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蓐稻(“野生稻”)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蓐稻老百姓叫“野生稻”,但实际并不是野生稻,有关专家认为,蓐稻是栽培稻的一种退化变种,形似水稻,对水稻危害非常严重。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海林市传播蔓延,目前已传播蔓延到牡丹江、鸡西、虎林、密山、松花江等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近几年,传播速度较快,传播面积较大,危害较重,如果放任不治将会传播蔓延到全省各地,对全省水稻生产带来极大的不利。本文着重介绍了蓐稻的形态及生理特征,并叙述了其传播蔓延的途径及原因,具体阐述了防除蓐稻传播蔓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野生稻又称杂草稻、红米杂稻、自生稻等。近年来,随着农场轻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野生稻的发生有逐渐蔓延之势,范围逐渐扩大。野生稻不仅产量低,稻米品质差,而且与普通水稻争光、争肥、争生长空间,严重影响栽培水稻的正常生长,已逐渐成为农场水稻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上海海丰农场种子繁育基地为例,阐述江苏沿海地区野生稻的发生现状以及防治措施,为农场大面积野生稻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近缘野生种,可为栽培水稻育种提供重要的抗病、抗虫、耐旱、耐寒等抗逆基因,是水稻品种改良的宝贵基因库。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及气候环境变化,野生稻居群数量和分布面积正急剧减少,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损失难以估量。虽然近年来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系统总结了野生稻种质的优异基因发掘、育种应用以及资源保护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并综合分析目前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未来野生稻保护与利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稻水象甲是侵入我国的一种重要检疫性水稻害虫,目前已经在我国大部分稻区扩散蔓延。海南岛尚没有稻水象甲发生为害的报道,但海南岛是稻水象甲的适生分布区,加上稻水象甲具有孤雌生殖的繁殖特点,从理论上说,只要有一只稻水象甲成虫被携带进入,就会繁殖一个种群世代,稻水象甲在南繁区传播蔓延的风险相当大。建议禁止水稻稻桩进入南繁区,并对来自疫区的水稻南繁材料加强植物检疫,把该虫拒于南繁基地之外。  相似文献   

5.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野生近缘种,作为重要的基因资源,具有诸多的优良性状,如野生稻对病虫害的抗性、对各种逆境的耐受性以及胞质雄性不育等,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栽培稻的育种改良,成为栽培稻遗传改良的丰富基因源和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本文综述了野生稻优良基因的发掘和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总结了野生稻保护和利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潜力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农作物八大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亚洲栽培稻起源地之一,拥有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疣粒野生稻三个品种,其中蕴藏的优异基因非常丰富,是我国提高水稻生产能力的战略性生物资源。我国野生稻分布范围广泛。南起海南岛,北至江西省东乡县,东到台湾省,西达云南盈江县都有野生稻分布。有些野生稻是我国特有的,如世界上分布最北的东乡野生稻具有世界罕见的耐冷基因,开发利用价值巨大。1973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我国野生稻资源培育出了世界闻名的杂交水稻。这表明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可产生许多优质新品种,创造粮食生…  相似文献   

