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淡水白鲳越冬鱼种比较娇嫩,一些养鱼户由于缺乏技术经验和先进的方法,成活率较低,特别是长途运输,有的甚至整车整批死亡,造成很大的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浅谈提高白鲳鱼种运输成活率的几点意见。1.凡温热水越冬保种池水温常年都保持在25~30℃范围内。而我国长  相似文献   

2.
淡水白鲳属热带鱼类,杂食性,易养快长,在南方一年可养两造,但第一造必须放养隔年鱼种,因此各地都千方百计进行较大规模的越冬鱼种生产。对如何防治白鲳鱼种在越冬期间的疾病,提高越冬成活率,已成为生产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在恩平县水产养殖良种场温泉越冬分场的生产实践,尤其是于1991年冬至1992年春对越冬白鲳鱼种患小瓜虫病和水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1996年11月中旬和12月下旬,在广西柳州市沙塘园艺场水产公司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池内先后发生过小瓜虫病和斜管虫病,由于发现得早及治疗措施得当,没有造成大的损失,只有在发生斜管虫病时死了几尾鱼种,过程如下:一、小瓜虫病症状及治疗1.症状:11月13日上午在喂鱼时发现白鲳鱼种不摄食,而前两天鲳鱼种都抢食较狠,经观察,发现鱼种成堆在池角集中,鱼不时跳出水面,鱼体不断地和增氧机缆绳磨来擦去。捞出两条鱼种,刮取体表粘液和鳃上粘液在10×4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两鱼的鳃上和体表都带有不同数量的有明显香肠形大核的小瓜虫。2.…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淡水白鲳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肉质鲜美,品质高档等特点,是适宜大面积养殖的热带经济鱼类。在北方地区需要利用温泉、地热水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越冬,水温低于20℃时常出现多种病害,造成大批死亡,导致养殖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笔者根据多年的鱼种越冬经验,将罗非鱼、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期间可造成大批死亡的几种主要疾病诊断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益辉 《中国水产》2009,(11):57-57
淡水白鲳引进漳州地区已有20多年时间。它以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肉味鲜美而深受各养殖单位和消费者欢迎,现已成为我国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年来,因水质污染、管理措施不当等原因,淡水白鲳发生了多种鱼病,有些病危害极大,死亡率高。笔者在一些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池中,发现了一种“旋转病”,此病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大批苗种死亡。  相似文献   

6.
淡水白鲳自引进后,近年来发生了多种鱼病,有些病危害极大,死亡率高。笔者在漳州市的龙文区、南靖县等地的一些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池中,发现了一种“打转病”,此病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大批鱼苗死亡。1996年11月初,发现此病时,笔者曾用鱼虾敌菌灵、百病净等药物全池泼洒,并内服抗菌药物,效果均不佳、以后采用烟丝和食盐治疗  相似文献   

7.
凤凰温泉位于江浦县汤泉镇凤凰村,泉眼水温42℃,利用此温泉进行罗非鱼越冬保种,早已取得成功。近两年我们又用此温泉水进行淡水白鲳越冬,效果也较好。用于淡水白鲳越冬的1号池紧靠温泉池,池水通过明沟流入,面积810平方米,水深1.3米,经清除淤泥,平整池底及生石灰清池后即放温泉水入池冷却,于9月下旬至10月初放入规格为2.5~3.5厘米的淡水白鲳鱼种16.2万尾。10月份,加强投喂管理,每天定点投喂3次,日投喂量约占  相似文献   

8.
淡水白鲳抗病力强,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一般在905以上,但在越冬期间常易发生以下几种疾病。一、腐皮病1.病原和症状病原为细菌,病鱼皮肤发炎,严重时鳞片脱落,肌肉腐烂,游动缓慢,鱼体失去平衡,不久即死亡。2.防治方法在鱼种进池或转池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用1mg/ L浓度的漂白粉全池遍洒。  相似文献   

9.
淡水白鲳鱼种在十月份下旬开始进入越冬,越冬入池时间宜早不宜迟,早人池有利于鱼种迅速恢复身体而安全越冬。在越冬前的一段时间里,鱼类摄食量大,必须投喂营养丰富的饲料,可使淡水白鲳在越冬前体内多积累些营养物质,达到体壮膘肥,以供越冬时消耗。越冬的鱼种必须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凡鱼体消瘦、游动迟缓、撮食能力差的,都应尽量剔除。  相似文献   

