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鳖的赤斑病和红脖子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惠生 《河南水产》1994,(4):10-11,23
近年来,养鳖热潮席卷全国。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防病措施不力等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鳖病严重地流行,造成经济损失。鉴于此,现将作者多年从事鳖病防治研究的结果介绍如下。1 赤斑病 又称红斑病、红底板病、腹甲红肿病。1.1 病状:病鳖腹部有出血性红色斑点或斑块,严重时斑点连接成一片,故称红底板病。  相似文献   

2.
健康养殖     
渔工 《海鲜世界》2005,(4):64-64
(三)红底板病 1.病原 鳖红底板病病原为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2.症状 鳖发病初期腹甲出现红斑,继而出现溃烂、水肿,露出腹甲骨板,口鼻呈红色,咽喉部分红肿,其肠道充血、无食物,肝呈紫黑色.4~5月为发病季节,对越冬后亲鳖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3.
《科学养鱼》2007,(9):82-82
四、红底板病(又称赤斑病,红斑病、腹甲红肿病) 1.病原体症状及病因 就目前研究的结果,认为红底板病有两种病因:一种是由红脖子病引发的症状,另一种是由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引起的症状。在这里,从病原来讲,是针对后一种病因而谈。  相似文献   

4.
11月初,罗定当地有养殖户带着发病黄沙鳖到我检疫站求诊。病鳖多表现为颈脖充血红肿,伸缩困难,腹部有出血性红色斑块,腹甲出现红斑甚至整个腹甲泛红,尾柄处大块表皮糜烂,病鳖的四肢、头颈部、裙边等处皮肤糜烂坏死并形成溃疡,病鳖严重的出现溃烂,口、鼻发炎充血。我们初步诊断为鳖腐皮病、红底板及红脖子病。为了进一步明确病情及找到解...  相似文献   

5.
鳖的赤斑病和红脖子病及其防治一、赤斑病(一)预防方法1.亲鳖和商品鳖在放养前,每公斤鳖腹腔或肌肉注射(一次)10~12万国际单位硫酸链霉素。2.用土法疫苗(即类毒素疫苗)进行免疫注射。南京等地已有鳖用免疫疫苗供应,大型养鳖场可自行制备,制法与鱼类免疫...  相似文献   

6.
李水龙 《内陆水产》2001,26(12):6-7
鳖穿孔病传染性强犤1,2犦,流行面广,时间长,发病率高,并能引起大批死亡,给养鳖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犤3犦。笔者对某特种水产养殖场的病鳖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以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病鳖采自某甲鱼养殖场。表现症状:病鳖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四肢、颈部、裙边、底板等处均有溃烂斑点,溃烂斑中间为灰褐色圆状凹陷,其外为灰白色烂斑,最外面为充血圈,三者呈同心圆状;溃烂处内容物呈脓汁状,并伴有腥恶臭气味。剖检变化:肝肿大,呈灰白色,边缘钝圆,质脆,肝小…  相似文献   

7.
鳖红脖子病与鳃腺炎病的比较与防治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军 《内陆水产》1997,22(4):25-25
鳖的红脖子病与鳃腺炎病都是养鳖业中危害最大的传染性疾病。二者以传染性强,感染快,病程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而著名,并且这两种病的症状极为相似,但病因与治疗方法却不尽相同。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俄托克病、阿多福病、猪肥头痫、耳下腺炎病。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脖颈充血红肿,伸缩困难,腹甲出现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时失明,舌尖、口鼻出血。解剖病鳖口腔、食管、胃、肠的粘膜呈明显的点状、斑块状、弥漫性出血,肝脏肿大,有的表皮呈上黄色或灰黄色,有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胆囊内充满胆汁,脾肿大。其中口胶粘膜弥散性出…  相似文献   

8.
鳖红脖子病与鳃腺炎病的比较与防治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俄托克病、阿多福病、猪肥头病、耳下腺炎病。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脖颈充血红肿,伸缩困难,腹申出现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时失明,舌尖、口鼻出血。、解剖病鳖口腔、食管、胃、肠的粘膜呈明显的点状、斑块状、弥蔓性出血、肝脏肿大,有的表皮呈上黄色或灰黄色,有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胆囊内充满胆汁,脾肿大。其中D腔粘膜弥散性出血占80%,胃肠粘膜出血占60%。患有该病的鳖食欲减退,行动迟缓,停在岸边,呈昏迷状态。红脖子病的病原体是嗜水气单抱菌,属弧菌产气单抱菌属,镜俭为革兰氏阴性短菌,带菌鳖…  相似文献   

9.
章剑 《齐鲁渔业》1999,16(6):33-34
5类毒素免疫预防 70年代。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研究室曾为天津市出口的商品鳖进行治疗试验.用患赤斑病病鳖的肝、肾等内脏制成类毒素疫苗,注射病鳖后大部分痊愈.疗效非常显著。刘茂春(1980)用患红脖子病病鳖内脏制成类毒素疫苗.用来预防.效果也很显著。凡是大型、中型的养鳖场应该自行制备类毒素疫苗.解决传染性鳖病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王兴礼 《内陆水产》2005,30(10):21-21
主要症状 病鱼离群独游,食欲下降,行动迟缓.容易捕捉;体色泛黄,粘液增多;腹部常有红斑并胀大.手感柔软;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外流:肠管发炎,呈浅红色,肠内充满黄色脓液;肝脏有红色点状淤血。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温室甲鱼咽喉炎的发生和流行比较严重,对甲鱼养殖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甲鱼咽喉炎的具体症状:1.病鳖发病刚开始,表现为食量减少,在食台上精神不振;2.微呈喘气状;3.池中病鳖爬墙、打水或倒游;4.颈部红肿,有时口鼻出血;5.腹甲呈纯白色的贪血状态;  相似文献   

