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诞生,乡村人口流动俨然成为社会的一种风靡现象,乡村劳动力人口流动的变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聚焦点。针对永兴县劳动力流动状况,具体探究了农村人口劳动力流动的特征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表现为务农劳动力日益减少,城市劳动力日益上升,因此,农村劳动力转型的加快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136-137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并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产生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贵州省3个自然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揭示了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呈中心-边缘递减分布、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精英的流动等几个基本特点,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进而提出以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为核心,按照中心-边缘梯次城镇化的路径来解决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并提出以农村基础教育为中心,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推进城乡制度衔接等建议,逐步实现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4.
从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公共建设、留守老人儿童问题、农民精神面貌和村级治理5个方面,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社区的影响.根据广东3县1市7个村庄的村委访谈和161个农户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同时存在正反两面的影响.描述了所调查地区的情况,并从劳动力流动角度对农村社区发展进行辩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徐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406-3408
基于麦克南等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了经济分析,考察了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人力资本保护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论证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农村人力资本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当前农村人力资本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到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正以前所未有的模型和速度扩展。农村劳动力占我国总劳动力的绝大比重,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向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和沿海城市流动,对乡镇和城市影响不小,本文就针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市产生的某些外部性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明确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渠道,结合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研究了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等多种机制和渠道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主要流向省外从事第二产业、文化程度低、年轻化趋势等特点,其结果是劳动力流动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作用到了经济发达地区流入地,占比例较大的向省外流动对于贵州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比较有限的,占比不大的省内产业间流动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则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调整、政府抓劳动力输出、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而城市更为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又鼓动着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尽管农村劳动力流往城市可促使农业土地生产形式完善,拓宽农村的经济收入来源,但也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给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阻力。为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政府应当认识到自身在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政策干预的方式提升农村地区农产水平,从而实现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劳动力有序流动,古今中外劳动力流动的总趋势都是一致的。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流动。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从物质生产部门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流动。从体力劳动为主的领域向脑力劳动为主的领域流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对城镇劳动力国家统包统配,一次分配定终身.对农村劳动力则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固定”在土地上自行消化。因而形成了城乡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历史现象。国外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国内学者在国外的研究理论基础上,基于国内的一些制度条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就影响因素的一个方面——人力资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培训及健康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三个主要方面,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中西部地区部分省市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抽样调查分析和综合研究认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城乡就业矛盾日显突出,导致输入地政府对外来民工从地域和行业上设置障碍;2.外出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3.劳动力流动成本高,手续繁杂;4.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无法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5.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一定盲目性;6.大量青壮劳动力的外出导致了农业生产本身劳动力的弱质化。要促进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有序流动,需采取以下对策措施:加强领导,把农村劳动力流动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加快劳动用工信息网的建设,搭建劳动供需信息平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降低农民外出务工成本,依法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以西部开发为契机,通过发展当地农村经济来消化剩余劳动力;加大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土地流特制度改革的力度,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劳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劳动力出现了转移现象,降低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长,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较多,在转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理想中的效果相差甚远,从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农村劳动力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温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48-19151
在阐述国内外学者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依据19902007年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产品价格数据,利用VEC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产品价格的动态均衡关系,采用Chow′s断点检验测算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农产品价格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量和农产品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农村劳动力流动正以一种内生的力量影响着农业生产,从而影响着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力度呈由弱到强,又逐渐减弱的态势,峰值在1998年达到最高;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着农产品价格,而且这种影响具有阶段的特征。为了实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产品价格的双重稳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二是制定积极的就业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农民由集体经营向个体经营转变,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有利于将农民从农田中解放出来,新时代的农民既可以选择从事农业,又可以选择非农业生产,使得农村社会逐步向"大流动"方向发展,很多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但在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本文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合肥市、安庆市、蚌埠市、六安市4个城市及安徽省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进行对比,并对皖西地区农村劳动力反复流动进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并结合皖西地区实际情况,客观现实地提出解决皖西地区农村劳动力反复流动问题的微观层面的措施,希望能为皖西地区农村劳动力反复流动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91-193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整个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各行业、各市场都受到了相应的冲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正在逐步发生变化。而四川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其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关乎全省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需求趋势进行分析,探寻科学有效的劳动力供需模式,对于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发展农村经济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论坛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论坛,最近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重点分析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同时评估政府相关政策,并提出建议。出席会议的中方代表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林用三等领导和专家、有关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外方代表有福特基金会CookSarah女士、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副局长王纪元先生等专家学者、驻华机构和国际组织的负责人。 本次国际论坛是由福特基金资助召开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是近来年我国农村人口流动又一引人注目的现象。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体制政策的障碍以及外出劳动力的自身因素等几个方面。这部分劳动力回流将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种种影响,如何正确对待和引导日渐庞大的农村劳动力回流人员,使之成为一种有序的回流,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许连君  李曼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6):1227-1230
劳动力和土地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要素,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文章以推拉理论对农用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OLS回归模型对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用地流转及农户的家庭特征(家庭抚养比例、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进行相关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劳动力流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抚养比例和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劳动力流动具有正向影响,而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户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不太显著。根据以上研究发现,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推动浙江农村土地的流转,对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这个庞大的群体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的大批量流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几种现象的分析,指出了这种流动方式带来的社会影响,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本效益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