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定刺五加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三氯化铝—醋酸钠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刺五加总黄酮含量在5.8mg~34.8mg范围内,芦丁mg数与吸光度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63%,RSD=1.05%,R2=0.9995。刺五加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分别为:根皮18.96%,茎皮(1年生)10.29%,茎皮(2年生)9.08%,茎皮(3年生)8.3%,茎皮(4年生)8.27%,叶柄(8月25日)5.43%,叶柄(9月3日)5.14%。结论:刺五加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有很大差异,茎皮中总黄酮的含量随着年限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不同采收期刺五加叶中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对刺五加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作为对照品,在6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分别测定刺五加叶中可溶性多糖和粗多糖的含量。结果在0.083mg-0.338mg范围内,葡萄糖mg数与吸光度A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32%,RSD=0.223%,R2=0.9990。刺五加叶的部位可溶性多糖含量为1.770%,粗多糖含量为1.290%。结论不同采收期刺五加叶中多糖含量差别很大,9月份采收的苇沙河地区的刺五加叶总多糖含量较高。从方法学考察可看出,本方法简便、快速、可靠、易行、重现性好,适合刺五加多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刺五加叶中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刺五加叶中氨基酸、无机元素、总糖、黄酮的含量,为开发刺五加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及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氨基酸含量,美国产MarkⅡ型800系列等离子直读光谱仪分析微量元素,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糖含量,比色法测定黄酮含量。结果:刺五加叶中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较高。并含有十多种微量元素,其中Ca含量最多。测得刺五加叶中总糖含量为1.51%,总黄酮含量为0.755%。结论刺五加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无机元素及其它有效成分,具有较大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制定刺五加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利用Alltech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不同采收期刺五加的丁香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ODS-C18(4.6mm×250mm,5um);测定丁香苷的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体积流量:1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65nm。结果丁香苷在0.1-2.0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刺五加中丁香苷的含量测定,为进一步研究刺五加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对刺五加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作为对照品,在6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分别测定刺:五加叶中可溶性多糖和粗多糖的含量。结果:在0.083mg-0.338mg范围内,葡萄糖mg数与吸光度A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32%,RSD=0.223%,R2=0.9990。刺五加叶的部位可溶性多糖含量为1.770%,粗多糖含量为1.290%。结论:不同采收期刺五加叶中多糖含量差别很大,9月份采收的苇沙河地区的刺五加叶总多糖含量较高。从方法学考察可看出,本方法简便、快速、可靠、易行、重现性好,适合刺五加多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观察了刺五加叶皂甙(ASLS)对正常大鼠及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小板形态、PGI2、HDL、TC的影响。结果表明:ASLS能明显抑制高脂血症大鼠的血小板聚集,明显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浆中的PGI2血清中HDL的含量,对TC无明显影响。作者认为刺五加叶皂甙通过调整高脂血症大鼠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显著提高HDL的含量,进而提高PGI2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这些作用可能是刺五加保护脂血症动物,防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观察了刺五加叶皂甙 (ASLS)对正常大鼠及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小板形态、PGI2 、HDL、TC的影响。结果表明 :ASLS能明显抑制高脂血症大鼠的血小板聚集 ,明显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浆中的PGI2 血清中HDL的含量 ,对TC无明显影响。作者认为刺五加叶皂甙通过调整高脂血症大鼠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 ,显著提高HDL的含量 ,进而提高PGI2 的含量 ,抑制血小板聚集。这些作用可能是刺五加保护高脂血症动物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出和发展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保健功效与人参相似。本文简述了刺五加的本草考证、生物学性状、化学成分、保健功效,以及刺五加茶的加工工艺和品评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刺五加大棚栽培经济效益与山坡地相比较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其在大棚中的栽培技术.大棚栽培刺五加的经济效益,亩产值达18000元,是山坡地种植刺五加产值的3倍.在大棚中栽培刺五加,因大棚透光,经调温、调水,早春提前萌动生长,日光温室春节就可采摘,塑料大棚栽培刺五加能够从3月下旬到5月初多次采摘上市.栽培技术为选择适宜的地块、土壤,进行种子处理,栽植时间,合理密植,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等.  相似文献   

10.
