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再生稻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潢川县素有“鱼 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大县,由于潢川县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和气候条件,再 生稻在这里种植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潢川县再生稻的生产现状,并进一步分 析了潢川县再生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旨在为大力发展潢川县再 生稻种植事业提供一点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再生稻一直被作为一种可节支增收的种植方式进行推广,在武义县发现再生稻生育期偏迟,稻曲病等问题比较突出。为此,进行了再生稻主要生育期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检测,稻曲病初侵染源数量充分,使用杀菌剂防治是一个必要措施。另外,再生稻一旦发病,容易形成大量的菌核,为来年水稻生产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3.
诏安县早稻-蔬菜模式改为早稻-再生稻-蔬菜模式,可多收一季再生稻,增产粮食3 750~4 200 kg/hm2。总结早稻、再生稻、荷兰豆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再生稻是中稻收割后利用其稻桩发苗成穗,再收一次稻谷的作物.再生稻生产具有时间短、投资投劳少、经济效益高、米质优、口感比头季稻更好等优点.目前富顺县再生稻总产量已超过50000 t."中稻一再生稻"生产已成为富顺县的一种稻田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适合"中稻+再生稻"生产的水稻品种,在头季中稻生长前期按一季中稻生产方法进行田间管理,齐穗后15天左右施一次促芽肥。当谷粒黄熟度达到90%以上、且有70%的稻株倒二、三节芽伸长到2~3cm时,抢时收割头季,采取人工收割,留桩高度30cm,脱粒机不下田,尽量保护稻桩,收割后3~5天施肥一次。测得WZ-8再生稻产量为407.8 kg/667m2,"中稻+再生稻"产量为1 186.9 kg/667m2,均为参试组合最高;其次是WZ-4,中稻产量和再生稻产量分别在600 kg/667m2和300 kg/667m2以上,总产为986.0 kg/667m2。结果表明:WZ-8的中稻、再生稻和"中稻+再生稻"产量均为最高,具有较大的"中稻+再生稻"生产潜力;其次是wz-4,也可作为本区域的"中稻+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来,针对信阳市光热资源生产一季水稻有余、两季不足、水稻收割留茬高、农民有焚烧习惯以及冬闲田面积较大等现状,信阳市农业及科研部门确定以发展再生稻生产作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秸秆禁烧工作的抓手。目前,再生稻生产已成为新的种植模式,在信阳市商城县、光山县等县区大面积推广,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再生稻的特点再生稻,就是利用中稻收割后的稻桩,通过高留桩、灌溉、施肥  相似文献   

7.
<正>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经过培育而萌发长成的一季水稻。再生稻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药、米质优等特点,是一项轻型、高产、高效的农业新技术,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已在我县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4年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小春作物,中稻,再生稻在稻田复种耕制中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物质,能量转化效益,为认识中稻--再生稻在稻田耕制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小春--中稻--再生稻复种制,促进稻田生产向“两高一优”农业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县气候条件优越,秋季温光资源丰富,是再生稻适宜栽培区.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再生稻栽培试验探索,到80年代中期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20年的不断发展,再生稻生产已成为隆昌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和种植业的一大特色,"杂交中稻一再生稻"已成为我县较为稳固的稻田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国水稻生产一季化日趋严重,为保障粮食总产,针对赣北稻区水稻种植水平及条件,发展再生稻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对豫南稻区再生稻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豫南稻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再生稻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论证了本区发展再生稻的气候适宜性,阐述了近年来再生稻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讨论了再生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思路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探索稻—再生稻栽培模式下精准科学施肥方式,开展了化肥合理减量施用校正试验。结果表明,合理调整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能明显促进稻—再生稻栽培模式下水稻经济性状协调优化,达到节本、增产、增收的目的。