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蜜蜂杂志》2021,41(11)
正(续上期)农村群众的许多疾病多与劳作有关,属劳累过度之类的劳疾,比如胃病、肠炎、腰肌劳损、手脚麻木及四肢关节痛疼、屈伸不利等疾病。蜂疗对这类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我在养蜂之余乐于为乡亲们医病除患。在蜂疗过程中,除收取一点服用蜂产品的费用外,其他都是免费。疾病治愈后,乡亲们为表达对我的感激之情,会送一些土特产之类的东西,我也只好欣然收下。  相似文献   

2.
传播福音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多年来,我为我们当地的农民传播了很多养殖技术,其中有许多是来源于贵刊。在乡亲们通过这些技术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我也得到了很多实惠。面对乡亲们给予我的荣誉,我衷心地感谢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濉溪县铁佛乡刘染坊村的养鸡专业户刘怀清,已有十年的养鸡历史,养鸡使他和他的乡亲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尽管今年养鸡业效益滑坡,纷纷下马,但是刘怀清和乡亲们却一路高歌,收入不减,家里不乱,心里不慌。经过近十年的积累,其资产已有几十万元,现养蛋鸡8000只,是远近闻名的专业大户、富裕户,成为县乡扶持保护的重点户,用刘怀清自己的话说:“在这里我是富裕户,其实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富起来,与一些真正富裕的大款相比,我确实算不了什么。但是乡亲们爱我、护我、领导表扬我,给了我很多荣誉。我想我什么也不图,只图我和我的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其实,刘怀清的十年养鸡路,成功与失败,痛苦与欢乐又有几人知道。如果说他是一个成功者,那么,他的秘诀就是:意志 科学 市场=成功。  相似文献   

4.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我在家乡一直靠种田维持生计,这些年眼看着别的地方一天天富了起来,而我的家乡还是老样子,心里特别着急。从小我就喜欢搞养殖,养过兔、猪、鸡、鸽,可最后还是挣不了多少钱,后来,我分析了一下,还是因为我不懂技术,加之信息太封闭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农村养殖技术》,根据上面的市场行情,家里养了几十头猪,喂了100多对鸽子,今年获得了丰收。乡亲们看我挣了钱,都问我靠啥?我拿出《农村养殖技术》对他们说:全靠它!后来几位乡邻借阅了以后,都夸《农村养殖技术》办得好,说的都是咱农民心里话,写的都是咱身边事,乡亲…  相似文献   

5.
尤东 《中国家禽》2003,25(2):44-44
1993年3月,春寒料峭,一位二十来岁的青年,从苏北农村来到南京农业大学,找到校教务处蒋宝庆处长请求:自己准备带领乡亲们养鸡,苦于知识不足,能否允许在这里全面学习养禽知识.  相似文献   

6.
春节前夕,滕州市在农村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系列活动,上百名医疗专家、农业技术指导员、书法家、律师为当地农村群众送上了一道丰盛的"年货大餐"。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门类众多的技术资料、家门口的专家义诊,让乡亲们在寒冷的  相似文献   

7.
我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镇彭家村(邮编:255185)养兔示范户崔守一,我饲养的肉兔由原来的90~95天出栏,缩短到现在的60~65天出栏,母兔年产仔由以前的4~5窝增加到现在的8~9窝,家兔成活率由原来的67%提高到现在的98%,经济效益翻了三番还多,乡亲们问我有什么诀窍,我拿出《江西畜牧兽医杂志》对他们说:“这就是我养兔的启蒙老师”。我家住农村,房前屋后长满各种青草,山上坡下到处都是玉米秸、地瓜、花生秧等,饲料充足,适合养兔。刚开始我从淄川集市上购买了16只体重1.5公斤左右的肉兔,为使其长得快,还买了一些玉米、小麦、高粱等作饲料,1天…  相似文献   

8.
我叫李素萍,是山东省曹县魏湾铺魏东店村的女民兵,1999年在县人武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创办起药用动物养殖场.几年来我依靠科技创新养蛇、蝎子、蜘蛛、土元、水蛭,缔造了一个药用动物王国,探索出模拟生态大棚养蛇法,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带领周围的乡亲们搞起了药用动物养殖.先后被评为"三八红旗手”、"民兵致富模范”. 我村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群众的年收入甚微.心比天高的我时刻注意收集信息,决心帮乡亲们找到一条可靠的致富门路. 1998年春我领头和村里几户群众以人股的形式搞起了养鸡场.  相似文献   

9.
<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两鬓斑白的我提起笔来,心潮澎湃,回想起37年前刚开始学习养蜂时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直往外流。是思念第二故乡四川的泪水,是思念师傅、师兄弟及当年帮助过我的朋友和乡亲们的泪水。在这里我衷心遥  相似文献   

