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碾子山区曙光乡幸福村农民陈建军,根据早甘蓝、粘玉米、秋白菜的播种期和上市期的不同,采取育苗移栽的方法错开时间差,进行套复种的多茬次栽培。这种套复种方式,在粘玉米起身前不影响早甘蓝生长和通风透光。早甘蓝收获后粘玉米正常管理,粘玉米掰青棒上市净地后复种秋白菜,使复种指数达到2.5,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措施是:1品种的选择与搭配在同一个生产季节进行多茬次栽培,品种的选择与搭配很重要、一定要根据作物的生育期长短和上市期早晚来选择适宜的品种。早甘蓝应选用株型紧凑、开张度小、熟期早并集中的8398;…  相似文献   

2.
张朝平 《蔬菜》2013,(5):28-29
采用复套种栽培方式能实现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可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安达市重点推广了麦菜复种、瓜菜复种、菜菜复种、薯菜复种、瓜菜套种、大蒜套种秋白菜、甘蓝套种玉米、菜菜套种8种复套种栽培技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寒地区露地蔬菜生产一般1年只能栽培一茬,成本高,效益低。根据满洲里市的气候条件,摸索出一套早甘蓝与秋白菜复种栽培技术,667 m2早甘蓝产量4 000 kg、产值5 000元,667 m2大白菜产量4 000 kg、产值3 000元,两茬均获得了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4.
戴兴玉 《北方园艺》2016,(11):206-207
西瓜套种早甘蓝复种秋白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东宁县蔬菜集约化生产的一例。2013年,该县每667m~2早甘蓝产量3 500kg,收入达3 500元;667m~2西瓜产量1 600kg,收入达3 000元;667m~2白菜产量5 400kg,收入达5 300元;3项合计收入11 800元,扣除成本,667m~2纯收入11 000元。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覆膜提前收获,复种秋白菜,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介绍选用早熟马铃著‘早大白’品种栽培及收获后选用秋白菜‘城早1号’等品种进行垄作栽培的高产栽培技术,即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两年来,我们在探索研究“一膜多用”工作中,开始采用地膜覆盖早甘兰套种晚熟西红柿,地膜覆盖早甘兰复种秋白菜;地膜覆盖旱黄瓜复种秋白菜等多种增茬形式。初步看到:一膜两次使用的好处。我们又开展了异地覆盖“一膜多用”的探讨,进一步肯定了在无霜期短的北方,“一膜多用”的可行性。具体方式有  相似文献   

7.
节 气主要农事防治对象防治措施 17寒露10月7~8日气温10~27℃ ①冬春茬温室番茄、茄子、西葫芦、黄瓜、苦瓜、莴笋、春甘蓝、菜花育苗,秋芹定植。 ②早秋甘蓝、菜花、萝h、白菜采收。 白菜、甘蓝霜霉病,黑腐病,黑斑病,瓜类霜霉病,番茄晚疫病。 蚜虫,韭、蒜根蛆,蜗牛、蛞蝓、蓝跳甲。 18霜降10月23.24日气温5~24℃ ①越冬菜苗床管理。 ②秋菜花、甘蓝、莴笋采收。 ③秋深耕。 黄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白菜、甘蓝黑斑病,黑腐病,早霜冻。 黄、蓝跳甲。 ①早秋菜收后立即深翻,消灭越冬病虫。 ②备用温室床土及四壁消毒,秋延后覆盖棚膜防寒。 …  相似文献   

8.
安达畜牧场蔬菜公司本着充分利用有效面积和光能.合理安排茬次.增加复种质数为原则.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于1999年在2000m2露地种植地膜覆盖早甘兰间作粘玉米复种秋白菜取得了667m2创3610元纯效益的佳绩。主要做法如下:1地膜覆盖早甘兰(1)培青壮苗:选用早熟品种“中甘11号”。667m2用种量50g。采用温场浸种。2月10日温室营养上育苗。幼苗出土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保持在10~15℃。当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移苗.营养土方面积6×6cm2。移苗后白天保持在23~25℃.夜间保持在10℃以上。将苗移入大棚或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石家庄地区春甘薯—秋白菜生产中品种不配套、栽培技术不规范、病虫害较为严重等问题,充分发挥甘薯节水抗旱、营养均衡、祛病保健,白菜营养丰富、品质柔嫩、口味颇佳的独特优势,特编写了《春甘薯—秋白菜复种栽培技术规程》,详细规范了春甘薯—秋白菜复种栽培的基础条件、茬口安排、品种选择以及春甘薯栽培、秋白菜复种的技术要点。确保了每667 m^2春甘薯产量在2000 kg以上,大白菜产量在4000 kg以上,每667 m^2种植效益比传统模式增加1000元。为种植春甘薯、秋白菜的菜农和蔬菜生产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瓜菜》2017,(2):56-57
针对山西晋中地区气候条件,经过多年试验探索出春甘蓝套种玉米复栽秋甘蓝栽培模式,生产应用后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茬口安排、整地施肥、春甘蓝栽培技术、玉米栽培技术、秋甘蓝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杜兴金 《蔬菜》2002,(7):10-11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供养任务越来越重,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出高产、优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蔬菜,更显迫切。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生产实践证明,在鲁南等积温较小,热量相对不足的传统农区,变一年两作(冬小麦-夏玉米或甘薯)为越冬甘蓝、越冬菠菜、春甘蓝、春黄瓜、夏白菜、早秋萝卜等6茬菜间套作复种,能较好地利用光、热、土等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每667m2土地1年可以产越冬甘蓝3000kg、越冬菠菜1500kg、春甘蓝1500kg、春黄瓜3500kg、夏白菜2000kg、早秋萝卜2…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利用小麦茬后的空闲期,肃州区相关农业部门创新粮菜种植模式,小麦茬后复种甘蓝、莴笋、白菜等秋菜,既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了一年两熟。该文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肃州区小麦茬复种秋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目的我省气候严寒,农作物为一年一茬,小麦收获后空茬半年,而秋白菜播种前也是空茬。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将辐射育种新成果——早熟小麦4067和早熟九号白菜,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复种,以达到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目的。为解决麦、菜复种的关键问题。在省科  相似文献   