10.
5月中下旬是淡水白鲳色种渡过越冬期进入成鱼养殖季节。几年来的养殖实践证明:在成鱼养殖期间,基本上没有病害发生.但在放养初期,由于淡水白鲳鳞细小、易脱落,拉网运输过程中容易受伤,放养水域水温又较低,易患白皮病。其主要症状为:发病初期,病鱼腹部两侧、背鳍基部及尾柄部体表轻微发白,发白之处鳞片脱落,游动迟缓,离群独游。严重时病鱼身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或侧躺水面或头朝下尾朝上,不久即死亡。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对淡水白鲳鱼种危害较大.常引起大量死亡。为此,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养殖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防治白皮…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体积165m^3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水泥池,采用空气压缩机增氧和热水锅炉加热的方法,进行淡水白鲳鱼种高密度越冬试验.投放4-5cm淡水自鲳鱼种8万尾,经过176天的越冬养殖,共获得8~10cm的淡水白鲳鱼种6.85万尾,成活率达85.7%,一次性收回全部投资并盈利4.1万元。  相似文献   

12.
淡水白鲳引进漳州地区已有20多年时间.它以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肉味鲜美而深受各养殖单位和消费者欢迎,现已成为我国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年来,因水质污染、管理措施不当等原因,淡水白鲳发生了多种鱼病,有些病危害极大,死亡率高.笔者在一些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池中,发现了一种"旋转病",此病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大批苗种死亡.  相似文献   

13.
李卫如 《科学养鱼》1994,(11):13-14
淡水白鲳鱼种高密度越冬技术要点淡水白鲳不能在自然条件下越冬,所以其鱼种越冬在整个生产环节中显得至关重要。许多单位在这方面技术不过关,往往造成越冬量小,越冬成活率低等不理想状况。我所自引人该品种、自繁自育鱼苗,进行温室越冬以来,积累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海鲜世界》1994,(3):15-15
淡水白鲳由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不能在自然条件下越冬.在此期间.由于水温低,拉网操作造成鱼体受伤,鱼体极易患水霉病.严重时引起鱼类死亡.给越冬保种及来年养殖造成困难。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淡水自鲳在秋末冬初应谨防水霉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5.
淡水白鲳保种越冬,经常发生腐皮病,其发病症状为:部分病鱼呆浮水面不动,反应迟钝,不怕惊吓,多数鱼在水面下拥挤成团,失去食欲。病鱼背鳍基部、腹部两例或尾柄处表皮发炎,鳞片脱落。随着病情的发展,发炎处肌内腐烂,严重的病灶呈锅底形小潭,露出骨骼。同时地水发出难闻的腥臭味。从个别病鱼呆浮于水面开始,1-2天后即出现大批死亡。一、病因分析淡水白鲳鳞细小,极易脱落,拉网、称量、运输等过程中操作不慎容易造成体表受伤。受伤后的鱼体,长期处于低水温下即20℃左右,体质不易恢复,伤口难以愈合,这就为水中致病菌的感染打开…  相似文献   

16.
在广东省等南方地区的冬季,当水温在15~20℃之间时,淡水白鲳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现将这几种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台山市有两个天然的温泉,分别在该市三合温泉墟和都斛古逻村。为了解决鱼类怕寒品种的安全越冬问题,该市充分利用天然的温泉水保白鲳鱼苗过冬。去冬,这两个温泉共投放白鲳鱼苗40多万尾。由于加强管理,注意控制水温,  相似文献   

18.
豫西地区地处黄河中游,自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年平均温度12℃~15℃,无霜期为170天~235天。自然条件下,适宜于淡水白鲳生长的期限为120天~140天即从每年的5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适宜规格的淡水白鲳鱼种8g~10g/尾左右在正常的放养密度范围内,经过4个月的生长期,足以长成商品鱼,并且可以实现高产稳产。因此,淡水白鲳在该地区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但由于每年的5月份,规格在8g~10g左右的淡水白鲳鱼种往往要靠上一年的秋苗经越冬培育所得,因此,淡水白鲳苗种的越冬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  相似文献   

19.
淡水白鲳由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不能在自然条件下越冬,在此期间,由于水温低,拉网操作造成鱼体受伤,鱼体极易患水霉病,严重时引起鱼类死亡,给越冬保种及来年养殖造成困难。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淡水白鲳在秋末冬初应谨防水霉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20.
牛蛙腐皮病是危害牛蛙较为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笔者养蛙时发现,牛蛙腐皮病有两种,即营养性腐皮病和创伤性腐皮病。两种腐皮病由于主要症状相同,极易被混淆,造成错误的诊断和施药。笔者根据诊治经验,将两种腐皮病的相同症状及各自的其它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方法分述如下,供大家参考、鉴别。相同症状:发病初期,牛蛙头部的背面皮肤失去光泽.出现花纹状白斑,接着表皮层脱落,真皮层开始腐烂,露出肌肉,并逐渐蔓延到躯干部和背部,直至死亡。营养性玛次病此病全年可在幼蛙、青年蛙、成蛙中发生,以成蛙见多。发病率高、传染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