刺五加的人工种植技术逐渐开展起来,但其种植技术理论尚不成熟,针对野生刺五加自然生长特点及其生产模式的要求,从种苗繁育、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对刺五加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达到高效种植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刺五加为我国医药珍品,野生资源锐减,但市场需求量大,人工栽培模式势在必行。目前生产上刺五加栽培以种子繁育法最为高效,该文从选地、整地、播种、苗床管理、移栽、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刺五加种子繁育的关键栽培技术,为刺五加人工种植的推广提供了指导与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刺五加对蟾蜍骨骼肌兴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汝淳 《人参研究》2004,16(3):18-20
本文主要阐述了药物对骨骼肌兴奋的影响。在很多锻炼中,都是采用高负荷、大强度的锻炼方式,这种锻炼的结果会使肌肉纤维受损而使结缔组织增生,刺五加提取液可抑制肌肉的兴奋,减缓收缩幅度。  相似文献   

13.
在透光率为100%、60%、20%三种光照条件下,对两年生刺五加的生长和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刺五加移栽苗当年的茎粗、冠幅和叶面积的生长均表现为透光率60%>100%>20%,株高生长随透光率的增加而增加。刺五加的净光合速率在100%光照条件下为双峰曲线,上午10:00达到最高峰,之后即急剧下降,16:00出现次峰,表明自然光照条件下刺五加有明显"午休"现象,遮荫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均为单峰曲线,在12:00出现高峰,比全光照条件下延迟两小时,在全光照条件下刺五加有灼伤现象,因此在人工栽培刺五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林下栽植,以得到适当的遮荫,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14.
剌五加是一种珍稀的药用植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刺五加的资源现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组织与细胞工程等方面综合阐述了剌五加的研究进展,并对刺五加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刺五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对刺五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分离提取方法进行简要介绍。方法: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进行分类。结果:刺五加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应激以及抗疲劳等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重要作用。结论:刺五加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及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采用体外细胞集落法及噻唑蓝活细胞染色法检测刺五加茎叶总皂甙及人参茎叶总皂甙对胃癌离体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两种皂甙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效应,刺五加茎叶总皂甙的作用强于人参茎叶总皂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刺五加分散片,考察其体外溶出度,确立其工艺。方法以粉体流动性及片剂的可压性、溶出度、分散均匀度为考察指标,对刺五加分散片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筛选。结果优化处方制备的刺五加分散片,其溶出度和分散均匀度均达到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要求。结论研制的刺五加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溶出度高、分散均匀性好,其体外溶出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片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刺五加叶不同部位在不同浓度下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评价法和测定还原性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刺五加叶的总提液、10%、30%和50%大孔吸附树脂醇洗脱部位在不同浓度下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刺五加叶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强弱顺序为:30%部位>10%部位>总提液>50%部位,随着各部位浓度的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模型中,在浓度为0.64mg/mL时,30%的部位对ABTS+DPPH自由基模最大清除率分别达到99.541%、95.331%,与同浓度VC的清除率接近,其次浓度0.64mg/mL的10%部位的最大清除率分别达到96.324%、88.033%。在还原性法测定中30%部位在浓度为0.64mg/mL时,吸光度为2.269,与VC较接近,同浓度时10%部位的吸光度为2.155,次于30%部位。结论刺五加叶抗氧化能力较好,各种评定方法结合分析,其30%部位最好,可以开发为抗氧化剂,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刺五加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剌五加茎叶皂甙对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鼠心肌摄取~(86)Rb能力为指标,观察了刺五加茎叶皂甙ip25、50、100mg/kg对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的影响。结果表明25、50、100mg/kg均可明显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P<0.05或P<0.01),但50mg/kg剂量已达最大效应。与人参和西洋参茎叶皂甙的作用比较,刺五加茎叶皂甙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介绍了短梗刺五加生物学特性和栽培及田间管理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