10.
我叫刘本明,出生于1961年,是共产党员,20世纪80年代初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83年,为了带领乡亲们致富,我带着父母给的500元钱,开始了漫长的养殖之路.我先后养殖过乌鸡、鸳鸯鸭、大雁鹅、海狸鼠、香猪、蚂蚁、蝎子、蛇、土元、黑豚、麝鼠、蚯蚓、乌龟、甲鱼等,但都在养殖1~2年中回收公司突然人间蒸发,致使连成本都没保住.  相似文献   

11.
我的老家位于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北岸,南距长江干堤不到500米,门前原来是一块面积近20亩的水稻田,农村实行责任制之后,被承包的农户挖成了鱼塘,由于鱼塘的四周都是旱地。离河渠比较远,所以旱季常干涸,没几年就抛荒了。抛荒后的鱼塘长满了水草,塘周围混生着树木、竹子和杂草,为鸟、蛇以及其它小动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几年来,白胸苦恶鸟也一直光顾这里。白胸苦恶鸟属于秧鸡科鸟类,它们在长江流域属于夏候鸟,一般在4月下旬从南方迁来,到插晚稻秧时离去,几乎年年都是如此。乡亲们称白胸苦恶鸟为“苦娃子”书…  相似文献   

12.
《山东饲料》2005,(8):37-37
陈刚1999年从浙江打工回到河南商城县的老家,用20万元开了个厂子生产羽毛饰品;到现在他的厂年产值达到了600万元。可当初他回来办厂的时候,乡亲们都挺不理解。因为那些鸡毛都是乡亲们平时扔掉的废料,是没人要的东西。鸡毛能做什么,做了能卖得出去吗?人们都很怀疑。  相似文献   

13.
正"瓜子喽!大瓜子喽!新炒的大瓜子喽!"远处传来多么熟悉的声音。一下唤醒了我的记忆,把我带到那遥远的从前。那是我上初中时的一个寒假,进了腊月,年味渐浓,家里的年货基本齐全,阳历年前后,天冷了,猪不长膘了,妈妈娘家屯子里的乡亲们就开始杀猪了,因感激平时进城采购、办事、看病,在我家落脚歇息,就会送来东一角子西一块的猪肉、焦黄的小笨鸡、粉条、冻豆包等,把我家装年货的闲置大水缸塞得满满的。当然还有我最爱  相似文献   

14.
一位病残女人,在命运面前毫不气馁,选择了奋争之路,11年来,她潜心钻研黄烟生产管理技术,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烟致富典型,并带动周围村的乡亲们种植黄烟奔上小康路。她就是被乡亲们称为黄烟土专家的常路镇山泉官庄村的病残农家妇女王玉珍。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您好!我是<农村养殖技术>的一名热心读者.在我接触到的20多种农村刊物中,最喜欢的是贵刊,最偏爱的还是贵刊.在读刊、用刊中我发现,<农村养殖技术>是一年胜一年.  相似文献   

16.
<正>尊敬的龚凫羌、宁守容二位老师:你们好!我们虽还未曾见过面,但我却一直都很敬重你们、关注你们,因为我早已是你们未曾谋面的小学生了。四川芦山的4.20(2013年4月20日)地震,离你们所在的雅安雨城区较近,也不知道您老及学校是否遭受损失?在此,请转告我对顽强的四川受难同胞致敬、问候!对遇难乡亲们深表悼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就订阅《蜜蜂杂志》,直到如今从未间断过,算得上是位老订户了。因此,有幸在该杂志上经常看到二位老师的文章。二老科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畜牧业工作者,也是一名《农村养殖技术》铁杆读者。每当新一期的《农村养殖技术》出版,我总是第一个去书摊购买,生怕去晚了会错过与(《农村养殖技术》的约会。后来我与书摊老板熟了,他就常常为我留下一本《农村养殖技术》。我看《农村养殖技术》不是一扫而过,而是细细品味,因为这样不但可以延长我读完  相似文献   

18.
<正>湾里乡前年来了一个会种大棚的江西农民朋友,名叫有才,但乡亲们却亲切地称他"老表"。最近发现"老表"的大棚里特别热闹,他新开园的草莓成了俏货,前来大棚亲自采果尝鲜或贩销草莓的人络绎不绝。我前去探访了这位来自远乡的朋友。  相似文献   

19.
一位病残女人,在命运面前毫不气馁,选择了奋争之路,11年来,她潜心钻研黄烟生产管理技术,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烟致富典型,并带动周围村的乡亲们种植黄烟奔上小康路。她就是被乡亲们称为“黄烟土专家”的常路镇山泉官庄村的病残农家妇女王玉珍。  相似文献   

20.
来函照登     
编辑老师:您们好! 我是一个在校学生,来自边远落后的农村,面对家乡贫穷的面貌,我决心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发展家乡经济,大家熟知,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养殖业是最可行的渠道之一。要搞好养殖,就必须掌握先进、适用的养殖技术。《农村养殖技术》杂志社为此开僻了捷径。 我订阅过各种农村技术报刊,它们都各具特色,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