龙江省粮食水足迹的变化规律,根据水足迹理论,选取2008—2018年黑龙江省11个地区进行粮食水足迹评价,并对其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蓝水足迹、绿水足迹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分布趋势。通过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可知,东、西横向地区人口密度大,可用于粮食生产的灌溉水资源消耗少,粮食蓝水足迹较低;南、北部致力于农业生产,农业灌溉用水消耗较大,粮食蓝水足迹较高。南、北部降水储蓄率高,因而南、北部粮食绿水足迹较高;东、西部横向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植被少,降水不易蓄积,所以东、西部绿水足迹相对较低。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黑龙江省粮食水足迹进行预测得出,2021—2025年黑龙江省粮食总水足迹平均值为2 050 m~3/t。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宏观经济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水资源的分配与经济情况联系起来.通过宏观经济水资源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出山东省及分行业直接耗水系数、完全耗水系数、耗水乘数、直接附加价值系数、完全附加价值系数、耗水收入乘数、输出输入虚拟水等指标.分析各行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用水情况及生产效益,为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和农机大省,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因此,积极推进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对未来一个时期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行科学研究和合理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概述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分析了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战略重点、重点工程和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及水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目前的热点问题之一。以2010年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计算黑龙江省的用水、耗水及污染系数、各产业的影响力、感应力系数、生产诱发系数,进行用水、耗水效益和污染程度分析判断,并进行各产业的经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农业用水成本最大,污染大,最不经济,出口对农业影响最大;(2)高用水行业主要集中在以资源加工为主的工业内部,高耗水行业只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部分制造业,高污染行业主要集中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投资对第二产业影响最大;(3)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均属于一般用水行业和一般耗水行业,出除了住宿和餐饮业外其他服务业均属于一般污染行业,第三产业用水最经济,污染少,为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应首先提高对第三产业的消费,其次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和出口。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对区域水资源进行评价与分析研究,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战略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水足迹理论,对甘肃省景泰县的农业水足迹进行了结构分析、时空变化分析和水足迹综合影响因子分析和评价。水足迹结构变化分析显示,景泰县农业水足迹2010—2019年整体上总量呈现不断增长的变化趋势,其中经济作物水足迹最高,畜产品水足迹次之,粮食作物水足迹最低;从2010—2019年农业水足迹增长变化来看,粮食作物水足迹增加了102%,畜产品水足迹增加了38%,经济作物水足迹增加了22%。农业水足迹空间变化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9年景泰县农业水足迹从东向西转移,农业水资源消耗重心由东向西转移;各乡镇农业水足迹增长型主要为景泰县西部区域,下降型为中东部地区,波动型区域为东北部地区。主成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影响贡献率高达64.997%,第2主成分和第3主成分分别为11.333%、10.504%,说明经济因素和农业生产因素对于景泰县的农业水足迹影响最大,而气候因素和人口因素影响相对较低。未来景泰县需从调整农业结构出发,发展高水效农业,促进区域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商品粮调出比例高达70%,商品粮输出导致大量的虚拟水流出。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计算模式,得到黑龙江省三种农作物的虚拟水总量及虚拟水输出量。研究表明:黑龙江省的商品粮虚拟水输出量较大,水稻的虚拟水输出量最高,并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玉米虚拟水输出量稳定增长,大豆虚拟水输出量有下降趋势。虚拟水流出对区域水资源和生态产生影响,为解决此问题应采取发展现代节水农业方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用水效率,并研究实施商品粮虚拟水运移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对区域水资源进行评价与分析研究,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战略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水足迹理论,对景泰县的农业水足迹进行结构分析、时空变化分析和水足迹综合影响因子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1)水足迹结构变化分析显示,景泰县农业水足迹整体上从2010年到2019年间总量呈现不断增长的变化趋势,其中经济作物水足迹最高,畜产品水足迹次之,粮食作物水足迹最低;从2010年到2019年农业水足迹增长变化来看,粮食作物水足迹增加了102%,畜产品水足迹增加了38%,经济作物水足迹增加了22%。(2)农业水足迹空间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在2010年到2019年间,景泰县农业水足迹呈现从东向西转移,农业水资源消耗重心由东向西转移;各乡镇农业水迹增长型主要为景泰县西部区域,下降型为中东部地区,以东北部及波动型区域。(3)主成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影响贡献率为高达64.997%,第二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分别为11.333%、10.504%。说明经济因素和农业生产因素对于景泰县的农业水足迹影响最大,而气候因素和人口因素,影响相对较低。未来景泰县需从调整农业结构出发,发展高水效农业,促进区域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农业节水区划能够促进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是缓解农业用水短缺的有效方法之一。黑龙江省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农业比重大、农业用水量多,水资源短缺风险会严重影响到粮食安全。根据黑龙江省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社会经济以及农业结构等方面,利用PSR模型构建农业节水区划指标体系,基于粗糙集理论(RS)结合ArcGIS空间可视功能将黑龙江省划分为4个农业节水分区,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和绥化市应优先发展节水农业;鸡西、双鸭山和黑河地区可适度发展节水农业;牡丹江市、大庆市和鹤岗市可鼓励开展节水农业;七台河市、伊春市和大兴安岭地区现阶段不适宜开展节水农业。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节水区划特征分析,并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相应对策以及建议,以期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物生育期降雨量(P)和参考作物腾发量(ET0)的多少是造成农业干旱的主要因素,分析作物生育期丰枯遭遇特征,对指导农业防旱抗旱有重要作用.基于黑龙江省1980-2017年春玉米生育期的降雨量和参考作物腾发量,利用Copula函数构建P-ET0联合分布模型,对其丰枯遭遇频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P、ET0均服从Gamma分布;在9种丰枯遭遇组合中P-ET0枯丰型的联合概率值随着P的增大和ET0的减小而呈增大趋势;在天然来水条件下,黑龙江省春玉米生育期P枯、ET0丰的联合重现期和同现重现期分别为2.50年、3.33年.