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温宿县水稻种植面积在8 666公顷左右,但机械插秧面积不足3 333公顷。人工插秧效率低、强度大、成本高、耗时长,但传统机械插秧技术秧苗伤根较严重、插秧不均匀、漏秧率高、返青较慢。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能有效解决常规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机插高产高效。钵形毯状秧苗机械插秧技术使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的机插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老龄化严重,水稻传统手工插秧正向机插秧等机械化种植技术转型。育秧是水稻机插秧发展的关键,我国机插育秧技术存在秧苗素质查、秧龄弹性小等问题,本研究进行不同肥料水平下秧苗素质及养分吸收特性研究,明确机插秧苗的氮、磷、钾养分需求,从而提高机插秧苗素质,研究明确不同秧苗素质对机插水稻产量影响。生产上迫切需要增加水稻机插秧苗的弹性,以适应大苗机插。然而,由于机插秧特殊的育秧方式、超常密播以及有限制极强的营养土等原因,增加秧苗的弹性已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3.
1.插秧及返青期。大多在5月20日至5月末为插秧期,此时期的气温、地温及水温都处在最低时期。插秧时要求浅水层,以利于尽快提高水温和地温,以“花达水”及“瓜皮水”为好,也就是把水层控制在1-2厘米范围内,同时保持浅水层也有利于插秧操作,使秧苗插后深浅一致,不漂秧,不缺穴,能提高插秧速度和质量。一般在插秧后3天秧苗进入返青,水稻秧苗返青期对水分反应特别敏感,因此时秧苗根系受伤,吸水能力减弱,易失去水分平衡,而且抗寒能力也弱,所以保持一定的水层,可使秧苗受到保护,防止低温和风的侵害。此期应把水层控制在3厘米左右,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发新根。  相似文献   

4.
水稻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插秧质量,培育出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是机插秧成败的关键所在。文章主要对机插软盘育苗从秧田准备到选种、播种、秧田管理等关键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水稻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插秧质量,培育出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是机插秧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对机插软盘育苗从秧田准备到选种、播种、秧田管理等关键技术作了详细介绍,为提高机插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水稻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插秧质量,培育出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是机插秧成败的关键所在。文章主要对机插软盘育苗从秧田准备到选种、播种、秧田管理等关键技术作了详细介绍,为提高机插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水稻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插秧质量,培育出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是机插秧成败的关键所在。文章主要对机插软盘育苗从秧田准备到选种、播种、秧田管理等关键技术作了详细介绍,为提高机插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壮秧剂-旱育保姆对水稻机插秧秧苗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秧苗综合素质,使油菜和小麦茬田块适宜水稻机插,要延长机插秧适插时间,提高机插秧适插秧龄弹性,试验采用1∶5,1∶10,1∶20,1∶40的旱育保姆处理黄华占水稻种子。结果表明:旱育保姆拌种对控制秧苗效果较显著,1∶20和1∶10时效果较好;旱育保姆处理的秧苗适插时间延后,比对照推迟延后5 d,利于小麦油菜茬田块进行机插。  相似文献   

9.
插秧机器人 日本东芝公司制造的世界上第1台插秧机器人能轻巧地抓住直径二三毫米的秧苗,每次从捡出秧苗到插好,只需20秒钟。该机器人的结构包括抓取秧苗进行移植的多关节夹持器,利用激光反射的定位捡出器,装置的总控制器。  相似文献   

10.
盘锦市机械化插秧率达到90%以上,水稻秧苗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械化插秧,培育出适合机械化秧苗是插秧重要节点。本文主要对符合机插软盘育苗从秧田准备到选种、播种、秧田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发展趋势及在海南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适于机插秧要求的秧苗是机械插秧成功的关键。综述国外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发展趋势及海南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的发展现状、优势,并指出海南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水稻插后晒田是促进秧苗分蘖早生快发的重要措施。机插秧因是小苗移栽,要提高产量,主要靠秧苗大田分蘖早生快发,然而大部分机插秧农户由于担心肥料损失不愿控水晒田,习惯采用长期灌水做法,致使水稻出现返青慢、分蘖迟现象,影响秧苗的生长和分蘖的发生。为此,为进一步探索水稻机插秧最佳控水晒田时间节点,减少无效分蘖,增强稻秆坚韧程度与抗倒伏能力,提高成穗率,减轻病虫害,同时达到农药化肥减量化施用目的,2022年进行了水稻机插秧控水晒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南郑水稻机插秧在正常管理前提下,插后25天左右控水晒田能促进秧苗生新根、快返青、早分蘖,实现机插水稻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3.
研究机插秧专用秧病灵拌种对机插秧秧苗的使用效果.试验表明:使用机插秧专用秧病灵拌种.不但显著改善机插秧秧苗素质,而且能有效提高机插秧适插秧龄弹性,使机插秧适插时间由普通的不足7d。提高到14d左右。  相似文献   

14.
钱素文 《农家致富》2004,(11):29-29
随着水稻秧苗播插机械日臻完善.水稻秧苗机械播插开始由试验、示范走向大面积推广应用。如何提高秧苗机械播插质量,根据近两年的实践,水稻机插秧生产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现代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单季杂交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试验研究,从育秧准备、育秧播种、秧苗管理、机插作业、机插大田管理等5方面,探讨和提出了杭州单季杂交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量及育秧基质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机插水稻秧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播量及基质配比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及育秧基质对机插秧苗素质有明显影响,不同播量及不同基质配比的秧苗素质不同,较低播量(每平方米芽谷300~400 g)和适宜的基质配比[土与谷壳体积比1∶(2~3)]能培育出适合于机插的高素质秧苗。  相似文献   

17.
研究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插秧对水稻根系伤害重,插深一致,插后返青慢,但是可以保证一定的苗数;人工插秧植伤小,插后易缓苗,但是插秧时难以保证插深、密度;钵育苗可以增加单株生长空间,插后无植伤,提高带蘖率及促进秧苗分蘖早生快发,钵育摆栽是目前最有效的增产增收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18.
1.插秧及返青期 吉林省大多在5月20日至5月末为插秧期,此时期的气温、地温及水温都处在最低时期。插秧时要求浅水层,以利于尽快提高水温和地温,以“花达水”及“瓜皮水”为好,也就是把水层控制在1-2厘米范围内,同时保持浅水层也有利于插秧操作,使秧苗插后深浅一致,不漂秧,不缺穴,能提高插秧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实行集中育秧 促进四川水稻机插秧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机插秧,是时代的呼唤,农民的期盼。"七分育三分插",机插秧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育出合格的秧块和秧苗。据各地反映,在适宜水稻机插的区域,机插秧技术应用的最大障碍是没有足够的秧苗供给,这一问题已成为该项技术推广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技术就是水稻利用钵盘育成秧苗后,再利用水稻钵盘育苗插秧机械进行插秧。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插秧技术在水稻物候期、生育期、产量性状等方面均优于水稻旱育手插和软盘育秧机插,是一项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农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