7.
《垦殖与稻作》2004,(B04):15-15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农作物八大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亚洲栽培稻起源地之一,拥有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疣粒野生稻三个品种,其中蕴藏的优异基因非常丰富,是我国提高水稻生产能力的战略性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8.
稻田杂草稻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2006年在扬州定点追踪了直播稻、麦套稻、抛秧稻、手插秧等不同稻作方式的杂草稻发生动态,并配合大面积生产调查,研究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对水稻生产的危害。研究表明,杂草稻的发生和严重危害主要是由于水稻生产方式日益简化积累、种子混杂等原因造成的;杂草稻危害一般是直播稻〉麦套稻〉抛秧〉手插秧;水稻的不同发育阶段,杂草稻与栽培稻的形态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别。根据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形态差异,提出了“切断种源,形态去杂”的控制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野生稻资源及其在水稻抗性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稻作为栽培稻的野生亲缘种,具有许多优良的性状和有利基因,是栽培稻品种进一步改良的天然遗传种质资源库。其中,野生稻的抗病抗虫性、耐旱耐寒性等,已广泛应用于现代栽培稻的育种改良。本文综述了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探讨了其在水稻抗性育种上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水稻的耐盐性,本研究通过测试5个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的耐盐性,发现材料E11-9苗期耐盐性显著优于耐盐品种韭菜青。利用长雄野生稻E11-9对亚洲栽培稻海南红米进行耐盐性改良,创制了1个苗期至孕穗期耐盐性明显增强的株系CXZH,表明非洲长雄野生稻E-119在改良亚洲栽培稻耐盐性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野生稻是现代栽培稻的祖先,几万年前古人类就开始将野生稻逐步驯化成现代栽培稻。但在野生稻驯化成栽培稻过程中,约有1/3的等位基因和1/2的基因型丢失了,其中包括抗病、虫、杂草、抗逆境基因和高产优质等大量特异基因。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在野生稻抗病性(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抗虫性(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抗逆境(耐冷性、耐旱性、耐低磷)以及野生稻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上利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伏军 《作物研究》1999,13(2):1-3
野生稻种中有一些优良性状,是目前栽培稻品种所不具备的。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有利基因,进一步提高水稻新育成品种的产量潜力、品质与抗性,进行稻属种间远缘杂交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论述了野生稻种中目前已知的可利用性状,栽培稻与AA染色体组和非AA染色体组的种间杂交技术原理、方法及研究进展,提出了进行稻属种间远缘杂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即目标的明确性、选材的精确性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普通野生稻耐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的近缘种,含有许多特异基因,耐冷性突出,有利于耐冷性水稻品种的培育。综述了普通野生稻耐冷基因的定位与克隆、耐冷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及其在水稻耐冷性改良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对今后普通野生稻耐冷性相关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用扫描电镜对栽培稻的两个籼型品种(Oryza sativa subsp. indica)、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药用野生稻(O. officinalis)、疣粒野生稻(O. meyeriana)及野生稻与栽培稻的种间杂种F1的外稃表面显微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外稃表面的显微特征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并初步概述了三种野生稻的乳突特征。栽培稻与野生稻的种间杂种外稃显微特征受亲本影响,其中乳突座间距、列宽主要受野生稻亲本影响;底座以上的峰突特征如峰距、峰数则表现为栽培稻亲本的特征;乳突分布密度表现为超亲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杂草稻的概念、发生情况、形态特征、对膜下滴灌栽培稻的影响以及杂草稻的综合防治技术。明确了杂草稻是稻田的一种主要杂草,形态与水稻极为相似,防治比较困难。只有采用种源控制、加强栽培管理和开发相应的除草剂等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杂草稻的蔓延和危害。  相似文献   

16.
越冬再生水稻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斧 《作物研究》2012,(1):79-84
野生稻与栽培稻的杂交后代以地下茎越冬,常规稻或杂交稻都以休眠芽越冬。越冬再生水稻栽培有可能成为我国南方稻区新的水稻栽培方式之一。栽培越冬再生杂交稻是通过无性繁殖持续利用杂种优势的现实途径之。对于越冬再生水稻的育种、耕作与栽培的研究有待加强。综述了近年越冬再生水稻的研究现状,认为栽培越冬再生杂交稻是持续利用杂种优势的现实途径之一,并提出了培育越冬再生稻的研究前景设想。  相似文献   

17.
应用RFLP标记研究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分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选用分布于10条水稻染色体的20个DNA探针,分析了来源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5省的14份亚洲普通野生稻材料以及来源于8个国家的19份亚洲栽培稻材料的RFLP。17个探针能在研究材料间检测到多态性,以一种酶为基础,共检测到67条多态性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野生稻材料归入野生稻组,栽培稻材料分别归入籼稻组或粳稻组。三组区分明确,且三组之间的遗传距离差别很小,表明灿粳稻是几乎同时从古老野生稻种分化而来的。另外,所有普通野生稻材料在籼粳分化方向基本都属于中间类型,且变异幅度不大于籼粳稻组内各材料在籼粳方向的变异幅度。  相似文献   

18.
稻田水竹叶草,前期与水稻争肥、争光,影响水稻发棵:后期直立向上蔓延伸出稻顶,致使水稻倒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据我们近几年的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只有采用人工防除与药剂防除相结合的综防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水竹叶草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9.
稻水象甲是水稻生产上危害较重的害虫之一,成虫为害稻叶,幼虫蛀食水稻根部,受害株易倒伏漂浮。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传播途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生产上除了加强检疫之外,还应从农业、物理、化学防治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
野生稻是现代栽培稻的始祖。万年前古人类就开始将野生稻逐步培育成现代栽培稻,当时看似无用的基因也在不断的选育中逐步丧失。可这些丢失的基因正是解决目前水稻生产难题的“宝藏”。中国农业大学一项最新的联合对比研究表明,现代栽培稻相对普通野生稻,丢失了约1/3的等位基因和一半的基因型,其中包括了大量优异基因,有抗病、虫、杂草及抗逆基因,也有高效营养基因和高产优质基因。据育种专家介绍,野生稻优异基因在实验对比中表现出来的优势十分明显。土壤缺磷是世界性难题,我国有2/3的耕地缺磷,在水田中大量施用磷肥会造成严重污染。但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