针对水资源供需不协调、天然来水不能满足作物需水,且重现期间隔时间较短的情况,可通过P与ET0的不同遭遇组合情况对其干旱风险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估,从而为灌溉规划、科学调配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贵州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利用贵州省2006-2015年统计数据计算其水足迹指标以及水足迹评价指标,并构建协调发展脱钩评价模型对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2006-2015年水足迹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农业用水是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均占比为57.83%,农业用水中,粮食作物和蔬菜水足迹占比最大,平均占比为38.42%和41.96%;水资源自给率、水资源压力指数和水资源匮乏指标均较高;GDP增长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整体上在波动中由弱脱钩的初级协调向强脱钩的优质协调转化。基于以上结论,通过改变消费结构、改变虚拟水贸易结构以及优化产业结构来进一步促进贵州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更好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水足迹理论,计算黑龙江省各地区2007—2012年的粮食水足迹,分析其粮食作物用水情况。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用水量巨大,粮食作物灌溉用水量存在逐年增加的趋势,用于粮食生产的灌溉用水量占黑龙江省水资源消耗量的绝大多数。黑龙江省各地区的粮食水足迹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体上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趋势;粮食蓝水足迹明显低于绿水足迹,粮食生产对绿水的依赖度较高。黑龙江省粮食水足迹整体上小于单产需水量,部分地区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缺水现象严重。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黑龙江省2007—2012年的粮食绿水足迹和蓝水足迹均存在相似值之间的空间聚集性。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粮食产量较高,但粮食蓝水足迹比例较高,粮食生产比较依赖灌溉水资源,水资源消耗量较大。由于2009年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降低,使得2007—2012年被分成2007—2008年和2009—2012年2个不同的时期,粮食水足迹在2个时期均存在逐年降低的趋势,粮食生产的用水效率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12.
区域农业水资源系统是与自然及人类活动紧密联系的复杂适应系统,不断与周围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因素方面的交换和作用。以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12个农场为研究基点,运用主成分-相关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构建农业水资源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可变模糊模型评价方法对其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进行评价,并利用ArcGIS技术对其进行分区,结果表明:双鸭山、八五三、北兴和八五二农场的农业水资源恢复力为Ⅱ级,饶河、二九一、五九七、红旗岭、友谊、江川、宝山和曙光的农业水资源恢复力为Ⅲ级。研究成果揭示了当地农业水资源系统力恢复情况,为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要求的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农田水利工程更是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在管理方案上重视工程的进行,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水资源短缺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尤其是农业灌溉。对当前水资源现状和灌溉技术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命源泉,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生命生存的宝贵环境资源。当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污染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高度关注。如何保护水生态环境,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是国际社会面临共同问题。《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经济分析》是针对当前农业用水进行研究的著作,该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价值著,把农业水资源配置与交易契约选择紧密联系起来,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之道。《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经济分析》以交易契约选择为主线对农业水资源配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而农业是水资源密集型行业,受水资源条件的冲击最大,科学的评判农业对水资源短缺的脆弱性对农业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将农产品虚拟水净贸易量纳入指标体系,构建水资源投入产出流量表和核算模型,以江苏省为例,初步评价江苏省农业对缺水的脆弱性,并对降低脆弱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近些年来,各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探索推进服务规模经营、带动普通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新途径,形成了农业生产托管等直接服务农户和农业生产的有效形式,对解决一些地区存在的"种不了地"和"种不好地"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农经  相似文献   

17.
<正>近些年来,各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探索推进服务规模经营、带动普通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新途径,形成了农业生产托管等直接服务农户和农业生产的有效形式,对解决一些地区存在的"种不了地"和"种不好地"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对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提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社会需求间存在巨大矛盾,地区间农业灌溉虚拟水流动能够有效缓解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促进水资源向更高效益的产业或地区流动。采用2007年30省(区、市)区域间6部门投入产出表和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输出结果,开展了地区间农业灌溉虚拟水流动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通过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各省市农产品流动蕴含的虚拟水流量的计算和虚拟水流动对各省市的重要性的评价,量化全国农业灌溉虚拟水输出格局相对水资源分布、虚拟水输入格局相对经济总量分布的不均衡程度。研究发现,采用农业灌溉虚拟水流动强度、输入份额和不均衡程度等评价指标能够对地区间虚拟水流动特征进行良好评价,高虚拟水流动强度省市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虚拟水流动强度变幅较其他地区大很多;未来大部分时期虚拟水输入对具有高输入份额省市的重要性还将进一步增加;中国虚拟水输出格局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气候变化有加重这一状况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二期)引黄项目区,插花分布在10个县,水资源时空变化大,灌溉水源除当地水外还引用黄河水补充灌溉,引黄水和当地水丰枯遭遇不同,因此进行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对项目立项和建成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典型年净平衡和水平衡模拟模型2种方法,对引黄项目区农业灌溉水资源水平衡进行了分析计算,使农业灌溉水资源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和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强  刘巍  刘东  李天霄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12):127-132
针对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地统计学理论,对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全方向上看,田间水利用效率受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大,其空间正相关范围最大为145 km;灌溉水利用效率受空间结构的影响次之,空间正相关范围为124 km;渠系水利用效率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大,空间正相关范围最小,为73 km。大庆、哈尔滨、绥化3地交界处,灌溉水利用效率、渠系水利用效率与田间水利用效率均出现高值,鸡西的鸡东县3个指标值均出现低值。自然因素对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小于人为因素,其中降水量与灌溉水利用效率、田间水利用效率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