12.
红脖子病也叫肿脖子病人脖子病,阿多福病等。该病对各种规格的鳖都有危害,尤其对成鳖危害最为严重。此病发病率高,一般死亡率在20-30%,最高可达60%。一、病原与病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可引起鳖败血症,能产生溶血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1.该病初发时,病鳖腹部出现赤斑,舌尖鲜红,颈部有少量出血点,继而脖颈充血红肿。主要症状:伸缩困难,有时发现头往后仰。大多数病鳖外部无损伤与溃烂现象,但有极少数颈部发炎、坏死和溃烂,裙边收缩,后期周身水肿,伴着明显的红底板,眼睛白浊,重者失明,…  相似文献   

13.
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俄托克病、阿多福症等。该病对各种规格的甲鱼都有危害,尤其对成鳖的危害最为严重。该病的发病率高,一般死亡率在20%-30%,最高可达60%。该病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以及食品中,在养殖密度高,水温变化大,水质差,鳖体受伤,突然变更饲料和饲养管理不善等的状况下,鳖抵抗力下降,会引发该病。甲鱼红脖子病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点:1.鳖的预脖充血红肿、伸缩困难是该病的主要症状。此外有的病鳖腹甲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油,严重时失明,舌尖、口…  相似文献   

14.
鳖产气单胞菌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是养鳖和开展鳖病研究最早的国家。但与鱼病相比进展得非常慢。80年代初据江草、木村、福田等日本学者报道,共发现10种鳖病。其中属细菌性疾病有3种:气单胞杆菌病、皮肤腐烂病和穿孔病。主要病原菌为产气单胞菌,其次是假单胞菌等。 8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也开始对鳖病进行研究,报道过赤斑病、红脖子病、疖病、出血性败血病等。主要病原菌为嗜水产气单胞菌嗜水亚种(有的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笔者等1993年从厦门东浮养鳗场的病鳖中也分离到嗜水产气单胞菌。 由此可见产气单胞菌是鳖的主要致病菌。故本文着重探讨产气单胞菌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晓宇 《内陆水产》1994,(7):22-22
1.红腿病。由病毒引起。病蛙腹部及腿部肌肉呈点状出血,肌肉呈红色.蛙体瘫软无力。活动迟钝、拒食。此病易传染流行。几天内可造成整池的蛙死亡。防治方法:一是将病蛙捞起。放在10%~15%的食盐水中浸泡5~10分钟.两天后可治愈;二是先把蛙移入另一池中。再用万分之一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2000,294(5)
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俄托克病、阿多福症等。该病对各种规格的甲鱼都有危害,尤其对成鳖的危害最为严重。该病的发病率高,一般死亡率在20-30%,最高可达60%。该病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以及食品中,在养殖密度高,水温变化大,水质差,鳖体受伤,突然变更饲料和饲养管理不善等的状况下,鳖抵抗力下降,会5;发该病。甲血红柱子病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点:1.鳖的颈脖充血红肿,伸缩困难是该病的主要症状,此外有的病鳖腹甲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时失明,舌尖、口鼻…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白底板病和红底板病病毒及细菌的致病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利用含类呼肠孤病毒和类腺病毒 的患白底板病和红底板病 病鳖组织匀浆过滤液及从病鳖中分离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进行病毒和细菌的相继 人工感染试验, 复制出典型的鳖红底板病和白底板病病症。研究发现, 细菌是红底板病的主要病原, 病毒是白底板病的主要病原,而病毒的感染不致死鳖, 细菌的继发感染是鳖最终死亡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金晟 《科学养鱼》2001,(5):46-46
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对各种规格的鳖都有危害,尤其对成鳖的危害最为严重。该病的发病率高,一般死亡率在 20%~ 30%,最高可达 60%。  该病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以及食品中,在养殖密度高,水温变化大,水质差,鳖体受伤,使用劣质饲料和饲养管理不善等状况下,鳖抵抗力下降,会引发该病。  鳖红脖子病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点:  1.鳖的颈脖充血红肿,伸缩困难是该病的主要症状。此外有的病鳖腹甲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时失明,舌尖、口鼻出血。  2.解剖…  相似文献   

19.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但有的鱼病症状相似,常因误诊而错失治疗良机,影响生产。现将几种常见易混淆鱼病异同点简介如下: 一、出血病与肠炎病都主要危害当年和一龄的草鱼种,病鱼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呈鲜红色。但出血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病症有“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三种类型。其中“肠炎”型仅表现肠道、脂肪等组织呈点状或块状充血,不发炎,而且肠道有弹性,通常水温25℃以上流行。而肠炎病是经菌引起的,肠道充血发炎,严重的呈紫色。剖开肠无食、有血脓。观察体表则鳍  相似文献   

20.
曾宝全 《内陆水产》2001,26(9):35-35
甲鱼氨气中毒是伴随着甲鱼控温高密度养殖而出现的一种由非生物病因引起的甲鱼病。甲鱼氨气中毒在温室的发生率很小,且症状和甲鱼红底板相似,养殖者一般很难辨认此病,一旦发生,如果诊断错误,用药不当,将造成甲鱼大量死亡。1诊断方法1.1症状甲鱼一旦发生氨气中毒,甲鱼底板呈点状充血,身体萎瘪、瘦弱,病情严重时,脖子、四肢及全部底板起水泡,裙边呈锯齿状断裂。1.2流行特点甲鱼氨气中毒常发生于温室水质变质的池子,时间为每年的2~4月,甲鱼平均体重超过150克。1.3甲鱼氨气中毒和红底板症状的区别甲鱼氨气中毒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