14.
蔬菜地膜覆盖间复套种一地四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地膜覆盖间复套种一地四收是以地膜覆盖为中心.通过间、复、套种,达到一年四茬四收获得蔬菜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每667m2可产早甘蓝、生菜、茄果类、秋白菜等蔬菜9500~11000公斤。产值达5400~6000元。其栽培要点如下:1 选用良种选择高产优质、早熟抗病的良种。早甘蓝选用中甘11、8398。生菜选用大邹叶、紫叶生菜。茄子选用  相似文献   

15.
<正>长江流域特别是苏、浙、沪、鄂等地,牛心形春甘蓝栽培面积较大,主要作冬春露地栽培,能充分利用冬闲田,茬口安排灵活多样,一般是在秋豇豆、秋四季豆、秋毛豆、秋玉米、冬瓜、秋瓠子、秋黄瓜、秋茄子、秋辣椒、红薯等作物收获罢园后,11月中旬及时定植,翌年4月中旬收获上市,可极大缓解蔬菜"春淡"市场,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都较高。当地春甘蓝品种一般选用春丰或争春,这两类品种是目前生产上的主导品种。春丰系列品种冬性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东宁县糖蒜复种秋白菜,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实现每667m2纯收入2400元。糖蒜栽培上要注意选地选茬、适时播种、加强水肥及病虫害管理,秋白菜栽培上要注意整地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依据泰来县气候条件、土地资源,利用地膜覆盖促使马铃薯生长发育加快,生育期缩短,为复种秋白菜提供充足的时间,是1年种2茬作物的高效栽培模式。文章分别介绍马铃薯、秋白菜的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甘蓝夜蛾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学俭 《蔬菜》2002,(12):29-29
一、分布与为害 甘蓝夜蛾(Barathra brassicaeL.)又名甘蓝夜盗蛾,各地都有分布,以北方发生较重。 甘蓝夜蛾是多食性害虫,主要为害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瓜类、豆类、茄果类蔬菜和甜菜等,其中以甘蓝、秋白菜、甜菜受害最重。幼虫共6龄,具有群集性、夜出性、暴食性。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背取食,啃食叶肉,使叶片残留表皮,  相似文献   

19.
《蔬菜》1988,(3)
一、早熟秋甘蓝“中甘八号”“中甘八号”秋甘蓝是中国农科院蔬菜所选育出的杂交一代良种,该品种具有纯度高、生长整齐、长势强、生长快,结球早,比较耐热,抗芜菁花叶病毒,品质好等优点。正常栽培条件下,定植后65天就可上市,国庆节前即可供应新鲜的甘蓝蔬菜,其品质、口味、新鲜度均比外地调京甘蓝好。一般单球重1.5—2.0公斤,重的可达4公斤,亩产4000公斤左右。“中甘八号”增产潜力大,在高肥水栽培条件下,其产量可  相似文献   

20.
王萍  李文 《中国瓜菜》2023,(6):142-145
春菜豆套种大蒜复种甘蓝高效集雨栽培模式选用互补型作物,合理轮作倒茬,实现了两年三熟。前茬菜豆4月下旬采用秋季全膜双垄沟穴播,同时增施抗旱保水剂,生育期内最大限度接纳自然降水,春菜豆于7月中旬开始收获,越冬大蒜(蒜薹)翌年5月采收,后茬秋甘蓝9月份集中上市。据2020—2022年统计,该模式菜豆、大蒜(蒜薹)、甘蓝3种蔬菜作物667 m2产量可达6000 kg,产值1.8万元左右,扣除直接成本、人工成本和间接成本,纯收益在1.2万元以上,适宜北方雨养旱作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