推荐稻—再生稻栽培模式施肥量为纯N 255~270 kg/hm~2、P_2O_5 52.5~75.0 kg/hm~2、K_2O 120~150 kg/hm~2,氮肥头季施70%、再生季施30%,磷肥头季作基肥全部施入,钾肥头季全部施入(其中基肥施40%~50%,追肥施50%~60%)。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经过培育而萌发长成的一季水稻。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药、米质优等优点,是一项轻型、高产、高效的农业新技术,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头季稻一般产量550 ̄600kg/667m2,高的达650kg以上,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绿色环保节本增效的生产模式,再生稻面积逐年增加,为广大农民种田致富带来了新希望,为国家粮食安全增加了新保障。该文分析了当前豫南稻区发展再生稻的作用、意义、条件,提出了再生稻发展的远景,以及再生稻发展注意的事项和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豫南稻区再生稻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栽培稻再生性的遗传规律,为创新再生稻育种材料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把普通野生稻再生性导入栽培稻和籼粳杂交诱变,获得再生性强的材料,考查其F1和F2中与再生性相关的性状表现,分析栽培稻再生性的遗传规律.[结果]在野栽交品系96-82的两个F1中,再生稻的株高、分蘖数、每穗粒数及产量均为部分显性,两个组合的再生性分别达2级和3级;3个籼粳杂交组合F1再生稻的株高、分蘖数、每穗粒数及产量均明显超过双亲,再生性均达1级.把普通野生稻再生性导入栽培稻和籼粳杂交诱变,育成地下再生分蘖性较强的3个新品系,再生稻1号(桂D1号/96-82)、再生稻2号(明恢63//桂99/96-82)及以陆稻中旱3号作亲本育成再生稻3号(桂99/中旱3号/明恢63).[结论]野栽交品系96-82再生性的遗传传递力较强,表现为部分显性,再生性从F2起出现分离,属于数量遗传.选育的3个新品系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绿色经济生产模式是新时代的选择,合理利用耕地、农业资源,利于农民增效增收、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及药肥双减、乡村振兴战略和粮食安全大局。为此,在近5年试验示范基础上,以南方稻区经济效益较高的稻薯轮作模式为对象,重点研究早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的优点、关键技术,为农民提供重要的生产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诏安县早稻-蔬菜模式改为早稻-再生稻-蔬菜模式,可多收一季再生稻,增产粮食3750~4200kg/hm^2。总结早稻、再生稻、荷兰豆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再生稻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的稻桩,通过灌溉、施肥等措施,促使中稻稻桩母茎上的腋芽萌发再生、成穗,从而再收一季稻谷的栽培方式。具有省种、省工、省时、省水、省肥、省药和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等"六省、三高"特点。再生稻米更是被公认为米质好、食味佳的优质稻米,是较少或基本不用农药的绿色安全食品。发展再生稻有利于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可使单季稻区变成双季稻区,也可以解决双季稻区劳力紧张、效  相似文献   

19.
结合吉安市历史形成的粮油种植结构和冬季农业生产状况,分析了“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的可行性。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该地区再生稻和马铃薯高效栽培适用技术要点,以期为推广该种植新模式、利用冬闲田发展马铃薯产业及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稻-再-油/肥轮作和施氮对水稻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于2015-2017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进行稻-再-油/肥轮作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T1:稻-再-油轮作,三季均不施氮;T2:稻-再-油轮作,三季施氮量为165、120和180 kg·hm-2;T3:稻-再-肥轮作,三季施氮量与T2相同;T4:稻-再-闲轮作,前两季施氮量与T2相同。研究各处理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并利用Richards方程拟合水稻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结果表明:①2015-2017年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均表现为T3>T2>T4>T1。与T4相比,2016-2017年T2处理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产8.4%和14.4%、22.2%和17.7%,T3分别增产12.7%和17.9%、25.1%和244%;与T1相比,2015-2017年T2处理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产35.1%和22.0%、36.4%和30.3%、651%和65.6%。②在稻-再-油/肥轮作和施氮条件下,2017年头季稻和再生稻籽粒灌浆特性表现一致。与T4相比,T2、T3均能提高头季稻和再生稻强势粒起始势和弱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干物质量;与T1相比,T2延长头季稻和再生稻强、弱势粒有效灌浆期,从而实现头季稻和再生稻籽粒粒重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